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南方医科大学)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南方医科大学)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南方医科大学)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实验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1.参考值:<50mg/l

2.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明显增高,血管外溶血不变,自免和溶血性贫血轻度增高(二)含铁血黄素尿试验

1.原理:含铁血黄素和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普鲁士蓝反应。尿沉渣镜下深蓝色物质

2.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可见,常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溶血初期阴性

3.正常值:阴性

二、红细胞膜缺陷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正常值:0.42%-0.46%/0.28%-0.34%

2.临床意义:

(1)增高:>0.5%/0.38%: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2)减低: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阻塞性黄疸等。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原理:G6DP正常时可以完成

2.参考值:>75%,高铁血红蛋白0.3-1.3g/l

3.临床意义:G6PD缺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减低。见于蚕豆病和伯安奎类药物溶血。

(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1.原理:高铁血红蛋白增高生成

2.参考值:<30%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G6PD缺陷症,不稳定Hb,HbH病高于45%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血红蛋白电泳

1.原理

2.参考值:(阳极→阴极)HbA→HbA2→NH1→NH2

3.临床意义:

(1)HbA2增高:轻型地贫诊断标准。个别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血病

(2)减低:缺铁性贫血和铁幼粒细胞贫血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检测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1.原理:coombs实验,直接阳性说明患者红细胞表面上有不完全抗体;间接阳性说明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

2.参考值:直接和间接都是阴性

3.临床意义:

(1)阳性: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和青霉素药物溶血

(2)AIHA大多为温抗体型,IgG,必要时要在4℃进行试验排除假阳性,也要用广谱抗人球蛋白血清试验

(3)间接:主要用于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母体血清抗体检测

(二)冷凝集素试验

1.原理:冷凝集素:可逆性抗体,在低温时与自身红细胞等同型红细胞反应,温度增高凝集块消失。

2.参考值:效价<1:40,最适反应温度4℃

3.临床意义:

AIHA升高

六、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检测

(一)酸溶血试验(Ham)

1.原理:PNH患者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高,在酸化血液中孵育后易溶血

2.参考值:阴性

3.临床意义:阳性见于PNH和AIHA严重的

(二)蔗糖溶血试验

1.原理:蔗糖溶液孵育后能加强补体和红细胞膜结合,使细胞膜上产生小孔,蔗糖进入以溶血(PNH患者)

2.参考值:阴性

3.阳性:PNH。轻度阳性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再障、AIHA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阳性者应再做Ham实验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和正常形态学特征(见组胚)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形态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一)骨髓形态学检测

1.标本采集:骨髓穿刺

2.染色:瑞吉染色后显微镜检查

(2)粒系:0.4-0.6,原<百分之二;早<百分之五;中晚各百分之十五,杆状多于分页,酸五碱一

(3)红系:0.2,原一早五中晚十。

三、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MPO)

1.目的:鉴别急粒和急淋

2.参考范围:粒系:强阳性(是碱性粒细胞阴性,原粒细胞阴性)

单核系:弱阳性

淋巴系:阴性

3.临床意义:鉴别急淋和急粒,一般仅计数幼稚细胞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1.原理: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中。

2.参考值:10%-40%

3.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1)感染性疾病:急性化脓菌感染增高,病毒感染正常或降低

(2)慢粒:明显减低

(3)类白血病反应:极度增高,与慢粒鉴别的重要指标

(4)急粒:降低

(5)急淋:增高

(6)急单核:正常或增高

(7)再障:增高

(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降低,和再障区别

(9)其他血液病

(10)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增高

(三)酯酶染色

1.特异性酯酶染色

1.1粒细胞酯酶(AS-D NCE)

(1)原理: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主要存在粒细胞中,原粒细胞阴性。早幼粒细胞强阳性,之后又减弱

(2)临床意义:急粒强阳性,急淋阴性,急粒-单核部分阳性部分阴性

1.2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单核细胞酯酶)α-NBE

1.3酯酶双染:粒-单核系白血病诊断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α-NAE)

鉴别诊断必须做NaF抑制试验:急粒:原粒弱阳性,不被抑制,原单阳性,被抑制

(四)糖原染色(PAS反应)

1.原理:过碘酸能将血细胞中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和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

2.临床意义:

(1)强阳性:红血病、红白血病。

(2)阳性:部分贫血,急淋、急单

(3)弱阳性或阴性:急粒

(五)铁染色

1.原理:普鲁士蓝反应

2.参考值:外+~++,内20%~90%

3.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鉴别:外铁消耗完

(2)铁粒幼细胞、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障等:外铁增加

(3)环状铁粒幼细胞>15%,铁粒幼细胞贫血

四、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详见PPT

五、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征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一节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第二节血管壁检测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1.原理:将皮肤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2.参考值:(6.9±2.1)min,超过9为异常

3.临床意义:

(1)延长:

1)血小板明显减少

2)严重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3)血管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药物影响

(2)缩短:临床价值有限,多为误差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

1.原理: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的琼脂糖凝胶板中加入一定量受检血浆,电泳,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高度和受检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正相关

2.参考值: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ELISA:70%-150%

3.临床意义:

(1)降低: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分型指标之一

(2)升高: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骨髓增生症等

第三节血小板检测

一、血块收缩试验

1.原理:检测析出血清容积反应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

2.参考值:血块收缩率:65.8%±11.0%;血块收缩时间:2小时开始收缩,18-24小时完全收缩

3.临床意义:

(1)减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等等(2)升高: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XIII缺陷

二、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试验

1.原理:

三、血小板黏附试验

1.原理:计数血液通过含一定量玻璃珠柱前后血小板数的差,计算出黏附后的血小板占总数的百分比

2.参考值:62.5%±8.6%

3.临床意义:

(1)增高: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2)减低:血管性血友病,巨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第四节凝血因子测定

一、凝血时间测定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第四章排泄物等检测

第一节尿检(见手稿)

第二节脑脊液检查(见手稿)

第三节粪便检测

一、标本采集——自然排出法

1.常规检查标本:(1)干燥洁净容器,新鲜标本,无尿液

(3)取脓血部分检查

(4)在没有粪便又必须检查可以肛门指诊

2.寄生虫

(1)初筛三送三检

(2)阿米巴等原虫要三十分钟内送检保温

3.隐血试验:素食三天,禁服维生素C

二、理学检查

(一)量100-300g/次/日

(二)颜色与性状

1.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和痔疮等

2.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稀薄粘稠漆黑发亮

3.白陶土:胆管阻塞

4.脓性和脓血便:肠道下段病变。阿米巴血为主,细菌脓为主

5.米泔样:霍乱

6.粘液便:小肠炎症混合在粪便中,大肠炎症覆盖在表面,各种炎症痢疾

7.稀糊状或水样: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绿色,小儿肠炎。大量黄绿色稀汁有膜状物,

假膜性肠炎。洗肉水样,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红豆汤样,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8.细条样:直肠狭窄,直肠癌。

9.乳凝块(蛋花样):乳儿消化不良

(三)气味

1.肉食者臭,素食者轻

2.恶臭: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和直肠溃烂。

3.血腥臭:阿米巴肠炎

4.酸臭:糖类或脂肪消化不良

(四)寄生虫体

(五)结石:胆胰胃肠石

三、化学检查——粪便隐血试验(FOBT)

1.参考值:阴性

2.原理:含铁血红素催化过氧化物分解显色

3.临床意义:鉴别诊断消化道出血

(1)间歇性阳性:消化性溃疡

(2)持续性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

(3)常为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

四、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和直肠病变——阿米巴痢疾红细胞多于白细胞,菌痢白细胞多于

红细胞

2.白细胞:各种炎症,小肠炎小于15

3.巨噬细胞:菌痢和溃疡性结肠炎

4.肿瘤细胞

(二)食物残渣

1.淀粉颗粒:腹泻者,慢性胰腺炎等。

2.脂肪小滴: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肠蠕动亢进等

3.结缔组织:胃蛋白酶缺乏

(三)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查

一、分类和发生机制

(一)漏出液(非炎症性积液)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毛细血管内流涕静压增高

3.淋巴管阻塞

4.多浆膜腔积液

(二)渗出液(炎症性积液,大分子从破溃血管壁溢出)

1.感染性

2.非感染性:外伤、化学性刺激、肿瘤等

3.单一浆膜腔积液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一)颜色

1.漏出液:淡黄色

2.渗出液:随病情不同而不同

(1)红色:血性:肿瘤什么的

(2)淡黄色:化脓菌感染

(3)绿色:绿脓杆菌感染

(4)乳白色:淋巴管阻塞

(二)透明度

1.漏出液清晰透明

2.渗出液不同程度浑浊

(三)比重

1.漏出液<1.080

2.渗出液>1.080

(四)凝固性

1.漏出液一般不凝固

2.渗出液容易凝固或可以自行凝固

三、化学检查

(一)黏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

1.原理: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时分泌增加,等电点ph3-5,稀醋酸中可以析出

2.鉴别:漏出液阴性,渗出液阳性

(二)蛋白定量试验(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最好)

1.渗出液:>30g/l

2.漏出液:<25g/l

(三)葡萄糖测定

1.渗出液:细菌或细胞酶分解而减少

2.和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差不多

(四)乳酸测定:>10mmol/L高度提示细菌感染。风湿、心功能不全和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中可以轻度增加

(五)乳酸脱氢酶(LDH):化脓性胸膜炎达到正常血清的30倍

(六)腺苷脱氨酶测定(ADA):结核>40U/L>癌>漏出液,可以作为抗结核治疗治标(七)溶菌酶(lys):结核性胸水和癌性胸水的鉴别,结核与血清比值大于1,癌性小于1 (八)淀粉酶(AMY):急性胰腺炎

四、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漏出液白细胞小于100,渗出液大于500

2.细胞分类计数

3.脱落细胞检测

4.寄生虫检测

五、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见前述自行整理)

第六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测

一、阴道分泌物检测 二、精液检测 三、前列腺液检测

第五章 肾功能检查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Ccr )

1. 原理:肌肉生成1ml/min ,严禁肉类和利尿,饮水后24h 或4h 收集尿液。

2. 公式:Ccr=

min /ml 血肌酐浓度

每分钟尿量

尿肌酐浓度

3. 参考范围:成人80-120,四十岁后逐年下降

4. 临床意义:

(1) 降低:早期肾小球损害 (2) 肾功能分期

5.cysC 测定比Ccr 更为灵敏(0.6-2.5) 二、血肌酐(Cr)

1. 原理:严格限制外源性肌酐摄入的时候血中肌酐浓度为稳定值,测定血肌酐浓度可

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2. 参考值:男44-132umol/L ,女70-106umol/L

3. 临床意义:

(1) 升高: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 1) 急性肾衰肌酐进行性升高——肾实质损害

2) 慢性肾衰评定分期:代偿小于178;失代偿大于178;肾衰竭期大于445;尿毒症大

于707

(2)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1) 器质性血肌酐超过两百 2) 肾前性不超过

(3) BUN/Cr:

1) 器质性肾衰竭同时增高,≤10:1

2) 肾前性血清尿素氮升高但血肌酐不升高,>10:1 3) 重症肌无力、妊娠、肌萎缩和老年可以降低 三、血清尿素氮(BUN ) 1. 原理:肾实质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素氮增高(尿素等于血清尿素氮乘以2.14) 2. 参考范围:(SU ×2.14)(1.8-7.1)×2.14mmol/l ;儿童1.8-6.5 3.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降低见于妊娠 (2) 肾前性:有效血液循环量降低 (3) 肾后性:尿路梗阻 (4) 蛋白分解亢进

(5) 鉴别肾前性和肾后性氮质血症:肾前性su 升高cr 不升高,肾后性都升高,su

更明显

四、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菊粉清除率,不怎么使用)

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

一、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一)浓缩稀释功能试验

1.原理:禁水或输入高渗盐水促进神经垂体释放ADH,分三次收集尿液测定尿比密

2.参考范围:成人至少一次>1.025(儿童1.022)

3.临床意义:三次均小提示浓缩功能受损,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浓缩功能完全丧失

4.PS:肾性尿崩症对静脉注射ADH完全没有反应

(二)尿渗量测定

1.原理:每千克水中所含的溶质颗粒的总摩尔数。禁饮八小时后取首次晨尿,必要同

抽肝素抗凝的静脉血测定血浆渗量。

2.参考范围:成人uosm600-1000mosm/kg H2O,POSM 275-305,U:P3-4。5:1;C>5ml/min

3.临床意义:

(1)判断肾脏浓缩功能:300等渗尿,小于之低渗尿;小于600加UP比值小于等于1,肾浓缩障碍

(2)一次性鉴别肾前性和肾性少尿

二、近端肾单位功能试验——小分子蛋白重吸收

(一)α1-MG

1.目的:游离的在近端小管中几乎被全部重吸收,和IgA结合或白蛋白结合不能。用

于肾损伤和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预测和观察

2.参考范围:成人<15mg/24h or <10mg/g Ucr;游离血清中10-30mg/l

3.临床意义:

(1)尿升高提示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2)血清提示滤过功能受损,比Cr更敏感

(3)都升高两者均受损

(4)血清降低见于合成减少,严重肝病

(二)β2-MG

1.有一定检测价值

2.参考范围:成人尿<0.3mg/l; blood 1-2mg/l or <0.2mg/gUcr

3.临床意义:

(1)尿升高:近曲小管受损敏感特异指标

(2)血升高:对滤过功能受损提示比Cr敏感

(3)肾衰尿升高,肾移植排斥血升高敏感于肌酐——肾移植术后监测

(三)RBP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1.原理:早期肾功能损伤和疗效判定的敏感指标

2.参考范围:成人血清45mg/l尿中0.11±0.07,男高于女,儿童低

3.临床意义:

(1)尿升高:早期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衰敏感指标(近曲小管)

(2)血清增高:滤过功能

(3)减少:特异性反应早期营养不良

第三节有效血浆流量

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

一、尿酸化功能测定

二、氯化铵负荷试验(酸负荷试验)

1. 原理:远端小管缺陷无法建立生理性酸碱梯度,NH4+泌出减少,酸滞留体内。口

服前后分别测定首次晨尿和三日末3.4.5.6小时尿液酸碱度 2. 参考范围:前<5.5; after 2 hr,<5.3

3. 临床意义:低于5.3停止实验,前后均>5.5一型酸中毒诊断 三、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实验(碱负荷试验)

1. 原理:近端小管受损,氢钠交换异常,尿液不能被酸化,近端小管性酸中毒。类似

于酸负荷试验服用碱,计算尿中HCO 3-部分排泄率 2. 公式:部分排泄率=

100cr

cr

)/mmol (3???-U S l HCO 血清尿

3. 参考范围:≤1%

4. >15%诊断二型酸中毒

第六章 肝胆胰疾病检查

肝功能检查

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球比

1. 原理:90%血清总蛋白和所有的清蛋白都在肝脏合成,故而血清中这两种蛋白的含

量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2. 参考值:

(1)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 新生儿:46-70 7m-1y :51-73g/L 1-2y :56-75g/l >3y:62-76

(2) 血清清蛋白(溴甲酚绿法) 新生儿:28-44 <14y:38-54 >60y:34-48

(与性别无关)

3. 临床意义:肝脏代偿能力强,清蛋白半衰期长,故而检测慢性肝病,总蛋白和清蛋

白降低一般平行

(1)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增高:主要是血浆容量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

(2)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1)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和清蛋白合成:清蛋白减少通常伴有γ球蛋白增

高,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成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进行性肝坏死,治疗后清蛋白含量升高,提示治疗有效。 2) 血清总蛋白<60g/l 或清蛋白<25g/l 提示低蛋白血症。 3) 营养不良

4) 蛋白质丢失过多

5)消耗增加

6)血清水分增加:比如说水钠潴留或者补液量过多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血清总蛋白大于八十或者球蛋白大于三十五为高蛋白血症或者高球蛋白血症,主要是因为球蛋白(γ)增高。

1)慢性肝病:球蛋白增高程度和肝病严重性相关

2)M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慢性炎症和慢性感染: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等(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因为合成减少

1)小于三岁的婴幼儿

2)免疫功能抑制

3)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严重肝功能损伤和M蛋白血症

二、血清蛋白电泳

1.原理:碱性环境中蛋白向阳极涌动。

2.参考值(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定量):

清蛋白:0.62-0.71

α1:0.03-0.04

α2:0.06-0.10

β:0.07-0.11

γ:0.09-0.18

3.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急性和轻症肝病无异常,慢性和严重清蛋白降低,除γ外其他降低倾向

(2)M蛋白血症:γ明显升高,β升高,偶有α升高。可见M蛋白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和肾病:清蛋白降低,血脂增高顾αβ增高,γ不变或者相对减低

(4)其他:结缔组织病常伴有γ增高,蛋白丢失性肠病表现为清蛋白和γ降低,α2升高

三、血氨测定

1.原理:大部分氨在肝脏中经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经过肾脏代谢

2.参考值:18-72umol/L

3.临床意义:

(1)升高:

1)生理性:高蛋白饮食或者运动后

2)病理性: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和肝外门脉系统分流等(2)降低:低蛋白饮食和贫血

第三节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原理:血清中胆红素与偶氮染料发生重氮化反应有快慢两相,前者为可溶性结合胆

红素,后者为不可溶性非结合胆红素。应用jendrassik-grof方法使用茶碱和甲醇作

为溶剂让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都被溶解从而重氮化

2.参考值:

新生儿0-1d:34-103umol/l

1-2d 103-171umol/l

3-5d 68-137umol/l

成人:3.4-17.1umol/l

3.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及严重程度:17.1-34.2,隐性黄疸(亚临床黄疸;34.2-171轻度黄疸,10倍-20倍中度黄疸;20倍以上高度黄疸)

(2)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小于85.5;肝细胞性黄疸1-10倍;不完全梗阻性黄疸171-265;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大于20倍

(3)判断黄疸类型:STB、UCB升高:溶血性黄疸;STB、CB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升高:肝细胞性黄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测定

1.原理:不加溶解剂一分钟内重氮化反应测得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

就是非结合胆红素

2.参考值:结合0-6.8;非结合1.7-10.2

3.临床意义:根据比值确定黄疸类型:CB/UC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肝细胞

性黄疸,>50%提示阻塞性黄疸。很多肝炎早期表现为CB增加而UCB正常

三、胆汁酸代谢检查

1.原理: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胆汁酸测定反应肝细胞合成、

摄取和分泌功能,与胆道排泄功能也有关,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高。空腹或餐后2小

时测定,后者更灵敏

2.参考值:

总胆汁酸(酶法):0-10umol/l

胆酸(气-液相色谱法):0.08-0.91

鹅脱氧胆酸0-1.61

甘氨胆酸0。05-1.0

脱氧胆酸0.23-0.89

3.临床意义:

总胆酸增高:

(1)肝细胞损害

(2)胆道梗阻

(3)门脉分流

(4)进食后一过性增高

第四节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1.原理: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参考值范围:ALT:终点法5-25卡门;速率法5-40U/L

AST:终点法8-28卡门;速率法8-40U/L

DeRitis比值(AST/ALT)1.15

3.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两者均显著升高至20-50倍。但ALT升高更明显。

通常ALT>300U/L,AST>200U/L,d比值<1.肝炎病毒感染后1-2w达到高

峰,三至五周下降。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不能恢复正常或者比值升高

提示肝炎转为慢性。“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比值小于1,如果AST上升明显并且比值大于1,提示肝炎病毒进入活动期可能

(3)酒精性肝病,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比值>1.

肝癌>3

(4)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比值≥2,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正常或降低

(5)肝内外胆汁淤积:正常或者轻度上升

(6)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到高峰,4-5d恢复

(7)其他疾病:很多疾病可以导致转氨酶轻度增高

(三)同工酶:

1.胞质中:上清液同工酶(AST S):90%以上

2.线粒体中:线粒体AST(AST m):含量少

3.意义:肝细胞轻度损坏和严重损坏两者上升程度不同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一)碱性磷酸酶

1.原理:血清中大部分ALP来自肝脏和骨骼肌

3.临床意义:

(1)生理:妊娠、生长、成长、成熟和脂肪餐后分泌

(2)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明显升高且与胆红素增高平行

(3)累计肝实质细胞:轻度升高

(4)黄疸的鉴别诊断:

1)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STB明显升高,转氨酶轻度增高

2)肝细胞性黄疸:中度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明显,ALP稍微增高或者正常

3)肝内局限性阻塞: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多数正常

(5)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骨折愈合期

(6)其他: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重金属中毒、为十二指肠损伤等

(7)降低:呆小病,VC缺乏等

(二)同工酶

1.ALP1-6

2.正常人血清中alp2(肝型为主),少量ALP3(骨性)

3.成长期儿童ALP3为主

4.妊娠晚期ALP4增多(胎盘型)

5.B\O型血含少量ALP5(小肠型)

6.临床意义:

(1)胆汁淤积性黄疸特别是癌性梗阻:一定会出现ALP1并且ALP1>ALP2 (2)急性肝炎:ALP2明显增加,1轻度增加,1<2

(3)80%以上肝硬化ALP5明显增加但不出现ALP1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一)酶

1.原理: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肝肾胰腺含

量丰富,血中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

2.参考值:男性:11-50U/L;女性7-32U/L

3.临床意义: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导致的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癌细胞也可以产生。10倍以上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中毒增高,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者病情恶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可以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显著性升高时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4)其他:肝肾胰腺疾病可以轻度增高,前列腺肿瘤也是

(三)同工酶

有1-3三种形式。

1.正常血清、胆道阻塞和恶性浸润性肝病

2.肝脏疾病中,对肝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3.低分子质量复合物,尚无重要意义

四、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1.原理:酸性水解酶,缺乏可以引起岩藻糖苷蓄积病

2.参考值:27.1±12.8U/L

3.临床意义:

(1)岩藻糖苷蓄积病鉴定,AFU降低

(2)肝癌时显著增高,和甲胎蛋白联合应用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诊断率

第五节肝脏病项目检测的选择与应用

一、健康体检:ALT,AST,γ-GT,A/G比值和肝炎病毒标志物

二、怀疑无黄疸肝病:急性ALT、胆汁酸、尿胆原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慢性AST,ALP

γ-GT,STPA/G和血清蛋白电泳

三、黄疸鉴别诊断

四、原发性肝癌:一般肝功和AFP、γ-GT和同工酶,ALP和同工酶

五、肝脏嫌恶IE花火肝硬化

六、疗效判断和病情随访

第七章临床常用生化检测

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一、空腹血糖检测

1.原理:空腹血糖(FBG)是诊断糖代谢紊乱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空腹血浆

葡萄糖(FPG)检测较为方便可靠。但是容易受到肝功、内分泌和多种因素影响。

2.适应症:高糖血症(门诊或住院患者糖尿病筛查;糖尿病治疗检测;评价碳水

化合物代谢);低糖血症(糖尿病治疗的时候;排除临床表现健康的低糖血症患者;患者的低糖血症相关症状;新生儿低糖血症的检测;儿童期先天性代谢障碍的相关线索)

3.参考值:

(1)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

(2)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4.临床意义:

(1)FBG增高:超过7.0高糖血症;7.0-8.4轻度,8.4-10.1中度,10.1以上重度增高。超过9(肾糖阈)出现尿糖

1)生理性增高:餐后一到两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胃倾倒综合征等

2)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甲亢、巨人症、肢端肥大等);应激因素(脑血管意外、心梗、大面积烧伤等);药物影响(赛禽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

(2)减低:低于3.9为血糖减低,低于2.8为低糖血症

1)生理性: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

2)病理性:胰岛素过多;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肝糖原储存缺乏;急性酒精中毒;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消耗性疾病;非降糖类药物的影响;特发性低血糖

二、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

1.原理:用于监测葡萄糖代谢功能,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者血糖升高不明

显的可疑糖尿病。当糖代谢紊乱是,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但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原来水平,即为糖耐量异常。

2.方法:分别检测FPG和口服葡萄糖后30min,1h,2h,3h的血糖和尿糖

3.适应症:

(1)随机血糖或FPG异常以及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2)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3)糖尿病症状但FPG没有达到标准

(4)妊娠、甲亢和肝病出现糖尿

(5)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

(6)原因不明的肾脏或者视网膜病变

4.参考值:

(1)FPG:3.9-6.1mmol/L

(2)30min-1h:7.8-9.0;highest <11.1

(3)2h:<7.8

(4)3h恢复正常

(5)个时间点监测尿糖均为阴性

5.临床意义:

(1)诊断糖尿病(以下条件):

1)糖尿病症状,FPG≥7.0mmol/l

2)OGTT 2h PG≥11.1

3)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尿糖阳性者

4)临床症状不典型者,要另一天重复检测确诊

(2)判断IGT(糖耐量异常):FPG<7,,2h7.8-11.1,血糖均达到高峰的时间延长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延长至2-3h后并且伴有尿糖,IGT。大部分转变为糖尿病,常见二型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亢、肥胖症和皮质醇增多症

(3)平坦性糖耐量曲线:FPG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hPG仍处

于低水平。见于胰岛B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功能减退、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等

(4)储存延迟性糖耐量曲线:口服葡萄糖后急剧升高,提早出现峰值并且>

11.1,2H PG低于空腹水平。常见于胃切除或严重肝损伤。

(5)鉴别低血糖

1)功能性低血糖:FPG正常,口服葡萄糖后的高峰时间和丰志均正常,但2-3h 后出现低血糖,特发性低糖血症

2)肝源性低血糖:FPG低于正常,口服……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原理:GHb是血红蛋白A和葡萄糖缓慢连续非酶促反应产物,生成后不再解

离,因此HbA1c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大时有特殊诊断价值。

2.检测指征: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长期回顾性监测

3.参考值:HbA1c 4%-6%;HbA1 5-8%

4.临床意义:

(1)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增高提示近期两个月糖尿病控制不良,和血糖水平正相关

(2)筛检糖尿病:小于8%排除糖尿病;大于9%可基本预测糖尿病(78%);大于10%,糖尿病89%,特异性99%

(3)预测血管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强,可以导致组织缺氧。大于10%提示并发症严重,预后差

(4)鉴别高血糖:糖尿病增高;应激性不变。

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一、总胆固醇测定(TC)

1.参考值:

(1)合适水平:小于5.20mmol/l

(2)边缘水平:5.23-5.69

(3)升高:大于5.72

2.临床意义: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且男性大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1)升高:

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2)各种高脂质蛋白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甲减、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3)长期吸烟、饮酒和精神紧张、血液浓缩

4)应用某些药物

(2)减低:

1)甲亢

2)严重肝病

3)贫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

4)应用某些药物

二、甘油三酯测定(TG)

1.适应症: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和高脂血症的分类;对低脂饮食和药

物治疗的检测

2.参考值:0.56-1.7mmol/l

3.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高质饮食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等(2)减低: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和消耗性疾病

三、高密度脂蛋白测定

1.原理:蛋白质和脂质各占一半,血清中颗粒密度最大的一组脂蛋白。

2.适应症: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2)使用降脂类药物治疗反应的监测(要避免它降低)

3.参考值:1.03-2.07

合适水平:>1.04

减低:≤0.91

电泳法:30-40%

4.临床意义:

(1)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重要作用

(2)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和应用雄激素等药物

四、低密度值蛋白测定

1.原理:富含CHO的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以LDL-C的含

量来反映LDL的水平

2.适应症:

(1)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2)应用降脂药物治疗过程的检测

3.参考值:

(1)合适水平:≤3.12

(2)边缘水平3.15-3.61

(3)升高:≥3.64

4.临床意义:

(1)升高:

1)判断冠心病危险性,正相关

2)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胆汁淤积性黄疸、肥胖症和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

(2)降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和低脂饮食、运动等

五、载脂蛋白A-I测定

1.原理:HDL的主要结构蛋白。ApoA I的意义最明确,在组织中浓度最高,常

用。

2.参考值:

(1)男性:1.42±0.17g/l

(2)女性:1.45±0.14g/l

3.临床意义:

(1)升高:直接反应HDL水平,预测和评价冠心病危险性,和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但更精确。

(2)降低:

1)家族性缺乏症

2)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

六、载脂蛋白B测定

1.原理:LDL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正常人空腹监测的是apoB-100

2.参考值:

男性:1.01±0.21

女性:1.07±0.23

3.临床意义:

(1)增高: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优于LDL;

高β-载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生、肾衰等

(2)降低:低XX血症,缺乏症、恶性肿瘤、甲亢、营养不良等

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

一、血钾

1.原理:98%血钾分布在细胞内液,血钾实际反应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变化,一

定程度上反应细胞内变化。

2.适应症:

(1)高血压

(2)心律失常

(3)服用利尿药或泻药

(4)有其他电解质紊乱

(5)急慢性肾衰

(6)腹泻和呕吐

(7)酸碱平衡紊乱

(8)重症监护患者的随访检测

3.参考值:3.5-5.5

4.临床意义

(1)升高:血钾超过5.5为高钾血症

1)摄入过多

2)排除减少:急性肾帅少尿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使用螺内酯等储钾利尿剂;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障碍

3)细胞内钾外移增多:组织损伤和血细胞破坏;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

家族性高血钾性麻痹;血浆警惕渗透压增高

4)假阳性高钾:采血时上臂压迫过久;血管外溶血;白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

(2)降低:低于3.5为低钾血症(3-3.5轻度;2.5-3中度,小于2.5重度)

1)分布异常:细胞外钾内移,细胞外液稀释;丢失过多:呕吐腹泻引流,肾衰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长期应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2)摄入不足:长期低钾饮食、厌食和禁食;饥饿、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

二、血钠

1.适应症: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其他电解质超过正常范围

(3)多尿、口渴感减弱

(4)酸碱平衡紊乱

(5)肾脏疾病

(6)高血压

(7)某些内分泌疾病

(8)水肿

(9)摄入过量的钠

2.参考值:135-145

3.临床意义:

(1)升高:>145mmol/l且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高钠血症。

1)水分摄入不足

2)水分丢失过度

3)内分泌疾病

4)摄入过多

(2)降低:<135低钠血症。

1)丢失过多:

2)细胞外液稀释:常见于水钠储留

3)消耗性低钠或者摄入不足

三、血钙

1.适应症:

(1)筛检:50y以上的人每2年进行一次筛检

(2)手足抽搐

(3)骨骼和牙齿的改变

(4)肾脏:泌尿系统结石,肾脏钙质沉着,烦渴,多尿,慢性肾病

(5)神经肌肉:抽搐癫痫、头痛肌肉无力等

(6)精神症状:各种疲乏淡漠嗜睡沮丧厌食

(7)胃肠道: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石症,周期性腹泻,营养不良,便秘(8)皮肤和附件:皮肤指甲毛发改变,皮肤色素过度沉着

(9)肺脏:结节病,结核、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10)肿瘤

(11)内分泌系统疾病

(12)药物治疗

2.参考值

总钙:2.25-2.58

离子钙:1.10-1.34

3.临床意义

(1)升高:总钙超过3.5,出现极度消耗,代谢性疾病和胃肠道症状成为高钙血症危象。血钙和血鳞、尿钙尿磷变化见P385

四、血氯

1.适应症:

(1)酸碱平衡紊乱

(2)水钠平衡紊乱

(3)重症监护患者出现危险情况的时候

2.参考值:95-105

3.临床意义:

(1)升高:

1)排除减少:急慢性肾衰少尿期、尿路梗阻、心功能不全

2)血液浓缩

3)吸收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代偿性增高:呼碱过度呼吸

5)低蛋白血症补充消耗的蛋白质阴离子

6)摄入过多

(2)降低:

1)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低盐治疗

2)丢失过多

3)呼酸

第四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一、肌酸激酶(CK/CPK)测定

1.主要存在胞质和线粒体中,心机最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

2.适应症:

(1)怀疑有心肌疾病

(2)骨骼肌疾病

(3)检测心肌和骨骼肌疾病

(4)检测癌症患者的治疗

3.参考值:

(1)酶偶联法(37℃):男38-174U/L;女26-140

(2)酶偶联法(30℃):男:15-105;10-80

(3)肌酸显色法:15-163,3-135

(4)连续检测法:37-134?26-140

4.临床意义:

(1)升高

1)AMI:3-8小时升高,10-36h峰值,3-4d正常。病程中再次升高提示第二次心梗发生;发病24h监测意义最大

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明显升高

3)溶栓治疗:AMI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可导致升高

4)手术:手术均可引起

(2)减低:长期卧床,甲减、激素治疗等

二、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

1.肌肉调节蛋白,cTnT浓度变化对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2.适应症:

(1)晚期诊断AMI,监测病程进展

(2)溶栓效果评价

(3)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4)评价小面积心肌梗死

(5)诊断伴有骨骼肌损伤的心肌损伤

3.参考值:

(1)0.02-0.13μg/l

(2)大于0.2为临界值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 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 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知识重点总结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3、渗出液、漏出液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7、尿糖、尿蛋白什么情况下出现?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8、肾小球肾炎尿液的特点,观察到那些管型 第一章 1、分析影响前的因素 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 第二章 1、几个参考值的范围(血常规的基本参考范围如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钾,血钠,GFR,血糖),以及临床意义 2、血沉加快和减慢影响因素 3、异常的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4、白细胞(考的多),各种情况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减少,贫血,辐射电离,伤寒副伤寒何种细胞增加或减少 5、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增多减少;红细胞沉降速率实验, 6、溶血性贫血几个实验的意义,渗透脆性不需要记住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症(G6PD,蚕豆病),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combs实验用途, 7、骨髓检查的步骤,内容,方法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形态特点。 8、粒红比值 9、POX染色临床意义,SB染色临床意义,NAP染色临床意义,类白血病的概念,ACP.AS-D NCE,α-NAE,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10、最易发生DIC——M3型 11、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次侧 12、溶血贫的特点1,2(尿胆原增加)

13、白血病的各个特点/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医学方法 14、MDS熟悉 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 1、临床上的四项检测指标 2、内源性:APTT,延长S异常 3、外源性:PT,延长S异常 4、单纯血友病哪一项指标异常 5、凝血试验一定要做对照 6、假如APTT、PT都延长说明什么 7、凝血酶时间 8、血小板活化会伸出伪足 9、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区分标志,异二聚体、3P实验 10、阳性排除、阴性排除 11、肌红蛋白:心梗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怎样收集尿液,应注意什么 2、病理性尿液外观;如何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 3、管型的定义,管型包括那些,透明管型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4、正常尿液中可以见到什么? 5、蜡样管型——慢性肾炎 6、最常见的寄生虫,如黏液遍:菌痢 7、潜血、隐血 8、三管化学检查 9、渗出液与漏出液 10、脑脊液蛋白升高最明显的是什么病理状况,糖保持正常是什么病理情况? 11、脑脊液中可见的蛋白质 12、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变化表明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今天下午一临考完传染病,反响就是考的特别细,比较偏,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教材啊!这里列出的是今天跟一临同学打听出来的一些信息,因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考AB卷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这是今天我整理的部分如果有差请大家体谅 重点看乙肝,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没出题据说败血症考的不多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事实上据说军医里面一个都没有 A1A2型体比较多占大多数 以下是问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以冰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 人工被动免疫:被接种者的免疫力:马上出现持续1~2个月 流感是RNA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 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 从自觉症状开始到黄疸出现前的阶段为黄疸前期。此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有恶寒发热.极少数患者见高热寒战。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全身疲倦,肝区疼痛。有的有关节痛,有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少数患者急剧腹痛.此后可见尿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和肝脾肿大。部分患昔有肝脏触痛及叩击痛。本期持续时间1—21天,平均…周左右。根据起病时突出症:次.分以下几型。(1)消化不良型: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上腹部 不适,肝区痛等. (2)流感型: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消化道症状不突 出。 (3)胆道疾患型:上腹部剧痛,伴有高热、寒战、尿色加深,白细胞增多等,常被误诊为胆 囊炎或胆石症。 (4)少见类型:包括风湿型,败血症型,疟疾型及脑炎型等。风湿型有明显的肌肉关节疼痛

实验诊断学 总结笔记

一、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 (一)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分析前过程大部分由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 (1)实验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干扰/影响: ①标本因素:全血、血浆、血清、体液等。 ②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服用药物、应激状态等。 i.昼夜周期变化举例: 清晨:皮质醇↑、ACTH↑、血清铁↑、胆红素↑ 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 午夜:蛋白质最低 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 ii.月周期变化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iii.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 ③运动因素 长期运动可导致: CK↑,AST↑,LDH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性激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 ④饮食因素 ⑤药物因素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2.分析中质量控制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二)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价(流病学过) 1.确立金标准 2.诊断方法的对比 3.列出四格表 4.诊断性实验的评价 真实性、精确性、实用性(诊断效果、成本-效益) (三)循证实验医学的概述 二、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是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 (一)血液 1.血液常规检验 (1)红细胞参数 ①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快基础医学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现状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0年所属的预防医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研室从学院分离。 基础医学院目前是学校本部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现拥有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个、二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截至2011年10月,在编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47人(教授44人、副教授43人),实验技术人员51人(高级实验师20人,实验师27人),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博士在读者2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学院现有博士80人、硕士研究生195人,全日制本科生1641人。 目前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130余门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高职、卫校等各层次的授课任务。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回顾 1、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4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入选“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5个,其中“提升学科”1个、“特色学科”1个、培育学科3个。新增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 2、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出色完成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工作。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板层Ⅸ A.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组成 B.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组成 C.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C.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D.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2.膀胱的正确描述是 A.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B.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C.底朝向后上方 D.在男性,底与前列腺相邻 E.在女性,后方与直肠相邻 3.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后部 A.中鼻道前部 B.上鼻道 C.下鼻道前部 E.非上述各处 4.鼻旁窦开口于上鼻道的有 A.上颌窦 B.额窦 C前筛窦 D.中筛窦 E.后筛窦 5.薄束和楔束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 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 D.终于脊髓板层I~V E.贯穿脊髓全长 6.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 A.月骨 .三角骨 .手舟骨 .豌豆骨 .桡骨下端 不含味蕾的结构是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 .软腭的粘膜上皮 .丝状乳头 .会厌的粘膜上皮 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嗅神经 .三叉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副神经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比目鱼肌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长屈肌 .趾长屈肌 成对的喉软骨是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穿过茎乳孔的结构是面动脉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 .舌下神经 .副神经 穿过眶上裂的结构为视神经 .眼动脉 .滑车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穿四边孔的神经是旋肩胛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胸背神经 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第Ⅲ对脑神经 .第Ⅳ对脑神经 .第Ⅴ对脑神经 .第Ⅵ对脑神经 .第Ⅷ对脑神经 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展神经 大脑后动脉来自椎动脉 .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 .中央支供应尾状核 .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 .来自颈内动脉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肝左管、肝右管与肝的脏面围成 .肝右管、胆囊管与尾状叶共同围成 .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 .胆总管、肝总管与肝的下面共同围成 .肝总管、门静脉与方叶共同围成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骶角 .骶管裂孔 .骶前孔 .骶后孔 .骶岬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额中回后部 .额下回后部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窦房结位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 .房间隔下方 .冠状窦口前上方 .界嵴处 .以上都不对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间脑和骶2~4脊髓节.脑干和胸1~腰2脊髓节 .脑干和骶2~4脊髓节 .胸1~腰2脊髓节 .脑干 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大网膜 .阑尾系膜 .肝胃韧带 .膀胱上窝 .以上都对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

2009年第1期总第10期 广州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编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五日【编者按】 自2004年4月5日起,为加强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沟通与交流,促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共编发了9期《司法鉴定工作信息》。从本期起,《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更名为《广州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我们将继续面向全市司法鉴定机构、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做好编发工作,并加强与外省市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 【工作动态】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双认可”证书 2009年2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通过严格的评审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国家认可委)颁发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双认可”证书,认可范围涵盖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和法医毒物共33个项目,这是继去年10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通过国家认可委“双认可”后,我市第二家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获得“双认可”证书,连同设立单位实验室早前已经通过国家认可委认可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我市已有3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委检测实验室或检查机构认可,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验交流】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情况小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维持良好的行业秩序、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司法鉴定机构国家认可工作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已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成为我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新亮点。我局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确定了大力推进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的工作思路。 司法鉴定质量是司法鉴定工作的生命线,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有关部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要遴选权威司法鉴定机构,以满足司法公正对鉴定服务的高层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按照新的要求迅速实现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地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新课题。为应对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成果,我局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动向,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专家咨询,研究和探索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司法鉴定活动专门性强、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1-10%) (0.5-1%) (<0.5%)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4)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4) 第二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 (8)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 2.等电点 3.T m值 4.酶的活性中心 5.糖异生 6.脂肪动员 7.ORF 8.氧化磷酸化 9.信号肽 10.半不连续复制 二、简答题 1.DNA螺旋结构的要点。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 4.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5.遗传密码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问答 1.列表比较蛋白质、核酸定量方法和原理(3种以上)。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生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血型

3.解剖无效腔 4.眼的汇聚反射 5.基础代谢 二、简答 1.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 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 3.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4.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问答 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及其机制。 2.突触传递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部分(50分) 一、简答 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2.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问答 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其各成员的主要结构成分、特点、功能。

20年秋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

【奥鹏】-[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管理舌内肌和舌外肌运动的神经是: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 E、舌神经和舌下神经 正确答案:C 第2题,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Koch三角的深面为窦房结 D、右心房收集所有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正确答案:C 第3题,支配颊肌运动的神经是: A、颊神经 B、面神经 C、下颌舌骨肌神经 D、下颌神经 E、舌咽神经 正确答案:B 第4题,支配瞳孔开大肌的神经是: A、动眼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 B、耳神经节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C、颈上神经节的交感节后纤维 D、动眼神经内的内脏运动纤维 E、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正确答案:C 第5题,下列各结构何者不位于右肾前面: A、右肾上腺 B、十二指肠 C、空肠 D、结肠 E、肝

第6题,至躯干四肢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胞体位于: A、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 B、全部交感神经节 C、全部椎旁神经节 D、全部腰交感神经节 E、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 正确答案:C 第7题,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杓状软骨 E、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正确答案:D 第8题,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界嵴 B、室上嵴 C、室间隔膜部 D、隔缘肉柱 E、乳头肌 正确答案:D 第9题,板层Ⅶ A、位于脊髓灰质侧角 B、内有中间内、外侧核和网状核 C、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中间外侧核居于外感受区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第10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不包括 A、胃左静脉 B、肠系膜上静脉 C、肠系膜下静脉 D、脾静脉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不同类型缺氧

成绩 阅卷 日期 级专业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不同类型缺氧 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 征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成年小鼠,雌雄不拘 2.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3.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吸管、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 方法: 1.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黏膜颜色改变 2.乏氧性缺氧 1)取一只小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观察指标,随后塞 紧,记录时间。 2)以后每10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4)观察。 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 5)观察。比较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皮肤黏膜颜色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乏氧性缺氧 正常正常204 正常淡红色 缺氧1 动作迟缓102 慢暗红色存活 缺氧2 时而抽搐126 慢暗红色12’50”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76 正常淡红色 缺氧剧烈抽搐138 快樱桃红色8’3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10 正常淡红色 亚甲蓝救治迟钝258 快青紫色10’50” 生理盐水对照迟钝210 快青紫色7’00”

南方医科大学高级病理生理学中期考核历年试题

1.试述内毒素休克过程中MAPK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在内毒素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通路):MAPKs是一个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家族。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多种 转录因子,也可以在胞质内活化某些转录因子,进而调控TNF-α、IL-1β、IL-8、IL-10、IL-12、iNOS、MCP-1、ICAM-1等炎症介质的 表达。脂多糖(LPS)被先天性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TLR4主要识别革兰阴性菌,TLR2主要识别革兰阳性菌,由此将LPS等信号从细胞膜 转导人细胞内,激活酪氨酸激酶(TK)、蛋白阳性酶C以及P42、P44、P38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进一步使核因子 (NF-KB)、NF—IL一6等转录因子激活和核易位,从而使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 (2)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NF-κB通路):休克病因可以激活细胞内的抑制蛋白家族I-kB(inhibitor-kappaB)激酶,从而使I-kB 的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并从NF-kB的复合物中解离出来而被蛋白酶降解,而NF-kB迅速从胞质向胞核移位,结合至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基因启动子区的kappaB位点而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炎症介质泛滥。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 2.什么是蛋白质组学?举例说明蛋白组学对于认识疾病的研究有哪些帮助。 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 举例: (1)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肿瘤发病机制、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标:如对膀胱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膀胱癌病人的尿液中找到包含银屑素在内的四种与膀胱癌相关的蛋白质,其中银屑素只存在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组织及尿液中,在移行细胞癌中难以检测其表达,因而认为银屑素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控的指标。 (2)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肿瘤相关抗原:例如突变的抑瘤蛋白P53可在20%-40%的肿瘤患者诱发自身抗体,高表达的癌蛋白L-Myc,C-Myc亦可在某些肿瘤患者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 (3)肿瘤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用于发现肿瘤药物作用的靶点,可用于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刷选。 (4)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有助于了解心衰时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及代偿发生的分子机制。已知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主要手段——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胞内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因而,研究PKC在心衰中所起的作用将可能会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最新有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心衰与未心衰细胞蛋白质的变化,利用该技术,首次明确了心肌细胞膜蛋白成分和心衰细胞膜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3.简述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及其机制 (1)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微循环淤血加重,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甚至瘀滞,使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2)机制:休克所导致的组织缺氧、内毒素激活补体系统所形成的C3a和C5a以及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变应原等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使得微循环前阻力血管强烈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升高;细菌内毒素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激肽释放酶等也具有扩张小血管和使血管通透升高的作用;缺氧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对微血管有扩张作用;缺氧时内啡肽可以使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扩张。 感染性休克——LPS(脂多糖)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细胞信号机制: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内毒素,或称脂多糖(LPS)作用于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出血、白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血浆蛋白渗出、水肿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最终引起中毒性休克,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损害的关键原因。 烧伤性休克与血管通透性的变化: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引起烧伤病人体液外渗,血容量下降,导致烧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 过敏性休克:机体受到变应原致敏以后,产生抗体IgE,IgE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度进入机体后,与IgE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并释放补体、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类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使微血管广泛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容量增加,血压迅速而明显地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形成过敏性休克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4.钙信号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其对机体多种功能调节的? (1)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2)Ca2+在细胞内外保持动态平衡,依赖四个主要系统维持:1、电压依赖性钙通道;2、受体或神经递质操控的钙通道;3、钙泵;4、细胞内第二信使(1、4、5三磷酸肌酸IP3)内在机制。细胞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细胞内外极高的Ca2+浓度差存在。 (3)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信息传递和损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刺激使胞外的钙离子进入胞内或钙库释放稍增加时,可导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大幅度增加,继而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细胞结构损伤、凋亡、死亡和细胞的退行性变等作用,因此调节细胞内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人员撰写报告人: ×××小组成员: ××× 专业年级信息×××年级×××专业第×××班第×实验室第×组

1.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2)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 3)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量杯先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 4)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ml/只;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ml; 5)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 率(次 /min) 呼吸 幅度 皮肤黏膜 颜色 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南方医科大学生化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peptide unit 8.结构域 2.motif 9.蛋白质等电点 3.protein denature 10.辅基 4.glutathione 11.α—螺旋 5.β—pleated sheet 12.变构效应 6.chaperon 13.蛋白质三级结构 7.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肽键 二、问答题 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3.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精氨酸的等电点?(精氨酸的α—羧基、α—氨基和胍基的pK值分别为2.17,9.04和12.48) 4.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6.举列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已知核糖核酸酶分子中有4个二硫键,用尿素和β—巯基乙醇使该酶变性后,其4个二硫键全部断裂。在复性时,该酶4个二硫键由半胱氨酸随机配对产生,理论预期的正确配对率为1%,而实验结果观察到正确配对率为95%—100%,为什么? 8.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 9.举列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11.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2.测定蛋臼质空间构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核小体6.核酶 2.碱基互补7.核酸分子杂交 3.脱氧核苷酸8.增色效应 4.核糖体9.反密码环 5.Tm值10.Z-DNA 二、问答题 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 3.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一种DNA 的Tm值高?为什么? 4.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30亿bp,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DNA的总长度,这么长的DNA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 5.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6.简述RNA与DNA的主要不同点。 7.用四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写出一段长8bp,含四种碱基成分的DNA序列(任意排列)。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努力为国家建设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学位办〔2009〕35号文件精神,按照《南方医科大学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MPH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重要途径。我院将根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Public Health ,英文缩写MPH)的培养特点,严把入口关,合理设置课程,切实落实现场社会实践,严格监控培养全过程,确保公共卫生硕士的学位授予质量。 一、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与应急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环境与职业卫生评价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4.热带医学与媒介生物学 5.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6.卫生行政管理与医院管理 7.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 8.心理健康评价 9.食品、药品监督与卫生检测 10.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 11.卫生法学与监督 12.妇儿保健与人口健康 13.护理保健与护理管理 14. 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 15.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三、招生对象 1.在职学习:国民教育序列(不含中央党校)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作满3年,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相关事业的在职人员。 2.全日制招生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学士学位,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5年。 2.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形式。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 答案 单选题 1.板层Ⅸ A.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组成 B.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组成 C.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C.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D.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2.膀胱的正确描述是 A.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B.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C.底朝向后上方 D.在男性,底与前列腺相邻 E.在女性,后方与直肠相邻 3.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后部 A.中鼻道前部 B.上鼻道 C.下鼻道前部 E.非上述各处 4.鼻旁窦开口于上鼻道的有 5.薄束和楔束 A.上颌窦 B.额窦C前筛窦D.中筛窦E.后筛窦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D.终于脊髓板层I~

VE.贯穿脊髓全长 6.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不含味蕾的结构是皮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参与跟腱形成的是嗅神经.三叉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副神经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A.月骨.三角骨.手舟骨.豌豆骨.桡骨下端轮廓乳头.菌状乳头.软腭的粘膜上皮.丝状乳头.会厌的粘膜上成对的喉软骨是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以上均不是成对的穿过茎乳孔的结构是面动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穿过眶上裂的结构为视神经.眼动脉.滑车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穿四边孔的神经是旋肩胛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胸背神经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第Ⅲ对脑神

经.第Ⅳ对脑神经.第Ⅴ对脑神经.第Ⅵ对脑神经.第Ⅷ对脑神经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经大脑后动脉来自椎动脉.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中央支供应尾状核.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来自颈内动脉胆囊三角肝左管、肝右管与肝的脏面围成.肝右管、胆囊管与尾状叶共同围成.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胆总管、肝总管与肝的下面共同围成.肝总管、门静脉与方叶共同围成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骶角.骶管裂孔.骶前孔.骶后孔.骶岬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额中回后部.额下回后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窦房结位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房间隔下方.冠状窦口前上方.界嵴处.以上都不对副交感神经的低级

实验诊断学总结检验

一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各参数参考值】 1.红细胞 (1)红细胞计数 [ RBC ](×1012 /L ):成年男性 4.0~5.5 成年女性 3.5~5.0 新生儿 6.0~ 7.0 (2)血红蛋白 [ HGB ](g/L ): 成年男性 120~160 成年女性 110~150 新生儿 170~200 (3)红细胞比容 [ HCT ]: 男性 42%~49% 女性 37%~48% (4)平均红细胞容积 [ MCV ](fL ): 80~100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 MCH ](pg ): 26~32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MCHC ](g/L ): 310~350 (7)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 RDW ]: <14.9% 2.网织红细胞 (1)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pg ): 成人 0.5%~1.5% 新生儿 2%~6% 3.白细胞 (1)白细胞计数 [WBC ](×109 /L ): 成人 4~10(4000~10000/μl ) 新生儿 15~20(15000~20000/μl ) 6个月~2岁 11~12(11000~12000/μl ) (2)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白细胞种类 百分比% 绝对数(×109/L )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Nst ] 0~5 0.04~0.05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Nsg ]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 [ Eo ]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 [Baso ] 0~1 0~0.1 淋巴细胞 [ Lym ] 20~40 0.8~4 单核细胞 [ Mo ] 3~8 0.12~0.8 4.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 [ PLT ](×109 /L ): 100~300 4 3 5 6 7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1012 /L 190 170 150 130 110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g/L 8 4 12 16 20 成年人 新生儿 6个月~2岁 ×109/L 说明:黑体字为掌握内容,斜体字为了解内容,附有★为重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