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幸福源于信仰

尼泊尔幸福源于信仰
尼泊尔幸福源于信仰

尼泊尔幸福源于信仰

有人说,如果你想得到幸福,就去尼泊尔。但尼泊尔在全球幸福指数榜上的排名却在百名之外。作为一个比较贫瘠的亚洲国家,尼泊尔的幸福从何而来?

尼泊尔人有一种知天命的豁达和乐观,在严格的种姓制度下,执著于印度教和佛教的“生命轮回”和对来世的期许,让他们对贫穷、混乱和苦难有着超常的忍耐力。就像尼泊尔诗人德库塔曾经吟诵的:“你是我崇拜的一座寺庙,我们生来就是要承受悲伤,生来就要遭受折磨才能走向纯洁。”

“神比人多,庙比屋多”,宗教不仅仅是尼泊尔人生活的一部分,更代表着尼泊尔全部的文化气质和历史传承。在尼泊尔,大大小小的土地神社和庙宇超过3.3亿,相当于平均每人有10座庙。

这个城市没有不信神的人,神不仅是湿婆、毗湿努、梵天,神就是生活。

在尼泊尔最具盛名的宗教庆典活动之一――红麦群卓拿节上,妇女们把贡品放在一个铜盆里捧着,几朵鲜花、几根香绳、几片水果、几把米粒,她们在地

上点燃牛油灯或香烛,坐在那里祷告。在尼泊尔的宗教神话里,麦群卓拿是雨神。每年的四五月间,在加德满都的帕坦地区,当地人都要把一辆巨大的木质战车重新组装后,从寺庙里拉出来,满大街游走祭祀,历时超过一个月,以祈祷在即将到来的雨季中,风调雨顺,庄稼能有一个好收成。

祈祷、祭祀是加德满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红麦群卓拿节,也还有宰牲节、神牲节。即使没有这些法定宗教节日,路边随处可见的神龛、小庙,也能撒点鲜花,点几滴神水。

在联合国幸福指数的评判标准里,永远不会有归属感、精神纯粹性这样难以量化的指标,但是,幸福自在人心,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处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尼泊尔在全球幸福指数榜上的排名,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据《文汇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