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

合集下载

2024年3月3日浙江省市直遴选面试真题及解析

2024年3月3日浙江省市直遴选面试真题及解析

2024年3月3日浙江省市直遴选面试真题及解析第一题:浙江省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海洋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八八战略”。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2024年1月20日上午在杭州揭牌。

关于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的职能,有人说主要是海洋执法,有人说是加强海洋港口建设。

谈谈你的理解。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是浙江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部门,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个主打“海”的省厅行政机构。

关于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的职能,我有以下想法:一、新组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把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涉海涉港职能聚合统筹起来。

具体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涉海涉港工作,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省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海洋港口发展、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推进陆海联动、统筹发展。

二、为什么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要设定上述职能呢?一方面,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实际行动。

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有助于锚定海洋强国建设浙江样板目标定位,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多浙江经验、浙江智慧。

三、成立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进一步释放了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形成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强大合力。

而海洋强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抓实建设海洋强省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抓手,开好局、起好步。

四、具体来说,我认为一是建立系统思维。

找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坐标,对全省海洋发展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谋划推进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

二是建立改革思维。

深入剖析海洋经济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难点,找准问题关键所在,从体制机制创新寻求破局之道,为全国贡献海洋经济发展制度性经验和创新性成果的浙江样板。

宁波海洋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创新——2012年宁波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宁波海洋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创新——2012年宁波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关键词 : 宁波 ; 海洋经济; 产业 ; 转 型 升 级
中 图分 类 号 : F 0 9 2 .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7 1 0 9( 2 0 1 3) O 1 — 0 0 2 2 — 0 7


年 会 概 况
由宁 波市 经 济学 会 主办 ,宁波 工程 学 院 承办 的 2 0 1 2年 宁波 经济 学 会年 会 暨 “ 海 洋经 济 与转 型升 级: 宁波 实践 与创 新 ” 学 术研 讨 会 于 2 0 1 2年 l 1 月2 4 日在 宁 波市 华 侨豪 生 大酒 店 召开 。来 自宁波 市经
宁波实践与创新共收到论文47篇获奖论文16篇内容涉及宁波海洋经济宁波港城互动开发战略民营经济运行宁波产业经济低碳经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少新问题新观点反映了宁波经济研究的最新动态
第 2 5卷 第 1期 2 0 1 3 年 3月
宁 波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L O F N I NG B O U NI VE R S I T Y O F T E C HN O L O G Y
会科 学 院学 部委 员 、 中国社 会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博 士 生导 师汪 同三教 授做 了《 当前 国 内外经 济 形势 分析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6
第一作者简介 : 郭跃 , 男, 宁波 工 程 学 院经 管 学 院教 授 , 博士。
郭跃 唐 新 贵 : 宁波 海 洋 经 济 与 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实 践 与 创 新
反 映 了宁波 经济 研 究 的最新 动 态 。唐 绍 祥对 学会 的工作 寄予 殷 切期 望 , 希 望 宁波 市经 济学 会 能够 面 对 世 界经 济 复 苏缓 慢 , 不稳定 、 不 确 定 因素 增加 , 本 区域 工 业化 、 信息 化 、 城镇化 、 市 场化 所 面 临新 的机 遇 和挑 战 , 进行 创新 性 、 深入 地 研究 。 开幕 式 后 的大会 发 言分 为两个 阶段 。第一 阶段 由宁波 市经 济学 会 副会 长王 菁华 教授 主持 。中 国社

蓝色金融:宁波海洋经济助推器

蓝色金融:宁波海洋经济助推器

求 高 、承 担 风 险大 等 特 点 ,能 够 满 足
涉 海企 业 长期 稳定 的 资金 需 求 。因此 ,
农 行 可 以子 公 司— — 专 业 投 资 管 理 公
后台的相互协调 支持 ,提高 内部运作
效 率 。对 于 客 户 基 础 稳 固、 管 理 经 验
司 的 名 义 发 起 或入 股 诸 如 港 口产 业 投 发行 债券 等服务 。充分利 用农行 的整体 资 基 金 、 物 流产 业 投 资 基 金 等 , 由农 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挖掘各类
储 机 构 、物 流 公 司 之 间存 在 物 权 关 联 海 企 业 中部 分 轻 资 产 类 型 企 业 ,鼓 励 权 质 押 等 新 创 新 担 保 方 式 融 资 。三 是 贸易 融 资 产 品创 新 。得 益 于 便 利 的 海 用 国 内信 用 证 融 资 。如 涉 海 买 方 企 业 可 以 在议 付 行 议 付 时 申请 买 方 代 付 业
海 洋 经 济 的 发 展 ,将 催 生 蓝 色 金 融 。
蓝 色金融 是指有持续创新动力 ,能给 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加 动传统海洋产业 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 予海洋经济创新支持 ,使其不断发展 大对支持 海洋 经济 的投 入 ,积极 开展金
与 优 化 ,能 满 足 多 元 化 涉海 经济 需 求 的 可 持 续 金 融支 持 和 服 务 。蓝 色金 融 应 该 是一 种 开 放 的金 融 体 系 ,包 含 了 制 工 具 和 金 融产 品 ,能 够 为涉 海企 业 息 等 全方 位 的金 融 服 务 ,在 海 洋产 业
经 济. 点 徊
SHI AN Dl
蓝 色金 融 一 宁波 海 洋经 济 助 推器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浙江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而闻名。

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文化元素,包括海洋历史、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背景下,宁波港口之城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一、宁波海洋历史宁波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在宋代,宁波港口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成为东亚地区的贸易中心。

宁波港口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在中国的海洋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宁波海洋生态作为一个位于东海畔的城市,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资源。

宁波的海岸线长达800多公里,拥有众多的海滩、岛屿和港口。

宁波港湾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通过港湾可以进入东海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宁波的海洋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

宁波港口的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草等。

同时,宁波还拥有许多海洋保护区,为众多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三、宁波海洋经济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宁波港口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

宁波港区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宁波的海洋经济包括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宁波港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港口发展带动了物流、贸易和服务业的繁荣。

同时,宁波也致力于发展海洋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海洋文化。

四、宁波港口之城的海洋文化活动宁波作为一个港口之城,在海洋文化方面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

每年夏季,宁波举办海洋文化节,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展览,包括海洋艺术展、海洋音乐会和海洋融合文化交流等。

此外,宁波还有许多海洋主题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展示了关于宁波海洋文化的丰富内容。

这些文化设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宁波港口之城的独特魅力。

结语作为浙江重要的港口之城,宁波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1.(15分)地理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

(9分)(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

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解析】(1)从图中分析:图中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这是基岩海岸的典型特征。

因此图示海岸特点为:基岩海岸,岬湾相连。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海浪侵蚀作用(岬角向外突出)和海水堆积作用(海湾内的沙滩)。

(2)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估通过算海岸的游客合理容量来确定游客数量)、提高民族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手段)、防治污染(通过不断完善环保设施)等方面展开叙述即可。

【考点】读图分析海岸特点及海岸形成的外力作用;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海洋地理】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甲处的海底地形属于,判断理由是,该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2)该海域附近有著名的大渔场,其主要成因是。

为防止渔业资源枯竭,该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该海域易发生的海洋灾害是,防范该海洋灾害主要对策有。

【答案】(1)海沟(1分)理由:等深线密集;水深;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2分)沿着岛屿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1分)(2)成因: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该海域附近交汇,饵料丰富(1分)措施:实行休渔制度;规定合理的捕捞量;防止水污染;发展海洋牧场。

(3分)(3)风暴潮(1分)建立预警、防御体系(1分)【解析】(1)从等深线数值和分布,可判断海底地形的类型,从位置看,是沿岛屿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新型城镇化融合发
三、空间布局
“十区”:即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产
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 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余姚滨海产 业集聚区、慈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 化产业集聚区、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 、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大目湾海 洋产业集聚区、环石浦港产业集聚区 和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八个产业功 能区,努力发展成为推动我市经济转 型发展的重大平台和城市新区培育的 主要载体。
陆地开发与海洋发展缺乏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任务比较繁重。
一、现实基础
(二)重大意义 1980年 深圳经济特区 贯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区 1990 年 上海浦东新区 域开发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
东北振兴 2003年
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共同打造亚太 2006 年 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客观需要 天津滨海新区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7、存在的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比较滞后,海洋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 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比较粗放,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 海岛资源开发总体比较滞后,海岛开发规模依然较小,开发模式较为传统
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形势严峻;
三、空间布局
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十区 、十岛”的空间总体布局框架 。
“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
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 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 务体系,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力争 发展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两带”:即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 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 带,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 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 ,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 合发展的重点区域,促进新型产业化和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海洋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海洋地理】读南海部分地区海底等深线图,回答问题。

(1)从海底地形的分类看,乙地属于,丙地属于,甲处的矿产资源有。

(2)a、b两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简述两地成为著名盐场的共同条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有210万平方公里。

但近年来周边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矛盾日益突出。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大陆坡洋盆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3分)(2)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分)(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4分)【解析】(1)读图,乙地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应属于大陆坡。

丙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开阔,属于洋盆。

甲处位于大陆架海域,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

(2)a处是台湾的布袋盐场,b处是海南省的莺歌海盐场。

两地地势平坦,沙滩广阔。

两地都位于岛屿西部的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晒盐。

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3)南海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这些因素成了各国争夺开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海地地形类型,盐场的形成条件,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开发问题。

2.【选修2—海洋地理】下图为渤海在某一起重大的海洋溢油事故中,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哪种类型海岸?据此推测本次溢油所产生的海洋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6分)(2)简要分析本区海洋容易发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有效措施。

(9分)【答案】(1)类型:淤泥质海岸。

(2分)危害:①使本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渔业资源损失严重;②给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养殖业和捕捞业带来严重危害。

开启蓝色新引擎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开启蓝色新引擎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开启蓝色新引擎——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解读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谁抢占了海洋经济的先机,谁就得到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宁波因海而得名,因海而发展,因海而繁荣,作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域,宁波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发展上具有特殊的优势。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统筹“两个一万平方公里”,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在80%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40%左右。

借助这个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宁波将开启一个全新的蓝色新纪元。

空间布局:“一核两带十区十岛”“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坚持海陆联动、协调发展,遵循海洋经济自然属性和发展规律,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形成重要海域基本功能区,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空间功能布局框架。

A:一核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具体包括穿山半岛、梅山保税港区以及中心城区。

发展重点:建设“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加强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力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B:两带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

发展重点: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要统筹规划建设沿海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和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科学开发深水岸线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一、简答题(20%) 1. 海洋经济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等资源;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及其与各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即与海洋有某种依赖关系的经济活动。海洋经济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公共性、高技术性、关联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等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 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一览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海洋经济的特点:涉海性(涉海性是海洋产业的判断基准, 即生产和服务活动与海洋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综合性

2. 海洋经济有哪些主要产业 ? 如何选中主导产业 ? 海洋产业由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两部分构成。主要海洋产业涵盖: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船舶、海洋工程建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等。 主导产业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国情 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3.生产率上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 4.关联度基准,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5.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6.短缺替代弹性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产业,以满足社会最迫切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增长后劲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和瓶颈效应基准(重点扶植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以减少瓶颈制约所造成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常滞存)。 综合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分析,并充分考虑海洋产业的特殊性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多个衡量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 优先发展状况良好,领先于其他海洋产业,而且对产值、就业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确定海洋主导产业的意义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各海洋产业的均衡发展,因此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的侧重点。同时,还应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着重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使真正实现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

二、论述题(20%) 1. 对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宁波北濒杭州湾,南临三门湾,中有象山港,辖区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线总长1562公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紧靠国际航 运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海域水深浪静,陆域腹地广阔,具有全球意义的深水大港;宁波临近海域内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复能力强,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所。此外,宁波拥有象山东门岛、渔山岛、宁海横山岛、北仑大榭岛群等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共531个,开发旅游潜力巨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的变化和挑战,宁波惟有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才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 大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要依托港口等资源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兴海”,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工作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宁波港口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里,深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20XX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居大陆第2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4万标箱,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

开发。岛屿资源良好,共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滩涂资源充裕,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大目洋和三门湾北岸等,围垦开发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优良,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象山港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渔池。海洋旅游资源优越,滨海地区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宁波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和杭甬运河通航设施不断完善,宁波由交通末端发展成为连接上海、江苏和海峡西岸地区的枢纽城市,成为浙江温台和浙西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特色优势比较突出。20XX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06亿元,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在临港工业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XX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亿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航物流方面,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20XX年实现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现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20XX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

海洋科教实力较强。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2000余人,在航海航运、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场化、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顺利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海

洋资源优势还不匹配,海洋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比较粗放,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海岛资源开发总体比较滞后;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陆地开发与海洋发展统筹亟待加强。

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甬简132 第15期 总172期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深入实施市委确定的“六大联动”特别是港桥海联动战略,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宁波积累了坚实的经济、社会 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条件。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势之所向。发展海洋经济涉及科技、人 才、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在前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深刻认识海洋经济内涵及战略意义 海洋经济通常是指所有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用的海洋统计口径有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勘探和测量、海洋环境保护、 海岸带开发等5大类,以及海洋水体、海底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货物、人员、材料、能源、信息等的运输和转递,防止海洋及其边缘环境恶化和人造装置损坏的 措施,利用海岸和沿岸水域的活动等18个方面。根据宁波发展实际,海洋经济主要是指海洋水产与矿产、海洋港口与运输、临港工业、海洋工程、海洋旅游、海洋 科教、海洋环境与生态等领域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发展海洋经济在对推进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中有重大战略意义。二十一世纪被预言为“海洋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陆地可开发资源越来越少,海洋成为国家 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必争之地,发展海洋经济已成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法宝。纵观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无一 不是借助海洋尤其是大型海港发展起来。近年来,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战略,如山东的“海上山东”战略,江苏的“海上苏东”战 略、广西的“蓝色计划”战略等。海洋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宁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 径。 二、全面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给宁波乘搭海洋经济快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是国际海洋产业结构进入大调整、大转移时期,尤其是海洋 工业结构、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海洋养殖结构等正加快调整速度,大调整孕育着发展大机遇。其次是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海洋科技得到了空 前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30%,宁波依靠科技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再次 是海陆互动形成新优势,陆域和海域经济互动促进了经济带(圈)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五大都市圈和我国的环渤海经济带、环东海经济带和南海 经济带,都是陆域和海域经济互动的结果,宁波海陆互动的发展空间很大。 宁波北濒杭州湾,南临三门湾,中有象山港,辖区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和海岛线总长1562公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紧靠国际航运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海域水深浪静,陆域腹地广阔,具有全 球意义的深水大港;宁波临近海域内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复能力强,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 所。此外,宁波拥有象山东门岛、渔山岛、宁海横山岛、北仑大榭岛群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共531个,开发旅游潜力巨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 的变化和挑战,宁波惟有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才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大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要依托港口等资源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兴海”,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 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 构,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是,到20XX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 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二分之一,届时将全面建成 “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即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海洋经济中心,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重要的现代渔业 开发基地、东南沿海特色海岛旅游基地。 四、合理确定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根据宁波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的现有格局,未来宁波海洋经济的区域布局可概括为“两大部分,三条产业带,四个重点区域”。其中,“两大部分”是 指海洋经济区域布局以四明山、东钱湖和穿山半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以生态休闲旅游和海水养殖为主,北部以港口、临港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三条产 业带”是指以镇海石化工业园区、象山港口工业园区等为核心,重点发展石化、能源等的临港工业产业带;以三门湾海区、强蛟岛群海等为核心,重点发展远洋捕 捞、海涂养殖等的临海渔业产业带;以杭州湾---象山港湾---三门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为核心,重点发展海上观光、休闲渡假等的临湾旅游产业带。“四个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以开发港口航运、临港工业、海洋工程和旅游等为主的北仑、镇海港口经济开发区域;以开发滩涂促淤围垦、海水养殖、旅游及加工工业等为主 的杭州湾南岸滩涂综合开发区域;以发展旅游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等为主的象山港综合开发区域;以发展海洋捕捞业等为主的三门湾-大目洋的渔工贸经济区 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