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戏剧

一、

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

左拉(Emile Zola1840~1902),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19世纪末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

左拉发表过若干理论著作,阐述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实验小说》(LE ROMAN EXP & Eacute; RIMENTALE,1880)和《戏剧中的自然主义》(LE NATURALISME AU TH & Eacute; & Acirc; TRE,1881)。《戏剧中的自然主义》全章五节。

第1节描述了必然产生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与以往时代所不同的,一是在科学研究上出现了实证论的新方法,“科学从经验主义中摆脱出来”,“不是从综合开始,而是从分析入手”;二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终结,浪漫主义“只是前哨,负责清扫阵地”,是新时代诞生的“分娩的剧烈的阵痛”,它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的,将是自然主义的时代。第2节,总结自然主义在小说领域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第3节,描绘当时的法国剧坛,这个剧坛仍然拒绝自然主义,而由卢卡契所说的“法兰西戏剧技巧”统治着。第4节,描述自己“等待”实现的自然主义戏剧理想,断言“要么戏剧将是自然主义的,要么它将不复存在”。第5节,从情节、环境(舞台置景)、语言和伦理观念等方面提出自然主义戏剧的原则。选文仅含4、5两节。

左拉在文章开始就承认,“从亚理斯多德直到布瓦洛”都已提出了“一部作品应该以真实为基础”的原则。但是,亚理斯多德所揭示的戏剧文体的情节整一性原则及其发展出的全部技巧,却是左拉的自然主义戏剧发誓颠覆的目标。左拉的困难是,这一原则是直到他那个时代,正统戏剧激发各种戏剧因素产生足够审美能量的“魔杖”。抛弃这个“魔杖”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无论自然主义的布景、自然主义的语言,还是自然主义的伦理观都不足以取代这根“魔杖”。因此,在契诃夫找到一根替代的“魔杖”之前,颠覆情节整一性原则而能取得依靠这一原则创造的戏剧艺术奇迹的梦想,是难以实现的。在戏剧领域,左拉始终首先是一位理论家,他那个时代的戏剧艺术奇迹是由易卜生创造的。这位挪威戏剧诗人在舞台布景、人物语言和以巨大的勇气直面生活真实的伦理观念上,都与自然主义的戏剧原则同步,但他唯独不肯丢弃情节整一性原则这根“魔杖”。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因素,我手里已经拥有我需加讨论并总结的种种资料。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自然主义小说目前的处境如何;另一方面,我们已考查了我们最初的几位剧作家对我们的戏剧做了些什么下作。留待进行的只是作番对照即可。

谁也不否认文学中各种门类是相互联系、同时并进的。一阵风刮过之后,一个震动发生之后,就会出现朝着同一方向的普遍推进。浪漫主义的造反就是在一种决定性的影响之下,表明这种一致倾向的一个生动例子。我已经指出过,本世纪的推动力是自然主义。今天,这股力量已日益加强,它一直向前猛冲,一切都必须顺从它。小说、戏剧都被它席卷而去。不过,这种进展在小说中来得更快得多;它已在小说中高奏凯歌,而在舞台上还只不过是初露头角罢

了。情况必然是这样的。戏剧,由于我将解释的种种原因,总是传统习俗的最后堡垒。所以我只想简单地得出这么一点:今天在小说中完整并确立下来的自然主义公式,与它在戏剧中能立足尚相距甚远,我因而对此下结论说,它必然会完整起来,它迟早会取得它的科学的严密性;否则,戏剧就会逐渐蜕化,成为越来越低级的东西。

人们曾怒气冲冲地反对我,冲着我嚷道:“您到底想要什么?您需要的是怎样的进化?进化不是已经完成了吗?难道爱弥尔·奥日埃、小仲马、维多利安·萨尔都等诸位先生,还没有把他们对我们社会的观察和描绘推进到了尽可能远的地步吗?让我们停下来吧,我们在这世界的现实中已经走得太远了。”首先,要停下来的想法是天真可笑的,因为在一个社会里,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会被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推向前去。人们总归要到应该去的地方去的。再则,我可以断言,在戏剧中,进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它几乎还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而已。直到如今,我们还只是处在最初的一些尝试之中。必须等待某些观念来突破缺口,让群众慢慢习惯起来,让事物的力量冲垮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我打算对维多利安·萨尔都、小仲马、爱弥尔·奥日埃等诸位先生作一番约略的研究,以便说明出于什么原因,我才把他们看成不过是扫清前进道路的工匠,而不是奠定一座纪念碑的创造者和天才。所以,我还期待着在他们之后会出现什么别的东西。

这使人愤怒并易于为人冷嘲热讽的别的东西,其实是很简单不过的。我们只须再去拜读一下巴尔扎克的,再去拜读一下居斯达夫·福楼拜先生和龚古尔兄弟的,一句话,再去拜读一下自然主义小说家们的作品就行了。我在等待人们把有血有肉的,取自现实并经过科学分析的,没有半点虚假的人物搬到舞台上去。我在等待人们使我们摆脱虚构的人物,摆脱按美德与邪恶的习俗,全无半点作为有关人的文献的价值的象征性的东西。我在等待着由环境来决定人物,等待着人物按事实的逻辑与他们自身的气质的逻辑相结合来行事。我等待着不再出现任何种类的魔术师,不再出现舞弄魔杖,把人与事物作瞬息万变的情况。我等待人们不再向我叙述无法接受的故事,等待人们不再用浪漫蒂克式的穿插来糟踏准确的观察,其结果甚至是破坏一个剧本的最精彩的部分。我等待着人们抛弃众所周知的诀窍,用得叫人发腻了的公式,得来全不费力的眼泪和欢笑声。我等待有这么一部戏剧作品,它能够摆脱说教,由伟大的言词和伟大的情感写成,有着真实的高尚道德观,从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中吸取可怕的教训。最后,我等待小说中所完成的进化也在戏剧中完成,等待人们回到现代科学和艺术的本源上来,回到对自然的研究上来,回到对人的解剖、对生活的描绘上来,以难确的记录,达到至今尚无人胆敢在舞台上冒险尝试的独创和强有力的境地。

这就是我所等待的。人们会耸耸肩膀,微笑着回答我,说我永远也不会等到什么的。他们最关键的论据是:不应当向戏剧界要求这些东西。戏剧不是小说。它给我们它所能给我们的东西。如此而已,我们应当适可而止。

好吧!这里我们已经触及了争论的症结所在。我们谈到了戏剧存在的条件。我所要求的既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反过来说,在舞台上,撒谎就是必要的了;一部剧本必须要有若干浪漫蒂

克的角落;它必须在某些情况周遭作平衡的转动,它必须在预定的时刻达到情节的解决。我们已经进入行当上的问题了:第一是分析会引起厌烦,而观众要求的是剧情,永远只是要求剧情;第二是场景的视觉效果的问题,一出戏剧应当在三小时之内结束,不管其题材有多宽阔;再次是人物应具有特别的价值,这就需要安排虚构。我不引证各种论据;我只提出观众干涉的问题,这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观众要这个,不要那个;他们不太容忍真实,他们宁要四个值得同情的傀儡,而不愿要—个取自生活的人物。总之,戏剧是传统习俗的领地,它始终遵循着旧习惯,从布景,从自下而上地照亮演员们的成排脚灯,直到好像被人们用一线牵动的人物们都是这样。真实只能以巧妙地配成小份的剂量掺入戏剧。人们甚至走得这样远,他们发誓说,要是有朝一日,戏剧不再是一种逗人发笑的谎言,用来在晚上安抚被白天的现实弄得忧伤烦闷的观众们,它就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

我懂得这些推理,我打算在得出我的结论时就马上予以回答。很明显,每种东西都有它固有的存在条件。一本小说是人们在家里两脚搁在壁炉的柴架上独自—人阅读的东西,并非当着两干名观众的面演出的一部戏。小说家的面前有的是时间和空间,随便读者怎样“旷课逃学”,他都能容忍;为了按自己的心意来分析—个人物,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写上一百页的篇幅;他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对环境作长篇大论的描述,也可中断他的叙述,按原路倒退回去,一连二十次地变换地点,总之,他是他所用材料的绝对的主人。相反,剧作家却被幽闭在刻板的框框里,他须得服从种种必须服从的东西,他只能周旋于种种障碍之中。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读者是孤立的,而观众则是聚集在—起的。孤立的读者能容忍一切,你能把他带领到任何地方,不管他是否生气,然而集聚在一起的观众就不同了,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廉耻、惊恐、敏感,否则就必定有失败的危险。这些话全都—点不假,恰恰是因为这些,戏剧才成了传统习俗的最后保垒,正如我在上面所考察的那样。要是自然主义运动在舞台上遭遇到的不是如此艰难而障碍重重的战场,它在那里早就和在小说中那样辉煌而成功地诞生了。戏剧,由于它的存在条件,应当是真理的精神经过最艰苦的战斗,最剧烈的争夺,最后一个征服的阵地。

我在这里提出这样的看法,即各个世纪的进步都必然体现在某一特定的文学门类之中。显然,十七世纪就是这样地体现在戏剧公式中的。我们的戏剧在那时就放射出无与伦比的,使抒情诗歌和小说黯然失色的异彩。其理由是,戏剧那时恰恰同时代的精神相适合。它把人从自然中抽象出来了,用当时的哲学工具来研究它;它具有富丽的修辞上的平衡,有着一个完全达到鼎盛时期的社会所有的种种彬彬有礼的风尚;这是从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果子,是当时的文明必须以最大的平易及完美来铸造的书面公式。试将我们的时代同那个时代比较一下,您就会感到把巴尔扎克造成—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不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的决定性的原因了。十九世纪及其返回自然和需要精确调查研究的精神,背离了被过多的传统习俗所束缚的戏剧,在不受框框限制的小说中肯定下来了。就这样,科学地说,小说就成了我们这个世纪的极好的形式,成了自然主义要走向胜利的第一条途径。今天,小说家们成了当代文学的骄子;他们掌握着语言,掌握着方法,它同科学并肩前进。如果十七世纪曾经是戏剧的世纪,那么十九世纪将是小说的世纪。

在当前的文学批评肯定说自然主义在戏剧中是不可能的时候,我愿暂时承认他们是言之有理的。这是大家已经了解了的。传统习俗在戏剧中是不可改变的。在戏剧中总是必须撤谎。我们命中注定非得去欣赏萨尔都先生的魔术、小仲马光生的论题和长篇大论、爱弥尔·奥日埃先生的令人同情的人物不可。人们将不会超越这些剧作家们的才能了,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们为我们时代在戏剧上的光荣。他们就是他们这个样子了,因为戏剧需要他们这个样子。他们之所以没有更向前一步,他们之所以没有进一步顺从把我们席卷而走的真实这个大潮流,是因为戏剧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在戏剧中有一堵墙挡住了最强者的道路。好极了!但那样一来,戏剧就成了人们谴责的对象,人们把致命的一击打在戏剧上了。人们把戏剧压在小说底下,人们给了它一个比较低下的地位,在后世的眼里,戏剧将成为令人鄙薄的无用之物。如果你们向我们证明,我们既不能给戏剧带来我们的方法,也不能给它带来我们的工具,那么,你们要我们,我们这些真实的工匠、解剖学家、分析家、生活的探索者、有关人的文献的编篡者,去对戏剧作些什么工作呢?真的!戏剧只能靠传统习俗而生活,它只能说假话,它拒绝我们的实验主义文学!好吧!我们的时代将让戏剧靠边站了,它将把戏剧丢给善能哗众取宠的人了,而时代本身将在别的地力去做出它那番轰轰烈烈的壮丽宏伟的大事业。给戏剧宣判死刑并加以杀害的正是你们。其实,事情是很明显的,自然主义的进步在逐渐扩大,因为它是本世纪智慧的本身。

当小说永远在向前探索,带来更新更准确的资料时,戏剧却一天天更停留在它的浪漫蒂克的虚构之中,停留在它那用得陈旧不堪的情节之中,停留在它这一行当的技巧之中。当群众在小说的阅读中对现实逐渐发生更大的兴趣时,情况就尤其令人恼火。这运动的迹象已经显露,而且显得很强有力。总有一天,群众会对戏剧耸耸肩膀,自行要求革新。要么戏剧将是自然主义的,要么它将不复存在,这就是无可否定的结论。

从今天起,这情况不是已显露出迹象了吗?文学界整整新的一代人已从戏剧方面转了向。请去询问一下二十五岁的那些初出茅庐的作家们吧,我说的是真正具有文学气质的那些青年;他们大家对戏剧都表示轻蔑。他们以将令你们感到恼火的那种轻蔑来提起受人喝彩的剧作家们。在他们的眼中,戏剧在文学中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门类。这种情况唯一地来自戏剧不给他们以他们所需的用武之地;他们在戏剧那里既找不到足够的自由,也找不到足够的真实。他们就全都只能向小说方面迈进了。明天,如果戏剧在天才的鞭击下被征服的话,你们就会看到,在戏剧中将会发生何等巨大的推进。当我在什么地方写道“舞台上空无所有”的时候,我想说的是那里还没有产生一位巴尔扎克。老实说,人们还不能把萨尔都、小仲马和奥日埃诸位先生同巴尔扎克相提并论呢;就是把所有的剧作家—个个叠起来,也达不到他的高度。好了!就这个观点来说,只要还没有—位大师来肯定新的公式,带领明天的一代前进,那么.剧坛将始终是一片空白。

因此,我对我们戏剧的未来怀有最坚定的信心。现在我再也不承认流行的文学批评是言之有

理的了,它声称自然主义在舞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接着要考察一下,在何种条件下,自然主义运动无疑将在戏剧中发生。

不,说戏剧应该停留在静止状态之中,这话一点也不对;说现在的风俗习惯应当是它存在的根本条件,这话同样毫无道理。我得重复一句,一切都是前进着的,都在朝着同一方向前进。今天的作家们将被后人超过,他们不能够有把戏剧文学公式永远固定下来这种自负的想法。他们所结结巴巴地说过的东西,将被别人肯定下来;而戏剧并不会为此而动摇,相反,它将跨入一条更为宽阔,更为笔直的大道。在一切年代里,都有人否定前进的步伐,都有人否认后起之秀们有完成前辈们没有做过的事情的能力和权利。但这些都是些无益的愤怒、无能的视而不见。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有着一种无可阻挡的力量。它们能轻松地跃过人们认为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戏剧徒然地保持着它今日的模样;明天它将变成它应当表现出来的样子。等到一件事成为既成事实之后,大家就会觉得它是自然的了。

这里,我进入了推断,我不再断言有同科学一样的严格性。只要我按事实作推理,我就已经作出了肯定。目前我只能以推测为满足。进化已经发生了,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它到底是将要向左,抑或向右,我还不太知道。你只能进行推理,别无他法。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戏剧存在的条件并非一成不变的。小说由于其范围自由,也许继续仍将成为本世纪极好的工具,而戏剧只能追随小说,补充小说的活动。不应当忘记戏剧的神奇的力量,它对观众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再没有比它更好的宣传工具了。如果说,小说是读者在壁炉边上,分成多次,以容忍最冗长的细节的耐心来阅读的话,那么,自然主义剧作家首先应该对自己说,他的对象,不是这样孤立的读者,而是需要明了和简洁的群众。我看不出自然主义公式会不接受这种简洁和明了,问题只是在于改变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骨架。小说能进行冗长而精细的分析,什么也不会遗漏。戏剧也将尽可能地用剧情和语言来作简短的分析。简言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一声喊叫往往足以完整地刻划出一个人物。这样的喊叫也应当是属于戏剧的,而且是最好不过的。至于动作,它门本身就是人们所能做到的最动人的剧情分析了。当人们摆脱了曲折情节的把戏,摆脱了先把线打上许多复杂的结头,然后再去把它们一一解开来寻开心的幼稚的玩耍时,当—出戏将只成为一个真实而合乎逻辑的故事时,人们就从此进入了十足的分析,就将必然去分析人物对事实和事实对人物的双重影响。就是这个道理,使我常常声称自然主义公式会把我们重新带到我们民族戏剧的本源上去,即带到古典戏剧的公式上去。人们在高乃依的悲剧和莫里哀的喜剧中,恰恰可以发现我所需要的这种对人物的连续分析;而情节则屈居第二位,剧作只是关于人的长篇对话式的谈论。不过,我希望人们把人重新放回到自然中去,放到他所固有的环境中去,使分析一直伸展到决定他的一切生理和社会原因中去,而不是把他抽象化。总之,倘若人们能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就像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属性一样,那么,古典主义公式在我看来似乎是很好的。

至于小说的长篇描写,它们是无法搬到舞台上去的,这是很显然的。自然主义小说家们着重描写,那倒不是像人们所责备他们的那样只是为了从描写中获得乐趣而去描写,而是因为他

们投身于详情的描写加上以环境来补足人物的公式的缘故。在他们的眼中,人不再像十七世纪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智慧的抽象,他是能思想的动物,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处于它所生长和生活的土壤的种种影响之下,这就是何以某种气候,某个国家,某个环境,某种生活条件,往往都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所以小说家不再把人物和它在活动时所处的气氛相割裂,他不像说教式的诗人,例如迪里叶那样,只是出于修辞上的需要才作描写,为了达到绝对完备,为了使他的调查达于整个世界并展现全部现实,他只不过每时每刻地记下人所活动并产生事实的物质环境罢了。但是这些描写却并不需要照搬到舞台上去,因为它们已经自然而然地存在于舞台上了。布景不就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描写吗?它可能要比一部小说中所作的描写还要更为精确而动人得多。有人说,布景只是画在硬纸板上的东西罢了;但是事实上,在小说中,布景还不如画在硬纸板上的东西呢,它只是涂在纸上的黑墨罢了;然而,幻象却油然而生了。在我们最近在舞台上看到那么突出有力的、那么真实得惊人的布景之后,你再也不能否认在舞台上展现环境现实的可能性了。现在要看剧作家们如何去利用这种现实性了;他们提供人物与事实;布景设计者们,遵照剧作家们的指示,提供必要的尽可能准确的描绘。所以,对一位剧作家来说,既然小说家们能够实现,能够指出环境,那么他只要像小说家们那样来利用环境就可以了。我还得补充一句,戏剧既然成了生活的物质展现,环境就必须随时跟上。只有在十七世纪,由于对自然并不加以考虑,由于把人纯然当作智慧的化身,布景一直是马马虎虎的:神殿的一排列柱长廊,—个不管怎么样的大厅,一个公共广场就行了。

今天,自然主义运动已经在布景方面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准确性。这是慢慢地,不可抗拒地产生的。我甚至觉得这是本世纪初以来自然主义在戏剧中所起的潜在作用的又一明证。我不能对布景及其附属部分这个问题加以深入探讨,我只满足于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描写在舞台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简直可以说,它可以被认为是戏剧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

我想,我尚未谈及地点变换问题。很久以来,地点的单一性就不再被遵守了。为了能包括一个人的整整一生的经历,为了使观众们能看到社会的上层和底层,剧作家们不再作茧自缚。这里,传统习俗虽然还占着统治地位,但是,正如它在小说中一样,作者有时从一个段落跳到另一个段落,可以跃过千里之遥。对于时间问题,情况也是如此,人们不得弄虚作假。例如,一件要十五天才做完的事,在一部小说或一出戏剧中却只需化三小时就可以读完或听完。我们并非支配这个世界的创造力量,我们只是第二手的创造者,分析、概括、差不多一直是在摸索,在我们能找到真理的一线光芒时,我们就算是很幸运的了,而且因此被奉为天才。

我谈到了语言。大家都认为戏剧中的语言应有一种特殊的写法,人们希望这种文笔与日常的谈话写法迥然不同,要求它更为响亮,更为激越,用高五度的音调写成,因而更为高亢,被划分成许多小平面,无疑,为的是使舞台上的吊灯增添光彩。例如,在我们今天,小仲马先生可称得上是大戏剧家了,他的许多“台词”是众口争诵的。这些台词像火箭筒那样地喷发出来,又像花束那样地落回到观众的喝彩声中。其实,他的一切人物全都说着同样的语言,即

有学问的巴黎人的语言,掺杂着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连续不断地追求挖苦俏皮,以致显得枯涩而粗砺。我不否认这种语言的光彩,尽管这是一种根底浅薄的光彩,但我却要否定这种语言的真实性。再也没有比这种不断叫人傻笑的语句更令人厌倦的了。我要求的是更为灵活,更为自然的语言。这种语言,既可说是写得巧妙,也能说是写得粗率。当代真正优美的文笔是在小说家们那里,应当到居斯达夫·福楼拜先生和龚古尔兄弟那里去寻找完美的、活生生的、独创的语言。当人们拿小仲马先生的散文同这些大散文家们的文章相比,他的文章的正确、色彩和生动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我想在戏剧中看到的正是日常用语的概括。倘使说你是无法把日常会活连同它的罗嗦、冗长及废话统统搬上舞台的话,那么你至少能把它的生动及声调保留下来,把每个谈话者带有特别个性的句型,简言之,把现实性保留下来,放在恰到好处的地方。龚古尔兄弟在《昂利埃持·马雷沙尔》一剧中曾作过这类有趣的尝试,然而人们却不愿去听这个剧本,也没有人赏识它。古希腊的演员们用青铜管来进行的谈话,路易十四时代的喜剧演员们用一种单调的旋律唱出他们所任角色的台词,为的是给台词以更多的气势;今天,人们只是满足于说,戏剧中应当有一种比较响亮的、散布着爆竹般词语的语言,你可以看到,这已经是个进步了。总有一天,你会觉得,在戏剧中,能最好地概括日常谈话,把准确的字眼放在它应在的位置上,显示它应有的价值的语言,才算是最好的文笔。自然主义小说家们已经写了许多极佳的对话的范例,从而把台词缩减到严格地有用的限度上。

剩下的问题是令人同情的人物的问题。我不想讳言,这是个重大的问题。当人们不能满足于公众对忠诚和荣誉的理想的需要时,他们就会保持冷漠。一个剧本,要是里面只有取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即便不激起公众的愤怒,也至少会使他们觉得阴沉刻板。自然主义所需进行的战斗就在这个问题上打响了。我们必须知道忍耐。在当前,全部工作是在观众中进行潜移默化,逐渐地,在时代精神的推动下,观众终于会达到承认真实描绘的大胆,甚至会从中得到乐趣。到了他们不再能忍受某些谎言诳语时,我们就差不多能把他们争取过来了。小说家们的作品在使观众习惯于自然主义的同时为戏剧作了准备,只要在戏剧中出现一位大师,就能发现全体观众早已作好了为真实进行热情辩护的准备。这样的时刻即将来临。这将是一个欣赏和力量的问题。于是人们将看到,对观众的最高尚最有益的教育,存在于实事求是的描绘之中,而不在于只是为了使耳朵听起来舒服而歌功颂德,唱些不断重复的泛泛之谈和有关道德的勇敢而空洞的高凋。

课程论论文 杜威自然经验主义

浅析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主义课程论 现代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经验课程思想影响深远,他的经验课程的主要思想以关系思维为出发点,以其经验论为理论基础,改造了传统的认识论,在批判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经验课程体系。其经验课程初具大课程论雏形,经验课程的形态是主动作业,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经验的组织贯穿了连续性原则与交互原则。 传统上,经验论者认为经验与自然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当经验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历程时,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杜威认为,“经验不是涂在自然上面的一层极薄的油彩,而是深入自然的,达到自然的底蕴的,并且它所掌握的范围是可以扩大的。”也就是说,经验既在自然之内,也是关于自然的。 杜威区分了经验的方法与非经验的方法:经验方法是一种整体的方法,把完整的统一体当作哲学思想的出发点;非经验的方法从一种反省的结果出发,把经验的材料与经验的活动和状态割裂开来,把它当成原始的东西,当成本来“给予”的东西,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体处于分离的状态。 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特征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例如《高老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 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例如《高老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而且现实主义竭力通过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辩证法则。例如《高老头》中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自然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有有以下点: 1.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但不同的是,现实主义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例如《高老头》中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的一系类的心理,动作,环境描写,都是按事情所应发展的的过程来写的,而不是直接的致命。而自然主义则根本否定文学应当服从于一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目的,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 2.自然主义不仅要求作家有科学家的态度,而且要求作家使用科学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自然主义的小说就是这些实验的记录,故称“实验小说”。而现实主义文学则强调情节的丰富性,让读者自己从中体会。《高老头》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卢梭为之呼吁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危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这个理论在当今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程再三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其闪光点,创设情境,极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卢梭还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他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基教育者的口头训示即“填鸭式”的教育是毫无效果的,重要的是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其次,他十分推崇自由,强调要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总的说来,卢梭的思想是先进的,但也存在某些历史局限性,有的观点比较矛盾甚至偏激,但至今仍闪耀着光芒。总之我们在理解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时必须同时体会到他的激进的启蒙思想。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不重要,反而正是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西方国家在形成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方面奠定了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针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所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是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紧密相联的。《爱弥尔》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自由、理性和良心。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显然,善是人人相同的,并不因人的贵贱而异。人之罪恶,是后天残害所致,并非天性之过。 卢梭的性善论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人天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卢梭把教育归于三种来源,即“天性”、“人为”和“事物”。他说:“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在发育,是天性的教育;我们通过努力来促成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经验所获得的则是事物的教育。”又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天性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在某些方面能够为我们所决定;只有人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为使这三种教育配合协调,“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以“天性”教育为主轴,围绕着它旋转。因此,我们要永远以本能作为教育的指引。

二、“自然人”与“自由人” 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他也是自由人。形象地说,这种人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卢梭笔下的“爱弥尔”就是这种“自然人”与“自由人”的典型。 曾有人指责卢梭的自然人是脱离社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这种人是与公民相对立的。其实,并非如此。卢梭认为,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既不是一个回到原始社会的无文化的人,也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野蛮人。因此,他强调说:“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把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在他看来,“自然人”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并能够尽到社会成员的职责。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每个人既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又能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分子。这样的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公民。 自然人更不是无以为业或依靠家产为生的懒汉。卢梭愤然职责不劳而获的人是流氓。自然人应该要能够独立生活,养成从事劳动的能力。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或手工业者的化身。 第三节自然教育分期理论 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文章编号:1000-8934(2005)02-0050-05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李 侠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自然主义的起源、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了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当前自然主义的复兴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对当前国外各种自然主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与局限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关键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科学;关系。中图分类号:B08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09-17 作者简介:李 侠(1967-),辽宁辽阳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科技哲学与ST S 。 自近代哲学发生根本转向以来,科学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科学完成由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如何认识科学以及为科学在新时代提供一种智力上的支持,日益变得紧迫起来。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对自然主义以及自然化认识论问题的研究重新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引发了一股世界范围的相对主义蔓延的浪潮,更为严重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直接造成了对科学的客观基础的消解,一些社会建构论者甚至完全否认科学的传统形象。现代科学遭遇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基于这个现实,自然主义的复兴被认为是对传统科学观的拯救。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导致许多概念与观点没有得到详细的清理,使理解一直处于语义模糊的状态,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哲学的这种转变的准确把握与反思。鉴于此,本文试图说明三个问题:首先,重新界定自然主义的概念,以此作为剖析这种哲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其次,清理自然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长期存在的混淆与误解;第三,阐述自然主义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1 什么是自然主义? 由于国内哲学界长期关注于唯物主义的研究,无形中就忽视对自然主义(naturalism )的考察与梳理,有时甚至把唯物主义与自然主义等同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我们对这个概念产生一种本能的陌生。现在常能见到的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19世纪后期。大体上说,就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 方法,以达到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但是,客观地讲,作为一种哲学流派,自然主义的兴起也是很晚近的事情,据学者S.D.Schafersman 考证: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在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仅作为一种偶然采纳的不严格的方法存在于自然哲学中。它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它既不是古代的也不先于科学,而是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学的影响。 1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主义的萌芽始于伽利略和牛顿,正是他们开始运用理论的和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并描述物质和它们的运动。因此自然主义的真正兴起应该是19世纪,因为只有在19世纪自然科学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方法才真正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那么,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自然主义的概念应该如何界定呢?国外一些学者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 根据不论什么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是自然的,在这种意义上,通过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是可以接受的,进而导致从一个客体或事件的领域走向另一个领域,因而,自然主义是哲学一元论的一种形式。 2 另一些人如奥迪(Audi)则认为:自然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自然就是所有的存在,并且所有的真理都是关于自然的真理。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观点进行一些综合,就会发现自然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旨趣: 任何事物都是由自然实体构成的; 可接受的正当化方法和解释是可通约的。大体上说,自然主义的主要理论旨趣就在于对自然的存在的充分肯定上。之所以强调自然的存在,是因为它能保证所有基于过程而来的自然的作品(nature w orks)都遵循自然法则,并且原则上能被科学和哲学解释;另外,还可以避免超自然的存在,这也正是Steven D. 50 第21卷 第2期 2005年 2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1,N o.2F eb.,2005

8-1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一) 第八章 授课题目: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理解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掌握左拉、莫泊桑、波德莱尔创作的社会价值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社会价值及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教学方法:互动式的讲授;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间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9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同时进行殖民扩张。拿破仑第三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迫害共和派。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导致1870年以色当战役的惨败。普法战争的爆发表明普鲁士日益强大,欧洲的几个强国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尖锐矛盾。第二帝国的败北加深了民族矛盾,由此产生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当局为了转移矛盾,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实证主义、唯意志论、直觉主义等哲学思潮广泛流行。 这就是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1798—1857)的实证主义。实证一词即“实在”、“确定”、“精确”的意思。孔德的实证哲学(《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而不追究事实和现象领域内的本质与规律性。他把一切现象看成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去探索原因和目的。孔德力图将哲学融化于自然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1.历程: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自然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一群年轻作家,莫泊桑、于斯曼等,他 ,被视为自然主义的盛举。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而影响却逐渐蔓延至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大。 2.理论: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启发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科学”、“真实”是自然主义追求的目标。 3.风格:平和、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文体。作家在作品中竭力隐去,少有议论。为20世纪许多流派所吸取。 4.评价:自然主义把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任何一种生物,因而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社会属性,引发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也描写了大量酗酒、淫荡、神经质等畸形变态的现象。但总体来说,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审视人的行为和心理,体现了自然主义要科学、准确地剖析人的努力,是有益于丰富人对自身复杂性的认识的。 5.代表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唯美主义文学 1.发展历程:发端于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精心构思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巴那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了又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 英国的唯美主义晚于法国,但是理论更完备,创作更丰富,影响也更广泛。40、50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兄弟会是唯美主义的先声。80、90年代,英国唯美主义达到高潮,涌现了王尔德、佩特等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随之进入尾声。 2.理论: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既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将“美”与“善”和“真”剥离。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蔽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该艺术化。 3.风格: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 4.评价: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和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低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代表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奥斯卡·王尔德

古典自然法思想

西方的自然法学思想是怎样兴起的? 在西方数千年法律思想长河中,“自然法”这一名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而运用,它的命运也极尽曲折:既曾经被奉上神坛,当作绝对 的真理,判断现存法律(实在法)是非的终极标准,受到热情的捍卫,或作为 革命的旗号,这是从古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学、中世纪神学到启蒙运动一段很 长的故事;又曾被视为无稽之谈,给与无情的嘲讽和猛烈的攻击,被边沁(J.Benthan,1748--1832)讥为“高烧时的胡说八道”,这主要是19世纪法 律分析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之事。时间进入到20世纪,一度衰落的自然法学又开始了复兴进程,特别在二战以后达到高潮,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观 念重新进入人心,占据了法学理论的重要地位,并极大地影响了法律实践。 自然法学的历史命运说明,只要人类还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还需要追问现 存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还试图改革现状以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就避不开自然法 的问题。正如梅因(Henry Maine,1822—1888)所指出的:“如果没有自然法,…很难说思想的历史,因此也就是人类的历史,究竟会朝哪一个方向发展了”i[①]。或者用祁克(O.F.von Gierke,1841—1921)的话来说,就是“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它会象一 个幽灵飘荡在房间的周围,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鬼吸取法律机体的血液。” ii[②] 纵观从古到今自然法概念的含义变迁,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它与实在法 相对,是高于实在法并对其进行约束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本文将承认有高于 实在法的基本原则(来源于神意、道德或人权等等)存在的法学思想,都称为 自然法学,以此作为讨论自然法学思想兴起的基础。 一、古代的自然法学 当代自然法学的传统基础,主要是17、18世纪近代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自 然法的观念(被称为古典自然法),而古典自然法又来自于古代和中世纪的自 然法思想。 古代的自然法,最初含义显然来自于古希腊人对大自然的理解,认为大自 然是不可侵犯的,自然法就是反映自然存在的秩序的法,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这是古希腊人对西方法律思想的杰出贡献,代表人物为前期的智者、亚里士多 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和后期的斯多葛主义者。古罗马人的 自然法观念从斯多葛主义发展而来,强调自然法就是正义,是人定法(万民法、市民法)之前发生的、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它是最根本的法,是 衡量一切人定法的唯一标准,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根据。前期代表为西塞罗

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 (1)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是不自然和虚假的。 (2)要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2、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自然教育(1)“物的隶属”和“人的隶属”的区别(2)应对儿童进行“隶属于物”的自然教育。 3、反对进行“积极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1)“积极教育”和“消极教育”的含义和区别。 (2)进行“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4、自然教育应当通过儿童做事情来进行(1)做事情来学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 (2)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儿童。 (3)事物学习与符号学习的区别5、自然教育应当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1)让孩子有学习的欲望。 (2)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习。 (3)培养儿童成为学习主人的技巧6、自然教育还可以通过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进行(1)身体教育与理解力。 (2)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1、知识教育观在知识学习的内容上,卢梭认为,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而且能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 在知识学习的方法上,卢梭强调,首先要把培养儿童爱好学问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 2、劳动和职业教育观在这个阶段,卢梭认为,爱弥儿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接受职业和劳动教育了。 职业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手艺的需要,也是培养人的趣味和心灵的需要。 如何选择职业,卢梭提出了几条原则。 3、道德教育观(1)自爱和他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卢梭认为,人的种种欲念来自于自爱。 卢梭在强调自爱心的同时,也反对自私心。 (2)要培养儿童具有善良的情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志。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概述 一、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社会动荡不安。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两次科技革命使科学理性精神空前高涨,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始更多地思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并试图将二者加以融合。第二帝国的暴力统治,普法战争的失利,以及巴黎公社对社会的冲击,使法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这些成为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哲学只研究事物的表象与事实,并不去探求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孔德强调艺术(包括文学)应该努力去探索人,但在孔德看来,人的生理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它决定了人的社会性,因此主张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接受了实证主义哲学观点的泰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但在这三要素中,他更强调种族因素,即先天的生理遗传因素及特定的民族因素。遗传学家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把人的一切病况都归结到遗传问题,认为一个人的过失通过遗传可以危害整个家庭,并可能波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更是将实验论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强调精确地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认为在研究任何事物时都必须探求其特性和环境。另外,贝尔纳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理论都深刻地影响了自然主义文学,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得以产生的思想基础。 法国是欧洲现代国家中最直接地接受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衣钵的国家,柏拉图提出的摹仿说最深刻、最直接地影响了法国作家。十九世纪上半叶,以摹仿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在法国空前繁荣。而自然主义作家同样认为,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这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相同,他们也的确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左拉不仅对司汤达、巴尔扎克这样的现实主义大师推崇备至,甚至把他们看作是自然主义之父。他还提出自然主义小说应该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为典范,像福楼拜那样坚守客观冷静的创作原则。悠久的摹仿论传统、发达的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相结合,使自然主义最先在法国产生。 最早具有自然主义特征并取得创作实绩的是龚古尔兄弟。他们注重对社会风俗细致的描绘,而且多写病态人物,开始用生理学,甚至病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埃德蒙·德·龚古尔认为他们兄弟的所有的作品,落点都在神经官能症上。《杰米妮·拉赛朵》是他们的代表作,被看作是自然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写了一个女佣悲惨的一生,她爱上了一个好吃懒做的男人,被逼得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最后贫病而死。龚古尔兄弟把主人公当作一个病例来进行解剖分析,正如他们在这部小说的序言中所说:“在感官享乐的赤裸裸的逼真描绘的后面,隐含的是对性爱心理的临床研究。”龚古尔兄弟的创作为自然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无可争辩的创建者,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和理论建树成为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核心。围绕他形成了一个自然主义的“梅塘集团”,这个集团除左拉以外还包括莫泊桑、阿莱克西斯、瑟阿尔、于斯曼和厄尼克。这个集团中几位作家的合集《梅塘晚会》于1880年问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法国,除了龚古尔兄弟和左拉外,其他自然主义的重要作家还有莫泊桑,他是“梅塘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很多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如《女雇工的经历》、《泰利埃公馆》、《温泉》等。另外还有阿尔封斯·都德,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一定程度上游离于自然主义。但由于受到左拉、龚古尔兄弟的影响,也明显存在自然主义的倾向。他的剧本《生存竞争》便被认为是“舞台上的达尔文主义”。 随着左拉的《实验小说论》(1880)、《自然主义戏剧》(1881)、《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自然主义理论著作的问世,自然主义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兴盛期。,在这一时期,自然主义传到了欧洲其它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德国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杂志《社会》等,并且在自然主义戏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俄国在1873年就翻译了左拉的作品。瑞典、希腊、意大利、波兰、丹麦等国也出现了一些自然主义作家,取得了一定的创作实绩。此后,自然主义又影响到了欧洲以外的国家,日本产生了像岛崎藤村的《破戒》和田山花袋的《棉被》等优秀的自然主义作品。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等作品也明显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自然主义也进入了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科学理性精神关照下的真实观 自然主义十分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可以说,真实性是自然主义的最高原则。龚古尔兄弟力图描绘“真实的生活”,将目睹过的故事写入文学作品,左拉更强调说“小说家最高的品格就是真实感”,而“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但是,虽然自然主义推崇现实主义大师们,也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自然主义毕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文学思潮,所以自然主义所倡导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实主义执著于典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美国文学经历了从浪漫情绪到现实情绪再到绝望情绪的历史变迁。) 社会背景 (1)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原先平静和谐的农业文明被打破,由开始那种“远方小山村”的回忆转化为后来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悲叹;田园化和理想化的“农村镀金主义”价值观念逐渐被冷漠与恐惧的“自然邪恶论”所代替,并逐渐引发了后来自然主义文学的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情绪。 (2)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农业文明语境下的大众理想和偶像受到普遍怀疑,那种坚定的宗教信仰与怀旧的国民心态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走向死亡。然而,旧的理想与偶像的消失需要新的理想和偶像的补充和替代。新的工业资本家取代了上帝或精神寄托者的位置,成为美国新文化中大众理想与偶像的代表。(3)从社会层面上讲,传统小说中的和谐社会转化为残酷竞争社会,传统小说中的“父亲”与“家庭”则转化为竞争社会中的“老板”与“工厂”。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所形成的社会分工代替了原来农业文明中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不再是依据明显的家族或政治遗传权力形成的等级制度,而是一种按照

经济生产和劳动分配形成的等级制度。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原来依靠国家机器维持的统治体制逐渐转变成依靠经济机器维持的社会统治。 (4)随着经济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统治自己的东西变成一种“无形的铁手”,人们在生存的斗争中会觉得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力量总是在控制着他们,但又不知道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自然主义所叙述的就是社会主体在生存中抗争、在注定的失败中堕落以及在悲剧性的结局中灭亡的故事。但是,这种悲剧化的叙述并不是自然主义作家故意追求艺术效果的产物,而是对当时美国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暗含了作家意识形态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判断的转变。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作家注重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表现主体对自然和社会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标志着社会文化意识从理想化到工具化的价值观转变。 (2)作为社会成员行为和动机的内驱力,大众深层意识的转变是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聚焦人类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以及未曾探测的阴暗角落,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怎样使人

道家的“法自然”观及其影响——兼与西方自然法思想比较

道家的“法自然”观及其影响——兼与西方自然法思想比较 丁以升 一般认为,西方法文化以自然法思想为主流,它从现实世界之外,从宇宙的普遍法则中推导出一个充满理性精神的自然法,从而虚构出自然法与实在法的二元对立,呈现出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中国传统法文化以儒家法律思想为底蕴,儒家关注的是现实世界,它所推崇的礼是奠基于家庭血缘基础上的人伦理性,它不假外求,并不为礼寻求某种外在的理性力量的支持,形而上学思维几乎一片空白。因此,有无形而上学思维就成了中西传统法文化的实质性差异。这种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它忽视了道家法律思想,尤其是《老子》的“法自然” 观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深刻影响。《老子》主张以道统法,强调“道法自然”,提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其中贯穿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思维。儒家思想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这种思维方式中汲取营养,从而使传统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染上了形而上学的色彩。可以说,《老子》的“法自然”思想乃是沟通中西传统法文化的一座桥梁,因此,不能把中西法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无。 一 中国自殷亡之际,神权法思想就开始动摇,西周统治者抛弃了陈旧的“天命”、“天罚” 思想,转而强调“德”,把对法的审视由天上转向人间,从此,法文化关注的重心就由外在的天转向现实的人伦。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在治国方式上存在着激烈争论,但他们对法的精神的探索始终是从社会现实和道德人伦着手的,带有明显的功用型、务实型特点。唯有道家能独树一帜,不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而是从虚无飘渺的“自然”中来探索治国的方略。 《老子》虚构出一个“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而判断是否“有道”的标准则在于是否合乎“自然”。它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反传统的以天为万物之源的观念,把天产生的根源归之于道,又把道产生的根源归之于自然,从而赋予自然之道以最高法则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道”?《老子》指出,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无”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所以“道”就是“无”。因此,在存自然之道的理想社会中,理想的法就是“无为”,现实社会讲究仁义,注重利法,这些都是“失道”的表现,因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先仁而后礼。”现实的礼法是对“无为”的理想法的破坏。这样,《老子》就设定出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理想法与现实法的二元对立,走上了法的形而上学之路。 《老子》提出这种自然主义法律观,旨在借理想社会抨击现实社会,借理想法否定现实礼法,以曲折地表达道家所代表的隐士阶层对现实的不满,这是共识。然而,《老子》为什么没有遵循西周以来注重社会现实的文化传统,从现实中寻找否定礼法的依据,而是假“自然”之名行反对礼法之实?这与道家文化独特的生存空间有关。道家文化产生于楚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新兴的南方诸侯,它年轻而富有朝气,文化上较少传统压力。楚国文化还具有其祖先祝融后裔的传承和黄帝学术思想的遗风。且楚国地理环境独特,有滚滚长江和滔滔汉水,又有无数深山峻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诱惑。这铸就了道家思想洒脱、飘逸、崇尚自然的特点。 二

罗马法与自然法

罗马法与自然法 罗马法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与其中所蕴涵的自然法思想密不可分的。正是在自然法思想的指引下,罗马法才得以克服其自身的种种限制,步入良好而快速的发展轨道,并逐渐臻于完善。 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其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是古代其他任何法律所不及的。德国法学家耶林曾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美国学者莫里斯也确切地评述到:“罗马人用武力征服全世界,并没有像他们那种伟大的法学之不朽的力量那样来得大。”罗马法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与罗马法中所蕴涵的自然法思想分不开的。英国法史学者梅因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本文试图从自然法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其对罗马法发展的影响,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自然法赋予罗马法以理论指导 罗马自然法思想的最早渊源可追溯及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480年)、苏格拉底(前469~399年)、柏拉图(前427~347年)以及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等人的著述中可略见其端倪。及至公元前4~3世纪,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又大 大发展了自然法思想,并使之与法律发生密切的联系。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传入罗马,到罗马共和末年、帝制前期,自然法思想在罗马的影响逐渐增大,特别是罗马的法学家更是深受其影响,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塞涅卡(公元前65~14年)、盖尤斯(公元117~180年)、保罗(公元121~180年)、乌尔比安(公元170~228年)及帕比尼安(公元146~212年)等著名罗马法学家不但是自然法思想的忠实信奉者,而且他们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关于自然法的理论,西塞罗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他在《论法律》中指出,法就是最高的理性,并且它固植于支配应该做的行为和禁止不应该做的行为的自然之中。当这种最高的理性在人类的理智中稳固地确定和充分发展了的时候,就是法……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由于自然法不是实在法,它只是一定的理念和原则,对实在法起着统摄、指引作用。或者说,自然法只是实在法的指导思想或原则,即某种实在法的理论基础。而实在法若没有一定的理论的指导,则只能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可以说,没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法律是没有归属感的;相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制定出的实在法能朝着某种既定的价值观方向发展。我们看到,在自然法未传入罗马以前,罗马法发展缓慢,具有狭隘性、保守性的市民法在罗马长期适用,未有较大的实质性的突破,而自从自然法思想传入罗马以后,罗马法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市民法有较大的实质性的突破,灵活善变的、适用于各民族的万民法便应运而生。罗马法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当然,自然法对罗马法起作用并非自动的,它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学家这个媒介的。而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罗马有“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的说法。而罗马法学家正是在自然法的指导下,才对罗马法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英国法史学家梅因说:“在罗马法学专家的遗著中,有些论点简直不能理解,除非我们掌握了斯多葛派的哲理把它用作一把钥匙。” 的确,自从自然法思想传入罗马后,务实的罗马法学家纷纷以自然法思想为先导,对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把自然法思想中的理念贯彻到实在法的制订和实施上,从而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在应用自然

对自然主义的法概念的看法

对自然主义的法概念的看法 拿到这次作业,我想了很久我要写哪个题目,查了很多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法概念的相关资料,关于实证主义、自然主义的概念、内容、异同比较等等,资料总结的很全面很清晰。看完之后,我说不出我更偏向、认同于哪种法概念,觉得似乎各有道理,只是各自出发的角度不同其所要维护的法概念自然也就不同。但是,几天前,我看完柴静所作《看见》一书中第六章沉默在尖叫之后,触动了很久,再想想这些法概念,在那一刻,我无比的赞同自然法学的主张,并且有点不理解实证主义的冷漠。 百度百科是这样注解并定义两种法概念的: 实证主义法学:主张法与道德是分离的。即: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有怎样的法律条文,就应怎样去遵循,没有特例。法实证主义是以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来定义法的概念的。 自然法学:主张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体现。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除了权威性制定要素和社会时效性要素,必须要以内容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自然法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自然法学派是指以昭示着宇宙和谐秩序的自然法为正义的标准,坚持正义的绝对性,相信真正体现正义的是在人类制订的协议、国家制订的法律之外的、存在于人的内心中的自然法,而非由人们的协议产生的规则本身的法学学派。自然法学总是作为一面旗帜,主导着西方社会法律发展的大方向。例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无明文不为罪、人身自由不可侵犯、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等思想,都发端于自然法学的理念 这段关于自然法的定义,我看了好久才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但是对其所指主张: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体现,现在很是赞同。 《看见》第六章沉默的羔羊,是柴静一期关于杀夫女犯的犯罪调查,11位,看完心里很不是滋味。书中提到她在“东方时空”看到过一份法学会的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达到70%以上。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家暴到惨无人道,女人们从不反抗,直到最后一次!对于判决,我很不理解,看完后,我很气愤的问我舍友,乃些男人不该死吗?!!这不应该算正当自卫吗?那么没人性,活着就是祸害人的毒瘤。舍友只是看了我一眼,说了句:请冷静的想想。我愣了一下,是啊,我那句气愤的问话,是有错误。从理性的角度,公平的说,一个人无论坏到什么程度,都不该说他该死,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可是,对于活着的人呢?沉默的羔羊,一次爆发,除掉毒瘤,女人判处死缓、无期,留下的是家里的老老少少,孩子们心中的伤和她们未来的路将走向何方?实证主义下,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有怎样的法律条文,就应怎样去遵循,没有特例。可是法律无情,人有情不是吗?实证主义下的极端冷漠是我所不能完全接受的。 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科学自然主义

科学自然主义简介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通常是指继承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衣钵、不探究自然界中超自然因素的哲学立场,其理论基础认为所有现象皆可用自然理由的概念解释。自然主义不一定认为超自然现象和假设不存在或就是荒谬,但是所有的现象和假设必须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因此任何超自然事物或是不存在,或是不可知,或是与自然现象和假设没有本质区别。 科学自然主义的哲学解释 许多科学哲学家用“科学自然主义”和“方法自然主义”(又译“方法论自然主义”或“自然方法论”)来指科学方法中被长久广为遵循的常规,即使用方法论假设可观察的自然现象只能由自然原因来解释,而不假设超自然能力是否存在,因此也不接受超自然的解释。与“存在论自然主义”或“形而上学自然主义”相对,这些思想认为:自然界(包括整个宇宙)就是存在的全部,因此超自然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哲学方法差异是由支持科学和进化论的哲学家提出,他们在“创造论对进化论的争议”中反对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把“方法论自然主义”称为“科学唯物主义”或者“方法论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自然主义”结合,进一步支持他们提出的“现代科学是无神论”的理念。与其相对的自然哲学手段则接受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从而被称为“有神论科学”或伪科学。 科学自然主义,或者说方法论自然主义是“对科学方法之内的哲学自然主义的接纳和假设,无论是否完全接受或相信,……科学不是形而上学的,并且也不依赖任何形而上学的终极真理,虽然科学确实具备形而上学的涵意,但是方法论自然主义是取得科学成果所必须的策略和工作前提。我们因此必须对自然主义的终极真理持不可知态度,然而仍探索自然犹如自然是存在的全部。”(摘自”Naturalism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Science”) 科学自然主义的兴起 “自然主义”主张人类的社会与文化都立基于自然,因此也都遵循自然的法则;“科学自然主义”就致力于以科学学说或科学研究方法来阐明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规律,以及人类心灵意识所依循的法则。自然主义思潮在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声势大振,进而在十九世纪取得重大的进展与胜利,成为西方科学文化的主导思维。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许多过去认为属于宗教或精神层次的现象,像是人类的心灵、意识、情感、道德、不同的社会组织与文化特色,乃至人类的起源与历史,都陆续被自然科学纳入探讨,而不再是神学、形上学或道德哲学专属的领域。科学自然主义的崛起,和科学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主导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自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科学界专业化与建制化的过程日益快速深化,各大学陆续设置生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专门实验室、教职与研究机构,专业科学家逐渐取代业余士绅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在这个过程中,科学自然主义逐渐成为学术思潮的主流。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所获得的成功,就是最显著的例证。进化论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份,和所有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而非上帝独特的造物,并且以科学自然主义的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起源、特征与天性。达尔文重要的学术盟友,如生物学者赫胥黎( Thomas H. Huxley )和物理学家亭道( John Tyndall )等,不只是进化论的鼓吹者与科学自然主义的拥护者,更是推

自然风格

自然主义风格 风格背景: 面对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的环境越来越少,所以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它自由清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居室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这种回归自然的心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居住概念——“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风格出现于19世纪末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上世纪初的美国,以赖特建筑为代表的草原风格别墅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他们选择自然材质并强调室内外相结合的设计,对自然主义风格进行了重新诠释。 风格特点:在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色彩多为纯正天然的色彩,如矿物质的颜色。材料的质地较粗,并有明显、纯正的肌理纹路,很少有木夹板和贴木皮。空间开敞通透,并强调自然光的引进。 生活方式:自然的气息是疲倦最好的补给,撇开世俗的烦恼,回归原生态,把休闲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以享受为最高原则,生活的更好,奔波并不是唯一方式,懂得珍惜懂得放松,懂得创造自己的需要! 色彩·材质:自然主义风格色彩为纯正的天然色(如矿物质、自然木的颜色),颜色主体是材质本身的色彩。但世事无绝对,用于居家的自然色当中多少也有冷暖之分,不要一味使用原木色,把各种深浅和色调的自然色搭配开来才能打破单调沉闷感。同时也应尊重现代生活的基本特征,会使用些现代的色彩来与自然色进行有序的搭配,使生活情趣更加浓郁。 自然主义风格大量运用具有自然纹理的材料,并采用亚光效果的油漆和散漫的灯光,点缀绿色的植物,并将室外的自然景物透进室内,达到室内、外情景的融合,营造出自然环境的气氛。 软装细化: 1、家具类:家具选择,造型比较简单,同时在这个造型上追求一种原味的感觉,所以在家具选择上经常会用一些做旧的原木。还有现如今风靡全球的巴厘岛风情的的家具,同时也可以配上高档布艺。总的原则是以自然、休闲、轻松为主体。 2、布艺类:多采用淡雅清秀的各种色系的小碎花或自然的元素。你不妨做出几套配饰,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有不同的布艺跟装饰,可以进行替换,这个时候体现了设计的深入。在更多会选用自然纹样,这种自然纹样跟感官主义有所差别。浓重和强调了此氛围自然。轻松之惬意。 3、配饰类:陶罐、原木、铁艺等配饰在这里面用的很多。纯天然材质的配饰如草、木、藤、麻质的装饰品是自然最完美的体现。绘画选择,自然主义的更加应用的是印象派的,另外还有一些生活的器具。空间里避免出现工业气息太浓的装饰品,可采用原木门窗,与屋内家具产生浑然一体的效果。另外,可选用原木系列的开关插座,使每个细节都能感受到纯天然的气息。 适合户型和人群及流行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