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汇报材料

防治水汇报材料
防治水汇报材料

中煤31处梗阳项目部防治水工作汇报山西沁源梗阳煤业由原山西潞安甲义晟煤业、沁源县国营王和煤矿及空白资源进行资源整合而成。重组后矿区面积8.0331km2,批准开采1-11号煤层,重新核定生产能力达90万t/a,现拟采3号、6号煤层。我项目部于2012年2月4日进场,目前项目处在试开工阶段。轨道暗斜井施工30m、机头硐室及运输大巷施工5m、副斜井井底水仓施工16m、防爆绞车硐室施工45m。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按照《中国北方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图集》的划分,本区属于霍山岩溶水系统,构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是奥陶系构造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根据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相邻矿井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

(一)大气降水

区域上大气降水作为补给源主要通过渗漏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或基岩风化带含水层,一般不对矿坑形成直接影响,但3、6号煤层开采时,导水裂隙带在煤层浅埋区会直通地表,雨水会沿地裂缝直接灌入地下,9+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51.0m,最大可达54.9m,9+10号煤层与6号煤层相距平均59.33m,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相差不大,因此在开采9+10号煤层时要加强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在西部9+10号煤层较浅区域导水裂隙带可能导通与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的联系;10号煤层计算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51.0m,最大可达60.4m,9+10号煤层与10下号煤层相距平均约5m

左右,因此在开采10下号煤层时要加强9+10号、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在西部9+10号煤层较浅区域导水裂隙带可能导通与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的联系;1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54.6m,最大可达59.1m,远大于9+10、10下号煤层与11号煤层间距。

考虑原有计算公式均建立在小窑壁采基础之上,现采用综采后,采空形成的塌陷往往会直达地表,因此开采下组煤时会与其上各煤层采空积水区、地表水形成水力联系。尤其是在暴雨时往往会对矿井的正常生产形成较大影响。

(二)地表水的渗入

矿井附近的地表水体在开采过程中如与地下水发生直接水力联系,突入矿井会形成矿井的充水水源,甚至形成突水事故。从本次地面调查来看,井田内及邻近无常年性流水的河流,对矿区开采影响不大。

(三)地下水的渗入

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总体埋藏较浅,主要由砂质粘土、砂土、粉砂组成,其富水性取决于砂砾大小及厚度,富水程度差异较大,涌水量的大小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明显,属中等—弱含水层。

基岩风化带受地质构造、岩性、埋藏深度和季节性补给条件影响,其一般多属于弱富水,局部在雨季补给,可达到中等富水程度。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在部分地段发育高度将有可能波及到基岩风化

带,并进而影响到松散含水层;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可沿松散堆积物孔隙或基岩裂隙向下渗透,从而沟通上覆含水层与采区水力联系,形成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

② 3号煤层顶部砂岩水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

3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开采造成顶板冒落形成裂隙,可能沟通下石盒子组K8砂岩裂隙含水层,将含水层通过导水裂隙带向矿坑充水,而使其成为煤层开采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③下组煤顶板灰岩岩溶裂隙水

下组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由于开采造成顶板冒落形成裂隙,并可能导通其上砂岩及K3、K4灰岩含水层,使其成为煤层开采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④奥灰水

井田内岩溶水水位标高920-935m之间,1-11号煤层底板标高均高于区域岩溶水水位标高(11号煤层底板标高为1292m),不存在奥灰岩溶水突水危险。

(四)老窑水的渗入

井田内及井田西南均有老窑分布,井田西南的贾郭煤矿主采1号、3号煤层,井田内原甲义晟煤业有限公司主采6号、9+10号煤层,国营王和煤矿主采9+10号煤层,这些废弃的采区及巷道在不影响煤矿正常运营时一般不再设置专门的排水管线,采空区往往含有不同程度的积水,本矿在这些采空区相邻地段开采时,要注意对这些采空积

水区的监测和探放工作。尤其是在一些可能存在老窑而又难以确定的区段同时在开采下组煤层时,面临顶水作业,3号、6号煤层的采空区积水会对9+10、11号煤层的开采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位于3号、6号煤层采空积水区下布巷或采掘时,应加强放探水工作,以防发生突水事故。

(五)构造水

井田内的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存在对矿区的地下水运移起着控制作用,井田内不同地段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向斜轴部往往会形成一个小型的蓄水构造,水量较大。根据原有资料反应断层的导水性较差,富水性也较差,但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在断层的局部地段存在明显低阻,说明断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导水性,在断层附近进行开采或布巷时仍应做好放探水工作。

二、矿井水害及水文地质类型

(一)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来看3号煤层及下组煤层的充水通道主要为顶板上的冒落导水裂隙带、井筒、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部导水断层等,未处理或未处理好的钻孔以及区内可能存在的未查明陷落柱等通道。矿井在以往的生产中未发生过水害,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矿井开采中面临以下三种水害:

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井田生产及工作区高于该地区最高洪水位,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洪措施,一般情况下,矿井不受洪水威胁;但井田内局部煤层埋藏较浅地方,煤层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会波及到地表,处理不当时,雨水会依据地势集中向塌陷区或地裂缝汇流,暴雨时雨水直接灌入地下,

易形成矿井水害。

②采空区积水

1号、2号采空区位于井田外西南部,为贾郭煤矿采空区,层位分别为1号采空区为1号煤层、2号采空区为3号煤层,采空区面积分别为651419m2、84272m2,积水量为5400m3、2700m3。在开采矿井西南段煤层时,积水区位于煤层的上山方向,采空区积水对本矿存在威胁,建议加强对该区段的井下探测,并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在该积水区相邻区段布置工作面时,要加强监测和探放水工作,避免产生突水,形成水害。

3号、4号采空区位于井田西北原甲义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范围内,为6号煤层采空区,采空区面积分别为32238m2、52318m2;积水量为1700m3、2550m3。在该积水区相邻区段布置工作面或巷道时,包括今后在开采下组煤层时要加强监测和探放、抽放水工作,避免产生突水,形成水害。

5号、6号、7号采空区位于井田西北原甲义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范围内,为9+10号煤层采空区,采空区面积分别为15971m2、22784m2、11756m2,积水量为1100m3、1400m3、700m3。在该积水区相邻区段布置工作面或巷道时包括今后在开采下组煤层时,要加强监测和探放、抽放水工作,避免产生突水,形成水害。

8号、9号、10号、11号、12号采空区位于井田西北,原甲国营王和煤矿范围内,为9+10号煤层采空区,采空区面积26899m2、10350m2、41076m2、10083m2、7070m2,积水量为2300m3、900m3、1700m3、1000m3、1000m3。在这些积水区相邻区段布置工作面或巷道时包括今后在开采下组煤层时,要加强监测和探放、抽放水工作,避免产生突水,形成水害。

③构造水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已开采区段内的断层富水性较差、导水性较差。从已穿越的断层来看,对煤层开采未形成过较大影响,但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在断层的局部地段存在明显低阻,说明断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导水性,在断层附近进行开采或布巷时仍应做好放探水工作,以防发生突水事故,开采时应予重视。另未封好的钻孔亦可成为底板或顶板的突水通道,开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①预计3号煤层正常矿坑涌水量67.5m3/h,最大矿坑涌水量约87m3/h;预计开采3号煤层时遇到导水断层会偶有突水,但应不威胁矿井安全;防治水工作相对简单,易于进行,综合确定3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②6号煤层开采主要破坏含水层为厚层砂岩裂隙含水层,以及3号煤层采空后形成的采空区积水,水源较充沛;预计6号煤层正常矿坑涌水量9.4m3/h,最大矿坑涌水量约16.9m3/h;6号煤层在3号煤层积水区下采掘时,如遇3号煤层采空积水区突水,会威胁到矿井安全;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综合确定6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

③ K2石灰岩含水层是9+10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通过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带接受上部砂岩联系含水层及上部采空区积水补给,水源相对充沛;上部煤层开采会存在一定量的采空积水,放顶后其积水区位置、范围将变得很难确定;预计9+10号煤层正常矿坑涌水量23.1m3/h,最大矿坑涌水量约33.1m3/h;在3号、6号煤层积水区下采掘时,如遇上部煤层采空积水区突水,会威胁到矿井安全;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综合确定9+10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

四、矿井的排水系统情况

本矿现拟采3号、6号煤层,目前生产能力为90万t/a,预计3号煤层正常矿坑涌水量67.5m3/h,最大矿坑涌水量约87m3/h;6号煤层正常矿坑涌水量9.4m3/h,最大矿坑涌水量约16.9m3/h。目前井田处于基建阶段,轨道暗斜井涌水量3m3/h、机头硐室及运输大巷涌水量2m3/h、副斜井井底水仓施工涌水量3m3/h、防爆绞车硐室涌水量3m3/h、副斜井涌水量15.3 m3/h、行人斜井涌水量8 m3/h、主斜井涌水量113/h,矿井共计涌水量45.3 m3/h。矿井排水分为两路:一路排水系统由1台ZS50-125×2F卧泵组成,一路排水系统由1台4DA-8×7卧泵和一台BQS15-70潜水泵组成,总排水量为 653/h。矿井的排水能力可以满足现阶段的施工,但随着工程的进展、开拓进入3号煤层、各种突发的水害威胁,矿井的排水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建议矿方更换为与矿坑涌水量匹配的排水设备,并尽快施工主、副水仓,且水仓容积不得小于矿井正常涌水量8小时之需求。目前,梗阳煤业的供电系统为单回路供电,由地面35KV变电所引至井下10KV主变电所(主变电所于2012年4月14号投入使用),经中煤31处、梗阳项目部与矿方领导协调,矿方答复于今年7月份,形成双回路供电。

五、项目部进场以来的防治水工作情况

我项目部于2012年2月4日入场,防治水专业积极与矿方、监理方进行交流,了解梗阳煤业的地层、岩性情况、老空情况、出水量情况,做了大量的地质基础工作。完成了2012年防治水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实施,为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基础。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具体工作如下:

1、在矿方获取了《山西沁源梗阳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山西沁源梗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山西沁源梗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2、编写完成二、三期井巷工程探放水设计,并进行了传达落实。

3、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探放水队伍,并持证上岗。

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长:刘文学

副组长:许孝建、李其中、李现华、姜殿国

探放水队:

队长:靳明英

技术员:孟凡新

探放水队成员:付长军、白丙文、张池敬、于共旭、烟银亮、张光耀、马培芹、胡玉广、庞士奎、李国春、巩玉旺

4、配备了专门的防治水设备。ZLJ—350型矿用坑道钻机1台、

ZLJ—250型矿用坑道钻机1台、ZDY—660型矿用坑道钻1台、ZTGZ-60/210注浆泵1台、0.8m3造浆机1台等钻探设备。

5、编写完成了轨道暗斜井、机头硐室及运输大巷、防爆绞车硐室、副斜井井底水仓的地质说明书。

6、编写完成了轨道暗斜井、机头硐室及运输大巷、副斜井井底水仓的探放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7、编写完成了《防治水岗位责任制》、《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制度》、《暴雨期间巡视及停工撤人制度》。

8、对矿井各出水点的出水量及矿井总出水量进行了观测。

9、2012年3月7日-3月11日,对轨道暗斜井进行了探放水施工;2012年3月17日-3月20日对机头硐室及运输大巷进行了探放水施工;2012年3月26日-3月29日对副斜井井底水仓进行了探放水施工。以上工程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及各个掘进迎头的探放水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严格按照探60m掘30m,并且有甲方及驻矿安监站签发的探孔验收单及允许掘进通知单。

10、对每次探放水进行总结,并建立探放水台账。

六、下一步防治水工作的打算

1、加强培训,认真学习《煤矿防治水规定》,着力提升防治水技术水平和工作水平,全面加强防治水日常及基础工作。每月例行对井下各掘进巷道进行预测预报,水害评价,以及对井下进行一次全面防治水隐患排查,及时整改。

2、加强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及时和进行矿方沟通,了解掌握详细的水文资料,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方针。

3、各施工工作面在施工作业规程及措施中都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注明水文情况,有掘必探,如果涌水较大,进行注浆处理或先放水、后施工。

4、在探放水之前预先准备充足的排水设备,根据预计的涌水量要有部分备用排水能力做到了有备无患。在现有的排水能力上,督促甲方安装两台125DM100*10主排水泵。

5、我们进入梗阳煤业二期工程施工以来,由于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提供不祥,专业水平有限,甲方没有专门的地质部门,使得防治水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们会虚心接受,认真整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