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5+2”管理模式初探 易超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5+2”管理模式初探    易超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5+2”管理模式初探易超

发表时间:2014-04-09T14:53:54.57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易超[导读] 不但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在校5天的教育管理,又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生活中去中。重庆市垫江县九龙寨小学易超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居),现有人口约15000人。而每年外出务工得近5000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我校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645人,占在校儿童总数的93%以上。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缺失父母的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生活、学习、安全、品行教育和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农村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下面就“5+2”家校联

教教育管理模式探悉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一、“5+2”家校联教教育管理模式界定基于“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为此留守儿童在学校5天的教育成果,将会被2天(双休日)的“自由生活”所冲抵,仍然会让留守儿童处于留守状态,为了消除这种冲抵,我们就探索实践了“5+2”家校联教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有别于社区托管家园和学校寄宿制等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涵:“5”指周一至周五这5天寄宿学校,由学校为主导的“五同”管理、家庭社会积极配合。“2”指周末和节假日2个非在校时间由家庭、社会为主导、学校参与协作的联教管理模式。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教育资源,既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提高,也特别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品行教育、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和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培养。不但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在校5天的教育管理,又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生活中去中,与家庭社会一道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培养。

二、“5+2”家校联教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为了让留守儿童在校能享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爱,周末、节假日在家,学习有人指导帮助,生活有人关心照顾,从而让留守儿童真正意义上不留守,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采取了学校、家庭实施不同的管理教育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园1 建立托管家园,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硬件设施,营造家的氛围。

组织保障:通过召开关于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会、教师会,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让各块、各面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留守儿童管理小组、留守儿童托管家园(依托九龙小学教师退休协会)等工作平台来具体实施这一工作。

物质保障: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采取向学校聘请或租赁的方式为寄宿学生提供学习、生活、食宿、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硬、软件环境,使得留守学生学习疑惑有教师辅导,生活困难有教师照顾,体质健康有教师帮助提高、身心习惯有教师帮助养成,个性特长有环境促成。

制度保障:制订和逐步完善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和工作方案,形成了九龙小学留守儿童服务手册和留守儿童生活手册。

2 实施与留守儿童“五同”管理制度,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五天生活中,不再孤独,不再无助,有的是快乐,有的是亲情。

“五同”管理即与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同活动、同学习、同交流”(即教师与学生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间屋,同参加一个活动,同读一本书,同交一个心)的管理内容。

(1)、加强留守儿童学业上的辅导,帮助解决课堂遗留的知识、技能问题,积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辟第二课堂,教师与留守儿童同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拉近了师生距离,平等了师生关系。

(3)、设置心理辅导室和专业心理老师,开展心理教育,和留守儿童同交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健康向上。

(4)、设置简单适用的医疗室。帮助学生救治常见的疾病,帮助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影响寄宿学生积极健康生活。

3、加强辅导教师的工作管理和考核。通过建立各种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学生成果汇报机制,以促进教师提高辅导效益、增进师生情谊。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关爱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许多留守寄宿学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主动参与留守儿童“2”管理。

“2”管理既是对留守儿童的周末、节假日”两个非在校时段的学习、生活、活动、个性特长发展等教育管理,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在社区、无人有效、科学教育管理的空白。

1 是学校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周末、节假日留守儿童教育管的机制。

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现状,成立了留守儿童周末(节假日)管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积极开展一系列留守儿童“非在校”的关爱教育活动。

(1)设置家庭电话。教师和留守儿童一道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家长联系交流,要求孩子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2)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周末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3)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 做好家校联系,举办“四老”家长学校。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培训功能,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消除“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过日”等错误思想;指导家长如何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或借助电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