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表温度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时空演变规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时空演变规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 模式检验 构造变形组合 时空特征 时空差异 时空变化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时空分布 旅游流 新石器 数据挖掘 数值模拟 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拆沉 扩散 影响因素 年平均气温 巢湖流域 山脉波动 季节动态 基尼系数 城市热岛 城市化 地表气压 地理信息系统 地区差异 地下水矿化度 地下水动态 土壤水分 周期 古聚落变更 华北 区域分离系数 动力问题 动力学演化 准噶尔盆地 冻雨 农产品 再分析资料 入境旅游流 克拉通破坏 人口gis 互花米草 主动与被动裂谷作用 丹江口水库 中小尺度地形 中国生态区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北方 三维对流云 models3 mm5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近50年辽宁无霜期积温时空演变特征

近50年辽宁无霜期积温时空演变特征

{ 份 Ye r I a
图 1 辽宁省近 5 0年 无 霜 期 积 温 区域 平均 值 年 际变 化
Fg. Itr n u lc a g so r sls eid a c muae i 1 n ea n a h n e ffo tes p ro c u ltd
t mp r t r n L a n n n r c n 0 y a s e e a u e i i o i g i e e t5 e r
中 图 分类 号 :S6 . 2 11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 1 2 1 ) 20 7 .5 0 07 0 (0 1 0 —2 60
无 霜期 是一 个地 区最 为重 要 的 热量 指 标 之 一 , 指 一 年 中终 霜 后 至 初 霜 前 的 一 整 段 时 间 … , 这 一 在
以及 大 连 部 分地 区 增 多最 多 , 6 ℃ ・ 在 0 d以上 。从 年 代 际变 化 来 看 , 0 % ・ 260 d以上 的 积 温 高值 范 围 由环 渤 海 地 区 向
东北不断扩展 , 0 2 0年 后 达 到 最 大 , 盖 了辽 西 大 部 、 0 覆 中部 、 北 大 部 和 辽 南 大 部 地 区。 辽 关键 词 : 宁 ; 辽 无霜 期 积 温 ; 空 演 变 ; I 术 时 G S技
2 3 不 同 时 期 辽 宁 省 无 霜 期 积 温 气 候 平 均 值 的 空 .
明惠青 , 亚平 , 唐 孙 婧 , 关键 华
( 宁省 气 象 科技 服 务 中心 ,辽 宁 沈 阳 1 0 1 ) 辽 10 6
摘 要 : 用 G S技 术 对 辽 宁 近 5 同 时 间尺 度 无 霜 期 积 温 的 时 空演 变特 征 进 行 了分 析 , 果 表 明: 宁无 利 1 0a不 结 辽

蒙古高原土壤水分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蒙古高原土壤水分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分空间分异特征及变化规律,并量化了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陆地水储量异常(
TWSA)、土壤质地、地形 等 不
同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
1)2000—2020 年蒙古高原土壤水分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 土 壤 水 分 由 浅
至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且仅深层土壤水分(
100—289cm)变化趋势显著。(
om 2000t
o
y(
,
2020 s
o
i
lmo
i
s
t
ur
ei
nt
heMongo
l
i
anP
l
a
t
e
aud
i
sp
l
ayedad
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eve
li
nt
heno
r
t
h
ghl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23
04
02
2023
05
0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101030,
i
l:
20224016032@ma
i
l
si
.mnu.
edu.
cn
通信作者:罗敏(
1990—),女,山东邹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E-ma
i
l:
l
uomi
n@imnu.
edu.

固原市景观格局和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及响应分析

固原市景观格局和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及响应分析

固原市景观格局和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及响应分析张晓东;马玉学;王银;马瑜;赵银鑫;公亮【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24(38)3【摘要】以1999、2010和2020年3期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模型、植被覆盖度模型、地表温度模型以及土壤湿度模型开展21年间固原市景观格局、植被覆盖、地表温度以及土壤湿度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并分析景观格局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①21年间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整体减轻,草地占有较大优势,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斑块形状逐渐趋于规则化。

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斑块的延展性及连通性有所降低,异质性减弱,多样性增强。

②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出北部相对低南部高、东西部低中部高的特点,东部和西部变化显著,植被整体恢复;地表温度整体呈降低的特征;土壤湿度先上升后下降,整体湿度有所下降。

③各景观类型与地表参数关系密切,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平均地表温度最高且平均土壤湿度最低。

【总页数】7页(P367-373)【作者】张晓东;马玉学;王银;马瑜;赵银鑫;公亮【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58【相关文献】1.基于景观格局的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2.海湾型城市地表温度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3.基于景观尺度过程模型的长白山地表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4.大型江心岛景观格局和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及响应——以广阳岛为例5.1996-2017年张家口市区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林气象学 第二章温度

农林气象学 第二章温度

(夜间或冬季)
图2.1 地表层热量收支示意图
箭头指向地面的是 收入项,表示地面得到 热量,为正值;箭头离 开地面是支出项,表示 地面损失热量,为负值。
白天:ΔQs=R-P-B-LE
夜间: -ΔQs = -R+P+B′+LE
2020/4/4 6
二、地面热量平衡方程 R-P-B′-LE=ΔQs -R+P+B′+LE= -ΔQs 由此二式推出: R=(B′+Δ Qs)+P+LE
进行的热量交换方式。是地面和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二、分子热传导
物质通过分子热运动,传导热量的方式。土壤中热量 交换的主要方式。
? 土壤表面与下层土壤间以分子热传导形式进行交换的
热量以土壤热通量B来表示。
2020/4/4 2
三 对流热交换:低层大气与高层大气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根 据其形成原因,分为两种: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 ? 作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产生热量交换。 四 平流热交换:水平方向上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 大规模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称为平流。 ? 作用:缓和地区之间、纬度之间温度的差异有很大作用。
有:
2 2
A0 ?
?5
A0 e
? ??
1 2
A0
?
? Z1
A0 e
? ??
求得Z1=10cm ,则可得 到年振幅为地面1/2 的深 度为191cm 。
2020/4/4 24
四、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 日射型: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 ? 辐射型:土壤温度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加。
图2.4土壤温度垂直分布

长江流域地表温度与气温差异分析

长江流域地表温度与气温差异分析

长江流域地表温度与气温差异分析摘要:本文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直方图、空间分析方法,对比长江流域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气象温度的差异性,进而分析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总结其一般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气温监测数据在空间和数值存在差异,而这一差异具有空间分布和数值分布上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

2)陆地表面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逐渐上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陆地表面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差异性放大,具有明显的分异效应。

3)夜晚陆地表面向外辐射能量,地表温度下降,在此过程中区域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趋同效应。

关键词:长江流域;地表温度;气温;差异分析1 引言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地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在陆地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对水文、生态、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1,2]。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对地观测计划和热红外遥感的快速发展,采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的相关研究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3,4]。

气温(Tair)主要是通过气象监测站进行连续实地监测得到,因此气象温度主要是点分布状态[5],想要获取全区域的气象温度主要依托高程进行空间插值,然而差值结果误差较大[6]。

随着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采用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结合气象监测数据进一步估算近地表温度(也就是气象温度)的相关研究[7,8]。

并且近地表温度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在农业气象、气候和环境研究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因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有重要影响[9]。

因此本文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直方图、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气象温度的差异性,进而分析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总结其一般特征。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1 研究区概况长江流域横跨东经90°33'~122°25',纵越北纬24°30'~35°45'。

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08-51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ccrlhttps:///10.12677/ccrl.2020.95055黔东南州近60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陈晓丹1,吴树炎1*,王敏敏1,蒋汉开2,李舒颖11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黎平2贵州黔东南气象局,贵州凯里收稿日期:2020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4日摘要利用1960~2019年黔东南全州16个县市台站气温资料,使用气候变化分析方法如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黔东南州近60年来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4.7℃~18.5℃之间,全州年平均气温从1960年至今整体缓慢上升,M-K突变检验表明黔东南州气温突变点为2006年,且2009年以后气温的上升趋势十分显著。

黔东南州年平均气温存在着准4年周期,在60年代有显著的3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在1986~2010年有显著的4年振荡周期。

黔东南州最冷月(1月)各县市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全州年平均最低气温≤ 0℃的日数在州西部为24~28 d,州南部仅为4 d左右;黔东南州最热月(7月)各县市月平均气温呈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州西部较东部凉爽,北部较南部凉爽,全州年平均最高气温≥ 35℃日数南部年平均出现20 d以上,西部为0 d。

关键词黔东南,气温,时空变化,高温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Qiandongnan Prefecture in thePast 60 YearsXiaodan Chen1, Shuyan Wu1*, Minmin Wang1, Hankai Jiang2, Shuying Li11Liping Coun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Liping Guizhou2Qiandongnan Prefecture Meteorological Bureau, Kaili GuizhouReceived: Sep. 2nd, 2020; accepted: Sep. 17th, 2020; published: Sep. 24th, 2020*通讯作者。

和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和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2022年35卷2期!"农业学&Voa.35No.2SouthwestChonaJouenaaoeAgeocuatueaaScoences453文章编号:1001-4829(2022)2-0453-10DOI:10.16213/j.skU scjas.2022.2.028和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卡吾恰提•白山1,王雪梅1>2,黄晓宇3(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4$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的】定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城市生态环境r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方法】选取和田市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评价指标,基于ENVI软件的主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化特征。

【结果】①2000—2019年,和田市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77下降至2019年的0.381,下降幅度达20.12%,下降区域主要是在中部人类聚居区域$②2010—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区域Z积达到299.57km2,占9究区总Z积的64.38%,生态质量“差的地区总面积大约为32.51km2,占9究区总Z积的&99%。

,2000—2019年和田市生态环境受Oe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低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区域随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发生迁移,说明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8。

[结论]9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生态环境(题*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遥感生态指数;主{RR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化特征;和田市中图分类号:X83;X83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Hotan cityKAWUQIATI Baimhan1%WANG Xue-mei1'2%HUANG Xiao-yu3(1-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Touism,Xinjiang Nomnal Univeo/y,Ummqi830054,China;2-Xinjiang Uyaus Autonomous Re­gion Key Laboratoy'Xinjiang A/d Lak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boratoy/,Urumqi830054,China;3-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Tour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present paper aimed 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temporal and spahal evolu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nment qubity,which can pro v ibe scientific basis for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thod] Select Landsat seies of image data from Hotan city22000,2005,2010,2015and2019,four evaluation indexes of greennws,humidity, d/nws and heat were extracted,an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based on p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NVI software(RSEI),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p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Result](i)Between2000and 2019,thFmFan eaauFoethFeFmot sFnsongFcoaogocaaondFion Hotan dFceFasFd eeom0.477on2000to0.381on2019,thFdFcaonFwas20.12percent,and the decline area was mainly2the central human settlement area.(ii)The area of the region where the quality of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d from2010D2015reached299-57km2,64-38%of the total area,a total area with poos ecological quality was32.51km2,account ong eo e6.99%oethetota@aeeaoethestudyaeea.(o o)Undeethecomboned actoon oenatuea@and human eactoes, the regions with Tw ecc-cnvironmental quality levels migrated2the direction of urbanization.It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d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nclusion]The qualip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was generally decli­ning,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needed D be fu/hes scOved-Key words: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Spaho-temporal vv/ahon char­acteristics$Hotan city【研究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收稿日期:2021-04-20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0D01A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1051)第一作者:卡吾恰提•白山(1996-),女,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研究&E-mbl:1967621711@qq-om通讯作者:王雪梅(1976-),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干旱区资源环境遥感技术应用研究&E-mail:wanyxm_1225@454!"农业学&35卷各界的广泛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