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与对策
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和对策制定

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和对策制定引言:如今,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一些行业中的企业不仅要应对来自传统竞争对手的挑战,还需要面对新兴技术和新进入者带来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原因分析和对策制定。
一、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分析1.市场需求饱和度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例如,电子产品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所下降,导致厂商之间激烈竞争。
2.低成本进入门槛:随着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程度提高,新兴企业可以较低成本快速进入市场,并与传统企业展开竞争。
例如,共享经济模式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3.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久经市场考验的企业可能因缺乏创新而被逐渐取代。
4.消费者观念转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这加剧了企业间竞争压力。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二、行业竞争加剧的对策制定1.增强核心竞争力:(1)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不断改进iPhone系列产品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建立品牌优势:加强品牌营销,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如可口可乐通过积极开展广告宣传,在全球树立起了知名度高的品牌。
2.拓宽市场渠道:(1)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结合电子商务优势和实体店面特点,通过O2O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销量,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2)国际化经营: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
通过开拓国际业务,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并稳定销售额。
三、对策制定的关键要素1.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等,为对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2.灵活应变和快速调整:行业竞争环境变化较快,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积极的应变能力,并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对策。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状及提升出口竞争力分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状及提升出口竞争力分析摘要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一种成功的市场发展模式,其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具有的强大商品价格竞争力不容小觑。
在义乌奇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小商品市场。
看似最不起眼的小商品,却是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的商品。
“义乌模式”的成功依托着自身国际化的特点以及市场可观的发展潜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身体制的变化,义乌小商品市场也面临了发展中的瓶颈。
因此,深入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出台相关的措施继续提高出口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而这也是本文旨在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围绕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所带来的效应以及发展潜力描述了义务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机遇。
随后通过需求约束、出口产品价格、反倾销态势、经济体制改革、外贸监管制度和交易手段变化等六大要素的分析,对“义乌模式”的发展瓶颈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对其商品出口争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商品市场发展瓶颈发展机遇出口竞争力ABSTRACTAs a successful market-development pattern, Yiwu Small Commodities Market shares great commodities price competitiven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 have seen the massive small commodities market behind the Yiwu miracle. Small commodities have become the most indispensable item of people’s daily life. The success of “Yiwu Pattern”depends on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marke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itself, Yiwu Small Commodities Market has faced to the bottleneck as well.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to have a survey on the reasons for the bottleneck and discuss how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of this problem, which is also my purpose her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not only the four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iwu market but also three development potential,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Yiwu Small Commodities Market, analysis the bottleneck of “Yiwu Patterns” with six essential factors. Then we can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ies, hop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Small Commod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Bottleneck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Export Competitiveness目录第一章概述 (6)1.1选题背景 (6)1.2本文研究框架 (6)1.3文献综述 (6)第二章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口面临的发展机遇 (8)2.1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特点 (8)2.2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潜力 (9)2.3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机遇 (10)第三章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11)3.1需求约束日益严峻 (11)3.2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利润率下降 (11)3.3反倾销压力加大形成制约 (11)3.4体制落差优势弱化 (12)3.5物流方式及交易手段变化带来的冲击 (12)第四章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3)4.1创造产品的科技含量 (13)4.2加速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 (14)4.3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14)4.4加强小商品市场投资项目招投标的监管 (15)4.5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15)4.6引导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 (15)4.7优化企业环境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16)第五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一章概述1.1选题背景义乌,地处上海经济圈腹地,长三角南翼,浙江省的中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献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文献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 人力成本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中小企业面临着员工薪酬、福利待遇等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2. 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不断增加。
3. 管理成本增长: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人员不足、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4. 资金成本上升:融资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增加,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5. 技术更新成本: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但技术更新所需的成本也在增加,对中小企业构成一定挑战。
二、对策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激励机制,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减少用工成本的增加。
2. 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管理成本控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5. 合理融资:通过合理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6. 技术更新与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控制技术更新的成本。
以上对策只是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一些思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和实施。
三、总结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有效控制成本,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企业应密切关注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战略性工作。
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自行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进外资力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大国,占世界自行车贸易量60%,自行车出口也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创汇的一大支柱,为我国外贸增长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因素,我国自行车出口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龙头企业比重少;行业缺少自主品牌,科技含量低和行业盈利状况不理想等。
本论文主要探讨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刻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旨在为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指出问题,指出方向,更好地在国际自行车竞争大赛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好的经济利润,从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和总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自行车出口,国际贸易理论,形势,对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increasing efforts on the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of international bicycle indust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China has topped the world in bicycle production and export with a trade volume of 60% of the world’s total. The export of bicycles has played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foreign-exchange-earn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thus makes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increas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However, a number of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number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 lack of innovative brands, lo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s and unsatisfying economic returns, emerge along the way due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severe global competition facing China’s bicycle exports,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brings up solutions for the concerned enterprises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secure a footing and better benefit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trade andoverall economy.KEY WORDS:the export of bicycle,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situation,countermeasure前言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一)古典贸易理论(二)新古典贸易理论(三)现代贸易理论二.中国自行车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影响因素(二)不利影响因素三.中国自行车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一)自行车出口贸易量分析(二)自行出口产品结构分析(三)自行车出口市场分析四.中国自行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1. 原有资源成本优势逐渐缩小,出口盈利状况不理想2. 出口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结构不尽合理3. 各企业经营理念不一,行业中缺乏共赢的共识4. 自有品牌缺少,销售通路不畅5. 缺乏长远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营销方式落后6. 市场应变能力低,外部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五.促进自行车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企业的角度1. 积极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提高国际营销水平2. 提高技术含量,实现自主创新及产品的结构升级3. 树立国际品牌意识,建立自主品牌4. 针对宏观环境及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5.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政府角度1.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扶持大企业集团、品牌企业的发展2.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抵制国际贸易壁垒。
成本控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成本控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成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成本控制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角度,探讨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案。
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成本控制,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成本控制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策略1. 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之一,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能够直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成本。
2. 销售成本控制销售成本是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对其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和渠道,降低销售成本。
同时,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销售技巧,提高销售效率,减少销售成本。
3. 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是企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对其进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精简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等手段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成本控制的挑战与对策1. 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灵活的采购合同、多元化采购渠道、合理的库存管理等方式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降低采购成本。
2. 人力成本增加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利润率。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培训和员工发展等方式降低人力成本。
安徽六安市茶叶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2600字

安徽六安市茶叶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2600字近些年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竞争能力增长乏力,主要是国际需求疲软、茶叶出口非关税壁垒增加等原因所致。
提升和维持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竞争力水平需要在构建新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六安茶叶产业化水平、加快六安茶叶品牌营销推广,提升六安茶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能力,提升区域茶叶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思考解决路径。
毕业/2/view-12229702.htm六安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一、引言安徽是我国第三大茶叶外贸出口基地,2013年,安徽地区茶叶生产总量约为10万吨,其中出口总量为3.4万吨,约占总产量35%。
六安市作为安徽省第二大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出口总量在2006年之前始终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
伴随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六安茶叶的出口总量虽然仍保持每年 2.1%的增长速度,但在出口总量和创汇能力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内外部压力。
二、六安地区茶叶出口现状2.1出口市场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生产主要包括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名优茶、霍山黄芽为代表的绿茶以及皖西白茶为代表的有机茶,产品类型总体上以绿茶为主且占到地区茶叶年产量的90%以上。
过去十年间,日本、俄罗斯、摩洛哥等茶叶消费市场成为六安地区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
比较而言,六安地区茶叶在欧美等重要茶叶消费市场渗透和推广程度相对较低。
2.2出口结构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出口品种以六安瓜片等名优茶为重点、绿茶、有机茶为主体。
六安瓜片是六安在国内外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名优茶叶品种,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国礼茶品,在国内外享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3出口价格分析。
六安地区茶叶出口价格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势: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名优茶品价格适度提升、以金寨翠眉、霍山黄芽为代表的有机绿茶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以金寨红茶为代表的新兴茶品则主要通过较低的出口价格试图向主流茶叶消费市场渗透。
三、六安市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难点3.1 宏观层面:外贸环境低迷3.1.1后次贷危机时期市场需求疲软。
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分析和对策一、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分析二、对策及建议一、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渐下滑。
下面我们就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市场饱和度增加: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许多行业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市场供应量稳定增长,而需求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
这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紧缺等因素,导致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行业内部的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
3. 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品乃至淘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产品和技术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替代传统产品。
例如,随着电子书的普及,传统纸质书市场受到冲击。
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品和淘汰使得行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
4. 产品同质化严重:许多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导致了竞争的剧烈程度。
缺乏差异化的产品使得企业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从而瓦解了盈利空间。
5. 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行业内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造成盈利能力的下滑。
二、对策及建议在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恢复和提升盈利能力。
1. 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企业应该积极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增强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 提高产品质量: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企业应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对财务的影响

企业应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对财务的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货膨胀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一)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使采购成本增加,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则会加大企业的人工支出。
(二)销售收入波动在通货膨胀时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可能下降,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面临压力。
同时,由于价格波动,企业调整产品价格的难度加大,可能会影响销售业绩。
(三)资金成本增加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
(四)资产减值风险通货膨胀可能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存在资产减值的风险。
(五)利润不确定性成本上升和销售收入波动的双重影响,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的预测和实现变得更加不确定。
二、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策略(一)成本管理策略1、优化采购策略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批量采购等方式锁定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2、控制人工成本合理调整员工薪酬结构,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
3、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物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价格策略1、适时调整产品价格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成本变动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产品价格,以弥补成本上涨的压力。
但在调整价格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
2、差异化定价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与对策 成本要素是指把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按照经济用途或经济性质来具体分类,这种分类所产生区分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成本要素,出口成本要素是用来衡量企业出口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各个时期费用支出的基本物质载体。 要素成本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对其所使用的一切成本要素都要支付一定费用,这些费用支出就是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要素成本。成本要素和要素成本都强调要素和成本,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成本要素更加侧重要素,而要素成本则更加侧重成本,前者侧重构成,后者侧重费用。 一、出口企业所面临的要素成本问题 1.材料成本上升 材料是构成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基础元素。 从当下国内出口企业的产品生产现状来看,由于国际国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国内材料价格逐年上升。从国际方面来看,我国是制造大国,虽然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但在“世界工厂”这样的美誉下,掩藏的是资源相对紧缺的现实,不得不从国际市场购进生产所需原材料等。目前,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30%,在某些矿藏领域内,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最大进口国。一些国际原材料输出国,看准我国原材料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现实,不断提高输出原材料的价格,大大增加了国内出口企业的产品要素成本。从国内方面来看,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矿藏、水资源、电力资源等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相应的资源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在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中,出口企业生产产品的要素成本上升就成为必然。对许多加工制造业而言,出口产品的要素成本上升还来自于相关产业的要素成本上升。比如机械制造类企业,它的上游产业是钢铁加工业,随着铁矿资源价格上涨,钢铁价格就会上升,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也会上升。随着人民币升值,导致一切原材料的重新定价,原材料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相对价格就会上升,那么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所承担的费用也会相应上升。有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企业利润就会下降1%~4%。 2.劳务成本激增 其一,人口素质提高下的劳务成本增加。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显着提高。当然,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高素质人才越多越好,因为这将更有利于为他们走向世界而积累人才。在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高素质人才对于薪资报酬的要求也远远高于以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心理预期薪酬待遇已经从2010年人均预期月收入2200元上升到了2014年人均预期月收入2600元,人均预期月收入上涨了400元。 其二,农民工劳务成本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农民工上调工资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为了缩减城乡差距,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切实提高农民工待遇。截至2014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达到1820元,而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为1030元,为全国最低。2014年2月1日起,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808元,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西部各省区市中,新疆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达到1520元,该最低工资标准更高于东部发达地区浙江和江苏等省。辽宁省最低工资1300元,位于全国中游水平。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对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甚大。 其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要求增加企业员工待遇。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国家出台了多项规定,要求企业不断增加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投入,特别是企业员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正规化,更是加大了出口企业对员工劳务成本的投入。 3.动力费用上升 2003年~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缺口始终居高不下,2007年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的3.3亿吨标准煤,此后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缺口额虽有所下降,但2012年的缺口额仍然高达3亿吨标准煤,能源供求不平衡是导致我国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 电力费用方面:一方面,随着世界能源价格的上调,发电费用也随之上调,这就导致了电费单价的上调;另一方面,工业用电依然是我国电力消耗中的巨无霸,每年超过7成的电力资源被我国工业企业所消耗,为了降低工业企业的电力消耗,督促工业企业实现自我转型,国家逐步上调了工业用电价格,进而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要素成本。 燃料费用方面: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言,主要的燃料费用为煤炭费用。尽管在2009年之后,世界煤炭市场价格普遍出现下滑,但煤炭运输期间费用逐步上升,导致煤炭到货价格居高不下。对依赖煤炭资源的出口企业而言,燃料价格的上升,增加了其出口产品成本。 4.期间费用的增加 出口企业的期间费用上升,与国内物价水平持续增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利率上调直接相关。以银行间的7天回购利率为例,2011年之前多数在3%以下波动,2011年~2012年上行至3%~4%之间波动,2013年以来进一步上行至4%~4.5%,说明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还在不断上升。 在物价水平上升的前提下,出口企业出口期间销售活动、管理活动所需购置的物件就需要花费更多资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参与到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期间的人工投入就需要支付更多报酬;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信贷利率的不断增高,出口企业融资就需要支付更多利息。 二、要素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1.要素成本上升削弱了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133474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万人和7969万人。 整体来看,庞大的人力资源市场造就了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报酬,这是国外投资者疯狂涌入国内投资办厂的原因所在,也是国内出口企业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的优势所在。成本低导致价格低,价格低就有价格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劳务价格普遍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出口企业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人力资源劳务成本上升,会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2.要素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直以来,吸收投资扩大再生产是国内出口企业发展的固有模式,融资是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命线,一旦融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危机。以往,我国优惠的税收政策、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使用费用等造就了出口企业的巨大利润空间,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看到这巨大的利润空间,都会把资金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我国的出口企业中。但近年来,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大大削减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敏感的投资者迅速撤回投资资金,国内出口企业在要素成本上升的时代融资难度与日俱增,这对于出口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巨大影响。 3.要素成本上升阻碍了出口企业扩大再生产 企业发展的依据是什么其一是企业利润的上升,其二就是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其中企业利润的上升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扩大再生产则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象征,是企业实现更多利润的途径。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出口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国内企业要想扩大再生产,就要花费更多的资金于劳动力雇佣和土地租赁等要素成本上,甚至会出现投入要素成本与产出价值不对称的结果,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扩大再生产,而且会打击他们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三、应对要素成本上升的措施 1.国家方面 (1)适当调整或减免出口企业税赋 日本对于出口企业实行限额免税政策,企业拥有资本5亿日元以上的,上年度出口收入的0.176%~1.41%可获得免税扣除;新加坡对新生出口企业免除5年所得税,对于出口“先驱”产业的企业,免除8年的所得税;美国对出口企业则实行免税或递延缴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生存和发展对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剩余问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必须针对实际,适当调整对出口企业的税收政策,降低出口企业的纳税比例,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比例,简化出口企业退税流程,尽快把应退税款返还给出口企业。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设置增加就业奖励、补贴,缓交社保基金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加大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扶持力度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一大批国内出口企业正在寻求出口转内销的出路,针对这一部分出口企业,应当迅速建立扶持机制,加大对该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如设立出口转内销品牌宣传扶持,为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提供品牌宣传,尽快塑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从出口到内销的平稳过渡等等。 (3)引导出口企业的转型发展 调查显示,有77.8%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转型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创新。 目前,国家或地方的产业规划往往着眼于宏观产业,产业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企业往往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政策。调查中,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能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的细化、推进工作,分类实施,让产业引导政策更具可操作性。如赣州出口加工区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江西省最大的出口企业集聚区。近年来,出口企业经济效益整体下降,给赣州出口加工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赣州国税局迅速调整税收政策,引导出口企业的转型发展,促进赣州出口加工区企业迅速转型升级,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23户出口企业成功“转型”。 2.企业方面 (1)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做好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是出口企业财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岗位,成本会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质量。面对国际出口日益严峻的形势,出口企业必须从立足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出发,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