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对比(英文版)

中西文化对比(英文版)

Let’s see some definitions
And then,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
I think:
these pictures
may give us some perceptual knowledge
Opinion/意见
Way of Life/生活方式
In the US, children are more independent They know what to be at an early age And plan carefully to achieve the goals
In China, Parents usually prepare everything for us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accept without any doubt
翻译第二组
张科 余鹏华
周爽 肖鲜 李佳 袁思琦
Eating
Western Tableware
• Chinese cooking methods
mainly have boil, steam, stew, fry, braise, etc.
Western cooking methods mainly have bake, roast, fry, etc. But western people prefer to have fast food.
Some aspects in detai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Differences in eating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34 -校园英语 /翻译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海口经济学院/易汝芃 潘玥琦 李洋【摘要】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翻译经验出发,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效果,并通过举例说明,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能够让人们增强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重视,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差异敏感性。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障碍 翻译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它注重对信息、内容以及艺术的表达。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曾指出:“我们所说的翻译,就是在译语中使用最贴切的对等词汇将语言和文体描绘出来。

”多年来,功能等值、对等、传神等标准已经被翻译界的人士列为翻译实践中的通用规范。

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翻译经验出发,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效果,并通过举例说明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能够让人们增强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重视,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对文化差异敏感性,进而帮助改善人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文化障碍。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通常我们将一个民族所归属的地质条件和生活领域统称为生存环境,由于语言来自于生活,所以生存环境是影响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主要因素。

例如,汉语中的“东风”与英文中的“east wind ”,因为中国东面紧邻大海,所以中国文化中的东风有春天、温暖之意,而英国面临的是大西洋,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其东风则意味着寒冷。

为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别地域之间的差异,以免由于语境上的误区造成读者的误解。

如果翻译者想要很好地将一篇作品翻译出来,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外,还要对各国的文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分析中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其共同特性,以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作者的本意。

二、历史文化的差异中西双方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出了不同的历史文化。

例如,汉语言中会存在许多的故事,“卧薪尝胆”、“毛遂自荐”等成语都源于历史典故,而“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都是中国的传统寓言。

论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论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 化 和强 势文 化对 翻译 所 采取 的策 略和标 准 也是 合 译语 的文化价 值观 ,把原语 带入译 语 文化 , 对这 些文 化价值 观 的一种 民族 偏离 有区别 的 。 以 , 所 翻译 不 仅仅 是一 种语 言 和两个 而 异 化是 “ 接 文 本 的转换行 为 , 它更 是 一种 文化 行为¨ 】 。文化 主义 的压力 , 受外语 文本 的语 言及 文化 差 异 , 翻译学 派 的 巴斯 奈特 认 为 , 翻译 绝 不是纯 语 言 把读 者带 入外 国情景 ” 。异化 和 归化 可 以被认 “ 的行 为 , 深深 根植 于语 言所 处 的文化 之 中”1 它 1 2 。 言都 生长 在一 定 的文化 土壤 之 中 ,它 的 主导 意
1 语言 、 文化 与翻 译
文 化体 系 , 两 大领域 的交流 要靠 翻译 来 完成 , 这
困难 。本文 拟就 文化差 异翻译 应 采取 的 策略 陈
2 归 化 和 异 化
2 世纪 7 O 0年 代 , 以色 列 学 者 、 化 批 评 家 而 文化 的差 异性 给语 言翻译带 来 了种 种 障碍 和 文 埃 文一 哈尔 ( vn Z h r从 文化 理论 出发 , 佐 E e— oa) 提 出了 “ 元 系统 理 论 ”P lss m T er ) 认 述 己见 , 多 ( oyyt h oy , e 他 以期 抛砖 引玉 。
异化 , 就是 译者 为传达原作 的原汁原 味 , 在
者感受 到异 国情 调 。
s qu n e f h i rme e e c so e rc i s“Ane ef ra y nda t y o ne e a
翻译 中尽 量保 留原作 的表达方式 以便让译 语读 载体 , 不 同文化 交流不 可缺少 的工具 。 言不 是 语 例 1 C m n lm sb m d t se h n 历史 、 理 、 : r ias ut e ae o e te o - i c 地 宗教 、 习俗等 环境 中的形成 的 , 具有

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247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文/李俞可心映后,该译者的翻译方法也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的争论。

音译“terran”容易引起误解,将其直译成“地球人”则更为恰当。

2.意译。

电影中有很多成语、俚语和谚语等可以用功能等值来翻译,不仅面对的是目标语言,而且具有相同的联系效应。

在电影《百万宝贝中》中的一句台词“You’ll find a trainer 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 that’s gonna wanna train a girl. 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 The trouble is, they’re gonna be wasting your time... ”译者在处理时并没有直接翻译成“很多人训练女孩,这家拳击馆和别家都有,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但他们也只能浪费你的时间……”,而是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

不过找也是白找……”。

直译成“很容易找到收女徒的教练”则比较冗杂。

由于空间不够,译者省去了“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而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在语气上也比直译更强烈一些。

“这不是很时髦么”既包含了“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的意思,也说出了弗朗基对收女徒的态度。

3.替换。

当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太大的文化差异时,可采用替换的翻译手法,以给目标观众带来最佳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有一句台词“Easy boy! You are a lucky swine! Blue monkey”,这种习惯性的俚语充满了幽默和生动。

它可以用替换法译成“你这个好小子!幸运的小东西,忧郁的智多星”。

中西茶文化差异英语小作文

中西茶文化差异英语小作文

中西茶文化差异英语小作文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ea Culture Tea is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beverages in the world, enjoy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cross various cultures. However, the way tea is perceived, prepared and consumed can vary greatly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is especially evident when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ea cultures.In China, tea has a rich history dating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It is deeply ingrain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s seen as much more than just a drink. Tea ceremon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are often used to show respect, build relationships and promote harmony. The preparation and serving of tea is treated as an art form, with great attention paid to every detail from the selection of tea leaves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ter.In contrast, Western tea culture tends to be more casual and convenience-oriented. While there are certainly many tea connoisseurs in the West who appreciate the finer points of tea preparation, for most people tea is simply a comforting, refreshing beverage to be enjoyed throughout the day. Teabags and instant tea are common, and there is generally less emphasis on ritual and ceremony compared to Chinese tea culture.Another key difference lies in the types of tea that are popular in each culture. In China, green tea, oolong tea, pu-erh tea and white tea are all widely consumed, with each variety having its own unique flavor profile and health benefits. In the West, black tea is by far the most common, often servedwith milk and sugar.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one thing is clear -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ave a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wonderful beverage that is tea. Whether it is prepared with reverence in a formal tea ceremony or simply brewed in a mug for a quick pick-me-up, tea continues to be loved and enjoy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中文翻译: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爱好者。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只有对文化有了的充分了解之后,了解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实现对原文的原貌再现。

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受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与象征、审美取向、宗教意识等特征的影响,因此译者必须十分熟悉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翻译《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记:大洪水过后,诺亚的子孙在示拿地安下身在,其时人们言语相同,口音相通,然而安身并非意味着立命,为了给自己扬名,以免被驱散于地之四级,众人便决定建造一座城,城中竖起一座塔,塔顶高耸入云,名曰通天塔(the Babel,或译为“巴别塔”);忤逆之举一出,耶和华大为震怒,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并将其遣散于地之四方,以示惩戒。

至此,上帝借以命名万物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不复存在,人类再也无法以同样的言语相互交流,而要实现彼此间的沟通,就只有借助于翻译来重建那传说中的通天塔了。

然而又谈何容易,翻译从来就不是以举手之劳所能成就的事情或事业,谓翻译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并非空穴来风,亦无些微渲染之嫌,如其不然,英国学界之执牛耳者瑞查兹(I.A.Richards)当年概不至于作如下感发: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翻译堪称最为复杂之事件,亦未可知。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因此要完整的把一国语言翻译为另一国语言,译者则必须了解这两国的双语文化知识。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由此可见,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中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从而对一些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翻译上也是相同的。

由不同生活的地域性和生活习惯等,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寓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障碍。

一、动物词汇与文化意义廖光蓉在《外国语研究》中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地说,就是指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

动物词汇亦是如此,它蕴含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风情,深刻地反映着各民族哲学思想和文化心态。

二、相同寓意的动物词的翻译1.直译法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西方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李秀萍在《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也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语言的使用者也分局在地球的东西两半球。

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动物的自然属性也是一致。

这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作者:王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反映着文化。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词,动物,植物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对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翻译是在语言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研究和分析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1)地域区别。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的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而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罗马,地处海滨和近海岛屿,由此形成了海洋型的商业城市文化。

如东风和西风在中西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在汉文化中,“东风”即“春天的风”,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而“西风”则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

而西风对于英国人才是暖风,生命的催化剂。

(2)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如“三生有幸”,“三生”是指前生、今生、来生;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西方人们的语言表达,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

汉语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有“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恐怖的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 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 异,而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往往都会体现在语言之中。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各国的地理环 境和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随 处可见。例如,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中国的 河流一般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有“一江春水向东 流”“、大江东去”的说法,而在英国及欧洲许多国 家,多数河流是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大海,自然不会有我 们这样的说法。再如,美国人常用“from sea to sea” 来表示“全国上下”的意思,这是因为美国东临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from sea to sea”意味着横跨了整个 国家。又如中国山多地广,陷入困境时是“进退维 谷”,而西方岛国人们则常说“be on the rocks”等等。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 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水中捞月fish in the air 说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s
(四)价值观念的差异 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在感情上都有爱憎褒 贬之分,但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所以对同一 客观事物所反映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也会 不同。比如“龙”在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 方面就是一个典型“。龙”在汉语中象征 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因为“龙” 是能呼风唤雨、飞天潜渊的神异动物,后来 变成华夏民族图腾的象征意象,被赋予神圣、 至尊、吉祥、非凡等各种褒义。汉语中也 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都是褒义,诸如“望 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 虎”等。
而“蠢得像猪”的英语对应语则是“as stupid as a goose”;还有“狐假虎威”(an ass in a lion’s skin)、“如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等。再如:汉语中的“龙”“、凤”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虚构的动物形象,谚语“龙生龙,凤生凤”对于 英语读者是陌生的,其特有的语用含义也无法在英 语中找到对应的等值,此时,译者只好选择与原语语 用含义对等的指称对象,译成:“Eagles do not breed doves”“;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女,英语 国家的人不可能理解带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谚语— ——“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译者应放弃原来的 指称对象,而采用归化策略直接译出其语用含义,译 为“Beauty lies in the lover’s eyes”。再如“班门 弄斧”译成“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英语习语“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译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正如美国翻译 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 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 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 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 此,翻译时要注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尽可 能地使用语言来调整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 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 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 效。

例如: (1)语音层次上 可采用音译的异化方法: Chocolate巧克力 Coca—Cola可口可乐 Ballet芭蕾舞 Hacker黑客 Hippie嬉皮 胡同hutong 风水fengshui 太极拳taiji boxing

(二)异化策略 异化策略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把原语文化成 分以近似原貌的形式转换成目的语形式。 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传达原文的意象和文 化内涵,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的面貌,直 接跨越语言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保留了原语 的文化特色。这种原汁原味的直译给读者 带来异域文化和异国情调,同时还留下了想 象的余地。因此,这种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 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彼 此融合。对于在单词层面上的文化特色词 而言,为了保持原作形象和异域文化特色,异 化翻译应当是首选。
(3)短语层次上 warming up热身 run rampant泛滥 break the silence打破沉默 (4)成语和谚语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new wine in old bottles旧瓶装新酒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palm 口蜜腹剑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
二、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英汉两种语 言语用意义的不同,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意 义上出现不完全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的情况。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 结构和字面意义,而应选择与原语语用意义 对等的语言进行表达,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 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 受。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西方语言文 化上的差异,选择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 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对于中西方语 言文化间的差异主要可以运用归化策略和 异化策略。
(一)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是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译文 读者熟悉的另一种文化的内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 宿,使读者领略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不谋而合、异 曲同工的妙趣,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 表达和欣赏习惯。当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原语 语言文化因素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因素相差悬殊 的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价 值观和文化意识,译者往往依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 规范对原文采用归化处理,使译文达到语用等效。 例如:英语中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在 汉语里习惯称之为“穷得像个叫花子”,两者在语 用功能上是对等的;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是“炎黄子 孙”,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战乱 纷纷,在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军事用语,如“烽火连 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中国人民长 期处于封建统治和剥削之下,有“苛政猛于 虎”“、八字衙门两边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民 谚。英国历史上长期受教皇和国王统治和压迫, 所以有“The king and people, the lion and the wolf”和“Kings go mad, and the people suffer from it”的说法;拿破仑在Waterloo惨败被囚 荒岛,英语中便有“to meet one’s Waterloo”来表 示遭遇失败等。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a culture.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to convert one language into an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converting one type of culture into another.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 as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西方,宗教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 分,它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 方面。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感到惊讶时常说 “Jesus”,遇到困难、危险时是“God save me”,而 中国许多人受佛教影响较深,习惯说“菩萨保佑”等。 《圣经》在西方影响深远,英语中有许多出自《圣经》 的习语典故,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 kiss,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儒教、道教、佛教在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共存,共同对中国文化起作用 “,三教”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也自 然反映到语言之中,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 时抱佛脚”“,苦海无边”“,乐极生悲”等。由于 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要求译者要了解两种特定的宗 教文化背景,翻译中切不可望文生义。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归化策略还是运用异化 策略,或两者并用,都不能离开原文,不能脱离原文 的语境和语用含义,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把握 好“度”。既要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及精神,又 要让读者易于接受,力求获得与原文等同的语用效 果。综上所述,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 化差异。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翻译作 为文化交流的工具,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差异,理解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加强对语言 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努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政治、文 化、历史、宗教、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渊源与 发展,最大程度地去了解两种文化差异,有效运用归 化策略或异化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 入语的表达习惯,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做好文化与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工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 息,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 且蕴含着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 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正 如Juri 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 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 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而翻译主要 是对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 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转换,是将一 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 就是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