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评课稿

合集下载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教材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

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了。

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型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们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经过大众千百年一代又一代智慧的打磨,这个故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与达到的艺术水准,都堪称民间故事的经典,成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千百年来,流传不绝。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儿一女。

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

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

以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

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第3~8自然段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第9自然段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此部分插叙介绍了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

课文情节曲折动人,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课文做了重点叙述。

牛郎善待老牛,无论寒暑吃、喝、住,都细心照看。

他把老牛当作亲人,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仿佛也有了默契……这部分讲述,为下文老牛变身会说话的神牛,道破“仙女下凡”的天机,成就牛郎织女的奇缘埋下了伏笔。

牛郎和织女相识白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首先是老牛忽然会说话,并且给牛郎泄露天机。

然后是牛郎按照老牛的话,捡起了粉红色的纱衣,和织女相识。

而织女逃离天庭,想追求自由,多玩了一会儿,才遇到忠厚老实的牛郎。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交流:《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

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从相识、相爱到被迫分离,最后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的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爱情故事充满好奇,容易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所打动,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情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赏析

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赏析

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赏析第一篇: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赏析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她依据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平实和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抓住“决心”等词语的理解品味的基础上,着重在文章的章法技巧上引导学生去咀嚼和品味。

其基本方法为:围绕“从阅读角度来看,弄清故事写了什么”——“从写作方法来看,弄清故事怎么写的”——“从写作目的来看,弄清故事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学习语文的途径,我觉得这本身也是在向学生传递学习语文的目标,即教学的重点,而且就作文教学而言,我们要写一篇的作文不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的吗?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这三个方面也是随着年级段的升高,要求也就升高.在低段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段语文的学习也就游刃有余.窦桂梅老师用“聊”的方式展开学习讨论,在明确“写了什么”这一环节中,比较注重学法的指导,(从理清人物关系入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是明显地凸现其语言训练的重点着力于章法技巧的指导,学习语文即为作文服务.通过“很久很久以前”和“一天……从此……”这样的文章和段落起始方式的“聊”,对学生进行了民间故事叙述方式的训练,也为后面的民间故事创编做了写作上的铺垫。

通过叶圣陶版与其他版本《牛郎织女》在对牛郎与织女相爱过程的细节描写的比较,引导学生体悟到写作技巧上含蓄与直露、文雅与流俗之分。

再者,我感动于她对文本全身心地入情入理地解读,在教学中就像在讲评书一般语言、神态入情入境,很吸引学生。

对学生昵称为“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亲爱的孩子们”,体现了她的平实、朴素、谦和。

她勤于诵读诗书,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底蕴。

她的言说饱含诗情,她的话语极富感染力。

就本节课来说,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援引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词,借用越剧《天仙配》“树上鸟儿成双对”的词曲等来理解文意;其后,又引出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中国四大爱情故事。

她的整个教学都实现了用语文教人的大语文教学观,她使我懂得学生在课堂中要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牛郎织女,谁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爱情故事)牛郎生活在人间上,织女生活在天上,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3.预期效果: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相信这节课我们会有更加独特的收获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思想。

任务呈现:出示任务,读一读1、自主学习(1)牛郎、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结为夫妻?浏览或速读1-7自然段,思考。

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互相欣赏、倾心、爱慕,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请大家学习课文,体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怎样走到一起的?你发现了怎样的牛郎和织女?(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牛郎和织女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表现得坚强不屈。

他们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他们来干什么了?(3)朗读11、12自然段,想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会想什么?七月初七他们鹊桥相会会说什么? (2分钟)3、展示交流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老牛:知恩图报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跟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什么困难?一(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二(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三(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四(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高潮)五(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任务二:根据内容,复述故事。

巧设悬念 让故事更可见——《牛郎织女》教学及点评

巧设悬念 让故事更可见——《牛郎织女》教学及点评

巧设悬念 让故事更可见——《牛郎织女》教学及点评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被誉为“古老的爱情故事,永恒的浪漫情缘”。

《牛郎织女》的情节可以说是极具包容性的,由爱情、诚实等多元的情感表现而组成,即使是小孩看也能轻松理解,更多获得老少咸宜的好评。

一、《牛郎织女》情节简介
牛郎是一个忠厚老实的牧羊人,他在一次采花的时候爱上了邻村的织女,两个人通过织网的形式把爱情织就,但此时此刻的牛郎并不知道,他的织女所使用的织网上藏着天上的星星。

两个人历尽艰辛、经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爱情的浪漫梦想。

二、悬念的设置
是的,《牛郎织女》成功的将爱情传递,有着视觉上的美丽,穿插着悬念,令故事更可见。

1. 织女临死前,牛郎并不知道她究竟用什么材料来织网。

2. 在神仙归墟的时候,牛郎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两个星辰之间。

3. 牛郎游历路过天涯,寻找织女,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将会经历什么。

4. 牛郎和织女临别时,牛郎明白了什么,并领悟到一整个道理。

三、点评
《牛郎织女》拥有独特的爱的视野,各种设置的悬念,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着迷。

故事里所呈现出来的爱情,充满着光明的希望与坚强的气概,也让人对于人生相信命运、不断去追寻新的机遇,也有深入的宗教和人类哲理。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故事流传久远,家喻户晓。

它被收录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这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爱,最终被王母娘娘拆散的爱情悲剧。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爱情、亲情等情感主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认识“偎、衰”等 9 个生字,会写“郎、爹”等 14 个字,会写“嫂子、床铺”等 25 个词语。

(3)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的曲折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牛郎织女勤劳善良、敢于抗争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个故事富含美好的传说色彩,又蕴含了深深的悲剧意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还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剧,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对于传说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给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问题时同桌互相讨论。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难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评课稿
淮安市郎颜小学 韩品涛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
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
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
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关于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又一瑰宝,有与神话、传说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1、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时代久远,情节夸张、充满幻想。
2、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往往包含着超自然
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但民间故事更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是民间故
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而民间传说,会给人一种有真实历史的感觉,比如尧
舜禹的故事,神农架的传说,大禹治水等等,就归为传说。
3、故事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比如牛郎织女
三年幸福的日子,男耕女织,生儿育女,但由于日子太过平淡,所以文章只用了
一句话来过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故事的趣味
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比如老牛说话,比如王母娘娘的出现。
4、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
化倾向。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
笨的讽刺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结局都是美好的。就像《牛郎
织女》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物的类型化,如像织女巧媳妇型,许仙这
样的呆女婿型、牛郎这样的忠厚老实型,王母这样的狠毒反派角色等。
二、关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
此课苏教版安排在六年级,作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看
来放在青春初期的六年级,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爱情这个主题,
其实有一定程度的想法,毕竟那么多的都市爱情肥皂剧,身边亲人、朋友的现身
说法,对于异性慢慢产生的好感,让他们都不自觉的对爱有幼稚而浪漫的想法。

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如何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树立正面的爱情观,王
老师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他没有对同学的任何发言下判断,而是充分尊重
学生的想法,适当用上概括性的语言点评,比如:你喜欢勤劳善良的,你喜欢能
吃苦的。虽然每个学生的爱情观不同,但大都积极向上。
三、民间故事教什么?
1、教讲述——以讲述唤醒故事的魔力
教低段的阅读民间故事,如《日月潭的传说》,激发学生爱读、乐讲,培养
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才会达到理
解、积累、运用词句的目的,这才真正落实了“语言运用”。低年级教民间故事,
讲述是目的,不是理解文本的手段。
2、教情节——给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
中年级学段的故事复述要求学生开始关注民间故事的结构。俗话说:“非奇
不传”。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正是情节夸张,想象奇特。民间故事在流传的过程
中情节会不断被加工,使得同一题材的故事产生不同的版本,而这也恰是民间故
事的价值所在。
3、教鉴赏——为故事还原文学的气质
民间故事是一定时期人们思想感情的流露,它反映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和向往。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绝大多数民间故事的叙事方式——看了开头就能
预知结尾,而这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单一地认识、复述、创编故事已不能引起
他们对这种文本的好奇与兴趣,他们厌烦墨守成规的格调,他们需要在熟悉的情
节中能见出惊奇,能激起思辨,能读出陌生。因此,民间故事不能再“穿着”一
般故事的外衣呈现在他们面前,而应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适当展现它文学的气
质。
四、《牛郎织女》怎么教:
我们可以像对待一般叙事类课文一样,找出几个语言文字训练点,把课堂划

分成几个活动版块进行训练,还是把它作为特殊文本,抓住其特点,确定一
个不一样的教学目标,把课堂变成赏故事、议故事的活动场所? “教无定法,
贵在用法。”王老师改变传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以点拨的方式引
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又以"人物线索"层层深入,引出关系,揭示主题。
聊故事是语文教学的新形式,在小学文本中,其实就有许多课都可以通
过聊故事的方式,使语文更加有品位,发挥出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比如《牛郎
织女》,《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等等。我们的王老师的《牛郎织女》课
也以“聊故事”的形式来展开,学生也学会了按照人物关系来概括故事内容,言
简意赅,条理性强。而后继续开聊,聊出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学生感受到了
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奇特的想象。这样的课,别具
一格,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五、几点建议
1、介绍性的文字,如民间故事、作者的简介出示出来后,要是指名让学生读
一下,效果会比让学生看一下要好。
2、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
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最后歌曲欣赏环节要交代一下歌名等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