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合集下载

接触簧片冲裁模设计

接触簧片冲裁模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是接触簧片冲裁模的设计,制件为接触簧片。

本文借鉴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全部过程。

文章主要过程是从产品的工艺分析到最后设计冲压模具,首先,通过对制件的特点的了解,进一步对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该制件符合冷冲压加工的要求。

冲压工艺方案和结构确定为级进模具冲压,并对级进模进行设计。

除对制件进行排样分析和计算搭边值、冲压力、以及确定模具压力中心外还重点分析了制件的凸模、凹模及其凸凹模结构并进行设计、计算,定位零件的选取和结构分析,以及固定方式等技术难点,最终通过AutoCAD进行绘图,得到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级进模具的装配图。

关键词:冷冲压;接触簧片;级进模具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is punching blanking design of the compound die, product as a convex shaped gasket.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process of cold stamping die design. The article is main process from product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stamping die,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s, parts for proces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work pieces with cold stamping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Stamping process scheme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for the Flip Style compound die punching, and the design of compound die. In addition to the parts layou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n the boundary, pressure, and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center of the mould is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rts of the punch, die and punch die structure and design, calculation,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d the fixed mode to point, finally drawing by AutoCAD the assembly diagram, parts diagram and related parts of the composite mold.Key words: Cold stamping;convex shaped gasket;Compound die design目录第一章前言 (6)1.1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7)1.2 冲压加工的特点 (7)1.3 冲压模具的种类 (8)1.4课题意义 (9)第二章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方案的确定 (10)2.1 冲压工艺性分析 (10)2.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1)第三章排样设计及计算 (11)3.1展开尺寸计算 (12)3.2排样方案 (12)3.3确定搭边值 (13)3.4确定条料宽度计算利用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介绍本文将介绍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接线片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我们将对接线片进行分析,并提出使用级进模进行改进的建议。

最后,我们将探讨级进模设计的思路和实现方法。

现状和问题某接线片用于电路连接,是电子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但是,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部件不够精准:接线片的生产工艺不够精准,导致零件之间配合不好,这会影响电路的稳定性。

•安装困难:安装这种类型的接线片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这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和成本。

•电路难以维护:接线片的结构复杂,容易堵塞,这使得电路难以维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设计这种接线片。

因此,建议使用级进模重新设计。

分析级进模是一种用于设计和开发复杂系统的方法。

它可以将系统拆分成多个模块,并通过多个阶段的开发流程来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每个阶段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特定的输入和输出,这些输入和输出在每个阶段之间传递。

以下是使用级进模设计接线片的步骤:1.阶段一:确定需求–子任务一:收集用户需求–子任务二:分析和归纳需求–输入:用户需求–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2.阶段二:设计–子任务一:定义系统结构–子任务二:确定接口–子任务三:进行模拟和仿真–输入: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出:详细设计文档3.阶段三:实现–子任务一:编写代码–子任务二:进行调试–输入:详细设计文档–输出:接线片样品4.阶段四:测试–子任务一:进行静态测试–子任务二:进行动态测试–输入:接线片样品–输出:测试报告5.阶段五:部署–子任务一:生产接线片–子任务二:安装接线片–输入:测试报告–输出:已安装的接线片通过以上步骤,使用级进模进行接线片设计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

思路和实现方法现在我们将重点关注设计实现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1.确定需求我们需要访问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

收集到的需求应该被归纳总结为规格说明书,以确保在接下来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避免出现歧义。

定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定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定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谢又炎
【期刊名称】《模具工业》
【年(卷),期】1994()12
【摘要】定接触片级进模设计贵州凯里市851厂谢又炎图1是我厂某开关的定接触片零件,材料为锡青铜,厚度t=0.25mm。

该零件原成形工艺为:落料→第一次弯曲→第二次弯曲。

故以往生产中,除效率较低外,由于零件外形尺寸较小,中间工序多,定位基准不统一而使零件尺寸一...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级进模;冲裁模;设计
【作者】谢又炎
【作者单位】贵州凯里市851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85.2
【相关文献】
1.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J], 俞蓓
2.汽车前灯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J], 陈继红
3.汽车开关接触片冲裁拉深级进模设计 [J], 孟玉喜
4.侧转向灯座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J], 孟玉喜;李强;张平
5.温控开关接触片级进模设计 [J], 王长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赵宏宇
【期刊名称】《模具工业》
【年(卷),期】1998()9
【摘要】介绍了接触簧片精密多工位冲裁、成形、连续弯曲级进冲模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对其制造注意事项作了简要说明。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级进模;冲裁;弯曲;冲模;录像机;接触簧片
【作者】赵宏宇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华录松下录像机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6;TG385.2
【相关文献】
1.感应器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J], 姜伯军
2.接触弹簧片级进模设计 [J], 周国华;张帆
3.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J], 王娟;陈炜;杨继昌;刘波
4.高强度不锈钢弹簧片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J], 金国松
5.接触簧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J], 庞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王娟;陈炜;杨继昌;刘波
【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接触簧片在电气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对电气的高压保护和低压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簧片的级进模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接触簧片结构工艺性的分析及零件最小弯曲半径、步距及步距精度、条料宽度的计算,确定了接触簧片精密多工位冲裁、连续弯曲级进模的排样方案.介绍了接触簧片级进模的总体结构包括总体结构的导料系统、卸料装置、定位及限位装置等.最后,介绍了部分弯曲凸、凹模的结构.
【总页数】3页(P206-208)
【作者】王娟;陈炜;杨继昌;刘波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2
【相关文献】
1.感应器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 [J], 姜伯军
2.接触弹簧片级进模设计 [J], 周国华;张帆
3.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J], 赵宏宇
4.接触簧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J], 庞芳
5.三向接触簧片冲压多工位级进模 [J], 曹阳根;李名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具毕业设计66连接片冲模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66连接片冲模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接触片冲模设计姓名:学号:系(部):数字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与应用指导教师:开题时间:完成时间:年11月25日前言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式。

因为通常材料为板料,故也常称为板料冲压。

冷冲压模具便是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专用工具。

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组的同学俞兆鹏、边小尖之间进行了分工合作,多谢同学们的热心协助和指导老师康爱英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一并感谢!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 . . . . . . . . . . . . . . . 4二、工艺方案确定. . . . . . . . . . . . . . . . . . 4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6四、工艺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61、计算毛坯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62、条料宽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材料利用率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74、计算冲压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75、选取压力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86、计算压力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87、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 . . . . . . . . . . . . . . . . .98、凹模各孔位置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129、卸料板各孔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1210、凸模固定板各尺寸确定. . . . . . . . . . . . . . . . . 1211、弹簧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五、模具的结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131、凹模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承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43、导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44、卸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55、凸模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6、凸模固定板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167、垫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68、始用挡料销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69、导正销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7六、三D图. . . . . . . . . . . . . . . . . . . . . 18七、二D工程图. . . . . . . . . . . . . . . . . . . 25八、凹模.切断模加工工艺卡. . . . . . . . . . . . . .35九、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37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如图所示:这制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小,厚度适中,且为大批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但有几点要注意。

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某接线片的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3、进行模具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模具的强度、工作可靠性、模具的使用寿命等。
零件图如图:此零件材料08F,板厚0.4mm,材料强度低,硬度、塑性、韧性好,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零件弯曲成“L”形,有三个孔:圆孔、矩形孔、腰形孔,初步分析有冲孔、弯曲、落料等工序。
难点主要有:
1、排样设计(综合考虑成形零件的结构不对称,弯曲滑移等问题);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冲模也依工作性质,模具构造,模具材料三方面来分类。根据工艺性质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按照工序组合分类: 复合模、级进模、传递模;按产品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将模具分成:冲剪模具、弯曲模具、抽制模具、成形模具和压缩模具等五大类。
3、工位顺序的设计
对于冲裁-弯曲的多工位级进模排样时,一般先冲孔,再切掉弯曲部位周边的废料后进行弯曲,接着切去余下的废料并落料;但若冲裁的孔靠近弯曲带,则应考虑先弯曲后冲孔;应合理布置冲裁和成形工位的相对位置,使冲压负荷尽可能平衡,以便使冲压中心接近设备的冲压中心,对于弯曲工序的零件,还要考虑材料的纤维方向。
此零件既用到了双侧载体,又用到了中间载体。
根据以上论述,总结得出该零件成形的工位顺序:1、冲两导正孔2、冲两头圆孔;3、冲一头矩形孔和对排零件的腰形孔;4、冲一头矩形孔和对排零件的腰形孔;5、空工位;6冲弯曲部分两侧余料;7、空工位;8、弯两头;9、冲切中间废料;10冲切余料。
主要参考文献:
【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主编:魏春雷、许慧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定位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定距一般都用侧刃或自动送料机构做粗定位,用导正销作精定位。采用自动送料机构时,在第一工位就应冲出导正用的工艺孔,在第二工位即设置导正销。在以后的送进时,由于导正销的位置及尺寸误差,可在其后的每3-5步设置若干导正销,以纠正首次导正销形成的送料误差。导正销孔一般选在条料载体或余料上。对较厚的料,也可用零件上的孔作导正销。

接触片冲模设计

接触片冲模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前言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式。

因为通常材料为板料,故也常称为板料冲压。

冷冲压模具便是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专用工具。

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组的同学俞兆鹏、边小尖之间进行了分工合作,多谢同学们的热心协助和指导老师康爱英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一并感谢!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 . . . . . . . . . . . . . . . 4二、工艺方案确定. . . . . . . . . . . . . . . . . . 4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6四、工艺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61、计算毛坯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62、条料宽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材料利用率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74、计算冲压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75、选取压力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86、计算压力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87、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 . . . . . . . . . . . . . . . . .98、凹模各孔位置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129、卸料板各孔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1210、凸模固定板各尺寸确定. . . . . . . . . . . . . . . . . 1211、弹簧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五、模具的结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131、凹模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承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43、导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44、卸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55、凸模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6、凸模固定板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167、垫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68、始用挡料销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69、导正销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7六、三D图. . . . . . . . . . . . . . . . . . . . . 18七、二D工程图. . . . . . . . . . . . . . . . . . . 25八、凹模.切断模加工工艺卡. . . . . . . . . . . . . .35九、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37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如图所示:这制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小,厚度适中,且为大批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但有几点要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5210-1/2H,料厚为0.2mm.未注尺寸公差为±0.1mm.该工件形状复杂,通过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有: 1)冲废料冲头窄小,易断2)触头部位成形难,尺寸R3±0.1难保证3)U形部位窄小且该处还有向内凹成形,尺寸1.6±0.1,0.11±0.1较难保证。

该工件是大批量生产,质量要求高,若采用单工序模不仅工艺繁琐,无法满足客户按时交货要求,而
Fig.2)该排样料宽32mm;步距12mm,共设计21个工位(不含11个空步)。

其工位分别为:
(1)冲导正孔(2)冲孔(3)切边料及冲孔(4)切边料(5)冲触头包(6)切边料(7)向上成形90。

(8)向下成形90。

(9)向上成形90。

(10)触
(1)将异性冲头非工作部位加粗至适当尺寸(如Fig.4),尽可能降低该冲头工作部位的自由长度,防止受压失稳而折断。

(2)在设计排样图时,采用了分段切除废料,这样设计降低了凸模的冲裁周长,从而降低了冲裁力。

分段切除顺序的确定方法如下:根据K=W/P 其中W为抗弯截面模量,反映了凸模的
触头部位成形变得容易、尺寸R3±0.1稳定,而且调模方便。

(2)磷铜薄片回弹角较大,为了保证1.6±0.1,设计了工位7、8、9、11、
12。

考虑到每批来料硬度不同,
为了方便调模、快速调模,其
中工位7、8、9、12都设计了
微调装置(如Fig.9)。

以工位
12为例给出详细图(见Fig.7),
实践证明此结构节约了较多的
调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经过综合论证,决定在U型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