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升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专本通用)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所需学时:讲授学时数: 4 实践环节学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性及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

3、掌握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1、提出学习本学科的要求

2、明确学习方法

3、介绍本学科的历史

作业及思考题:详见各节

教学的基本内容

注重幼儿园社会教育是20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特点,也将成为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翻开我国幼教史,一条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线索依稀可见。

萌芽阶段:(零星的,不系统的主张)

早在上世纪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就强调使蒙童远离恶习,习善良之规范。而且湖北武昌幼儿园就强调幼儿教育的开导事理,涵养德行的功能,在确定的7门课中,“行仪力、“训话”直接与社会教育有关。陶行之的思想,认为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

独立阶段:(陈鹤琴张宗麟)

陈鹤琴提倡的“活教育五指活动”社会教育是重要内容,他非常重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他认为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教材也必须是完整的。完整的、有系统的课程应该有中心一一儿童生活的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张宗麟与陈合作,有许多共同的研究成果。他对幼儿社会领域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30年代初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最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著作,包括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等,还讨论了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他认为;教育的灵魂不在乎罗列许多科目,也不在乎养成良好公民,而是在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这个阶段,社会教育,社会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得以确认你在结构上、体系上及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张宗麟的《幼儿园的社会》。此后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结构中消失。

1952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有社会教育的因素,但有时以儿童环境的形式出现,有时又以常识的形式出现,有时以品德教育酌形式出现。直到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发展阶段:《规程》给我们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课程提供了法规、政策和理论的空

间。

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社会教育。美国社会领域的课程是从幼儿园+大学。专供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叫《出发》,即初涉人生的幼儿在社会的海洋中启程。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意义

一、社会性简介

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计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这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人们每天都在各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者各种角色(横向、纵向),表现着自己的社会性。你跟别人打交道方式,、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受别人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社会性的表现以及表现自己的社会性场合。

(一)社会性的产生

生理需要即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等

需要{

社会性需要即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及成就需要等。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习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亲社会性行为、道德等五个方面作为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对于每一方面的具体内容逐一展开解释,并详细论述其发展特点。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既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从知、情、意这一角度出发,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评价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还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班;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等;最后,涉及自己与父母给同伴的关系。

儿童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有三种:(1)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做出评价;(3)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尊重的自我体验。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体验,他是在社会化比较过程中实现的。

自我控制是指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和改变行为的能力。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分为五个极端:2岁前分别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知觉运动调节阶段、外部控制阶段;

2岁左右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即利用表征能力,以符号代替物体,在没有外界监控的情况下服从控制者要求、延缓自己要求行为;4岁以后儿童开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了。

(一)0 -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主意识,甚至到了4、5个月,还不能把自己和周围世界区分来,往往把自身和周围的东西看作同样的物体,像玩弄其他物体一样玩弄自己的脚,手等等。—般要到婴儿末期才能把自己身体与其它物品区分开来,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