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方案概述 (1)

应用背景 (1)

需求分析 (1)

建设目标 (2)

建设内容 (4)

系统总体设计 (5)

总体设计思路 (5)

系统总体架构 (6)

设计原则 (7)

设计依据 (8)

整体系统优势分析 (10)

统一的管理平台 (10)

多方位的系统联动 (10)

便捷的功能设计 (10)

丰富的产品支持 (10)

灵活的系统扩展 (11)

图片目录

综合安防系统拓扑示意图 (6)

方案概述

应用背景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安全防范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防与物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安全需求,作为技防手段的安防系统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其必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各安防厂家以市场为导向,专注于自身特长的单一系统产品,造成目前在技防领域出现的众多分项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厂家单一业务的产品规划,给用户造成后期与其它系统的接入难度高,在资源与业务整合上产生瓶颈。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系统产品,采用专有的通讯协议实现内部的数据传递,软件架构采用封闭模型,对外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方接口等,造成了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与联动。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管理高效、办公舒适、生活便利的公共环境,需要对同一项目的多个弱电分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营造一个现代化智能高效的安防体系。

海康威视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不断扩充安防产品线,已涵盖了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智能一卡通、可视对讲等安防应用系统。通过功能强大的综合管理平台,可集成各类安防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便捷、易用的系统管理服务。海康威视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在业内多年的安防工程项目实施经验,能够为实现不同行业用户建设先进实用的技防体系的目标提供最佳的综合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

综合安防系统,主要应用于商业综合体、办公大楼、企业园区、住宅小区等场景,结合用户一般综合安防特点,需求分析如下:

1)系统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2)系统设计以增强其科技功能和提升应用价值为目标,以其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组合,应集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的

办公生活环境。

3)系统可由若干个相关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管理、智能一卡通、可视对讲及其它特殊要求安防系统等。整个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系统可通过一套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安防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可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具有对各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可生成优化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5)系统应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为指挥调度、紧急疏散与逃生、事故现场紧急处置提供可视化导引,并与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实现系统互联,可实现综合安防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的辅助手段。

6)集成的通信协议,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系统具有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具有良好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提供高效、便利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适应人们舒适度的要求。

7)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提供长效的应急辅助机制。

建设目标

建设综合安防系统的目的,在于采用一套软件管理平台,对各个安防分项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统一数据库对所有分项系统前端的采集数据进行存储与分发,并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实现各系统的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与联动等。

系统建设按照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等有关文件规定以及国家、地方关于加强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综合安防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本着“高起点、高效率”的原则,以安防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基本要求,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

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本方案以海康威视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综合集成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管理、智能一卡通、可视对讲等系统,通过上层综合管理平台的统一协调实现各应用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可根据需要融合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及其他安防管理等系统,从而达到管理便捷性、数据直观性,实现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智能化联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

1)一体化集成应用

考虑到综合安防各类技术防范系统联动化、集成化的需要,系统架构应考虑跨系统、跨平台互连通用,将原本独立运行、信息屏蔽的诸多应用子系统进行横向协同,实现多个系统业务的综合管理,包括智能化联动等,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应用价值。

2)业务实用化

综合安防系统的整体设计以提升安保管理工作人员监控效能为立足点,面向安保管理,不断向业务实用化迈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3)便捷的操作体验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人性化,使系统维护更方便快捷,界面设计友好,能够让用户快速掌握操作方式,用户可通过Web页面、客户端、手机、Pad等对系统进行访问与控制,方便远程管理。

4)智能网管与维护

综合安防涉及的系统及设备较多,布点零散,系统的稳定性是实现安防目标的基础,系统应实现智能网管维护功能,对系统内的网络运行状况,设备运行状况、服务器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和管理,当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提醒修复。

5)智能化分析应用

综合安防系统应考虑融合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实现“无人值守”、缩短操作时间等,可有效降低值班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增强综合安防的整体安保能力,真正实现向科技要效率。

建设内容

建设一套以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综合安防系统,它包括以下各子系统:1)视频监控子系统

2)报警子系统

3)停车场子系统(出入口控制、车位诱导与反向寻车)

4)智能一卡通子系统(门禁、考勤、电梯层控、巡查、人员通道、消费、访客等)

5)可视对讲子系统

6)动环子系统

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要求,对各子系统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设计,通过系统间的各种联动方式将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套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安防系统,达到人防、物防和技防充分融合的目的。

1)总体设计一步到位

在系统总体设计中,充分利用综合管理平台的集成性、开放性、扩展性,实现各子系统的管理和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同时考虑今后系统的扩充及增容等。

2)子系统独立分控、总体集成

每个子系统既可独立工作,也可通过综合管理平台与其它子系统有机地协同工作、联动防范,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系统操作与处理在统一的人机界面完成,实现分散监视、控制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目的。

3)安防措施综合而全面、业务联动

系统设计中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以求达到周密、到位的安全防范目的。综合安防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智能一卡通、可视对讲等子系统组成。基于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将实现各项业务间的联动管理,如报警子系统探测到警情、或门禁子系统识别到强行开门、或停车场子系统发现黑名单车辆后,可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设置触发视频监控子系统进行抓图、弹窗显示、录像存储,同时联动平台控制端与对应语音通道开始对讲、发送短信或邮件通知管理人员等,实现众多联动功能。

1)系统前端

系统前端对站内的各类安防系统等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应用场景内部及周边的视音频、报警等信息进行采集、编解码、存储及上墙显示,并通过平台预置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2)传输网络

综合安防系统承载的网络因不同行业和不同用户而异,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用于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前端系统的视音频、环境量、报警信息可上传至平台,分别供安防管理部门、各级用户调用查看。

3)中心系统

中心系统可管理应用场景内部的所有设备,接收由各区域上报的信息,满足各级用户对监控视频、报警信息查看等需求。系统服务软件主要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存储管理服务、网管服务、流媒体服务、告警服务、设备接入服务、移动接入服务、图片服务、电视墙服务等。

电梯轿箱读卡器

联动控制模快

电梯层控控制器

通讯转换器

网络键盘

解码上墙控制设备

大屏显示中心

客户端

pad

手机

防火墙

视频监控

门禁、考勤、

人员通道

停车场管理

报警

标准网络线

RS-485信号线

红外对射

防区模块

报警键盘

报警主机

报警探测器

紧急按钮

控制器

道闸

交换机

管理客户端

客户端(台式机)

中心管理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

电视墙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WEB服务器

接入管理服务器

智能分析服务器

联动服务器

读卡器

磁力锁

门禁控制主机

电梯层控

动环监控

二代身份证

读卡器

访客管理

客户端

交换机

访客自助登记

终端机

访客管理

刷卡消费终端机

访客管理

客户端

交换机

消费管理

半球摄像机

球机

枪式一体机

交换机

网络存储

对讲管理机

交换机

可视对讲

对讲室内机

单元门口机

围墙机

在线巡查

移动巡查终端

4G/WIFI

人员通道闸机

扬尘噪声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动环主机

RFID标签

一键报

警柱

设计原则

综合安防系统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先进、集成、安全、可靠的技术,同时考虑功能需求的变化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整个系统性能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可扩展、性价比高,以此确保系统建成为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综合安防系统。

1)先进性

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存储、管理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使其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保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系统整体处于先进水准。

2)集成性

本方案所设计的综合安防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之间的标准接口,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或系统集成需要,设计以符合国际标准或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

3)安全性

系统设计时考虑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安全等级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自身安全。

4)可靠性

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所采用系统设备的先进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系统设备的适用性与方案的可靠性,使其长期地发挥其功效。

5)可扩展性

近年来,安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系统建设需考虑系统适应未来发展,做到可迅速扩展,又能保护既有投资。系统需兼顾目前的安全防范需求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需要,即要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6)实用性

安全预警是系统建设的目的。如果脱离开的实际使用目的而只是简单堆砌一些安全防范技术,那无异于空中楼阁。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仔细理解基础上。

7)标准化

系统应满足在扩充及更换部分设备时的通用性及可替换性。

设计依据

综合安防系统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963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IT网络安全》GB/T2506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写字楼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信息技术-用户基础设施结构化布线》ISO/IEC 11801

《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A

《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86B.1/B.2/B.3

《商业建筑物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 569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EIA/TIA 606

《商业建筑物电信接地和接线标准》EIA/TIA 60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200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802.3

《快速以太网100Base-TX标准》IEEE802.3u

整体系统优势分析

统一的管理平台

综合安防系统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可将若干安防子系统进行统一配置与管理:?统一数据库,内部信息相互联通,有利于信息传递;

?通过软件设计实现的业务联动,简化系统联动设计;

?智能网管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数据,方便运行维护;

?统一界面、控制逻辑与配置方式等,提升管理效率。

多方位的系统联动

系统基于综合管理平台对传统定义的多个安防子系统进行业务整合,实现丰富的功能联动机制,通过多个子系统功能互补避免安防疏漏,提高安防管理的业务自动化程度,对安防事件防患于未然,对安防警情及时响应。

?全面的联动触发事件设计;

?可配置多种联动结果响应警情;

?支持短信、电子邮件等远程告警;

?可设置软硬件联动输出,与周边设备联动。

便捷的功能设计

系统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日常应用的便捷与合理性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同时从管理方的角度出发,为管理业务提供更多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手段:?可配置全局预案实现管理业务自动化;

?全局电子地图监管功能,为管理员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监控界面;

?功能全面的大屏幕显示方案;

?支持手机、Pad等远程客户端访问。

丰富的产品支持

海康威视经过多年的研发与行业经验,可为用户提供全系列的安防产品及选

型服务,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坚实基础

灵活的系统扩展

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后期需求进行灵活扩展而不影响整体软硬件框架,同时支持多种标准接口

?基于以太网TCP/IP通讯,同时兼容RS-485等其它通讯方式接入;

?提供SDK/OPC/Web Service等多种标准接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