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提要:中国在新经济条件下涌现出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带来了高新技术企业怎样能够设计出适应降低风险、节省开发成本、创造良好开发格局登高需求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最高利益的课题。本文就新经济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如何结合时代、自身特点设计组织结构形式作了一定探讨。一、高新技术企业概况规范的说,高新技术应称为高技术,是从英文High Technology 直译而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名词,但究竟什么是高新技术,即如何给“高新技术”下定义却是件困难的事,因为中外并无关于高新技术的确切定义。我们可以笼统地说,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之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但这一定义的宽泛性无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在国际上,日本和美国采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来定义高新技术。日本采用的是列举法,日本人认为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光电子、空间技术、电子机械、生物技术均是高新技术。美国则采用一些指标来定义高新技术,经常采用的指标是研究和开发强度以及科研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研究和开发强度以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或增加值衡量。凡是这两项指标超过一定标准时,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就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该产品即是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以深圳为例,深圳市1998年1月1日实行了《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标准》,采用的是类似美国的方法。深圳市将高新技术企业分为开

发型、生产型和投资型。以开发型企业为例,规定了7项条件,其中五项是硬指标,比如,年总产值和年销售额应在1000万元以上,自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和销售额应各占总产值和总销售额的5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二、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二)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1、直线职能型(U性结构)。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于将企业按照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部门,而每一部门都由最高领导层直接管理。由于这种模式的企业实行高度集权,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又不是政策的执行者,难以发挥积极性,也影响企业决策的灵活性和灵敏性。

2、事业部制(M型结构)。事业部结构与直线职能结构的关键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分权式的结构,即在总公司之下的各事业部或分公司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利润中心。当企业实行综合型大生产并实行多种经营时,企业只能实行M型结构。M型结构是更具有明确、清晰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使得各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影响各部门间的协调,而在

公司上层与事业部内都设立职能机构,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增多,管理费用增加。

3、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它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或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为了保证完成一定的管理目标,每个项目小组都设负责人,在组织的最高主管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矩阵型组织结构加强了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可以集中调动资源,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某些项目。

4、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在多维制结构中,除了事业部、职能机构外,还加上按地区划分的组织系统,可以看成是矩阵结构的扩展。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最适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但也可能带来多重领导的缺陷。

(三)新经济形势下组织结构调整的理论总结组织结构规定着组织的任务如何被分配,组织中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正式沟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它包括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这三个核心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是迅速变化的环境,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的层层传递严重延迟决策的时间,使企业难以做出迅速的反应。另外,由于专业知识传播的代价高昂,因此无论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单个公司而言,要在决策中使用

专门知识就应该将许多的决策权分散化,而且由于基层员工与市场最接近,他们对顾客信息的掌握有时比高层还多,所以,就信息掌握而言,企业组织的基层员工已经可以与高层“分庭抗礼”了,因此决策权从高层向低层转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