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内涵的隐喻映射及翻译
英汉语言中“乌鸦”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英汉语言中“乌鸦”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吴志英摘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乌鸦”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联想与象征意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与乌鸦相关的表达。
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乌鸦的习语与谚语,若译者在翻译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传达汉英语言背后乌鸦的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教关键词:乌鸦文化内涵翻译方法在汉英文化中,“乌鸦”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与“乌鸦”相关的习语或谚语时,了解“乌鸦”在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内涵显得十分必要。
一、乌鸦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乌鸦在东西方文化中是个非常复杂的形象,在神话、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中,“乌鸦”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身份:它可以代表光明,也可以象征黑暗;它是神的“使者”,也是鬼魂的“邮差”。
人们认为它带来喜讯,也相信它预示灾祸。
它本来代表着和睦温暖的亲情,却经常和漂泊羁旅有关。
“乌鸦”这些判若云泥的身份,不仅是其生活习性决定的,也是文化发展的结果。
(一)“乌鸦”在汉语中的含义在中国,关于“乌鸦”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旸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关于《山海经》中“皆载于乌”的注解,《淮南子·精神篇》:山海经·大荒东经》“旸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关于《山海经》中“皆载于乌”的注解,《淮南子·精神篇》》王逸注引《淮南子》:淮南子》》:“乌,孝鸟也。
”乌鸦反哺的美德在《本草纲目·禽·慈乌》中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禽·慈乌》中也有记载》中的颜乌,《异苑》中的宗懔,都是因为孝行感动了乌鸦。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
动物在英语中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它们经常被用作隐喻、成语或者代表特定的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语动物文化相关表达:
1. "Busy as a bee"(忙得像蜜蜂):表示某人非常忙碌。
2. "Gentle as a lamb"(像小羊一样温和):形容某人温和、善良。
3. "Strong as an ox"(像牛一样强壮):表示某人非常强壮。
4.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像水中的鱼):形容某人感到不舒适或不自在。
5. "Bird's-eye view"(鸟瞰):表示从高处俯瞰,获得全局视角。
6.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表示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7. "Cry wolf"(喊狼来了):表示故意发出虚假警报或多次欺骗他人。
8. "Raining cats and dogs"(猫狗天降):表示下雨非常大。
9. "Monkey see, monkey do"(猴子看见,猴子做):表示模仿他人的行为。
10.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指明显存在但被人们忽视或不愿谈论的
问题。
这只是一小部分动物文化表达,英语中还有很多其他与动物相关的成语、谚语和比喻。
它们为语言增添了色彩和趣味,并反映了人们对动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理解。
“熊”及相关习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 熊 ” 及 相 关 习 语 在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文 化 涵 义 与 翻 译
口 张 茜 李延 林
摘 要:动物 习语作 为人类智 慧的结 晶,承载着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文化 内涵 ,丰富 了各 民族语 言。在与飞禽猛 兽的长
期博弈中,人 类赋 予 “ 熊”这一动物意 象特殊的含 义因受到所处的地理位置 、文化背景及 宗教信仰等 因素的影响,人们对 它的情感错 综复杂 , 自然就产生 了不同的联想意 义和文化 内涵。本文试 图探析 “ 熊”在 中西方文化 中的不同寓意的同时,
数 有 用 的人 才 , 也 不 收 罗 为 数 众 多 的 庸 才 ” 。在 一 些 习语
中 ,有 时 “ 熊 ”也 会 由名 词 活 用 为 形 容 词 ,如 “ 兵 熊 熊 一
“ 熊 ” 是 力 量 的象 征 ,所 以 很 多 习语 中 的 “ 熊 ” 也 代 指 人 ,如 “ 虎背熊腰 ”通常 “ 形 容 人 的 身体 魁 梧 强 壮 ”,
穷 , 所 以才 引 申 出 “ 能力 , 才 能 ” 的含 义 ,而 且 “ 能 ”是
“ 熊 ” 的 杰 出 种 类 ,所 以称 贤 者 为 “ 能 杰 ” , 之 后 为 区 别 这 两 个 字 ,就 在 “ 能 ”字 下 面 加 四 点 表 示 笨 重 的 四 个 脚
崇拜 已经成 为古代汉 文化特有 的一种现象 。如从 “ 熊 ”图 印 ,专指 “ 熊 ”。明清时期 ,五品武官 的官服 上就缀绣 有
载,商末 人鬻熊才 高八斗 ,学富五车 ,曾为周文王之 师,
辅 佐 周 文 王 推 翻 殷 商 建 立 周 王朝 , 被 封 为护 国 侯 。鬻 熊 曾
征兆 ”。
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及翻译
隐喻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是很重要的修:辞格。
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隐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认知具有一定共性,但其差异性也不容忽视,动物词在这方面尤为明显。
本文总结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含义,以此为背景通过对比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喻义,分析了喻义、喻体相同的动物词,喻体相同、喻义不同的动物词以及动物词喻义缺失现象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翻译。
上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对英汉翻译、文化以及隐喻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241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文/郑紫元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动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
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
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1.狗。
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
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
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
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
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
狗在英语中常用作积极意义。
例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在这句话中,比喻不幸的人。
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狗不会一直悲惨,总有一天它会遇到好运。
就像人一样,生活是波澜起伏的,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所以生活是公平的,人必须坚持追求,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Experience is the blind man’s dog.导盲犬是帮助盲人的最重要工具。
所以在这句话里,把经验比作是狗。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Ξ欧 忆 贾德江(南华大学大学外语部 衡阳市 421001)摘 要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也就会出现差异。
一方面,指称意义相同的动物形象,其喻义,即它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含义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
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形象,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丢失,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
关键词 英汉习语 动物名称 设喻比较 动物习语来源 翻译手法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 idiom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Their modes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different,so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the same animal are possibly different.On the one hand, their conceptual meanings are the same but pragmatic implications are different.On the other hand,some animals’names have rich pragmatic implications in original language but not in target language,so they cannot produce e2 qual image association.K ey w 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imals’names comparison of metaphors source of animal idiom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人类与动物可以说在生态环境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

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外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英汉词语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加便利。
在英汉的文化交流中,动物类词语表达了当今英汉文化背后的不同精神内涵,对对两种文化中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尝试从文字的方面,浅析英汉动物类词语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
首先,在英语中,有一类叫做“mammal”(哺乳动物)的动物。
它可以代表整个生物界中最普遍的物种,具有眼、耳、大脑和毛皮等典型特征,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智慧,能够理解和表达人类思想。
因此,在英语中,这类动物类词语常用来比喻智慧、智能、勤劳、性格坚韧等优秀品质。
例如,“wise as an owl”(灵验如猫头鹰)就比喻聪明的人;“smart as a fox”(灵巧如狐狸)则指出了聪明的人;还有“lazy like a sloth”(懒惰如树懒)比喻懒惰的人。
此外,英语中有一类叫做“fish”(鱼)的动物。
由于它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水中,需要能够随机应变、适应环境、耐心等待,表现出了一种持久的力量和智慧。
在英语中,鱼类一词用来喻顽强持久,能够抗拒困难、应对挫折的人;例如,strong as a salmon”(坚韧如鲑鱼)比喻勇气无碍的人。
再次,英语中还有“reptile”(爬行动物)一词。
爬行动物需要耐力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他们拥有独特的感受和反应能力,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资源,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英语中,爬行动物一词常用来比喻有进取精神的人,例如,“ambitious as a lizard”(野心勃勃如蜥蜴)比喻野心勃勃的人。
最后,中文中也有许多动物类词语,它们描述了人性中不同的特质。
例如,“老虎咆哮”(tiger roars)比喻实力强大,有自信心,也暗指将要出现的灾难或者危险;“狐狸精”(fox Spirit)指出了聪明而狡黠的人;“天鹅精”(swan Spirit)比喻美丽、优雅、温柔的人;“蜘蛛精”(spider Spirit)比喻勤奋、机警、应变能力强的人。
从文化内涵看英汉动物习语的喻体与翻译

点, 拆自己的台 。 )
二 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运用比喻 形象方面异同的原因
( ) 一 人类进化过程 中各民族的共性导致了英汉动物 习语
的共 性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是人们经过长时 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
人类一般进 化在人类诞生的早期阶段袁现 为人的低级阶
的固定短语或短旬, 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适宜于用来比喻事 物, 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英汉两种语言 都以习语丰富而著称, 动物习语的使用频率极高 。这些动 其中, 物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形象 生动, 性格鲜明, 色彩丰富。仅以“ 马” 为例, 汉语中与之相关的习语有: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马后炮, 马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4期 2 0 年 4月 06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Un v ri f ce c n g n e i g o r a o Hu a i e st o in ea dEn i e rn y S
qei ( 马时 , 竞赛 的马 竭尽全 力) bc h rn uso 赛 tn 力求 , a t wog k e hr ( 了马; oe s 赌错 选择或估计错误)b 1 h h h o e目空一 ,e 1 e i r ( O g h s t
切, 傲气凌入)b y aw t h r ( , u he os 浪费钱财) c ag ossi i e , h eh r n n e
选 用 比喻 形象 时, 的 比喻 形 象相 似意 义 相 近, :s n 有 如 fh i i t uldw t s r be a r 混水摸鱼) sih a afa e( o e( , gt s t r a l e h 轻如鸿毛) ;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内涵的隐喻映射及翻译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张芳高明阳[摘要]作为英语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习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由于动物习语像镜子一样反映着文化,并且也较难于翻译,因此作者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隐喻映射及翻译。
本文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文化起源及差异,并讨论了动物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动物习语文化内涵隐喻隐喻映射翻译1.引言Lakoff和Turner指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表达式,而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
一般来说,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目的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
[2]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映射是单向的,是以具体的可感知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范围,是一种抽象的推理过程。
动物习语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所反映的语用含义依赖于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而有时为表达同一种情感和喻义会采用不同的动物作喻体,有的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隐喻的翻译,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的隐喻性映射机制,探讨动物习语中隐喻的翻译。
[1]2.隐喻映射隐喻由本体、喻体、喻底三个部分组成。
观察、描述和解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特征相似基础、喻体意义向本体转移的过程和隐喻性表达式的意义再现,构成了隐喻研究的落点和焦点。
[2]尽管隐喻的基础是人类的经验,可隐喻却关涉到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为了解释这种互动关系,Lakoff提出了隐喻的映射理论。
[3]简言之,隐喻映射就是从一个始源域映射到一个目标域。
隐喻的基础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性,所以隐喻映射能够超越主体之间的界限,达到异中存同的认知共识。
[4]3.英语动物习语中文化的隐喻映射3.1经济与生活环境环境对于语言特色的形成影响甚大。
它长年累月地积淀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隐喻的产生又与物质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人们在借助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原始物质生产活动的痕迹。
这一痕迹在动物隐喻中也有明显体现。
比如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前,以捕鱼为生的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可从英语习语中得到印证。
仅与fish(鱼)一词有关的习语就不少。
a fine/pretty kettle of fish来描绘“一团糟”的处境或场面,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a shy fish(羞怯的人)等在英语里的出现频率都是很高的。
[5]3.2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综合性的文化因素,具有持久、稳定和不易改变性。
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方式。
[6]在西方文化中,认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家庭中的一员。
人们对狗的喜爱之情足可以从以下的习语中体现出来: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人)。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top dog(当权派)等。
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实、卖力、辛劳”的化身,这便有了诸如“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般的忠诚)之类的说法。
价值观念的不同有时也会造成为表达同一种情感和喻义会采用不同的动物作喻体。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以一种力大无比、性格较倔、任劳任怨、敢于奉献的形象出现的。
所以有不少的习语反映牛的这种形象。
例如,比喻某人力气很大用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比喻一个人性格倔强用as stubborn as a mule(倔强得像头牛),用work like ahorse (老黄牛)来称颂一个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
但是在汉语中一些以牛为喻体的习语英语中则多数被马所代替。
因为在英国人的文化意识中,马是一种具有力量和速度的动物。
英国人对马赋予了很多的寓意。
因此,说“力大如牛”,必须说成as strong as ahorse。
说某人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的工作必须说成work like ahorse。
[7]3.3神话传奇隐喻与神话传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西方神话传说主要有两大来源: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
通过对这些神话和寓言故事的了解和分析,能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
如:To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在西方神话中,猫对天气的变化会产生影响,从猫的不同寻常的活动中预感到风暴的来临,因此,cat被看作“涝沱大雨”的象征神。
此外,暴风雨之神欧丁(Odin)是由狗和狼俸的,把dog带在身边,把它作为刮风的信号,这样dog也就被看作是强风的象征了。
dogs(风)伴随cats(大雨)而至,由此产生了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鱼;趁火打劫)便是来自于《伊索寓言:击水的渔夫》。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神话传说中。
4.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动物习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习惯与方式,而更多的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承载者。
因此在翻译动物习语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找到中西文化的异同,力求在不违背原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再现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同时要注意习语的修辞性。
[8]因此,翻译动物习语时常采用直译法、替换法、释义法等不同的翻译方法。
4.1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直译法直译就是在遵循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语义歧义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动物习语的比喻和文化特色的方法。
各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共同性的,也就是说,由于不同民族人们对动物的认知不同,但由于某些事物所具有的共性,英语动物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
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可以互译。
如:[9]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Topointtoadeercallingitahorse,deliberatelymisrepresent指鹿为马4.2喻义相同,喻体不同——替换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英语中动物习语的比喻意义相同或相似或者喻体不同,喻义相同时,可以在译入语中找到合适的习语来替换原语中的习语。
这种翻译方式不仅保留了原习语的生动活泼,同时也让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
所以在翻译此类动物习语时采取替换的方法——替换喻体或者放弃喻体。
如:lion in the way拦路虎beard the lion虎口拔牙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10]有一部分带动物词的汉语谚语在英语中有相应的形式。
翻译时可以相互替换。
如: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宁为鸡头,勿为凤尾。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a tail of a lion.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3喻体相同,喻义不同——释义法某些含有动物词的习语,无法在汉语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还有一些虽然字面意义相互对应,但其隐含的意义、不同的人所赋予的不同感情色彩和评价目的,如采用直译法,往往使人不知所云,很难把握其真正的内涵,没有适合的喻体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释义法,目的在于翻译动物习语的过程中理解该习语的真正含义,以免造成误解。
如英语:Care killed a cat不能直译为“忧虑杀死猫”,应意译为:忧虑伤身;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不能直译为“小塘容不下大鱼”,可解释为鹤立鸡群。
[11]5.结束语映射理论的发展是随着语言的演变而不断地深入的。
传统的隐喻,如习语(动物习语)、谚语,起源域概念与目标域概念具有约定俗成的映射关系。
随着语言艺术的发展,交际双方能够默契配合,各自在语言符号的刺激下,建构起映射联系,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12]因此在进行英汉动物习语翻译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翻译方法准确、恰当地表达动物习语,避免误解误读。
参考文献[1]Lakoff.G.S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易明珍.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12).[3]刘晨华.隐喻映射的认知差异文化根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4]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艾素萍.英美文化在英语习语中的映射——以动物习语为例[J].科教文汇,2007(9).[6]林碧英.文化差异在动物隐喻中的映射[J].教学与管理,2009(1).[7]车庆华.从动物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3).[8]常润芳.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9]谷秋菊,马焕喜.英汉中动物习语的语言内隐及翻译[J].克拉玛依学刊,2011(2).[10]刘白.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原则及方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1]蔡薇.动物习语的几种翻译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5).[12]程琪龙.语言认知和隐喻[J].外国语,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