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显像管与黑白显像管的重大区别

合集下载

二、单枪三束“特丽龙”彩色显像管

二、单枪三束“特丽龙”彩色显像管

第二节彩色显像管及其典型工作条件
二、单枪三束“特丽龙”彩色显像管
其结构如图所示。

此种显像管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优点,使其在各类彩色电视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1.1.单枪三束管的电子枪
(1)结构
一个电子枪,三个独立的阴极,按一字形水平排列,同时发出三注电子束,中间为绿束,两侧为红、蓝束。

(2)特点
三注电子束处于同一平面,只要在一个方向上调节两侧的红、蓝电子束,即可实现会聚,使会聚电路简化;只有一个电子枪,管颈有效口径较大,可获得较大直径的电子透镜,使电子束密度高,有利于
提高荧光屏幕的亮度。

2.2.单枪三束管的荫罩板
(1)结构
采用垂直栅条形状的荫罩板和垂直相间的条纹状荧光粉条,所以单枪三束管又可称为栅网管。

栅网式的荫罩板上面是一些细小的长栅格,显像点呈现垂直条状。

(2)特点
其优点是消除了纵向点距,使电子通透率高,可达到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使色彩更加鲜艳饱满。

缺点是由于在荫罩板上的金属丝没有横向的连接,无法保证整个屏幕的稳定性,栅条的振动有可能导致画面的颤抖,需采用两条水平金属线来固定栅条的位置。

3.3.单枪三束管的荧光屏
近期的彩管都呈现出向平板显示方向发展。

屏幕越来越平,其四角为方角,尺寸越来越大。

电视显像管原理

电视显像管原理

电视显像管原理电视显像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设备,它通过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扫描,实现图像的显示。

在了解电视显像管的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电视显像管由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两部分组成。

阴极射线管是一种真空玻璃管,内部有阴极、阳极和若干个聚焦极,荧光屏则由红、绿、蓝三种荧光物质组成。

当电子束击中荧光屏时,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会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其次,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子束扫描荧光屏。

具体来说,当电视机接收到视频信号后,经过信号处理电路的放大和解调,最终会得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亮度信号。

接下来,这些信号会分别作用于红、绿、蓝三极管,控制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强度,从而改变荧光屏上的亮度,最终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电子束的扫描是电视显像管工作的关键。

电子束从阴极发射出来后,经过聚焦极的聚焦作用,形成一个细丝状的束流,然后被水平和垂直偏转线圈分别控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扫描。

水平偏转线圈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水平移动,而垂直偏转线圈则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的移动,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屏幕的扫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显像管的刷新率。

刷新率是指电子束在屏幕上完成一次扫描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刷新率越高,图像就越流畅,肉眼就越难以看到闪烁。

而低刷新率则会导致图像闪烁,甚至对人眼造成不适。

综上所述,电视显像管通过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扫描,实现图像的显示。

它由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两部分组成,通过视频信号控制电子束的强度,最终形成彩色图像。

同时,电子束的扫描和刷新率也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电视显像管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视技术复习题

电视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1 显像管是一种特殊的电真空器件,其电子枪主要由灯丝、阴极、__栅极_ 加速极、_聚焦极、_高压阳极等组成。

2 在我国采用的隔行扫描广播电视系统中,行频为15625Hz,场频为50Hz,帧频为25 Hz。

3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亮度信号、复合同步信号、_复合消隐信号等。

4 黑白全电视信号具有脉冲性_、周期性、单极性等特点。

5 彩色的三要素是指亮度、色饱和度、色调。

6 电视系统中选用的三基色分别是红、_绿、蓝。

7 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色度信号、_亮度信号、色同步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8 在我国使用的电视系统中,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分别是_调幅_和_调频_。

二、判断题1 我国电视射频电视信号中,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6.5MHz。

(对)2 我国电视伴音信号采用残留边带发送。

( 错 )3 图像信号采用负极性方式调制较正极性调制具有更高的功率利用率。

(对)4 全电视信号中的均衡脉冲用于克服并行现象。

( 对 )5 行、场消隐信号均出现在行、场扫描的正程期间。

(错)6 可见光就是指人们所说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光。

(错)7 电视画面的清晰度与扫描线数有关,扫描线数越多,清晰度越差。

(错)8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频道占据6.5MHz的带宽。

( 错 )9 我国电视制式的行扫描每秒为15625行,场扫描每秒为60场。

(错)10 彩色电视系统中并不发送和接收绿色差信号。

(对)11 三基色原理说明:用R、G、B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

(对)12 我国电视广播的伴音信号采用调幅方式。

( 错 )13 彩色电视测试卡主要用于观测电视信号的质量。

(错)14 在电视机中,对图像信号的解调方法是鉴频。

(错)15 我国电视广播,全电视信号采用双边带发送。

( 错 )16 我国电视信号采用负极性调制。

( 对 )17 电视系统对伴音信号的发射采用残留边带方式。

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023-11-11CATALOGUE目录•电视的概述•黑白电视的原理•黑白电视接收机的原理•黑白电视的优缺点•黑白电视的历史和发展•相关技术名词解释电视的概述01电视的发展史电视技术的早期探索,包括早期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视技术开始进入商业化和普及阶段,早期电视广播网络开始出现。

1930年代黑白电视技术逐渐成熟,各国开始大规模普及黑白电视。

1940年代至1950年代彩色电视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普及,但黑白电视仍然在部分地区持续发展。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利用无线电波将图像和声音信号传输到接收终端。

电视信号的传输通过天线或有线网络接收无线电波,并将其转化为图像和声音信号。

电视信号的接收利用电子扫描将图像分解成像素,并通过逐行扫描的方式传输。

扫描技术图像和声音信号同步传输,以确保观看效果。

图像与声音的同步电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源、调制器、发射机和天线等部分。

电视的组成结构发射端包括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显示器等部分。

接收端包括无线电波、卫星信号和有线网络等。

传输介质黑白电视的原理02图像信号是由摄像机或录像机产生的电信号,它代表了被摄物体的亮度、色彩和运动等信息。

图像信号的产生在黑白电视中,图像信号被调制为射频信号,以便在电视广播中传输。

调制过程包括将图像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指定的射频频率上。

图像信号的调制传输过程中,图像信号经过混合信号处理后,与音频信号一起传输。

这些信号通过天线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出去,供电视机接收和播放。

图像信号的传输黑白电视接收机的原理03接收机的组成结构中频放大器将调谐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供后级电路处理。

调谐器用于接收电视信号,并从中提取所需的频道信号。

解调器从信号中提取图像和伴音信号,将它们还原为原始信号。

伴音放大器对解调出的伴音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视频放大器对解调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放大,以供显示。

图像信号的解调通过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与图像载波同频但稍有差异的信号,与中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低频图像信号。

彩电与黑白电视的区别小班科学教案

彩电与黑白电视的区别小班科学教案

彩电与黑白电视的区别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彩电与黑白电视的区别。

、基础知识1.什么是彩电?彩电,就是我们常说的彩色电视,它是一种能够播放彩色图像的电视。

彩色电视机一般使用彩色荧光管或者LCD等技术,通过加上红、绿、蓝三基色,从而能够还原出真实的彩色画面。

2.什么是黑白电视?黑白电视,就是指我们熟悉的传统电视机,它只能播放黑色和白色的图像。

黑白电视机一般使用黑白荧光管技术,通过控制屏幕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暗度来表现出不同的灰度图像。

3.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发展历史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彩电还很稀少,没有广为流传。

黑白电视则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并在广大家庭中得到了普及。

70年代后期,彩电开始大量生产,逐渐取代了黑白电视,成为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首选。

4.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工作原理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工作原理很不一样。

彩电需要使用三基色,即红、绿、蓝三个原色来还原出各种颜色,每个像素点都由三个点组成。

而黑白电视只需要使用黑白荧光管,每个像素点只需要一个点就可以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灰度。

三、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区别1.显示效果彩电有着比黑白电视更加鲜艳、生动的色彩表现能力。

彩色电视可显示出上千万种颜色,而黑白电视则只能表现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

2.价格彩电的价格相对于黑白电视更高,因为彩电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科技,如液晶屏、LED屏幕等。

3.感知度彩色电视的画面更加接近真实,使人在观看时更容易产生共鸣、感染力更强,而黑白电视的画面则显得比较单调,难以产生人对于情感的共鸣。

4.适应场景彩电多用于场所有较强的色彩要求,如家庭、电影院等等;黑白电视现在较少使用,多数场合使用小屏幕和突出效果的场合,比如监控系统里等。

四、总结从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和区别我们可以看出,彩电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能够呈现更加鲜艳、生动的色彩,让人们在观看时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相比之下,黑白电视虽然色彩较少,但是运用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电视显像管原理高中物理

电视显像管原理高中物理

电视显像管是早期电视机和显示器中使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基于电子束的偏转和荧光粉的发光。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概述:1. 构造:- 电视显像管由玻璃外壳、电子枪(包括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和高压阳极)和荧光屏组成。

- 玻璃外壳内壁涂有反射层以提高亮度。

2. 电子发射:- 灯丝加热阴极,使其释放电子。

- 栅极通过控制电压来调节电子的数量。

3. 电子加速与聚焦:- 加速极和聚焦极施加电压,使电子束加速并保持焦点清晰。

4. 电子束偏转:- 垂直偏转板和水平偏转板在交流电压作用下产生交变电场,从而使得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动。

- 这种偏转使得电子束可以在荧光屏上形成动态图像。

5. 荧光屏上的图像形成:- 当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的荧光粉时,荧光粉会发出可见光,形成一个亮点。

- 通过精确地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可以创建出一系列的亮点,这些亮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图像。

6. 彩色显示:- 彩色电视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组成的像素。

- 通过改变电子束的强度,就可以改变每种颜色的亮度,从而合成各种颜色。

7. 扫描过程:- 为了生成连续的画面,电子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扫描”整个荧光屏。

- 扫描通常分为行扫描(水平方向)和帧扫描(垂直方向),行扫描频率约为15,750Hz,帧扫描频率约为60Hz(PAL制式)或59.94Hz(NTSC制式)。

8. 信号处理:- 显像管的工作受到外部视频信号的控制,该信号包含了图像的信息。

- 视频信号被解码并转换为控制电子束偏转的电压,从而将图像信息转化为实际的图像。

这就是高中物理中的电视显像管工作原理的基本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LCD)、等离子显示技术(PDP)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LED)的发展,电视显像管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其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技术。

彩色电视显像管的结构及其电路优秀课件

彩色电视显像管的结构及其电路优秀课件
动会聚指屏幕中心区(A区)以外区域(B区)的会聚,即显像 管屏幕四周的会聚。 静会聚误差往往是由于显像管制造工艺上的误 差所造成,致使屏幕中心区域无法获得良好的会聚;动会聚误差是 由于荧光屏的曲率中心与电子束的偏转中心不重合, 即荧光屏的曲 率半径大于屏幕到偏转中心的距离,致使偏转之后,在屏幕四周边 缘出现与电子枪排列相反的失聚现象。静会聚误差与动会聚误差产 生的原因不同, 所以校正方法也不相同。
1. 色纯度的概念
所谓色纯度就是指单色光栅纯净的程度。 就是要求红、 绿、 蓝三支电子束只分别激发与其对应的红、绿、 蓝三种荧光粉, 而不触及其它荧光粉。也就是说, 当绿束和蓝束截止时,要求 只出现纯红色的光栅;当红束和绿束截止时,要求只出现纯蓝 色光栅; 当红束和蓝束截止时,则只出现纯绿色光栅;否则, 就叫做色纯度不良。造成色纯度不良的原因,有显像管在制造 过程中的工艺误差,也有生产彩色电视机时作业要求不严格, 致使色纯调整工作的精度不够,或生产过程中受到杂散磁场的 影响,当然彩色显像管还会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等等。
显像管衰老时, 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是: 亮度明显变暗, 若调大亮度, 则聚焦变坏。如果三个阴极的老化程度不一样, 则荧光屏上还会出现偏色的故障现象。
5.4.2 显像管馈电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1. 灯丝供电电压异常
灯丝供电电压为零,是灯丝供电电路中的常见故障。其故 障现象表现为无光栅,此故障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灯丝供电回路的有关插接件接触不良或脱落;
② 灯丝限流电阻开路(例如: 643);
47C2-2 中的R
③ 行输出变压器中的灯丝绕组断路(例如: 2 中的②、 ⑧脚之间)。
47C2-
2.
加速极的电压直接影响荧光屏光栅的亮度,电压升高时, 光栅变亮;反之,电压降低时,光栅则变暗。如果加速极没 有电压,电子束便不能轰击荧光屏, 则会出现无光栅的故障。

6.1阴极射线管

6.1阴极射线管

. . .
2013-10-16
2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看,CRT每个像素的性能价 格比要比其他显示器件高得多,每当CRT采用新技术,CRT 就能提高它的附加价值,因此,它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LCD主要在微型和中小屏幕占优。 PDP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制作大屏幕,是发展 多媒体显示、壁挂式电视和HDTV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
2013-10-16 5
• • • •
LED为何寿命长 ? 白炽灯的发光机理是电能将发光钨丝进行加热而发 光的,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加热,钨丝就会老化甚至烧断,至 此,白炽灯泡的寿命也就此告终了。、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是由二极管特殊的组成结构决定 的,二极管主要由PN结芯片、电极和光学系统组成,当在电 极上加上正向偏压之后,使电子和空穴分别注入P区和N区, 当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以辐射光子 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其发光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正向偏压下的载流子注入、复合辐射和光能传输。由此可见 二极管主要是靠载流子的不断移动而发光的,不存在老化和 烧断的现象,其特殊的发光机理决定了它的发光寿命长达510万个小时。
第6章 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 阴极射线管(CRT) • 平板显示(Flat Panel Display,即FPD)
阴极射线管是传统的信息显示器件。它显示质量优良, 制作和驱动比较简单,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半个世纪 以来一直在显示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同时,它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例如电压高、有软X射 线、体积庞大、笨重、可靠性不高等,这与近年来飞速发展 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具有的电压低、体积小、信息密度高等 特点很不相称。 从大屏幕显示方面来讲,100cm以上的CRT质量要超过 100Kg,体积大,搬动困难,不能适应现代家庭对高清晰电 视(HDTV)和现代战争对大屏幕显示器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显像管与黑白显像管的重大区别。
一、三枪三束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1. 自会聚管的电子枪
白会聚管采用精密一体化一字形三枪三束电子枪,如图所示。

2. 自会聚管的荫罩板
(1)荫罩板与荫罩孔
荫罩板指安装在电子枪与荧光屏之间的一块刻有数十万个小孔的薄钢板。荫
罩板中刻有的小孔称为荫罩孔。
(2)荫罩板的作用
当三个电子束能在荫罩孔准确会聚时,它们就会击中各自对应的荧光粉,发
出红、绿、蓝三色光,所以称荫罩板为彩色显像管中的造色机构,如图所示。

(a) (b)
(3)特点
由图(b)可知,自会聚彩色显像管采用的是槽形荫罩板,它的优点是可使
荫罩板和显示屏间的距离缩小到仅4mm,而且由于采用了沟槽状的栅栏结构大大
提高了电子束的通透效率,缩小了点距,使显示的画面更加鲜艳。
3. 自会聚管的荧光屏
(1)自会聚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的构成
(2)点距
点距是指显像管两个最接近的同色荧光点(条)之间的直线距离,它的单位
为mm(毫米),点距越小越好。以14寸显示器为例加以说明。
4. 自会聚管的偏转线圈和会聚磁铁组合件
二、单枪三束“特丽龙”彩色显像管
其结构如图所示。此种显像管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优点,使其在各类彩色电
视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1. 单枪三束管的电子枪
(1)结构
一个电子枪,三个独立的阴极,按一字形水平排列,同时发出三注电子束,
中间为绿束,两侧为红、蓝束。
(2)特点
三注电子束处于同一平面,只要在一个方向上调节两侧的红、蓝电子束,即
可实现会聚,使会聚电路简化;只有一个电子枪,管颈有效口径较大,可获得较
大直径的电子透镜,使电子束密度高,有利于提高荧光屏幕的亮度。
2. 单枪三束管的荫罩板
(1)结构
采用垂直栅条形状的荫罩板和垂直相间的条纹状荧光粉条,所以单枪三束管
又可称为栅网管。栅网式的荫罩板上面是一些细小的长栅格,显像点呈现垂直条
状。
(2)特点
其优点是消除了纵向点距,使电子通透率高,可达到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
使色彩更加鲜艳饱满。
缺点是由于在荫罩板上的金属丝没有横向的连接,无法保证整个屏幕的稳定
性,栅条的振动有可能导致画面的颤抖,需采用两条水平金属线来固定栅条的位
置。
3. 单枪三束管的荧光屏
近期的彩管都呈现出向平板显示方向发展。屏幕越来越平,其四角为方角,
尺寸越来越大。
三、彩色显像管的典型工作条件
结合表引导学生分析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典型工作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