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嘌呤氧化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缺血
PKC激活
与Gqα结合
PLCβ
磷脂酶肌醇(PIP2)
三磷酸肌醇(IP3) 肌浆网上的IP3操纵的钙通道开放
释放钙离子
甘油二酯(DG)
蛋白激酶C活化 细胞膜Na+/H+ 交换蛋白活化
Na+/Ca2+交换蛋白
生物膜损伤致细胞内钙超载
细胞膜损伤
缺血
膜正常结构破坏
自由基
膜脂质过氧化
ABCDE
二、钙超载 ——细胞内钙积聚
Ca 2+
Ca2+
Ca 2+
Ca2+ B Pr
Ca2+
SR
Mt
Ca2+泵
Na + -Ca 2+载体
(一) 钙超载的机制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钙转运机 制异常、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导致 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Na+ -Ca2+异常交换
胞内Na+↑、H+↑
3.核酸及染色体破坏
核酸碱基的羟化,DNA的断裂 染色体的断裂
练习3
下列关于活性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物质 B.氧自由基属活性氧 C.H2O2属活性氧 D.1O2不属活性氧 E.活性氧易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多选题练习
自由基对磷脂膜的损伤主要表现在
A.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B.间接抑制膜蛋白的功能 C.促进自由基生成 D.减少ATP的生成 E.促进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影响因素
同样是缺血后的再灌注,为什 么有时导致器官损伤的修复, 有时则导致器官损伤的加重呢?
练习1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 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的作用及膜磷脂降解可造成肌浆网膜损伤,对钙摄取减少。
(二)钙超载引起机体损伤的机制 1. 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摄钙消耗大量ATP,钙进入线粒体
又干扰氧化磷酸化,使ATP 减少,又损伤线粒体膜。
2. 细胞膜及结构蛋白分解:钙增加可激活磷脂酶类,
使膜磷脂降解,造成膜损伤;激活钙依赖性蛋白酶活性,促进细胞膜 和结构蛋白分解;激活核酸内切酶,引起染色体的损伤。
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③补体 ④激肽
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使微循环中白细胞进一 步增加,黏附于血管内皮或渗出到损伤组织。
(二)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引起机体损伤的机制
1.微血管损伤 (1)微血管血液流变学改变 (2)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2.细胞损伤
(自由基、蛋白酶、溶酶体酶)
造成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
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机制
1.自由基生成增多 2.钙超载 3.炎症反应过度激活
其中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各种学说中,均与自由基的 作用有关,钙超载是不可逆损伤的共同通路,而细胞膜损伤则 是不同机制相互作用引起的共同的病理改变。
第三节
功能代谢变化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础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目录
第一节 原因及条件 第二节 发生机制 第三节 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再灌注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多、 钙超载及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的机制;自由基生成增多、钙超 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熟悉 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缺血-再灌 注损伤时心脑功能代谢的变化
需氧程度高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其保护研究进展

缺 血/再 灌 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损 伤 是指 器 官 或 组 织 经 历 缺 血 再 灌 注 后,不 能 使 其 功 能 恢复,反 而 加 重 其 功 能 障 碍 及 结 构 损 伤 的 病 理 生 理 过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预 后,如 何能有效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当今急需解决 的重要问 题。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心 肌 缺 血/再 灌 注 损 伤 发生 的 机 制 及 其 保 护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下,以 期 有 助 于临床实践。 1 缺 血/再 灌 注 损 伤 的 发 生 机 制 1.1 自 由 基 的 作 用 IR 黄 嘌 呤 氧 化 酶 (xanthine oxidase,XO)形成增 多,XO 可 催 化 次 黄 嘌 呤 生 成 黄 嘌呤,同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当氧 自 由 基 超 过 抗 氧 化系统 清 除 能 力 时,可 使 细 胞 结 构 及 功 能 发 生 障 碍 。 [1] 自由基对 细 胞 的 损 伤 主 要 包 括:① 对 膜 磷 脂 的损伤。②对蛋白质的损伤。大量自由基可使蛋白 质与脂质结合形成聚合物,蛋白质 发 生 交 联、聚 合 或 肽链断裂,最 终 导 致 蛋 白 质 功 能 丧 失。 ③ 对 核 酸 的 破坏。自 由 基 可 从 核 酸 戊 糖 中 夺 取 氢 原 子,引 起 DNA 链的断裂。并可进一步与碱基发生加成 反 应, 引起基因突 变、染 色 体 畸 变。 ④ 对 细 胞 外 基 质 的 作 用。大量自由基可使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中的胶原 蛋 白 发 生 交 联 ,引 起 基 质 疏 松 及 弹 性 下 降 。 1.2 白 细 胞 的 作 用 IR 发 生 时,细 胞 黏 附 分 子 和 趋化物质可导致白细胞增加。白细胞进一步造成组 织损伤:① 对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响。 由 于 白 细 胞 黏 附 是微 血 管 阻 塞 的 主 要 原 因,可 使 细 胞 处 于 低 氧 环 境
案例版 缺血-再灌注损伤(定稿)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纲要点
1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 概念、发病机制
熟悉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 无复流现象、呼吸爆发的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特点
2
3
了解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简史
激活
NADPH NADH 氧化酶 + H+
-
O2
NADP+ NAD+
O2
+ O 2·
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四)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1)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液态性、流动性↓,通透性↑, Ca2+内流增加 膜脂质过氧化指氧自由基与膜内多 (2)间接抑制细胞膜蛋白功能 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生成中间代 丙二醛(MDA) 离子泵功能障碍 谢产物,如脂氧自由基、脂过氧自 细胞信号转导功能障碍 由基等和过氧化物增多 (3)破坏细胞器膜 线粒体、溶酶体、肌质网
3Na+/Ca2+ 3Na+/Ca2+
3Na+
钠泵
2 K+ Na+ 低浓度
Na+↑
Na+/Ca2+交换异常
(1)细胞内高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
缺血→ ATP↓→Na+ 泵↓→细胞内Na+↑ →激活 Na+-Ca2+ 交换蛋白→ Ca2+ 进入
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影响因素 缺血时间: 缺血时间过短或过长 都不易发生 缺血部位:氧需求量高的器官易发生 ;缺血 后侧支循环不易形成者易发生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宗贵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9期地奥心血康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从药用植物穿龙薯蓣中提取有效成分甾体总皂苷制成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疾病。
地奥心血康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
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心肌缺血时ATP减少无氧酵解增强,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激活,生成大量性质活跃的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巯基基团的氧化,造成了各亚微结构的生物膜损伤,特别是溶酶体的破裂,大量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加重了细胞结构的破坏。
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下降,尤其是Mn-SOD,氧自由基清除量下降,蓄积增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
研究表明,地奥心血康可以提高Mn-SOD等内源性抗氧化剂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并对心肌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具有保护作用,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与Na+、K+-ATP酶活性呈明显的负相关,说明地奥心血康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保护心肌细胞结构功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
另有研究证实地奥心血康对紫外线辐照过氧化氢水溶液后产生的羟自由基有很强的捕获能力。
以上结果均表明地奥心血康既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又可以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减少过氧化脂质。
抑制钙超载、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心肌缺血时,ATP含量降低,导致钠泵功能下降,大量Ca2+迅速内流,细胞内的Ca2+含量迅速增加,发生钙超载。
钙超载可引起心肌细胞兴奋性减弱,膜系统受损,特别是线粒体功能损伤严重,引起心肌细胞的能量耗竭,此外还可以导致心肌挛缩,细胞核Ca2+稳态失衡,这一切均引起并加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地奥心血康干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发现地奥心血康干预组细胞内浓度明显降低,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PG、LT生成↑
炎症反应加剧
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Ca2+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 和功能代谢障碍,严重者可造成细胞死亡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一)细胞内Ca2+稳态调节 1.Ca2+进入胞液途径 质膜钙通道 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受体操纵性Ca2+通道 细胞内钙库释放通道
4.肌原纤维挛缩和细胞骨架破坏 5.心律失常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机制
三、白细胞的损伤作用(role of neutrophils)
1.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生成增多
缺血-再灌注 PMN表达P-选择素↑与VEC受体呈间歇性结合 不稳定黏附
再灌注
WBC表达2-整合素↑
正常:O2+4e+4H+→H2O+ATP 病理:O2+e→ +e +2H+→H202+e+H+→
OH· +e+H+→H20
H20
⑷毒物作用 CCL4、百草枯(除草剂)
O2·的生成是其他自由基或活性氧生成的基础
OH· 的生成
SOD
O2· + O2· +2H+
H2O2+O2 OH- + OH· 2 +O
钙反常:以无钙溶液灌流离体大鼠心脏2min后再 以含钙溶液灌注时,出现了心肌电信号异常、心 肌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现 象称为钙反常 (calcium paradox)。
田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心肌血供中断后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原缺血心肌发生较血供恢复前更严重的损伤[1]。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抢救中常见的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80年代以来,随着溶栓疗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激光冠状动脉再通术等广泛用于临床,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氧自由基、钙超载、细胞凋亡、一氧化氮等均可能参与MIRI的发病过程。
本文就MIRI的主要机制综述如下。
1.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氧在还原时接受电子不足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是机体内氧分子的不完全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以及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烷氧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等。
在正常情况下,氧自由基可以被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抗氧化剂谷胱甘肽( GSH )和维生素等清除,使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毒性损伤。
但当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时,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降低或丧失,而生成系统活性却增强,一旦恢复组织血液供应和氧供,氧自由基便大量产生与急剧“堆积”,以不同方式造成细胞急性或慢性损伤[2]。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1) 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途径;(2)活化的多形核白细胞;(3)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4)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5)儿茶酚胺氧化过程。
氧自由基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1) 对细胞膜的损伤氧自由基与膜磷脂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侧链发生反应,形成过氧化脂质,从而改变膜的结构,降低膜的流动性,使膜受体、膜蛋白酶、离子通道和膜转运功能障碍,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酶的活性降低等;(2) 对蛋白质的损伤氧自由基可与多种酶蛋白,转运蛋白结合,进而抑制心肌蛋白的合成,也可通过巯基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结合,直接损伤心肌纤维蛋白,抑制心肌收缩;(3) 对DNA的损伤自由基可使核内碱基羟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病理生理学课件:IRI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的作用
1. 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 破坏膜的正常结构钙超载 ❖ 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钙超载、细胞
肿胀、信号转导障碍 ❖ 促进自由基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 线粒体膜被破坏减少ATP生成能
量代谢障碍
自由基的作用
2. 蛋白质结构破坏,功能被抑制 (1) 蛋白质结构变性
❖ 氨基酸残基与ROS发生氧化反应肽链断裂蛋白质变性 ❖ ROS与酶蛋白活性中心的巯基发生氧化反应酶活性↓ (2) 蛋白质降解:变性蛋白质易被降解
1~2%
ATP
超氧阴离子 O2羟自由基 ·OH 单线态氧 1O2
SOD
H2O2
清
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过氧化氢酶(CAT) 髓过氧化物酶(MPO)
自由基的作用
自由基的生物学意义:
作为中间介质,少量有益,参与多种信号通路 ▪ 诱导保护性蛋白 ▪ 介导药物作用 ▪ 调节血管张力 ▪ 调节血小板粘附 ▪ 调节细胞增殖分化
IRI的影响因素
❖ 缺血时间的长短 ❖ 缺血程度: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否;组织需氧程度 ❖ 再灌注条件:再灌注时的压力、液体温度、pH值和电解质浓
度 低压、低温、低pH值、低钠、低钙或高钾、高镁时损伤轻
学习要点
❖ 基本概念:IRI、自由基、钙超载、心肌顿抑 ❖ 常见原因和影响因素 ❖ 发生机制:自由基、钙超载、白细胞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临床上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自由基的代谢:
98~99% 线
O2
粒
体
NADPH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P450细胞色素单加氧酶
1~2%
ATP
超氧阴离子 O2羟自由基 ·OH 单线态氧 1O2
SO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年第18卷第3期 ·179· 门 矾 黄嘌呤氧化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450052) 穆军升 综述 马君志孙瑞广 审校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黄嘌呤氧化酶(x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中的作用和它的生化、分布、生理、病 生特性,特别是近年XO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初步证实了XO抗体在人体中的高浓度存在以及XO的自 身损伤作用.同时,在人类心脏中也检测到了XO,说明X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xo)}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背景 在一些心脑冠脉搭桥术死亡病例中心肌有 大片出血性坏死,这是急性心肌缺血后,正常血 液的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的进一步损害,这 种因再灌注引起的异常现象称为“再灌注损伤” (reperfusion injury)_1] 但是这种“再灌注损 伤”是否确实由再灌注或再氧合过程所引起,还 是仅仅暴露了先已存在的不可逆损伤,目前还 有争论。 2黄嘌呤氧化与心脏再灌注损伤 2.1在缺氧早期,心脏尚能提供原有储备的能 量,心肌细胞可以维持或恢复原有的结构和生 理功能。但缺血持续一段时间后,这些可复性病 理改变可能转变为不可逆性病理损害。随着研 究的深入,黄嘌呤氧化酶(XO)及次黄嘌呤 (Hx)/xO系的作用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 系显得日益重要。 2.2在最早研究x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的作用是通过其产生自由基来实现的0:。XO 属需氧脱氢酶类,是体内核酸代谢中的一重要 酶。它由两个分子量为140000的亚基组成,每 个亚基内含有一个钼原子、两个Fe:s (sR) 原 子簇和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正常 浓度时,XO对人体组织无损伤。在缺血后XO 升高并释放人循环中,由于XO半衰期很长,故 引起了组织损伤0]。 2.3 XO主要存在乳汁和肝脏中,在肠上皮细 胞中亦较丰富,在心血管系统中则存在于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以下简写为 EC)为衬贴于心血管内脏表面的单屡扁平细 胞。EC保持扁平形状需消耗能量,如细胞产生 能量的功能丧失,则细胞趋于圆形或肿胀。心脏 和大多数血管的EC为连续内皮,毛细血管的 EC则因功能特点不同而结构较为复杂多样。 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约占心脏重量的2 至3 , 绝大部分位于微血管内。所以在心脏中,EC是 XO产生自由基(OFR)的主要场所。以往认为 xO只存在于EC胞浆中,最新研究发现xO也 存在于EC胞膜表面,通过硫酸葡萄糖胺束缚 联在胞膜表面 正常时只有10 XO呈氧化 型存在,特别是在EC几乎都呈还原型。心肌缺 血与EC功能关系密切,实验及临床研究都证 实了这一种相关性。Lefer等在动物实验中发 现,心肌缺血再灌注后EC的功能可发生紊乱, 这种再灌注早期EC功能的紊乱似由于OFR 产生所致 ]。这可能由于心肌缺血导致XO活 性升高,XO直接损伤EC或通过OFR问接损 害EC。 3黄嘌呤酶的类型间相互关系及分布 3,1黄瞟呤酶有三种类型:氧化型(xO)、还原 型(xD)、氧化还原型(xOD)。xO的生理功能 尚不完全清楚。痛风是尿酸增多症,可用XO抑 制剂别嘌呤醇来治疗。黄嘌呤尿症是XO减少 导致的疾病0]。最近在体内体外试验中有大量 证据证明XO在小肠铁离子吸收及铁在肝脏代 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食物中的铁以亚铁形式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80· 1 997年第l8卷第3期 收,在粘膜细胞中被XO氧化成三价铁.XO促 进Fe结合到转运铁。用钨加入食物中喂大鼠 后立刻使xO失活,这与xO活性减少和铁离 子转运到血中量减少一致。另外,xO有能力氧 化相当范围的底物,如杂环碱、喋啶、醛类等。在 肝脏能催化琉基成为乙酸。XO也参与硫酸类 氧化(谷胱甘肽)、脂肪酸、磷脂、乙醇、酒精、色 氨酸、肾上腺素等,xO还参与催化无机碘对蛋 白质的碘化” 。XO三种不同形式的区别在于 电子传递的差异:XD传递电子给NAD ,它占 整个氧化还原酶的85 活性;xO传递电子给 氧分子,只占8 活性;XOD也依赖NAD ,但 是却不能传递电子给氧分子。在一些化学试剂 催化下,三种形式可以互相转化。NADH/ NAD 浓度比可以调节XD和XOD活性,但是 却不能调节x0活性。心肌缺血可使x0活性 升高。NADH增多可阻止HX的脱氢。大鼠肝 脏中,在蛋白分解酶作用下,XD可转变成XO, 巯基类物可使XO逆转变成XD。在肝脏该酶 是以XD形式存在的,在其它器官也呈XD形 式,但是不同制备手段可使XD变成xO形式。 另有报道,大鼠肝脏组织匀浆后的上清液和沉 淀存放后可使XD变成XO形式。但是在小鸡 和猪肝匀浆中却没有发现互相转化。组织匀浆 液经纯化后可使XD变成XO,XO再经二硫赤 藓糖醇(dithoerythrito1)变成XD(d ̄肠除外)。 在XD纯化时很易变成XO形式。故XO纯化 极为不易。故常常要采用允许XD变成XO来 纯化,然后不惜丢失部分酶的代价通过二硫赤 藓糖醇实现xO向xD转化的纯化 lg_。 3.2据目前大多实验证明,黄嘌呤酶存在种族 差异,在大鼠、猪、几内亚猪及人的心脏比较中, 以人的含量最低。但是在抗氧化能力方面各种 族却存在很小的差异,这些酶包括过氧化物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GSH—Px)等。cAT在所有动物中都 偏低,sOD及GSH—Px在人中却较低El0]。当缺 氧时,由于ATP减少,膜泵功能失灵,Ca。 进 入细胞激活细胞内依赖于Ca 的蛋白分解酶, 使XD变成xO。又由于ATP供应不足,ADP 分解生成AMP增多。在缺氧后再灌流O ,由 于XO的作用产生尿酸,同时产生大量OFR (O OH·等),对机体产生损害。 3.3动物试验已经充分证明xO是产生OFR 的重要来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 要作用 。但是,有文章报道在人类心脏中测不 到xO存在El1]。在人肢体、腹直肌、空肠等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却测到xO活性升高-”’”]。该文 认为由于XO试验方法、标本制备及样品收集 上的差异,可造成XO测试结果的不同。另外血 中存在IgG特异性XO抗体,人血中浓度较高, 能束缚XO活性(人和动物体内都存在这种抗 体)。XO抗体产生是由于自我免疫的结果。这 种特异的抗体对人血中的XO束缚能力较对牛 血中XO强得多。这可解释为什么在人的血管 内皮细胞损伤时仍查不到XO。但是为什么这 么高的自我免疫并没有达到免疫耐受的机理尚 不清楚 “ 。 4 XO损伤的机理 4 1最近,研究了XO的自身作用比OFR引 起的损害作用还强,与白细胞相互作用而引起 微循环障碍_I 。这可解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毛细血管水肿阻塞造成的无再灌流现象 受 损的心肌组织有白细胞浸润,产生更大的毒性 反应 Engler等报道用不含有白细胞的全血灌 注,仅有1 的毛细血管阻塞,表明XO激活趋 化中性白细胞到心肌组织,参与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去除或加药物保护则起到减轻损伤作 用:Ⅲ。 4.2在小肠缺血再灌注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 征病理中,均发现有xO活性升高。xO活性升 高使循环血中粒细胞活性增高,粒细胞在器官 中聚集、激活、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增加,器 官内粒细胞自毛细血管中漏出,ATP浓度下 降 。组织胺能促进xO活性增加。但是XO 却不能直接损伤肺脏,它只能趋化白细胞中的 淋巴细胞,而且XO产生的O 也有趋化性, O 产生的c (补体)活性也具有趋化性,它们 都是XO依赖性的通过趋化自细胞引起损 害一l5_。故可推论XO引起的器官损伤是综合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 997年第18卷第3期 索。特别是随着对XO的深入研究,在人心脏中 也检测到XO活性的存在-l 9l。特别是随着免疫 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对 xO有了更深了解。从人体肝脏提纯xO活性, 在兔子身上得到单克隆抗体.运用Ouchterlony 双重扩散方法,经免疫染色用单克隆抗体检测 人体组织中xO活性。在人的心脏、肾脏、脑、动 脉、肺等器官的内皮细胞都有xO抗原存在。推 测这些器官的xO高浓度存在或许和组织再灌 注损伤病理有关 .Hellsten—Westing通过快 速方法从人类和牛奶中提纯xo活性,在 BALB/c小鼠中获得免疫抗体XL一7,然后通过 稀释液的胶体电泳色谱,XL一7抗体接合在人奶 汁和骨胳肌的155143蛋白、人肝脏中95KDa 蛋白上。把上述两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 化学研究,发现XO活性主要在心脏的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内。从而有力证实了xO活性是心 脏OFR产生的主要来源0 。 4.3 XO对机体的损害,特别是对心肌缺血再 灌注损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对血管内 皮细胞损害。②激活产生氧化作用的炎症细胞 及扩散对远处器官的氧化剂损伤。③在相对防 御功能薄弱的地方产生OFR,引起OFR损 害: 。 5 XO损伤的防治 5.1钙阻滞剂通过阻滞Ca ,使细胞Ca 减少,从而减少固蛋白水解酶激活而引起的 XO转化,消除XO引起的损害反应口 。 5.2另外,Wesson报道XO有直接减少内存 钙释放,阻止激肽酶刺激作用,SOD复合HX/ XO则加强阻滞作用,然而CAT则呈完全保护 效应,说明Hx/xO阻滞内皮细胞信号传递是 H O。介导的氧化剂抑制,代表氧化剂损伤的细 胞则失去功能,细胞内ca 增加又加重XO的 转化引起恶性循环 。 5.3 自由基清除剂能减少OFR生成,从而减 少OFR的直接损害及对XO趋化作用而引起 的损伤。 6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综合因素引起的 病理改变结果。白细胞浸润、淋巴细胞造成毛细 血管阻塞的无血流现象、水肿及OFR和脂质 过氧化等,都和XO活性升高有着密切关系。寻 求消除XO以摆脱OFR及中性粒细胞的损害, 将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 意义。
参考文献 I BrRunw ̄ld E et a】_J Clin liIvest,I985 I76{I7I3 2 Sussman M et Meth Enzymo],I990I186i 7Il 3Yokoyama Y et .Am J Physic,1990j258:G564 4 Adachi P et .8iochem J,1993,289(I):523 5 Le{er AM et BasicRes Cardial,1991}86 supp]2:109 6 KawachiM et a1.C】_n ChimAeta,1990;I88;I37 7 Parks DA et .Acta Physio[Scandt I986}I26supp[ 548}87 8Delia CorteE et a1.Biochem J,I972}126;736 9 Fetrari JL et a1.Am J CIin Nutr,I 9q1 I53:215 10 JanssenM et aL CardiovasRes,I蚰9|27(I):2O52 lI Eddy LJ et a1.Am J Physiol,I987}253}HT09 I2WitkinsEG et al_Aan Plast Surg.1993j31:6O I3 Ftiedl HP et al Am J Pathol,1990;136:49I I4 Aarris CP et a】.BJoehemSocTrans,I993}2I(2):l015 15 Terada LS et a1.Am J Physiolt1992}293:L394 16Eng]erRL.Am J CardioI,1989}63(IO);l9 17 Wofthen GS et aLScience,1明9;245:I83 18MooresHK et a1.JApp[PhysioI,I994 F76(2):94I 19 Abadeh S et a1.Blochem Soe Trang,1993}21(2):99S 20 Moriwaki Y et a1.Pdochira Biophys Acta.1993I 1164 (3):327 2I Hellsten--Westing Y.Histoehemistry,1993;10O:2I5 22 Mak IT et aLCirc Res.1992j70:1099 23 Wesson DE et a1.J Pharrasco]Exp Ther,I994}270 (3)·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