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CA6140车床的拨叉(含CAD图纸)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CA6140车床的拨叉(含CAD图纸)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CA6140车床的拨叉(含CAD图纸)

目录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1.1拨叉的用途 (2)

1.2 确定各加工表面 (2)

1.3拨叉的技术要求 (2)

1.4毛坯的选择 (2)

2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2.1选择毛坯 (3)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2.1 公差等级 (3)

2.2.2 零件表面粗糙度 (3)

2.2.3 机械加工余量 (3)

2.3 绘制铸件毛坯简图 (3)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4)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

3.3 工序顺序的安排 (4)

3.4工序的集中与发散 (4)

3.5制定工艺路线 (5)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1、后端面加工余量 (6)

2、花键底孔加工余量 (6)

3、18H11底槽的加工余量 (7)

4、上端面的加工余量 (7)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6夹具的设计 (14)

6.1问题的提出 (14)

6.2夹具设计 (15)

6.2.1定位基准的选择 (15)

6.2.2.夹紧机构 (15)

6.2.3对刀装置 (16)

6.2.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

6.2.5使用说明 (16)

6.2.6. 结构特点 (16)

7总结 (17)

8参考文献 (17)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1拨叉的用途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1.2 确定各加工表面

CA6140拔叉(型号:831003)共有3组加工表面:

⑴、零件两端面,由于后端面要求的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前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后端面;

⑵、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

⑶、以工件后端面为基准的加工面: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

1.3拨叉的技术要求

1.4毛坯的选择

拨叉C毛坯选择金属行浇铸,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单边余量一般在,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因其年产量是5000件,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1-3,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选择毛坯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考虑到零件需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无交变载荷,又属于间歇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形状简单,因此毛形状需要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不可直接铸出。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2.1 公差等级

由拨叉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IT10。 2.2.2 铸件重量

已知机械加工后波插件的重量为0.84kg,由此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铸件毛坯的重量为1kg。

2.2.2 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1.6um

2.2.3 机械加工余量

由铸件铸造类型为金属型铸造,因此加工余量等级选为F。

2.3 绘制铸件毛坯简图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粗基准的选择。因为要保证花键中心线垂直于前端面端面,所以Φ40的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应满足基准重合,基准统一,自为基准,互为基准等原则。所选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简单,操作方便等。

该零件根据形位公差的要求,选择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

3.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毛坯为铸件,待加工面有内孔,端面,及锥孔,内倒角等。公差等级及粗糙度要求参考零件图。其加工方法的选择如下:

(1):花键花键大径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毛坯孔未铸出,需钻,扩、铰孔、然后直接用拉刀拉出即可。

(2):端面本零件的端面大部分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很大部分无需去除材料。待加工的主要端面有零件的上端面和左端面以及通槽,除通槽内侧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及Ra6.3μm,经粗铣和精铣即可。

(3):M8mm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配钻方式加工。在加工的适当工艺过程中我们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以满足工艺要求。

(4):内倒角加工角度为15度的内倒角,采用铣床加工即可。

3.3 工序顺序的安排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基准——拨叉左端面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拔叉头左端面内花键孔,后加工次要表面——拨叉上端面和通槽底面及内侧面。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拨叉左端面,再加工内花键孔;先拨叉上端面,再钻M8孔

3.4工序的集中与发散

(1).工序分散原则

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

艺装备。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水平不高。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

(2).工序集中原则

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但采用复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中,为简化生产管理,多将工序适当集中。但由于不采用专用设备,工序集中程序受到限制。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和工夹具组织流水线生产。

3.5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好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粗、精铣后端面;

工序2: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

工序3:倒角1.5 X 15°;

工序4:粗、精铣上顶面;

工序5:粗、精铣18H11底槽;

工序6:钻2—M8通孔并攻丝,钻Φ5锥孔;

工序7:拉内花键Φ25H7;

工序8:挫圆角;

工序9:去毛刺,清洗;

工序10:终检。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粗、精铣后端面;

工序2: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

工序3:倒角1.5 X 15°;

工序4:拉内花键Φ25H7;

工序5:粗、精铣上顶面;;

工序6:粗、精铣18H11底槽;

工序7:钻2—M8通孔并攻丝,钻Φ5锥孔;

工序8:挫圆角;

工序9:去毛刺,清洗;

工序10:终检。

3.工艺路线方案三

工序1:粗、精铣后端面;

工序2: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

工序3:倒角1.5 X 15°;

工序4:拉内花键Φ25H7;

工序5:粗、精铣18H11底槽;

工序6:粗、精铣上顶面;

工序7:钻2—M8通孔并攻丝,钻Φ5锥孔;

工序8:挫圆角;

工序9:去毛刺,清洗;

工序10:终检。

4.三套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把拉内花键Φ25H7放在粗、精铣18H11底槽之后,这样后面的工序5、工序6、工序7很难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造成生产率的下降。方案二把粗、精铣上顶面放在粗、精铣18H11底槽前面不利于加工底槽是零件的夹紧,而工艺路线三除去了前面两种方案的缺点,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很容易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即以花键中心线进行定位、进行螺旋夹紧。此方案定位精度高,专用夹具结构简单、可靠。

通过以上三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分析。最后确定工艺路线三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工艺过程详见加工工序卡片。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已知CA6140拨叉(编号831003)”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重量约为0.84kg。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采用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如下:

1、后端面加工余量

后端面有3±0.8mm的加工余量,足以把铸铁的硬质表面层切除。后端面粗铣一次、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2.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IT11、公差值0.22mm。精铣加工余量0.2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IT7、公差值0.035mm、表面粗糙度Ra3.2um、工序基本尺寸80mm。

2、花键底孔加工余量

要求以花键外径定心,故先钻中心孔。再扩最后拉削内孔尺寸为Φ22H12(见零件图)。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3—59确定孔加工余量的分配:钻孔Φ20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IT11、公差值0.13mm;

扩孔Φ22H12mm、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IT10、公差值0.084mm、粗糙度

Ra6.3um ;

拉内花键,花键孔以外径定心,拉削时加工余量参照《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取2Z=1mm 。

3、18H11底槽的加工余量

槽底面粗铣余量为35mm 。槽侧面的铣削余量为17.9mm 、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2、公差值0.25mm 、槽底面表面粗糙度Ra6.3um 。精铣的加工余量为侧面余量0.1mm 、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9、公差值为0.021mm 、侧面粗糙度为Ra3.2um 。

4、上端面的加工余量

此工序为两个工步:①、粗铣上顶面 ②、精铣上顶面

粗铣加工余量为2.8mm 、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IT11、公差值0.22mm ; 精铣加工余量为0.2mm 、工序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IT7、公差值0.035mm 、表面粗糙度Ra3.2um 。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1:以Φ40外圆为基准,粗、精铣后端面。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

加工要求:粗、精铣后端面,尺寸保证80mm 。

机床:型立式铣床51

X 刀具材料:镶齿铣刀

2、计算切削用量:

工步1:粗铣

背吃刀量为mm a p 8.2=

进给量的确定:机床的功率5~10Kw ,工件夹具系统的刚度为中等条件,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中表3.3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z /2.0=。

铣削速度:参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得,选用镶齿铣刀,其中在10/80/=z d 的条件下选取。铣削速度为min /40m v =。有公式

∏=d r n 1000 可以得到:()min /15.15980

401000r n =??=∏。 由于手册中的X51型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为()min /160r n =,所以,实际铣削速度为:()min /19.401000

8014.31601000m d

n v =??==∏。 基本时间t :根据面铣刀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计

算公式:mz

f l l l t 21++=

。其中,mm l 75=,mm l 3~12=,取mm l 22=,mm a e 40=。则有: mm a d d l e 36.72)408080(5.0)3~1()(5.022221=+--=+--=。

min /320160102.0mm n z f n f f z m z =??=??=?=

()()s f l l l t mz 82.15min 264.0320

236.77521≈=++=++=

工步2:精铣

背吃刀量的确定mm a p 2.0=。 进给量的确定:由《切削用量简明手册》中表 3.3,按表面粗糙度为um R a 2.3=的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转进给量为r mm f /8.0=。 铣削速度的计算:根据其他有关资料确定,按镶齿铣刀,10/80=z d ,

z mm f /08.0=的条件选取,铣削速度v 为min /6.57mm v =。由公式∏=d

r n 1000可以求得铣刀转速min /3.229r n =。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中4-15的X51立式铣床的主轴转速,选取转速为min /210r n =。再将此转速代入上面公式。可以求得:

min /78.521000

mm d n v ==∏。 基本时间的确定: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中表5-43

中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公式()mz

f l l l 21t ++=,可以求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其中mm l 75=,mm l 3~12=,取mm l 22=,mm a e 40=,mm l 36.71=,得:

min /168min /210/8.0mm r r mm n f f m z =?=?=

()()s f l l l t mz 13.30min 502.016836.727521≈=++=++=。

工序2:以Φ40mm 外圆为基准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mm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

加工要求:钻花键底孔,尺寸保证20mm 。

机床:型立式钻床525

Z 刀具材料:高速钢直柄麻花钻Φ20mm 、扩孔钻Φ22mm

2.计算切削用量:

工步1:钻Φ20mm 花键底孔

背吃刀量:mm a p 20=

进给量的确定:选取该工步的每齿进给量 r mm f /3.0=。

切削用量的计算:因为该工件的材料为HT200,所以选取切削速度为

min /22m v =。由式∏

=d v n 1000可以求得: min /32.35020

221000r n =??=∏ 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中表4-9所列的

型立式钻床525Z 的主轴转速。先取min /392r n =,再将n 代入∏=d

v n 1000中,得到:min /6.241000

20

392m v ∏??=

基本时间t : 其中mm l 80=,

()mm k D l r 66.12166.1102~1cot 2

1=+?=+=,mm l 4~12=,取mm l 22=。所以基本时间t 为:

()s n f l l l t 48.14min 24.0392

3.0266.128021≈=?++=?++=

工步2:扩Φ20mm 花键底孔至Φ22H12mm

背吃刀量确定 mm a p 1=。 进给量的确定:由《切削用量简明手册》中表2.10的资料,选取该工件的没转进给量r mm f /1.1=。

切削速度的确定:根据相关资料,确定:m/min 8.8221.04.0=?==钻v v 由公式∏=d v n 1000。可以得到:min /4.127228.81000r n =?=∏

按机床选取min /140r n =,得到切削速度min /67.91000m d n v ==

∏ 基本时间t :

其中mm l 80=,()min /66.3166.112~1cot 2

1mm k D l r =+?=+=

, mm l 4~12= 取mm l 22=。所以基本时间t 为:

()s n f l l l t 4.33min 56.0140

1.1266.38021≈=?++=?++=

工序3:以Φ40mm 外圆为基准,倒角1.5 X 15°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 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 加工要求:倒角1.5?15°

机床:车床13163-C

刀具材料:专用刀具。

此工步使用到专用刀具与手动进给。

检验机床功率 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1.24

可以查出 当σb=160~241HBS

mm a p 8.2≤ r mm f /6.0≤

min /41m v c ≤ kw P c 4.3=

按13163-C 车床说明书 主电机功率Kw P 11=

可见c P 比P 小得多所以机床功率足够所用切削用量符合要求

钻削功率检验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2.21

当mm d o 21= mm f 64.0=

查得转矩m n M ?=8.61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由表2.32 得功率公式

Kw d V M P c c c 67.121

30178.61300=??== 按13163-C 车床说明书 主电机功率Kw P 11=

可见c P 比P 小得多,所以机床功率足够,所用切削用量符合要求。

工序4:拉内花键Φ25H7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铸件;

加工要求:花键底孔粗糙度Ra6.3μm ,键槽侧面粗糙度Ra3.2μm ,键槽底面粗糙度Ra1.6μm ,键槽尺寸6mm ,偏差代号H9;

刀具:高速钢拉刀;④切削液:乳化液;

机床:拉床。①确定齿升量:根据有关手册,确定拉花键孔时花键拉刀的单面齿升量为0.06mm ;

②切削速度:查有《切削简明手册》有切削速度为0.06m/s (3.6m/min ); ③切削工时: t=Z b l ηk/1000vf z Z

式中: b Z 单面余量1.5mm(由Φ22mm 拉削到Φ25mm); l 拉削表面长度,80mm ;

η 考虑校准部分的长度系数,取1.2;

k 考虑机床返回行程系数,取1.4 ;

v 拉削速度(m/min );

f z 拉刀单面齿升;

Z 拉刀同时工作齿数,Z=l/p ;

P 拉刀齿距。 l P )9.1~25.1(= 所以 mm P 1280)9.1~25.1(==

因为拉刀同时工作齿数z=l/p=80/12≈7所以其本工时 Tm=1.5×80×1.2×

1.4/1000×3.6×0.06×7=0.13min=7.8s 。

工序5:粗、精铣18H11底槽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 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

加工要求: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粗、精铣18H11底槽、底面表面粗糙度um R a 3.6=、侧面表面粗糙度um R a 2.3=。

机床:立式升降台铣床(52X K )

刀具材料: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1-5选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外径160mm ,内径40mm ,刀宽粗铣16mm ,精铣18mm ,齿数为24齿。

工步1、粗铣16槽

铣削深度p a :33p a mm =

每齿进给量f a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5,得0.2~0.3/f a m m z =,

取0.2/f a mm z =。

铣削速度V :查《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30-33,得14min m V = 机床主轴转速n :

100010001427.9/min 3.14160

V n r D π?==≈?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74取30/min n r =

实际切削速度v : 3.14160300.25/1000100060

Dn v m s π??==≈? 进给量f V :0.22430/60 2.4/f f V a Zn mm s ==??=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 2.4/144/min m f f V mm s mm ===

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40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

10.5(1~2)l D =+

=81mm

刀具切出长度2l :取mm l 22=

走刀次数1次

机动时间1j t :121408120.85min 144

j m l l l t f ++++=

=≈ 工步2、精铣18槽

切削深度p a :35p a mm =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6-查得:进给量0.05/f a mm z =,查《机

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82得切削速度23/min V m =,

机床主轴转速n :

100010002345.8/min 3.14160

V n r d π?==≈?,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74取47.5/min n r =

实际切削速度v : 3.1416047.50.40/1000100060

Dn v m s π??==≈? 进给量f V :0.052447.5/600.95/f f V a Zn mm s ==??=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 0.18/57/min m f f V mm s mm ===

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40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

10.5(1~2)l D =+

=81mm

刀具切出长度2l :取mm l 22=

走刀次数为1

机动时间1j t :12140812 1.52min 57

j m l l l t f ++++==≈ 本工序机动时间120.85 1.52 2.37min j j j t t t =+=+=

工序6:粗、精铣上顶面

机床:立式升降台铣床5012X

刀具: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231,选用高速钢错齿三面刃铣刀,规格为:160,40,32D mm d mm L mm ===,齿数为12齿。

工步1、粗铣上顶面

铣削深度p a : mm a p 2=

每齿进给量f a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75,0.15~0.25f mm a z =,取0.20f mm a z =。

铣削速度V :查《实用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11-94,得

15~200.25~0.33min m m V s

==,取0.3m V s = 机床主轴转速n :

100010000.36035.83/min 3.14160

V n r D π??==≈?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74取37.5/min n r =

实际切削速度v : 3.1416037.50.31/1000100060

Dn v m s π??==≈? 进给量f V :0.21237.5/60 1.5/f f V a Zn mm s ==??=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 1.5/90/min m f f V mm s mm ===

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80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

10.5(1~2)l D =+

=82mm

刀具切出长度2l :取mm l 22=

走刀次数为1

机动时间1j t :12180822 1.82min 90

j m l l l t f ++++=

=≈ 工步2、精铣上顶面

切削深度p a :1p a mm = 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师册》表11-91查得:每齿进给量

0.01~0.02/f a mm z =,取0.02/f a mm z =,

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师册》表11-94 查得切削速度18/min V m =

机床主轴转速n :

100010001833.1/min 3.14160

V n r d π?==≈?, 按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74取37.5/min n r =

实际切削速度v : 3.1416037.50.31/1000100060

Dn v m s π??==≈? 进给量f V :0.021237.5/60 1.5/f f V a Zn mm s ==??=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m f : 1.39/83.6/min m f f V mm s mm ===

被切削层长度l :由毛坯尺寸可知20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

10.5(1~2)l D =+

=81mm

刀具切出长度2l :取mm l 22=

走刀次数为1

机动时间1j t :12120812 1.23min 83.6

j m l l l t f ++++==≈ 本工序机动时间12 1.82 1.23 3.05min j j j t t t =+=+=

工序7:钻8M 孔并攻丝

机床:摇臂钻床3025Z

刀具:根据参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4.3-9硬质合金锥柄麻花钻头。 工序1、钻孔 6.7φ

钻孔前铸件为实心,根据上文所的加工余量先钻孔到 6.7mm φ再攻丝,所以6.7D mm =。

钻削深度p a :9.5p a mm =

进给量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38,取r mm f /33.0= 切削速度V :参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41,取0.41/V m s = 机床主轴转速n ,有:

100010000.41601169.31/min 3.14 6.7

v n r d π??==≈?, 按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31取1600/min n r =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 : 3.14 6.716000.56/1000100060

dn v m s π??==≈? 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l :42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

1 6.7(1~2)1201 2.89322

r D l ctgk ctg mm mm =+=?+=≈ 刀具切出长度2l :mm l 4~12= 取22l mm =

走刀次数为1,钻孔数为2个

机动时间1j t :14232220.5min 0.331600

j L t fn ++=?=?≈? 工序2、攻2-M8螺纹通孔

刀具:钒钢机动丝锥

进给量f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8-1得所加工螺纹孔螺距

1.25p mm =,因此进给量 1.25/f mm r =

切削速度V :参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4-105,取

0.133/7.98/min V m s m ==

机床主轴转速n :010*******.98317.68/min 3.148

V n r d π?==≈?,取350/min n r = 丝锥回转转速n 回:取350/min n r =回

实际切削速度V ':0 3.1483500.15/1000100060

d n V m s π??'==≈? 被切削层长度l :9.5l mm =

刀具切入长度1l :1(1~3)3 1.25 3.75l f mm ==?=

刀具切出长度2l :22~33 1.25 3.75l f mm ==?=(),加工数为2

机动时间2j t :

121229.5 3.75 3.759.5 3.75 3.75220.13min 1.5350 1.5350

j l l l l l l t fn fn ++++++++=+?=+?≈??回()() 本工序机动时间j t :120.50.130.63min j j j t t t =+=+=。

6夹具的设计

设计工序——粗,精铣槽18H11的夹具。

6.1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要用于粗,精铣槽18H11,对槽18H11的要求有:槽宽18H11 精度等级为IT11级,槽深35无精度等级要求,槽两侧面粗糙度为3.2,槽底面粗糙度为6.3。本道工序只要先粗铣再精铣一下槽即达到各要求,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我们应首先考虑保证槽的各加工精度,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6.2夹具设计

6.2.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知,18H11槽的两边相对于花键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其设计基准是花键孔中心线,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故选择以花键孔中心线为主要定位基准,所以由定位其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为零。

6.2.2.夹紧机构

根据零件的定位方案、加工方法、生产率要求,运用手动夹紧可以满足。采用螺旋夹紧机构,通过拧紧夹紧螺母7使工件夹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手动螺旋夹紧是可靠的,可免去夹紧力计算。

2.1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

(1)刀具: 高速钢错齿三面刃铣刀 φ160mm z=24

机床: x61W 型万能铣床

由[3] 所列公式 得 F V F z F

w q u e y z X p F n d z a f a C F 0=

查表 9.4—8 得其中: 修正系数0.1=v k

30=F C 83.0=F q 0.1=F X

65.0=F y 83.0=F u 8=P a z=24 0=F w 代入上式,可得 F=889.4N

因在计算切削力时,须把安全系数考虑在内。

安全系数 K=4321K K K K

其中:1K 为基本安全系数1.5

2K 为加工性质系数1.1

3K 为刀具钝化系数1.1

4K 为断续切削系数1.1

所以 N KF F 7.1775=='

(2)夹紧力的计算

选用夹紧螺钉夹紧机 由()F K f f N '=+21

其中f 为夹紧面上的摩擦系数,取25.021==f f

F=z P +G G 为工件自重

N f f F N 4.35512

1=+'=∴ 夹紧螺钉: 公称直径d=20mm ,材料45钢 性能级数为6.8级

MPa B 1006?=σ MPa B

s 480108=?=σσ

螺钉疲劳极限:MPa B 19260032.032.01=?==-σσ 极限应力幅:MPa k k k m a 76.511lim ==

-σεσσμ 许用应力幅:[][]MPa S a a a 3.17lim ==σσ

螺钉的强度校核:螺钉的许用切应力为 [][]s s στ=

[s]=3.5~4 取[s]=4

得 []MPa 120=τ []τπ≤=?8.2242c H

d F 满足要求 []σπ≤=??MPa d N

c 1543.12

经校核: 满足强度要求,夹具安全可靠,

6.2.3对刀装置

采用直角对刀块对刀,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塞尺配合使用)

6.2.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键可使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正确的安装位置,以利于铣削加工。

6.2.5使用说明

安装工件时,先将工件花键孔装入定位心轴,安装开口垫圈,用夹紧螺母拧紧,夹紧工件。

6.2.6. 结构特点

该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铸成,加工定位方便。

7总结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我能够对书本的知识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对资料的查询与合理的应用做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进行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铣镗钻夹具的设计与分析,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与综合的学习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二阶段是专用夹具设计。第一阶段我们运用了基准选择、切削用量选择计算、机床选用、时间定额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夹具设计的阶段运用了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及零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此次设计,使我们基本掌握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学会了查相关手册、选择使用工艺装备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们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8参考文献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6-01

王先逵,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01-01

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12

艾兴,切削用量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07-01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01 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7-01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2) (一)零件的作用 (2)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二.工艺规程设计 (2) 1,确定生产类型 (2) 2,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3,基面的选择 (2) 4,制定工艺路线 (3) 三.夹具设计 (12) (一)问题的提出 (12) (二)夹具设计 (12)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以及与此孔相通的的锥孔、螺纹孔 2大头半圆孔Ф55 3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上下Ф73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小头孔端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2,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后称《指导手册》)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3,基面的选择 定位基准是影响拨叉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基准选择得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过程中将问题百出,更有甚者,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40的外表面和底面为粗基准加工φ22孔的上表面。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因此选择精加工过的φ55mm孔为精基准,限制四个自由度。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上表面和镗过的孔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

CA6140拨叉2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 的槽的底面, 16H11mm 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 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2) 16H11mm 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 0.08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 取φ25021.00 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 块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CA6140车床拨叉(831005)说明书解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831005)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大批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序言 (3) 设计的目的 (4)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5) 1.1 零件的作用 (5)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5) 1.3 零件的特点 (7) 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8)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8) 2.2 基面的选择 (8) 2.3 制定工艺路线 (8) 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 第三章结论 (18) 第四章参考文献 (19)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末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毕业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说明书三

第一节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 拨叉的用途 (1) 1.2 拨叉的技术要求 (1) 1.3 审查拨叉的工艺性 (2) 1.4 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2) 第二节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 2.1 选择毛胚 (2) 2.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2.1 公差等级 (3) 2.2.2 公差带的位置 (3) 2.2.3 机械加工余量 (3) 2.2.4 铸件分模线形状 (3) 2.2.5 零件表面粗糙度 (3) 2.3 绘制拨叉铸造毛坯简图 (4) 第三节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5)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1.1 精基准的选择 (5) 3.1.2 粗基准的选择 (5) 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5) 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6) 3.4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6) 3.5 工序顺序的安排 (6) 3.5.1 机械加工工序 (6) 3.5.2 辅助工序 (6) 3.6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7) 3.6.1 机床设备的选用 (7) 3.6.2 工艺装备的选用 (7) 3.7 确定工艺路线 (7) 第四节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8) 4.1 确定切削用量 (8) 4.1.1 工序十三铣32×32面 (8) 4.1.2 工序十二粗铣、精铣操纵槽 (8) 4.1.3 工序五扩、铰Φ25mm孔 (9) 4.2 时间定额的计算 (9) 4.2.1 基本时间t m的计算 (9) 4.2.2 辅助时间t f的计算 (10) 4.2.3 其他时间的计算 (10) 4.2.4 单件时间定额t dj的计算 (10) 第五节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0) 5.1 确定工序十三定位元件 (10) 5.2 确定工序十三对刀装置 (10) 5.3 确定工序十三加紧机构 (10) 5.4 夹具体简图 (11) 参考文献 (12)

拨叉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学号 题目拨叉零件设计 成绩起止日期2011年12 月19 日~2011 年12 月25 日 目录清单 序号材料名称资料数量备注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3 课程设计图纸 2 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 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0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090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拨叉零件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1 年12 月19 日至2011 年12 月25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拨叉材料HT200;铸造圆角R2~3;拨叉头高50mm,外圆φ40mm,内孔φ25mm; 拨叉脚内表面R25,外表面R35;凸台高25mm;凸台半径10,凸台孔径φ8,孔深15mm 中心距93.75mm。 二、设计基本内容: 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2011.12.19-2011.12.20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零件分析,画零件图2011.12.21-2011.12.22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011.12.23-2011.12.25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2011.12.25交课程设计并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徐学林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邓文英宋力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下邓文英宋力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课程设计拨叉(831005)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 艺规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生产纲领:中批生产 内容:1.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2.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张 3.工序卡片一份 4.毛坯图一张 5.零件图一张

目录 前言 (3) 一、设计目的 (4) 二、零件的分析 (4) 1零件的作用 (4) 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规程设计 (5)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5) (二)基准的选择 (5) (三)制定工艺路线 (5) (四)机械加工余量 (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四、设计心得及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前言 通过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于一体(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一. 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 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宽度1812 .000+mm 和83.000mm 的槽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 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 以,宽度为1812.000+mm 和83.000mm 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2、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 1)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23.000+mm 的六齿花键孔、?228 .200+mm 花键底孔两 端的2X150到角和距中心线为27mm 的平面。

CA6140车床拨叉正文解析

目录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1.1、零件的用途 (3) 1.2、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3) 1.3、审查拨叉的工艺性 (4) 1.3.1、以φ25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4) 1.4、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4) 二、确定毛坯 (5) 三、工艺规程设计 (5) 3.1.1粗基准的选择 (5) 3.1.2精基准的选择 (5) 3.2.2.工艺路线方案二 (6) 3.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7) 3.3.1.毛坯余量及尺寸的确定 (7) 3.4、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坏尺寸的确定 (8) 3.4.1钻φ25的孔加工余量及公差 (8) 3.4.2铣φ55的叉口及上、下端面 (10) 3.4.3粗铣35×3的上端面 (10) 3.4.4粗铣40×16的上表面 (10)

3.4.5铣40×16的槽 (10) 3.4.6切断φ55叉口 (11) 3.5、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3.5.1工序Ⅰ:钻、扩、粗铰、精铰Φ25孔 (11) 3.5.2.工序Ⅱ:铣φ55的叉口的上、下端面 (13) 3.5.3.工序Ⅲ铣φ55的叉口 (14) 3.5.4.工序Ⅳ:铣35×3的上端面 (14) 3.5.5工序Ⅴ:铣40×16槽的表面 (15) 3.5.6.工序Ⅵ铣40×16的槽 (15) 3.5.7工序Ⅶ:切断φ55叉口 (16) 3.5.8.工序Ⅷ:检验 (16) 四、夹具设计 (17) 4.1.提出问题 (17) 4.2.设计思想 (18) 4.3、夹具设计 (18) 4.3.1、定位分析 (18) 4.3.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8) 4.3.3、夹具操作说明 (20) 五.体会与展望 (21) 六.参考文献 (22)

CA6140车床拨叉831007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课程设计 作业题目:机械拨叉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机制5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月 21 日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清单 (03) 设计内容 (03) 原始资料 (03) 一、零件分析 (04) (一)零件的作用 (0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04) 二、工艺规程设计 (05) (一)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05) (二)基面的选择 (05) (三)制定工艺路线 (0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08) 三、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四、夹具设计 (15) (一)任务的提出 (15) (二)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15) (三)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18) 参考文献 (21) 设计清单: 1、零件图 1张 2、零件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 4、夹具设计1套 5、课程设计说明书1套

凌金锋拨叉831007夹具设计 设计内容: (1)画零件图 (2)绘制毛坯图 (3)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4)选择夹具设计方案 (5)绘制某一工序夹具草图及零件图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原始资料:拨叉零件图831007,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语操作机构相连,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波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的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和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需要加工的表面: 1.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端面; 2.小头孔φ22mm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mm的锥孔、M8螺纹孔; 3.大头半圆孔φ55mm; 位置要求: 小头孔上端面与小头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打孔的上下断面与小头孔的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依次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CA6140车床拨叉831003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拨叉813003零件的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学生: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大学工程学院机械系 201 年月日 目录

序言------------------------------------------------------------------------------------------------1 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 1.1拨叉的用途---------------------------------------------------------------------------------1 1.2拨叉的技术要求---------------------------------------------------------------------------1 1.3审查拨叉的工艺性------------------------------------------------------------------------1 2.确定毛坯制造方式和毛坯简图------------------------------------------------------------2 2.1选择毛坯------------------------------------------------------------------------------------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2 2.3绘制毛坯简图------------------------------------------------------------------------------3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3 3.1选择定位基准------------------------------------------------------------------------------3 3.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 3.3加工阶段的划分---------------------------------------------------------------------------4 3.4工序集中与分散---------------------------------------------------------------------------4 3.5工序顺序的安排---------------------------------------------------------------------------4 3.6确定加工路线------------------------------------------------------------------------------4 3.7工艺过程卡---------------------------------------------------------------------------------5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7 5.1粗铣80×30面-----------------------------------------------------------------------------7 5.2精铣80×30面-----------------------------------------------------------------------------8 6.夹具的设计------------------------------------------------------------------------------------9 6.1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9 6.2定位基准的选择----------------------------------------------------------------------10 6.3夹具的组成-------------------------------------------------------------------------------10 7.参考文献-------------------------------------------------------------------------------------11 8.设计的感想与体会-------------------------------------------------------------------------12

CA6140车床拨叉夹具装配图

例二CA6140车床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 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0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的锥孔、M6螺纹孔。 2、大头半圆孔Φ50。 3、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 0.0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下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1.0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加工余量为MA-H 级,并查表2.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用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3、绘制铸件零件图

拨叉C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设计的目的 ………………………………………………………2 第二章:拨叉C 的工艺分析 ………………………………………………3 2.1零件的功用 …………………………………………………………3 2.2零件结构特点 ………………………………………………………3 2.3主要技术要求 ………………………………………………………4 2.4设计条件 ……………………………………………………………4 2.5选择毛坯的说明 ……………………………………………………4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5 3.1选择工艺基准的说明 ………………………………………………5 3.1.1粗基准的选择 ......................................................5 3.1.2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5 3.2各工艺方案的分析、对比与取舍 .......................................6 3.2.1加工方法确定 ......................................................6 3.2.2上端面的加工 ......................................................6 3.2.3孔的加工 ............................................................6 3.2.4加工工艺路线的比较 .............................................7 3.3制定工艺路线 (8) 3.3.1工序Ⅰ钻预制孔…………………………………………………8 3.3.2工序Ⅱ 拉内花键257H ……………………………………^8 3.3.3工序Ⅲ 粗、精铣18H11底槽………………………………9 3.3.4工序Ⅳ 粗、精铣上端面……………………………………11 3.3.5工序Ⅴ 钻8M 孔并攻丝………………………………………12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14 4.1问题的提出定位基准的选择…………………………………………14 4.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14 4.3定位误差分析…………………………………………………………15 参考文献………………………………………………………………………16

CA6140车床拨叉831003 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拔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大批生产) 设计者XXX 指导教师XXX

前言 通过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公差与配合》、《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和金工实习使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这次机床工艺及夹具设计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复习、巩固和应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做准备,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主要设计C6140拨叉的夹具。在设计中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且得到老师的指导由于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6140拨叉(见附图1)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其换挡作用。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在拨叉工作工程中,和如果拨叉和槽的配合尺寸精度不高或者它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 1、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A端面和轴线与A端面相垂直的花键底孔 2、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六个方齿花键孔,及Φ25mm花键底孔两端的2×75°倒角。 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一组表面,再用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此次所设计的拨叉材料为HT200,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可知用金属型铸造。该零件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和冲击载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因为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因为零件形状简单故毛坯形状需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孔很小,可不铸出。 毛坯零件图见附图2。 (二)基准面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因为要保证花键的中心线垂直于拨动滑移齿轮的右端面。所以以Φ40的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为了保证定位基准和加工工艺基准重合,所以选择零件的左端面为精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一:铸造毛坯; 工序二:粗、半精铣左端面C面, 工序三:钻孔并扩花键底孔Φ22并锪2×75°倒角; 工序四:拉花键Φ25H7 工序五:粗、半精铣底面D面; 工序六:钻配作孔、螺纹孔; 工序七:粗、半精铣槽; 工序八:去毛刺; 工序九:终检,入库。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一:铸造毛坯;

CA6140车床拨叉831003课程设计工艺规程

题目:设计“拨叉(831003)”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大批量生产) 内容:1 零件图1张 2 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 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 5 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上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于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其换挡作用。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在拨叉工作工程中,和如果拨叉和槽的配合尺寸精度不高或者它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 1、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A端面和轴线与A端面相垂直的花键底孔 2、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六个方齿花键孔,Φ25mm花键底孔两端的2×75° 倒角。

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一组表面,再用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此次所设计的拨叉材料为HT200,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可知用金属型铸造。该零件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和冲击载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因为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因为零件形状简单故毛坯形状需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可选为铸出 (二)基准面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因为要保证花键的中心线垂直于拨动滑移齿轮的右端面。所以以Φ40的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为了保证定位基准和加工工艺基准重合,所以选择零件的左端面为精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 工序一:铸造毛坯 工序二:粗铣左端面至尺寸81 工序三:以外圆为基准钻Φ20 工序四:以花键中心孔和左端面为基准粗铣底槽18H11 工序五:以花键中心孔为基准粗铣上顶面 工序六:精铣铣右端面至尺寸80 工序七:以外圆为基准扩孔Φ22H12 工序八:车倒角1.5X1.5 工序九:以花键孔中心线为基准粗铣上顶面 工序十:以花键孔中心线和左端为基准精铣底槽18H11 工序十一:1 钻螺纹通孔2XΦ8 2 钻Φ5圆锥孔 3 攻丝 工序十二:拉花键 工序十三:终检,入库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20MPa,HBS=157。 C6140拨叉材料为HT200毛坯质量为0.84kg,δ b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和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 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长40mm,宽为80mm,高为75mm,故零件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 选取公差等级CT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中表5-1可查得毛

汽车换挡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次课设的题目为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它是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是以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多个学科为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努力来完成的一项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换档拨叉的工艺设计及有关工艺装备的设计。 本篇说明书分析了拖拉机二三档拨叉的基本概况,例如:工作环境,结构特点,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特性等。分析了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方法,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工艺路线的制定和选择。并且对有关设备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加工中易产生的缺陷和防范措施也做了说明。在夹具设计中,根据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特点,说明了如何进行定位、加紧、以及误差分析、技术条件的制定。 说明书在编写和设计中,参考了有关文献和资料,在参考资料索引中有详细说明。关键词:二三档拨叉;工作表面粗糙度;定位销孔;夹具;

第一章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工作状态:工作频繁。 工作条件:工作表面有冲击,受力较大。 1.2零件的结构分析 从附页中给出的零件图可以看出,换挡拨叉是由铸钢经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多种加工手段加工而成的零件。总体看来,整体的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只有内换挡轴孔的公称尺寸达到八级,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内换挡轴孔的公称尺寸为Φ15H8表面粗糙度为3.2,并且加工出半径为1mm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中线为后续各个形位公差的基准。定位销孔公称尺寸为 Φ5H14,其表面粗糙度为12.5。纵槽的公称尺寸 2.0 13 + 粗糙度为12.5其对称中心距 离端面为12mm。零件的工作部分是拨叉脚,两脚间的距离为50H12,内侧粗糙度为12.5.拨叉脚高20mm,需经过淬火处理,增加其硬度和耐磨度。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为6.3. 两叉脚由半径为28mm的圆弧连接。其厚度为5.5mm,未作热处理。 1.3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1.3.1表面精度 总体看来换挡拨叉的表面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为它是变速器的拨叉,只有叉脚工作,其整个零件的机械强度不是很高,从使用的材料就能看出,铸钢耐磨,但是叉脚却需淬火处理,增加其强度。内换挡轴孔粗糙度要求最高是只达到3.2m μ,因为需要与轴配合,而其他部分几乎不与别的零件相接处,所以其最低粗糙度一般较低。

最新ca6140拨叉课程设计汇总

C A6140拨叉课程设计 2014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 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 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 内容: 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张 4.夹具装配图 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 2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 1张 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4000 Q=台/年,1/ n=件台,每日一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

目录 序言 (1)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1、零件的作用 (2) 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3、零件的生产类型 (3) 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1、选择毛坯 (3)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 3、设计毛坯图 (4) 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 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制订工艺路线 (5) 四、工序设计 (7) 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 2、确定工序尺寸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9)

1、工序1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 2、工序2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 设计小结 (18) 参考文献 (19)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拨叉831003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2) 1.1零件的作用 (2)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2.2基准的选择 (3) 2.3制定工艺路线 (3)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6) 3.夹具的设计 (12) 3.1问题的提出 (12) 3.2夹具设计 (13) 4.总结 (14) 5.参考文献 (15)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给零件是CA6140车床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到换挡作用。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出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不高或者他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831003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分析如下:(1)以Φ25H7mm花键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包括:Φ25H7mm的花键孔及倒角,30×80mm的台阶面,两个M8的通孔和一个Φ5的圆锥孔。 (2)以40×75mm的端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18H11mm 的槽,40×75mm的端面。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30×80mm的台阶面与Φ25H7mm的花键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1mm。 18H11mm槽的端面与Φ25H7的花键孔中心线的垂直公差为0.08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