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测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

阶段质量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居民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答案 D

解析北京市冬季寒冷,生活取暖耗能多,工业生产能耗增加,导致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故D项正确。

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

答案 C

解析以图中4月日均变化为例,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17时。此时是下午时间,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项不符合题意;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项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减少,C项符合题意;北方春季4月份生活取暖耗能少,D项不符合题意。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3~5题。

3.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

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底部

C.高层大气D.对流层顶部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万米,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

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对流运动显著B.水平运动显著

C.上升运动显著D.下沉运动显著

答案 A

解析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其大气运动显

著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

5.窗外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保温作用

答案 A

解析受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的影响,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6~7题。

6.b层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

C.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使该层增温,故A项正确。

7.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②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③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④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平流层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8~9题。

8.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A.①减少B.②增加

C.③增加D.④减少

答案 B

解析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①是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①增加,②增加,③减少,④增加。

9.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答案 D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

读图,回答10~11题。

10.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11.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图一显示的是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图二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模式。读图回答12~13题。

12.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

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

答案 B

解析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

13.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A.②强④弱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D.③弱④弱

答案 A

解析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大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②强。由于大气密度小,青藏高原上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