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y Lake Roots锈湖根源TheWell2井底部分图文攻略

Rusty Lake Roots锈湖根源TheWell2井底部分图文攻略
Rusty Lake Roots锈湖根源TheWell2井底部分图文攻略

Rusty Lake Roots锈湖根源TheWell2井底部分图文攻略本文为大家带来Rusty Lake Roots锈湖根源T heWell2井底部分攻略,小编将以图文方式详细讲解T heWell2要点,希望对大家游戏有所帮助,下面就来看看井底部分2怎么过吧。

先拿到棍子,虫子,火柴,杯子

看纸飞机

先要水

之后要吃的,虫子放到捕兽夹上,就会得到鱼,用斧头从树上砍些柴,点着烤鱼,然后放下去

最后要木棍,把木棍放下去就可以了。END

详细:

左边火坑获得斧头,女人手中拿到木棍,两个花盆处拿到虫子、杯子、火柴。调查水井,纸飞机就飞出来了,打开飞机发现要求。

杯子放在狗边上,调查狗,狗会尿尿,然后就获得了一杯尿(!!!原来在前面一关弗兰克喝的是狗尿,这游戏越来越猎奇了)

斧头砍树获得木柴。

虫子放到陷阱上,回到主界面,再查看陷阱,过一会鱼就来了,获得鱼。

木材放到左边火堆,架上鱼烤起来,获得烤鱼,收回木棍。

然后把水桶放下去再卷上来,放入杯子,接下来往复此动作,依次放入鱼,木棍(玩

过T heWell1的这一关的不用我多说了吧),最后弗兰克就出来了,本章结束。(注意,最后这里好像有bug,弗兰克出来的时候我没点他手抽点了边上的女人,结果返回主界面的时候弗兰克就不见了!最后只好重开了本关!)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968年,Green and Ringwood提出,大洋玄武岩(MORB)在岛弧俯冲带转变为榴辉岩之后,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的安山岩。然而,Stern和Gill的试验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岛弧安山岩不可能由俯冲的MORB部分熔融形成。现今各大洋周边俯冲洋壳的平均年龄为60Ma,已基本冷却,岩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较低(≤10 ℃/km),洋壳在俯冲过程中不能直接熔融,而是发生变质并逐步脱水。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水热流体向上运移,交代地幔楔,并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岛弧玄武岩经过分离结晶等演化,形成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岩系。 1990年,Defant and Drummond重新提出,某些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和英安岩为俯冲版片部分熔融形成。在一些地区,如果年轻、热的洋壳发生俯冲,则沿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高(25~30 ℃/km),洋壳可能发生脱水熔融,形成高铝的中-酸性岩石。这类岩石最早发生于aleutian群岛的Adak岛,因此,被命名为adakite,指的是新生代与年轻洋壳俯冲有关的、具有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类中-酸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高铝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似。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对研究陆壳的起源和演化、俯冲带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对探讨一些造山带的古构造演化也很有帮助。 1、adakite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adakite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极少,只在Aleutian和墨西哥的高镁安山岩中有所发现。

湖泊的类型及作用导学案

湖泊的类型及作用导学案 年级:高三科目:地理序号:041 日期:2013/12/28 学习内容:湖泊的类型及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湖泊的类型;掌握湖泊的作用;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湖泊的作用;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难点: 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单】: 一、湖泊的类型 研究目的不同,划分湖泊类型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主要分类方法有按湖盆成因、按湖水补给与径流的关系;按湖水盐度分类等等。 1.按湖盆的成因分类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的成因不同、湖泊的形态、湖底的原始地形也各异,而湖泊的形态特征往往对湖水的运动、理化性质、水生生物生长以及湖泊的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按湖盐成因分类,得到广泛的应用。天然湖盆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构造湖盆、火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河成、风成、冰成、海成以及溶蚀等不同类型的湖盆。 1)构造湖: 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断裂、断层、地堑等)所产生的凹陷形成。其特点是:湖岸平直、狭长、陡峻,深度大。例如,死海及非洲著名湖泊(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贝加尔湖、洱海、青海湖等。 2)火口湖: 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成为积水的湖盆,其特点是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较大,如目前中国最深的湖泊——白头山上的天池(又称长白山天池)。 3)堰塞湖: 有熔岩堰塞湖与山崩堰塞湖之分。 前者为火山爆发熔岩流阻塞河道形成,如黑龙江的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下泻堆积河道而成堰塞湖)等; 后者为地震、山崩引起河道阻塞所致,这种湖泊往往维持时间不长,又被冲而恢复原河道。例如,岷江上的大小海子(1932年地震山崩形成的)。 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洲中部,哈萨克东南部湖泊,是一个内陆冰川堰塞湖,是世界第四长湖。 4)河成湖: 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是弯月形或牛轭形,故又称牛轭湖,水深一般较浅,例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风成湖: 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矿化度较高。例如,我国内蒙古的湖泊。 6)冰成湖: 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蚀湖与冰碛湖,特点是大小、形状不一,常密集成群分布,例如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北美洲及我国西藏的湖泊。 7)海成湖(海迹湖): 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这种湖泊又称碛湖,例如,杭州的西湖。里海(今

阴虚体质特征及成因

一、阴虚体质的表现特征 (1)手、足心热。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项阳热盛而发热的征象。阴虚体质手心足心发热的同时,常伴有面热潮红的现象。给人一种很健康、气血很充足的印象,其实是一种假象。 (2)周身干燥。经常出现耳、目、口、鼻干燥,皮肤偏干、易长皱纹的症状。阴虚体质往往口渴,喜冷饮。 (3)性情急躁。阴气少了,不能与阳气调合,就会显得阳火很足,表现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等类似于阳热亢盛的征象。 (4)舌部征象,阴虚者舌体干燥,舌质偏红,舌面缺少水分,甚至没有舌苔或苔面花剥。 二、阴虚体质易患疾病 (1)习惯性便秘。中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多数是阴虚津液匮乏所致。 (2)干燥综合征。眼睛、口鼻、皮肤干燥,缺乏津液或水分,全身分泌腺萎缩或功能丧失,体型多为干燥体型。 (3)烦躁不安。阴虚往往血虚,阴血不足,心神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现阳热偏盛,扰动心神,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 (4)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有阳虚、有血瘀、有痰热、也有气血不足。但一大部分失眠患者是源自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 (5)卵巢功能衰退。女性卵巢功能早衰,多数是与阴虚体质有关。由于阴血不足,身体没有多余的阴血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女性年纪轻轻就月经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出现卵巢功能早衰疾患。 三、阴虚体质的主要成因 (1)先天不足。母亲阴血不足导致子代阴液亦虚。 (2)女性更年期。女性一生的主要特点是经、带、胎、产。每月的月经,每日的带下,生产时大量的失血,给婴儿哺乳分泌的乳汁,都属于阴血范围,而这四种生命特征均以损伤阴血为前提,所以,女性多易 出现阴虚体质,到了更年期,经血闭止,就是阴血枯竭的表现,意味着人体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血排出体外,因此,更年期的女性阴虚最常见。 (3)长期发热。某些慢性疾病如果表现为长期发热,就易于在热退之后出现阴虚体质,汗为阴液,发热时不停的出汗最易导致人体阴液耗伤。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李南美洲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南美洲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1)位置: A.纬度位置:56oS~12oN。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2)大陆轮廓: A.北宽南窄,在40o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oN~30o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 (4)普遍暖热 成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4)大气环流: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oC。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类

湖泊的大概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比如按湖水排泄条件分外流湖和内陆湖。 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一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中国的湖泊简介 中国湖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潴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构造湖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火山喷发,喷火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山口湖,或因火山喷发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堰塞湖,此类湖泊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多。

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堆积堵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冰川比较发育的高海拔地区。由易溶性碳酸盐类岩层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叫喀斯特湖,在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沙漠地区的沙丘受定向风吹蚀成的丘间洼地,被潜水汇聚成的风成湖,多以小型时令湖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中国沙漠或沙地地区。沿海平原洼地由于沿岸流所挟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而形成的潟湖,多分布在中国沿海平原低地。此外亦有因河道的横向摆动而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间湖等,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中国大江大河沿岸排水不良的低地。然而中国不少湖泊的成因具有混成的特点。例如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但又与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联系。这些湖泊之所以还保留一定的面积,还与新构造运动的活跃以及沿袭老构造运动的性质等分不开,否则,位于多沙性河流沿岸的湖泊早已变为历史的陈迹了。又如云南湖泊虽属构造类型,但碳酸盐类地层的溶蚀对湖泊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费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 (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我们知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思想,从科技、消费、文化等各个维度切入来批判现实,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批判理论,这其中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大众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而且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认为只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审视当今的文化建设,才能在文化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大众文化特点的透视和分析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就如同中世纪的宗教、十九世纪初德国的哲学和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自然科学一样,它以其自己的方式得到确立并深入人心。正如伊格尔顿所言“:高雅与后现代文化日益融合,成为西方社会的文化‘主导’”〔1〕81。因此,我们要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从而对大众文化进行整体的透视和分析。 (一)大众文化使文化由高雅走向世俗。在传统社会里,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伊格尔顿就指出,在宗教正在失去它对劳动大众的控制时,文化曾经是作为一个代用品在场的。我们可想而知文化力量的

强大。而大众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已经由原先作为高雅、追求真、善、美和激发人们欲望的精神物品转变为受市场所主导、被消费所控制的商品,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东西。在传统社会里,文化意味着教养,肩负着教育的作用,起着引导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伊格尔顿认为“,国家要繁荣,它就必须向其国民灌输适当类型的精神倾向;而这正是文化或教育的观念根据一种从席勒到马修?阿诺德的古老传统所预示的”〔1〕7。到了后现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身份政治、市场文化和后现代的意识形态怀疑主义的攻击,文化从精英阶层走向普通大众,从贵族式的“文明生活”变成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成为了人人都可以有的东西,文化曾经意味着巴赫和巴尔扎克,现在它已经扩展到海滨文化、警署文化、天空穿越文化等。文化也不仅限于少数的工艺作品,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二)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商品。在后现代社会,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文化和工业、贸易、金钱紧密相联,大众文化就像生产汽车一样被制造出来。它的生产主要是关心什么可以出售,而不是什么有价值,更不管使用价值,只追求交换价值。更为可怕的是,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大众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文化成为商品生产的一部分。对此,伊格尔顿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宣称,如果艺术品是商品,那么商品也总是艺术品。‘艺术’和‘生活’的确近亲繁殖,即在一个密封的循环里,艺术向已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1、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狭长,面积小,接近赤道。 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不能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向北扩展,接近赤道;从而使南美洲的热带沙 漠气候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的狭长地带,面积小,接近赤道。 2、南美洲的西部为什么有热带沙漠? 南美洲西海岸形成世界上最靠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 多种自然要素综合的结果。首先,10·-30·地区主要受南半球幅高和 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控制,幅高因下沉气流所以干燥;来自大西洋 的东北信风对南美大陆的东岸带来湿润的水汽,在巴西东南部沿海平 原地区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海岸的智利和秘鲁沿岸为背风区,所以此时的信风难以影响此地; 另外沿岸的秘鲁寒流减湿,加剧了干燥程度,所以形成了最靠近赤道 且呈狭长布局的热带沙漠气候。 3、为什么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的分布形态? 南美洲西海岸的这种独特景观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要知道这 种特殊气候类型是因为常年受到负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实用型的是下 沉气流而导致的。由于当地气候非常炎热,所以地表大多数都是非常 荒芜的,在这里都会形成沙漠景观。同样这片地区也是降水量比较少 的地区。

第1个原因就是地形因素。要知道南美洲西侧不仅是有热带沙漠气候同样也存在着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而当时这几个气候共存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这片地区存在着安第斯山脉。要知道安第斯山脉的海拔非常的高,同样也让南美洲的气候受到了影响,分为东部跟西部。

高考一轮复习湖泊的成因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湖泊的成因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图2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此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A.蒸发量 B.湖水温度 C.径流量 D.湖泊宽度 2.到了春、夏季,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2.A 【解析】 1.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湖泊盐度的高低与蒸发量、湖水温度、径流量大小有密切关系,A、B、C错,湖泊盐度是单位湖水中的盐分含量,湖泊宽度对盐度分布影响最弱,D对。故答案选D项。 2.到了春、夏季,北部河流有大量积雪融水补给和较多的大气降水补给,径流量大。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①区,A对。结合纬度,南部河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径流量小,其盐度分布范围变化小,B、C、D错。故答案选A。 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潮。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3-5题。 3. 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④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4. 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

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②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③凸岸侵蚀、凹岸堆积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该演化过程可以( ) A. 增加灌溉水源 B. 降低河段落差 C. 避免洪涝灾害 D. 增加航运里程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三阶段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①③②。故答案选B项。 4.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水流冲向凹岸,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缓,堆积作用强。最终导致河道天然裁弯取直,而弯曲的河道被废弃,积水成湖。由此判断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5. 牛轭湖自然演化的过程,是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和河道遗迹湖的形成过程。河道遗迹湖的形成,可以增加了灌溉水源;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可以缩短航运里程,减轻洪涝灾害,但几乎不改变河段落差。故答案选A项。 呼伦湖(左图)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右图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 据材料可知 A. 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 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C. 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 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7 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①湖水盐度增加②温差增大③周边草场退化④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6. C 7. D 【解析】 6.从图示可以看出,1975~2011年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并不是持续下降,A错;湖泊面积的大小和补给量、蒸发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图中1975年的湖泊面积和1993年的湖泊面积一

各大洲气候特征及成因的87个问题

各气候特征及成因的87个问答 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7个问答,高考中一般会出1-2道这样的题目。所以,这87个说不定就会考到,赶快看看吧! 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百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 仔细观察,其实在我国藏南地区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主要是印度洋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形成的湿舌形成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长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水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000毫米以上,过万的极少数。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地理位置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大多数热带雨林(T r o p i c a l z o n e r a i n f o r e s t)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 地形地貌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专题四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成因 (1)四处非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南美洲巴西高原东南部沿岸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它们的形成原因均为:纬度较低;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虽地处赤道附近却并不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势高,气温较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较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 (3)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使该地成为雨影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少雨。 1.(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2)深居内陆地形闭塞 解析第(1)题,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对比图2可知,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第(2)题,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各大洲气候特征及成因的个问题

各大洲气候特征及成因的87个问答 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7个问答,高考中一般会出1-2道这样的题目。所以,这87个说不定就会考到,赶快看看吧! 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 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湖泊的形成原因

地理湖泊 1.湖泊的成因类型 1.火山:在火山口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 2.断层: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如坦噶尼喀湖 3.冰川侵蚀成湖:如五大湖 冰逝-冰碛湖:如天山天池; 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 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向斜盆地。 断层洼地:形态狭长,深,上加子湖、玄武湖、滇池 2°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3°海成湖:泻湖。 4°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

常见典型矿床特征及成因背景

VMS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指存在于海相火山岩系中,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由块状黄铁矿和贱金属的硫化物组成的矿床。 ②地质背景:分布范围很广,不同的VMS型矿床有着不同的有利构造位置。 ③成矿时间:时控性也比较明显,其成矿主要时代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新生代。 ④容矿岩石:不同类型的海相火山岩中均可以产出VMS型矿床,如富钠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或称细碧角斑岩系列产出含铜、铅、锌的和含铜的矿床;正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列中产铅、锌、铜的矿床;镁铁质火山岩的蛇绿岩中产的铜矿床。 ⑤形态与产状:似层状、透镜状。 ⑥围岩蚀变:VMS型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尤其是下盘绿泥-绿帘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显著。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和少量的毒砂,偶尔可见金、银。 ⑧矿床规模:一般规模较小,品味较低。 ⑨矿物组构:块状、密集条带状 ⑩成矿温度:温度较低,50-140℃。 SEDEX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通过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的层状赋存于正常的沉积岩系中的,已发育条带状和纹层状的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 ②地质背景:多产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或克拉通内部裂陷盆地边缘。 ③成矿时间:具有较强的时控性,成矿年代集中在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中期。 ④容矿岩石:含矿岩系多为海相的、远洋或半远洋深水静水环境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黑色页岩、细碎屑岩、碳酸盐岩。 ⑤形态与产状:常具有“上层下脉”的结构特点,具体形状取决于距热液通道口的远近和海底地形,以层状、似层状为主。 ⑥围岩蚀变:围岩具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不对称蚀变。主要为硅化、硅铁碳酸盐化。 ⑦主要矿物:矿物组合较简单,主要为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 ⑧矿物组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组构特征。主要为条带状构造。 ⑨矿床规模:一般规模巨大,品味较高。 ⑩成矿温度:140-280℃。 MVT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 ①定义:指产于碳酸盐中的,受地层层位控制并具有显著的后生特征的,以铅锌为主要矿物的一类矿床,因密西西比河流域汇水盆地发育该类型矿床而得名 ②地质背景:一般形成于稳定的克拉通边缘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中,构造环境常是大型盆地的边缘或盆地间的隆起带的边部。控矿构造主要为张性断裂带及破碎带 ③成矿时间: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晚期 ④容矿岩石:矿床的形成于演讲活动无明显的成因关系,主要受一定的层位控制,产于生物礁岩溶溶洞、岩溶角砾岩、不整合面及断裂带中,含矿主要为碳酸盐岩,少量为硅质岩、泥岩粉砂岩 ⑤形态与产状:矿体取决于溶洞、中间破碎带等空间形态,主要形态为层状、桶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 ⑥围岩蚀变:典型的后生矿床,围岩蚀变较弱,白云石化、硅化 ⑦主要矿物:矿物是硫化物在溶洞、晶洞、角砾碎屑间充填而成,物质成分简单,主要为闪

南美洲气候类型及成因

南美洲气候类型及成因 1.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 ①亚马逊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深入,并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形成地形雨; ③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巴西高原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 ②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3.美洲西海岸气候类型分布狭窄的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类型向东扩展。 4.南美洲北部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到赤道低气压 带的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时,气 压带风带南移,该处受到东北信风带的控 制,且该处为高原地形,水汽难以进入, 故形成了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5.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跨度大,向北延伸) 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6.南美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 安第斯山脉的南段(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①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②此地的西风为离岸风,阻止了大西洋水汽的进入,比较干燥; ③东部沿岸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①此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东南风势力弱,大西洋水汽影响小; ②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太平洋水汽受阻挡,影响小; 故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发布方:北岭星空浏览数:1536 发布时间:2007-7-6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一)地理分布 亚洲湖泊很多,分布很广,根据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湖群: 1.北亚湖群北亚湖群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湖泊面积不大,但数量很多,成因复杂。例如太梅尔湖和普托拉那山脉(г.Путорана)附近的湖泊,多为冰蚀湖;在勒拿-维柳伊(Лена-Вилюй)低地和北西伯利亚平原的永冻凹地区多为冻融作用形成的热融湖;在鄂毕河中、下游,还有许多因河水泛滥和冷湿气候而形成的许多沼泽;南部的贝加尔湖则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构造湖。 2.中亚湖群中亚湖群包括苏联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湖群,前者多为大型的海迹湖,例如里海和咸海;后者都是构造湖,例如库苏泊和乌布苏诺尔湖等。在帕米尔高原上,还有1911年因沉陷而成的沙力兹湖。 ⒊青藏高原湖群本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多为冰蚀湖和冰碛湖,迄今高山上仍有很多山地冰川。青海湖则由断层陷落而成。 ⒋长江中、下游湖群本湖群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它们有的是古代大泽,后经泥沙沉积而成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原是浅海湾,后来被沿岸沙堤包围而成潟湖,有的是河流下游泄水不畅,洪流汇聚而成。 ⒌西亚湖群本湖群包括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的湖泊,主要是构造湖,如雷札耶湖等。 (二)湖泊的成因类型 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三)主要湖泊概述 里海位于亚欧之间,是世界上最大湖泊。由于它具有海的许多标志(例如:比一般湖泊面积大,湖水盐分高,多狂风巨浪,有典型的海洋生物),所以称此大咸水湖为里海。里海南北长1200km,东西平均宽320km,面积(连同岛屿)在1929年为422000km2,但到1970年已经缩至371000km2。里海湖面约低于外洋海面28m,湖水平均深180m,最深1025m。湖水总容积为76000k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