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意义

父亲节的意义
父亲节的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父亲节的意义

篇一:父亲节有什么特殊意义你知道吗_

父亲节有什么特殊意义你知道吗?

不知道世界上的孩子们第一声叫爸爸的多还是叫妈妈

的多,反正父亲节比母亲节整整晚来了10年,而且至今知

道的人不多。

美国的约翰·保杜德夫人幼年丧母。1909年,她在过母亲节的时候,想到了含辛茹苦把自己和几个弟妹养大的父亲。为了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她建议教会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父亲节,并举办庆祝仪式。

在父亲节里,凡父亲还健在的子女襟前佩带一朵红玫瑰向父亲表达祝福;父亲去世的则佩一朵白玫瑰,向已故的父

亲默哀。这个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不过,直到1924年美国政府才正式批准了设立父亲节

的决定。

据说,选定6月过父亲节是因为6月的阳光是一年之中最炽热的,象征了父亲给予子女的那火热的爱。

母亲节前后的京城着实热闹了一番,早在四月份,快餐店、商场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就打出各种热卖的招牌,媒体也抓住时机,向母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可父亲节的街上却依然冷冷清清。“零点——搜狐网上调查系统”的最新结果显示,上网人士对父亲节的重视程度不及母亲节。

今年四、五月份,“零点——搜狐网上调查系统”进行父亲节和母亲节的网上调查,受访人数分别为343人(母亲节)和277人(父亲节)。结果显示:在343位受访者中,知道母亲节的有98.3%;而在277位受访者中,知道有父亲节的人则只有80.1%。在问及父亲节与母亲节的确切日期时,父亲节的"名气"则远不及母亲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母亲节调查的172名女性受访者全部知道有母亲节,只有8.7%的女性受访者不知道母亲节的确切日期。而在访问父亲节调查的127名女性中有20.5%的人不知道有父亲节,28.3%的人不知道父亲节的确切日期。可见女性这一对节日相对敏感的群体对母亲节的熟悉程度

远超过父亲节,

她们也更倾向于用过节这一外化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浓

浓的感激之情,在这一点上,可敬的父亲显然遭到了冷落。

在对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虽然"父亲节"并未受到广泛的“青睐”,但上网人士对“父亲节”仍褒奖有嘉。对“父亲节”持正面态度的比例与对“父亲节”持负

面态度的比例约为3:2。其中,64.3%的受访者觉得“对父亲来说,有一个父亲节挺好的”;44.4%的受访者同意“设父亲节是有必要的”;27.8%的受访者认为"在父亲节这一天,是一个与父亲进行沟通的好机会“。而持负面态度的人则主要是感觉“自己的父亲根本不知道有父亲节”(2.6%),也有35.4%的受访者认为“母亲节还有人过,但很少有人过父亲节”,表示“好象没听说有人会过父亲节”的人占19.5%。

相形之下,人们对"母亲节"则表现出更强的接受度,认为"在这一天,可以向母亲表示爱意"(72.3%)和"设母亲节是有必要的"(65.6%)的比例都明显高于"父亲节";而认为"自己的母亲根本不知道有母亲节"的比例则只有(29.2%)。

同样是表达对亲人的关爱与感激,上网人士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别。对更为理性和威严的父亲,人们传递感情的方式颇为含蓄;而对相对感性而又慈爱的母亲,人们的表达方式则更加感性而外向化。由于有更多的人认为父亲与母亲相比,并不十分看重这样的节日,因此让"父亲节"悄悄溜走而没有任何表示的比例(34.3%)高于"母亲节"(21.7%)。

看来,"父亲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相当有限,然而我们相信父亲的地位在每一个儿女心中一定不低。在本次调查中,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有人会过"父亲节",但当问及在以后每年的"父亲节"这一天是否会对父亲有所表示

时,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象父亲含蓄而深沉的爱意一般,今年的"父亲节"又在沉默中流走,各位朋友,您有没有想过要在这一天向默默关怀着你的父亲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和敬爱之情,哪怕只是通过一句简单的问候呢?

篇二:父爱的重要性

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亲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

幼儿期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模仿”。他会不自觉的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研究发现,父亲有着和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这些不同的特征会在和孩子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作用似乎比母亲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

2、父亲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

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父亲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以一种活跃和令人激动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喜欢这样的交往,他会慢慢的表现出游戏带给他们的自信与快乐。一般来说孩子在双亲的家庭中进行游戏,可以在与母亲进行的游戏中学会关心别人、温和、善良,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学会

坚强、勇于冒险、热情、乐观。这样两方面结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3、父亲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孩子在与母亲的日常交往中,经常会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父亲那里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4、父亲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

父亲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中,会帮助孩子扩大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在与孩子的游戏中,利用父亲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来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这就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父亲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多多的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激起孩子对游戏活动的积极反应和兴趣。这样则有助于孩子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父教缺失的原因

1、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因此父亲

往往以事业为重,是家庭的供养者,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

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角色的事情。以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的教育责任,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很少,渐渐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2、家庭分工偏差

在中国家庭里大多数父亲,对子女教育没有母亲那样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全力以赴,家长走入一个怪圈:父亲的职责是物质保障把主要精力放到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

位上而母亲全权接管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做父亲的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或是父亲被过分热情过分负责的母亲,有意无意的排挤出了家庭教育的权力中心。

3、自身责任意识——要读懂“父亲”真正的含义

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时间紧张、家庭分工总总称之为理由其实更是借口,是卸下作为“父亲”责任的借口。再好物质的保障也代替不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真真切切的爱。有人说中国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位多功能全自动的母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即使有生理上的父亲,但是没有精

神上的父亲!真正的父亲,是一个坚强勇敢,头脑理智,心

胸开阔,重视子女教育的男人。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的缺憾。

三、父亲教育缺失的影响

1、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父亲在孩子眼中的威信降低。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通过动态的平衡,通过优势互补使各自在教育中的不足得到弥补。但是如果父亲不参与教育,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必然会使孩子感受不到良好的父爱关怀。当孩子学习吸纳不到父亲身上良好的品质时,便会把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看的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缺点很多的父亲,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屑,甚至瞧不起。

2、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的习惯养成出现困难。

我们都清楚,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与家长的自身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生活中是否有好习惯,学习上是否有好习惯,都会让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如果我们只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做不到,或者其中一个人做不到,都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氛围。而父亲教育缺失,就会让这种习惯氛围被打破,比如父亲在家中不能与孩子生活作息时间同步,或者在孩子学习时自己却在电脑上玩游戏或者看电视,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被转移被分散。

3、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缺乏。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对家里的事不参与,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家务劳动,甚至是整理自己的卧室,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孩子责任感的建立,最初

是从自我服务,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的。如果父亲在这方面,缺乏关注,自己不去做,不带领孩子去做,时间长了,孩子便会认为做家务只是妈妈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比如有些孩子父亲回到家里,不帮助孩子妈妈做饭,不打扫家里卫生,相反却指挥着孩子妈妈做这做那,很容易让孩子效仿,让孩子妈妈成了保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责任感贯穿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家庭责任,学习责任、社会责任、集体荣誉、个人荣誉等诸多方面。

4、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自信心培养受到影响。

从对事物的判断,目光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执行力方等面父亲应该有独到的一面。这些优势会为孩子在做事,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自信支持。但如果父亲不能把优势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不踏踏实实地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那么孩子在父亲身上将会得不到这些有益的品质。同时父亲教育缺失,也会让孩子妈妈在自信心方面得不到最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教育孩子过程中夫妻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去相互理解、支持、鼓励和配合,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妈妈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后,很容易去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可以说,自信心是孩子能力不断提高的源动力。

5、父亲教育缺失,会让孩子在感恩教育上受到影响。

父亲虽然为男性,但是在感恩教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