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安机关权力配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公安机关权力配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公安机关权力配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公安机关权力配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广义的警察权是指国家设立、训练、调配、指挥和监督警察机关(构)、警察力量和警务工作的权力;狭义的警察权则指警察机关(构)和人员依法从事警务工作的权力。警察权力配置,即将警察权力按照一定标准设定、分配、安排和调整,以满足国家维护社会治安需要的过程。我国警察权力配置的现状和问题是:权力主体混乱,权力本体混淆,权力手段不完备、保障不充分,警察权及其配置的法律依据不足,从而导致警察权力错位、权力交叉、权力倒置和权力缺位等缺陷;其原因,包括对警察权的性质认识模糊、范围不清和分类简单等理论认识上的原因,以及由于历史承袭、前苏联的影响和国内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等制度文化上的原因关于警察权的界定,在国内现有有关警察学、公安学等论著中,涉及到警察权的概念表述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认为警察权“是指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警察机关和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进行治安管理和惩治犯罪的一种国家权力。”2、认为“警察权是指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警察机关执行警察法规范、实施警务活动的权力。”3、认为“警察权应该包括国家制定警察法规,规定警察职责,赋予警察权限,领导使用警察力量的权力。”4、认为警察权“是国家机关有关警察行为的决策和实施的权力。

归纳我国警察权力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警察权力主体混乱,难以切实监督由上表可见,我国有权设置、管理警察(业务)的部门众多,且领导关系复杂。比如,国务院系统的警察机构中,除公安部门外,其他各部门的各级警察机关负责人,不是由各级政府而是由其本系统任命;即使公安部系统,各级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名义上是同级政府的组成人员,但是其任命决定权实际上在党委。(二)警察权力本体混乱,权力运行成本加大,效率不高突出表现在警察行政权力与刑事权力的交叉:一是治安警、交通警、外事警、消防警等属于行政警察,但却均承担刑事案件的管辖任务;二是刑事技术工作归属于刑警部门,但实质上应属于行政职能。(三)警察权力手段不完备,权力保障不充分,发生权力功能障碍或阻滞,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权力的实现依赖于相应的手段。警察权力手段是警察权力的载体或媒介。警察权力手段不完备,必然妨碍警察权力功能的实现。权力的实现还必须有充分的保障,而目前我国警察权力在实际运行中缺少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体制保障,使现有警察权力的功能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论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现代化的实现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各行各业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快件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在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的。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范围性事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调整。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各体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环节的系统。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 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销售管理为中心。 (二)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三会一层权力配置

股东会 1.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决定权 2.董监人选报酬报告决定权 3.年度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弥补亏损方案决定权 4.增减资、修章程、发债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决定权 5.章程规定 法律检索 第三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 第三十七条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七)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十)修改公司章程; (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第九十九条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决定权 高管人选报酬决定权 年度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弥补亏损方案制定权 增减资、发债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方案、基本 管理制度制订权 股东会召集权 内部管理机构决定权 7.章程规定 法律检索 第四十六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七)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八)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一百零八条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五人至十九人。 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本法第四十六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任期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本法第四十七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 财务检查权 董高监督纠正权 董高罢免建议诉讼权 股东会提议召集主持提案权 董事会决议事项质询建议权 6.章程规定 法律检索 第五十三条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公司财务; (二)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三)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五)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七)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五十四条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

行政权力的行使与限定

收稿日期:2002-04-03 作者简介:毛秀娟(1965))女,浙江江山人,中共金华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 2003年第2期总第173期 齐鲁学刊QILU JOU RN AL N o.2 G eneral No.173 行政权力的行使与限定 毛秀娟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浙江金华321001) 摘 要:由于行政权力对社会、经济、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由于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和领域的扩大,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产生危害,因此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加以限定。而正确行使和限定行政权力的目标要求是要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养成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等。 关键词:行政权力;行使范围;目标要求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3)03-0099-02 一切政府的活动,既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要帮助和鼓舞个人的努力与发展,但是当政府对社会或个人的调控权超越必要的限度时,就会造成政府权力关系对社会的渗透及其他社会关系的替代,使行政关系成为一种对社会进行协调与控制并在较大范围内唯一起作用的关系[1]。因此,要使现代政府的行政权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更促进人的发展,就需要界定政府行为的领域,并对其范围作正确的限定。 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的必要性,首先源于权力的一个基本属性,即一切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危险。其次是行政权力本身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最需要限制的权力[2]。从权力的性质上看,行政权力表现为一种强大的/实践力量0,它一般都是通过主动、直接、强制地影响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其目标和价值的。从权力的范围看,行政权力的触角几乎无所不至。如果说20世纪以前,除了邮政局和警察局以外,一个守法的公民一生很少能意识到政府权力的存在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却可以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地感受到行政权力的存在和作用。从权力的内容上看,经过不断的扩张,行政权力已经成为一种包括立法、司法和执法三种职能的综合性权力。一般地讲,权力越大,其效能越大,同时其潜在的危险也越大。从现实情况看,行政权力固然是为人们造福的主要力量,但它同时也是最容易给人们造成侵害的公共权力。因此,在现代国家,行政权力自然成为最需要加以限制和制约的国家权力。 从社会和行政权力的关系看,社会汲取的无限扩大带来社会资源的紧张,而行政权力对社会发展资源的投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行政权力调控的无限定增长会妨碍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加剧社会对于政府的依赖性,不利于社会自我管理的发展和成熟。政府强而有力的行政权力自然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也便于社会的整合和自然资源的提取,从而达到政府既定的目标。但在另一方面,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分强化最终将导致社会对政府的全面依赖,丧失社会自身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无限定和不正确限定的行政权力不利于社会独立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从人的发展和行政权力的关系看,人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在追求自由中求得发展。行政权力是一种外部的约束和规范,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自由的约束和规范。但是,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阶段,适当的行政权力能善意地保护并促进人的自由的实现和能力的发展,使人的行为沿着社会趋势,顺着大多数人意志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如果行政权力失控,过多地渗透于人的生存和生活,就会限制人的行动,束缚人的自由,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行政权力行使范围和领域的正确限定,既是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的要求,也是行政权力行使主体)))政府自身实现规范、高效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日益强化,以法治国,以法行政,已是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共识和要求,由此对行使行政权力的限定也尤为必要。笔者认为,要正确行使和限定行政权力,必须达到下列几个目标要求。 (一)行政权力的行使和限定要着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政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政有着明显的不同。计划经济条件下是/大政府、小市场0,甚至无市场。政府支配市场,控制市场,行政权力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支配和左右着社会经济。久而久之,束缚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西方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大政府、小市场0的模式,意在尽力减弱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而减轻行政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控制。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权力行 99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一)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一) 一、行政权力的渊源及其发展 权力包括公权力和私权力,国家权力则是公权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权属于国家权力的一种,其概念源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权力分配理论,并可追溯至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著名的《政治学》一书中就提出,政府由三种人组成:讨论的人、执行法律的人以及解决纠纷的人。英国在十五世纪时就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观念,国王行使立法权必须取得议会的同意,但国王可以自主处理行政事务不受议会的干预。(1)作为一种政府组织规范,英国思想家洛克在十七世纪最早提出国家权力应由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三个部分组成,这种分权学说在稍后由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正式提出。孟氏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即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动,包括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他认为政治自由是政权正确组织的结果和目的,由此提出国家权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应将之授予不同的机关的分权学说。这三种权力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后,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2)孟德斯鸠关于权力分享的理论为美、法等国的宪法实践所采纳,但他对行政权概念的认识则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他认为,行政权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应由国王或君主来行使,“因为政府的这一部门几乎时时需要急速的行动,所以由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更好一些.....。”(3)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行政权的认识日趋科学、清晰,其中比较权威的传统定义当推布莱克的观点:“行政权(Executivepower)即执行法律的权力,它是总统根据联邦宪法第二条的规定而享有的广泛的权力......;它与制定法律及对法律纠纷进行裁决的权力相区别。”(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5) 如上所述,人们习惯于从权力主体的角度来界定行政权,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行政权力。在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对国家行政事务的管理只能由行政机关来进行,行政权力运行的目的被严格控制在建立一个具有同等权利的公民能够安全地自由竞争的社会秩序上,行政权力的内容和范围以及运行程序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一个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它的使命只在于保障人们的自由。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社会事务范围相对狭小,相对简单化的行政权力也就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但随着西方在上世纪末尤其是本世纪初的急剧现代化,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事务剧增,作为执行法律并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的行政权力的日趋扩张成了必然趋势,其范围也不仅限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全,还更多地从事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过去所从未涉及的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激剧扩张也要求政府承担许多私人所无法独自完成的经济事务。行政权力在今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的传统界限已被打破,行政机关不仅扩大了自己传统的权力阵地,还逐渐享有过去所难以想象的行政立法权、行政司法权,其权力行使的手段和方式也更加复杂多样。和立法权、司法权相比,今天的行政权力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综上所述,行政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弱小到强大的演化历程。行政权力的这种不断扩张的趋势,是其最为典型的外部特征之一。日益扩张的行政权力,容易导致如下后果: 首先,行政权力的扩张与其运行方式的灵活、外部范围的不确定性相结合,极易造成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侵害。公民个人权利又称公民权,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个人在一定社会中所享有的自由和权能。依人民主权理论,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权,源自人民的公民权,是由公民权派生而来的,其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实现。然而,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尤其是以运行方式灵活、范围幅度模糊为特点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断扩大,使得通过法律对行政权力的明晰化更为困难,拥有行政权力者受到的制约与监督有

中德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及其比较

中德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及其比较 [摘要]德国的政府间关系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合作型模式,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此种模式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参与决策,对联邦政府施加影响;联邦政府也运用财政手段去控制各成员单位,干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务、德国的政府间关系还体现为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州政府间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显现出地方政府自治权力扩大的趋势。德国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机制保障了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避免和化解了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保证了德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在分析德国政府间行政权力配置的基础上,将之与中国政府的行政权力配置相互比较,以期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德国;行政权力配置;中国;比较 一、行政权力的配置 (一)概念区分 行政权力配置,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中央地方之间权力分配关系及其制度的总称。行政权力配置按照配置的方向可分为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所谓行政权力的横向配置是指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分配。其核心内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该国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权力地位和职权范围,而通常这些内容都由该国的宪法和法律做出明确规定。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相关理论。接下来先对行政权力纵向配置的概念进行阐述。 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是根据国家行政权力与其管辖区域地理、人口、文化、公共事务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形成的行政权力分配的制度总称。由此可见,行政权力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层级之间的权力分配,诸如事权与财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等,因此,行政权力纵向配置问题是一国行政结构的核心问题。 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从实质上来说主要研究的是国家行政权力在中央与地方或不同层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和制度。从古代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变迁中,自国家产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一直是各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行政权力的纵向配置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而且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模式 1、联邦制国家模式 联邦制国家属于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德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模式。其行政权力配置的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联盟关系,是具有不同权力、职能范围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是联邦制原则的要求。它们与联邦政府在不同管辖范围内分别行使统治权,在许多权力的行使上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从属关系和领导关系。但联邦政府通常会作为整个联邦制国家成员的代表对外行使外交等国家主权。 (2)联邦政府根据法律设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并对联邦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样的一种关系导致联邦内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制度颇为相似,例如,当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国准备采取救市政策,其他成员国家不能采取相反的或者不作为的政策,而是应该与采取救市政策相同的政策,但是,任何成员国家不能以此为优势,不经其他成员国同意,私自采取政策,而应该经过成员国之间共有的行政机关,提交政策预案审批通过后,共同实施同向政策。 (3)联邦制国家通常制定统一的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各成员国家都认同于这部统一的联邦宪法,并且受统一宪法的法律约束。联邦政府主要负责联邦范围内与人民密切相关或需要特别统一管理的事项,例如管理外交、军事等,涉及其他与各联邦成员人民密切相关、

浅析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的论文

浅析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的论文 (一)限制对收益的人为调节对收益的确定,传统会计理论认为,应允许收益摊平(ine smoothing),即对费用的摊销,当经营情况好时,多摊销些,不好时,少摊销些,使收益较为均衡,企业的总体风险较小; 目前的会计理论则认为,收益摊平的作法,人为调节的因素即主观性太大, 应予限制。 会计实务界认为,会计本身的职能是反映。提供信息与信息的使用要分开。会计应体现其中立性,而不是服务于特定的政策需要。因此,各项费用的摊销应尽可能进行当期收益,以减少人为操纵,限制人为调节,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增加现行成本(市价)的会计信息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占主导地位。但是,会计是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就不能适应这个要求,而应提供现行成本。 所有投资的交易都可分成三大类:买、卖或持有。显然,买主关心的是我今天为它要付出多少钱,卖主关心的是它今天能变现多少钱,持有者关心的是将来能收回多少钱。这些都是现行或今后的价值,历史成本对他们只是参考。 会计的计量模式,可以由5 种计量属性和两种计量尺度的不同组合来确定: 计量属性 1. 历史成本 2. 现行(重置)成本

3. 现行市价 4. 可实现净值 5.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 计量尺度 1. 名义货币单位 2. 固定货币单位 将以上“属性”和“尺度”组合,可以有10 种模式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模式都用到了。例如,固定资产评估和盘盈,用重置成本法; 存货和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则为可实现净值等。 应当说,历史成本法仍然是当今多数国家使用的会计准则,但它正在逐步失去其主导地位。许多人认为,21 世纪历史成本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为了适应多方面的需求,作为过渡,目前在使用历史成本的同时,可以以多栏式、附表、附注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反映现行成本(市价)的会计信息。 汇汇兑损益变动(未实现)等。 国际会计准则将要求把全面收益表作为第4 张报表予以披露。 (三)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当今证券市场的全球化、投资的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实现全球统一。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统一实行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会计准则。多数人认为,这是长期目标,目前还不可能。二是协调化。即本国(地区)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

我国权力配置图

我国的国家机构具体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主要有:(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5)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地方国家机关按行政区域划分级别:(1)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2)市(包括自治州)。(3)县(包括自治县和县)。(4)乡。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以各级人大为核心,包括该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集中的辩证统一,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2.责任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均应对其后果负责。责任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关活动的普遍原则。 3.精简和效率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职能而设,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应该是精简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 4.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是指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为依据来治理国家,形成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第二节我国国家机关体系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我国国家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2.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3)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4)决定国家重大事项。(5)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6)其他应由它行使的职权。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 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部分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 组成和任期: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并应当有适当的少数民族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为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2)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等职权。 三、国家主席1. 性质和地位: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关,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国家主席对外代表国家。2.产生和任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 国家主席的主要职权根据现行宪法及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主席的职权主要有:(1)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待外国使节。(3)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四、国务院. 领导体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成员组成。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

浅谈会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806307.html, 浅谈会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者:孙晓雯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2期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增长,会计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会计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会计学科也是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形式。会计学科要紧随时代潮流、迎接挑战,使会计事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分析我国目前会计学科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将针对目前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有目的的进行解决,分析会计学科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会计学科;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我国的会计学科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捷模式框架。目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而会计学科就在其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必须明确目前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会计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会计学科的发展现状 会计学在我国的发展较早,20世纪50年代在某些高校就出现了会计学本科专业,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2011年)》目录中,会计学科是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 二级学科,会计学科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会计学术研究会计学科以及会计教育三者密切相关的关系。会计学术研究以及会计教育直接影响着会计学科的发展,因为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学生和教师是会计学科的主体,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问题: 1.会计学科发展至今,会计学术研究也被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实证研究一种是规范研究,这其中实证研究等同于会计学术研究,平时的会计实证研究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往往又非常狭隘。现如今会计实证研究的模式已经固定化,具有数理化数量化,模型化,科学化,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进入了21世纪,我国为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了众多西方的教学模式,也学习了欧美会计实证研究模式,但在不断的发展中,我国的会计学术研究变得越来越僵化,越来越模式化,目前,我国会计学术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资本市场等比较狭隘的领域,这就导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不广泛。

徐宁杰--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趋势

21世纪行政权力发展趋势 答:行政权力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利益集体赋予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的各种权力。 21世纪行政权力的发展趋势将与20世纪有所不同。在权力的作用、权力的特点、权力结构、权力的手段、权力的监督等上均会有不同的发展与变动。 (1)从权力的作用和特点来看,行政权力有是对利益的分配和维护,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广泛性、动态性的特点。21世纪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政府将由对经济建设发展的倾向转向民生、服务等方面更加注重全体公民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经济方面管理的方面越来越少,政府权力的范围也将逐步缩减。 (2)从行政权力的结构来看,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分为中央,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和政府内部上下级权力结构,21世纪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将逐步明晰化,权责一致权责统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矛盾将进一步缓和与减少。对于内部上下级来说,随着法治社会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政府内部的权力分配将更加协调,权责分明。从横向结构来看,同级政府各个部门构成了横向的行政权力结构,之前的政府行政由于官僚组织的影响,各部门之间几乎是独立的,上下级之间的责任分配也存在权责划分不清的情况,给政府行政带来了巨大的麻烦,21世纪的行政权力结构将会是互动、沟通性较强的网络交叉结构。 (3)从权力的手段来看,行政权力主要采取说服、压力、指令、奖励、惩罚、暴力等手段实现,21世纪权力的行使将更多采用说服,指令、奖励、惩罚等手段来实现,从而减少对暴力的使用。 (4)从行政权力的监督来看,行政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赋予的国家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主体行使权力是作用到利益集团上的,作为赋予行政权力的公民,有权利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和群体参与到监督的过程中去。 总的来说,21世纪的行政权力将更加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结构更加合理化、网络化,行使更人性化,更透明化,能力更现代化。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地方政府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政府相应活动和政策的支持和认同,当前提高政府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高效性,博得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治,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政府的合法性。然而,要实现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拓宽绩效考核的范围,走出唯GDP是求的怪圈,将教育、社保、社会救济等关乎民生的工作也归纳到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转变公职人员的行政理念,转变旧时的官民思想,向顾客与雇主的思想观念转变,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让行政相对人能够充分发挥民主权利约束公职人员的公权力。 二、转变责任负责对象,改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都是典型的压力型政府,实行对上负责制,首长负责制,通过任务的层层分解,层层下压,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但是也因为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产生了许多行政不合法现象。比如说在上级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上的空缺可能转向许多不合理的罚款。而为了转变这一行政观念,必须逐步推行县区级以下领导直选制,通过直选的方式,对行政领导的行动和政策加于监督和约束,只有推行民主,充分发挥民主,才能限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也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公民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党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民主的作用,也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前段时间推行的县区级领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业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初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而重要课题。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 ①”。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1995),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我;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②”。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稀与妥协的产物。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以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稀的结果(张为国,1997)。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 ③”。所以相关各方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 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法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害集团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效用在于解释和预测两方面,会计研究中应联系不同的利害关系集团、社会资源的分配及有关的经济理论,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有关的会计假设,从而能对会计实务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金祥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人,我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结构合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一般地说,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及为保证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称。所以,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从运行状态上说,它就是种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任何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与完善,都是围绕着行政政权的划分或分配进行的。所以,行政职权是构成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行政职的划分或分配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如果没有一定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就无法施行行政职权,行政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云了存在的形式。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总是伴随着行政机构的建立、改革和完善而进行的。 3.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开题报告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 2014 年 2 月 2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引入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现在,一般的企业均运用了本一量一利分析、责任会计、绩效考核等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但根据国内一些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及运用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状况不够理想。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为企业完成计划、控制与决策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宝贵信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应用经验整理总结,探究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如何发展,将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2、研究意义: 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得不到重视与有限应用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本人对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旨在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做出更透彻的分析与更有效的推动作用。 积极推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目前,管理会计已在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能够在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面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企业尚为数不多,管理会计对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以上分析来看,推广、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 一、公共管理边缘化 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21世纪的公共管理还把预防永远无法治愈的瘤疾当作处理问题的思路,把掌权者与权力本身区分开来的做法从观念上否定了行政权力的私有,并试图以此减少腐败的滋生空间,使公众增加对政府的满意度。公共管理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管理变迁中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写论文 二、公共管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管理在向边缘化发展的同时正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全球化的多边贸易的发展与各国市场壁垒的逐步瓦解不断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基础,多边贸易的发展导致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出现。在WTO下,各主权国家纷纷出让部分主权,以承认W,I,0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多,像打击跨国犯罪、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核扩散等领域内的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各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和协作,民族国家单独行动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社会事务方面,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发展都要求各国政府拓宽开放的领域,放松某些管制,以便更充分地加人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凸显了地区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地区和城市将越过国家疆域,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再工业化和重新组合的主要空间。这使得政府公共权力逐步流向地区机构和社区,从而打破了政府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格局。同时,新一轮爆发的信息革命正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技术保障,畅通、快捷的信息对政府管理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大。21世纪公共管理国际化的趋势表现为管理思想、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国际化突出表现在公共管理人员将逐步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文化是公共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作风等,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21世纪,注重本土管理文化和外来管理文化的结合,博采众长,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新文化己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需。管理人才是制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创造适于公共人才资源发现、培育、使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丰富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高收益正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作者】王世雄 【作者简介】王世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了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但还存在一系列明显的缺陷,“漏监”、“虚监”、“难监”比比皆是。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努力转换薄弱环节,寻求整体优化机制。在现阶段的实践中,行政监督机制的创新与尝试已初见成效,这将成为我国行政监督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正文】 伴随着政府事务规模的增长与行政集权化的发展,行政权力在现代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制的吁求也因此越来越强烈。从法理上讲,在我国“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统治和管理功能,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功能。行政机关在从事大量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行政权也从授权立法、兼行部分准司法权、扩大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表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的特点。因此,加大行政监督力度、改善行政监督结构、增强行政监督实效以保障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现有行政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 在我国,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纠不法、增进效率、优化政府形象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有力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廉洁化、法治化和高效化。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注:《毛泽东黄炎培当年延安话民主》,《新华文摘》1990年第4期。)因此,新中国建立伊始,就注意从制度与实践两个层面创设行政监督体制。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治体制转入过度集权化阶段,行政监督缺失必要的外部民主环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行政监督基本上处于弛废状态。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而逐步形成的。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约束体系,主要包括主体体系和对象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