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疾病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类亚型。
它是一种可以影响到多系统的具有多种症状的精神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过许多名称,其研究历史也非常复杂。
4000年前古埃及人首次描述了此综合征,并将其称为“癔症”。
他们认为该障碍源子宫的自然移位,并尝试通过将“游走的子宫”拖回原位来治疗这种疾病。
1859年,Briquet在巴黎的一所医院里观察了430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将其称为“癔症”,在1951-95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确立了癔症涉及多个系统的念。
在其专著中进一步将癔症定义为在缺乏器质性病变的前下出现的多种戏剧性的和过分的躯体不适。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在癔症转换症状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机制“心理能量”被转换成躯体症状。
随后Steke1首次提出了躯体化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等同于Freud的转换概念[1]。
病因和发病机制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学机制尚不确定,不同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遗传学因素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
研究显示,患者女性一亲属中约20070达到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化障碍的家聚集性可以受到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的影响。
寄养子究发现,若是女性在3岁前被寄养,并且其养父母有酗酒或反社会的问题,她们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增加5倍。
随着寄养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寄养子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也会相应改变[2]。
生物学因素早期的“癔症性”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患者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缺陷导致了许多临床症状,这种缺陷可能是躯体化障碍患者及其生物学亲属躯体不适、症状无明确定位的精神状态和病理性赘述及一些社会、人际关系、职业功能受损等的基础。
神经心理实验结果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注意和记忆功能缺陷。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一些特点,如双侧额叶对称性功能缺陷,优势大脑半球的功能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严重(亦见诸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非优势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碍比后部的严重等。
躯体形式障碍与躯体化障碍

• Lipowski:将躯体化定义为个体在心理应激反应下, 一种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和症状的倾向,这些躯体不 适或症状是医学无法解释的,并常被归咎为躯体疾病 而寻求医学帮助
基本特点
• 1)躯体化必然有躯体不适或症状的感 知,并以此作为求医原因
• 2)躯体症状的感受、表达受心理社会文 化因素的影响
• 3)躯体症状不能以躯体疾病来解释
躯体化可分为三种形式
医学不能解释的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 ):通过必要的检查仍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躯体化作为一种放大的感知方式 精神障碍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放大的感知方式 医疗保健就诊
躯体化的4种假设(3)
躯体化作为术后的常见症状 常见躯体症状
医疗保健就诊
心理应激
躯体化的4种假设(4)
躯体化作为医疗保健系统激励动机的一种反应
心理应激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医疗保健系统
临床分类
•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Undifferentiated
• 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工作能力明显受损,造成间接的经 济损失
• 国内亦有研究报告,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在过去的12个 月中,平均工作时限大约只有7.5个月,即约有至少4个 月不能工作
躯体化的4种假设(1)
躯体化作为精神疾患的一种隐匿性主诉
精神障碍 心理防御
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医疗保健就诊
躯体化的4种假设(2)
躯体化障碍病例范文

躯体化障碍病例范文英文回答:Case Study: Somatization Disorder.Patient Information:Name: Jane Doe.Age: 25。
Gender: Female.Marital Status: Single.Occupation: Unemployed.Presenting Symptoms:Abdominal pain.Chest pain.Fatigue.Headaches.Muscle weakness.Nausea.Shortness of breath.Medical History:Jane has been experiencing these symptoms for over six months. She has seen numerous medical specialists, but no physical cause has been found. She has undergone extensive testing, including blood work, imaging, and endoscopy, all of which have come back normal.Psychiatric History:Jane has a histor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two years ago. She has been taking medication for GAD, but it has not been effective in relieving her physical symptoms.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Jane is a pleasant and cooperative patient. She iswell-groomed and appears to be in good health. She is anxious and tearful during the interview. She reports that her physical symptoms are causing her significant distress and interfering with her daily life.Differential Diagnosis: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Jane's symptoms includes:Somatization disorder.Conversion disorder.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self.Malingering.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omatization Disorder: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omatization disorder are as follows:A history of multiple physical complaints (pain, gastrointestinal, neurological, or sexual) that have persisted for at least six months.Medical evaluation does not reveal any organic cause for the symptoms.The symptoms cause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The symptoms are not intentionally produced or feigned(as in factitious disorder or malingering).The symptoms are not better explained by anothermental disorder (e.g., mood disorder, anxiety disorder).Assessment:Based on the DSM-5 criteria and Jane's presentation,she meet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omatization disorder. Her symptoms are multiple, persistent, and unexplained by medical evaluation. They are causing significant distress and impairment in her life. She denies intentionally producing or feigning her symptoms.Treatment Plan:The treatment plan for Jane will include: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to help heridentify and challenge her negative thoughts and beliefs about her symptoms.Relaxation techniques to help her manage her anxiety.Medication may be considered if CBT and relaxation techniques are not effective in relieving her symptoms.Prognosis:The prognosis for somatization disorder is variable. With treatment, many patients improve over time. However, some patient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symptoms throughout their lives.中文回答:躯体化障碍病例范文。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一、疾病概述躯体形式障碍是指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这些身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二、疾病分类神经症、精神科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
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患者内向、孤僻,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的价格特征,可能成为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人格基础。
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的人,在患躯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躯体形式障碍。
2.神经生理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障碍。
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
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3.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对疾病的态度、早年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在一起是发生躯体化障碍的易患因素。
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成人患者的症状常常是他们儿童期所看到的患慢性疾病家属的症状模式。
儿童早期的疾病、童年期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保护或缺乏照顾都有助于成年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
由于躯体症状较精神疾病易于为别人接受,所以患者更趋向于将心理症状归为躯体原因。
另外,医生通过对症状的治疗或用所谓时髦的诊断名称,不恰当地强化了患者对身体疾病的认识等,也会导致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2
共随机筛查1673例病人,其中576例完成诊 断性检查。
符合ICD-10心理障碍的加权总患病率为 9.7%,其中重症抑郁患病率最高(4.0%)。
目前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已将躯 体化障碍、持续性疼痛障碍、躯体形式 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类形式命名为躯 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
躯体形式障碍分类(ICD-10)
F45.0躯体化障碍 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F45.2疑病性障碍 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 F45.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F45.8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
1673例连续门诊病人中性别患病率及总患病率 (%)估计患病率
诊断
男性
女性
合计
酒精依赖
9(3.0)
0(0.0) 9(1.1)
伤害性饮酒
11(4.3)
0(0.0) 11(1.6)
重症抑郁
16(3.3) 37(4.4) 53(4.0)
抑郁性神经症
3(0.9)
4(0.4) 7(0.6)
3.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4)
3.5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8)含“癔症 球”、感觉异常等。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1
用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了两所基层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中符合诊断标 准的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以及心理障碍 对病人的影响及内科医生的识别和处理 能力。
10列为分离性障碍 CCMD-II-R列入癔症,和ICD-10基本一致 DSM-IV则将转换性障碍列入躯体形式障碍 (300.11)。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有哪些?(1)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故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以女性多在30岁以前起病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
常见症状有:①疼痛,为常见症状。
部位涉及广泛,可以是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不很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情绪好时可能不痛或减轻。
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
②胃肠道症状,为常见症状。
可表现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多种症状。
有的患者可对某些食物感到特别不适。
③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有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冷淡、勃起或射精障碍;月经紊乱、经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④呼吸、循环系统,如气短、胸闷、心悸等。
⑤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具有多变性,其临床表现类似躯体化障碍,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
病程在半年以上,但短于2年。
(3)疑病障碍:即疑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
患者因这种症状可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的结论和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有的患者确实存在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优势观念。
多数患者伴有焦虑与抑郁情绪。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一致,有的主要表现为疑病性不适感,常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有的疑病观念突出,而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有的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较单一或具体。
但不管何种情况,患者的疑病观念从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
花季少女饱受疼痛折磨——认识心理疾病的躯体化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变化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为此,本栏目针对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常见心理问题,开设了心理系列讲座,在解读的同时,注重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科普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者按文/陈 博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案例介绍安安跟在妈妈身后进入咨询室,瘦削的身体窝在沙发里低头不语,镜片后的眼睛偶尔闪烁着微光。
安安妈妈急切地叙述着:“我女儿今年16岁上高一,已经有2周多没去学校了,说是腰疼坐不住。
我到处带着她看病做检查,却没查出任何问题。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您能帮我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吗?”通过进一步沟通,我了解到安安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经常头疼、肚子疼,三天两头请假看病,初中开始腿疼、胳膊疼,体育课几乎没上过,后来走路多点也不行。
上高中后发展成腰疼、屁股疼,疼得没法坐着听课,只能请假在家。
安安妈妈对孩子的病症表示特别不理解,说:“看了那么多医院,做了那么多检查,都没发现任何问题。
我和爸爸觉得是孩子太矫情了,就是找借口不想上学而已。
”听到妈妈这么说,一直沉默不语的安安突然情绪很激动,大声地边哭边说:“你们根本就不关心我!你们只关心我的学习,每次我疼得要命跟你们说,你们就只是说让我坚持,这次要不是我上不了学了,你们还是不会管我的。
我在学校上课坐不到10分钟就疼的受不了了,让我怎么坚持……”案例分析安安是典型的“考二代”,爸爸妈妈当年都是从高考大省脱颖而出考到北京顶级大学的,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生活。
爸爸妈妈认为,自己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考出来,在异地打拼这么多年积累了一定基础,安安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上小学后,孩子妈妈为了能更好地陪她学习,干脆辞职回家了。
安安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爸爸妈妈也很是以安安为骄傲。
石大精神医学课件10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遗传
➢ 心理因素: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幼年 期的创伤性经历,人格方面具有暗示性、情感 性、自我中心性
➢ 社会文化因素
(二)发病机制
1、意识分离理论:认为意识状态的改变是癔症 发病的神经生理学基础,随着患者的分离,正常 的认知功能受损,大脑皮层对传入刺激的抑制增 强,患者自我意识减弱并有暗示性增高。
1、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点 2、疑病障碍的诊断要点 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要点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诊断要点
(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 客观的一些证据,因此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 求病程至少要三个月以上。
2、分裂症 疑病症状离奇、不固定,有思维障碍 和精神病性症状,不积极求治
➢ 通常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 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 ➢ 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多变不典 型,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 丰富,或者完全不伴发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病 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3、疑病障碍
➢ 存在先占观念,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 属本症
慢性盆腔痛 ➢ 常出现药物依赖、焦虑抑郁和失眠,社会功能受损 ➢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病程迁延持续6
个月以上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不适的主诉集中于身体特定部位,如局 部肿胀感、皮肤蚁行感、麻刺感和麻木感,心因 性斜颈、心因性瘙痒、心因性痛经也属此类疾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约20%的躯体化障碍患者 的女性一级亲属也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