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景观空间营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乡土景观空间营造是指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乡村的土地资源、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等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手段,将乡土景观元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空间。
乡土景观空间营造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和弘扬乡村的乡土文化,以及加强与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协调。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营造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景观,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乡土景观空间营造还要注重发挥乡村特色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形成乡情乡愁,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土景观空间营造中,首先要进行乡土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了解乡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资源分布等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还要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为体现乡村的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要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风貌特点,合理布局各类空间要素,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比如将农田、果园、林地等乡村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格局。
同时要注重保护乡土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还要尊重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乡村的传统文化是乡土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中,形成独特的乡村风貌。
要注重乡村的功能需求和社会效益。
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要符合乡村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美丽乡村的期待。
同时还要注重乡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乡村建设和发展中来。
乡土景观空间营造是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和弘扬乡村的乡土文化,形成独特的乡村风貌,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民俗环境打造方案

民俗环境打造方案民俗环境是指民间文化传承和生活场景,包括节庆、习俗、民居建筑、民艺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民俗环境的打造可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民俗环境打造的方案。
方案一:节庆活动节庆活动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可以组织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活动,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游客通过活动来了解当地的习俗和文化。
同时,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进行表演、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等,让游客享受到民间文化带来的美好和乐趣。
方案二:民俗村落民俗村落是指保留了传统建筑和文化风俗的村落,是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
可以对一些具有拥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复原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地方。
同时,还可以发展一些民俗旅游产业,如民宿、手工艺品销售等,为村落和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方案三:传统建筑保护传统建筑是民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
可以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让游客欣赏到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可以在历史建筑中设置文化展示区、手工艺品销售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和购物选择。
方案四:文化旅游线路设计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可以将多个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体验。
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沿革,设计出多条文化旅游线路,包括传统建筑、博物馆、村落、文化街区等,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
总结以上就是一些民俗环境打造的方案,包括节庆活动、民俗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和文化旅游线路设计。
这些方案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也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旅游发展机遇。
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意象分析及启示

城市的前身 , 城市由聚落发展而来 , 是经济社会发
展 到一定 程度 的产 物 , 两者 之 间 有 着很 多 共 同 与
相通之处 , 因此对传统聚落进行空间研究时十分
有 必要 。
场所 , 空间 以人 的认 知 为 前 提 而发 生 作 用 。人并
收 稿 日期 :0 00 —2 2 1—90 基金项 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 自然科学研究项 目( 基金号 : J 0 8 9 ) K 20 A0 1 。
Ke r s ta i o a e te n ;s a ei g s c lgc le vr n n rg o a h r ce it s ywo d :r dt n l tlme t p c ma e ;e oo ia n io me t e in lc a a t rsi i s c
De . 2 1 e 00
徽 州传 统 聚 落 空 间意 象 分 析及 启 示
戴 慧 , 吴 运 法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 , 合肥 202) 3 0 2
摘
要: 徽州传统村落以它独 特深厚 的社会文化 内涵在我 国古 代聚落文化 中 占据着重要 的位置 , 研究其聚落
空间特征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该文从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人手 , 对徽州传 统聚落空 间进 行分析 , 图总结 试 徽州聚落形成 的特点 以及其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设 计理 念。
聚落是 一种人 地 关 系 作用 的结 果 , 当地 居 是 民物质 文化 、 度 文化 和 精 神 文化 的体 现 。位 于 制 安徽省 东南部 , 、 、 三省 交汇处 的徽 州地 区 , 皖 赣 浙 因其独 特的文 化 内涵 、 素的生 态意识 观念 , 朴 深受
市意 象 的五 项基本 元 素 : 道路 、 界 、 边 区域 、 点 和 节
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阁最初为贮藏性质的建筑,当然包括藏书。 因为有了书香气,便有了祈文风昌盛的文 昌阁。阁的尺度较亭大,常布置在较开阔 的水口区。如绩溪石家村的魁星阁、款县 许村防溪的大观亭;
桥是村落构景极活跃的要素,经常与亭廊 结合,形成桥亭、廊桥;
Hale Waihona Puke (一)水口 在徽州古民居村落的选址布局上十分讲求 水口的营造,按照徽州风水理论,水是财 富的象征,水口乃地之门户,关系到村落人 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为了留住财气,必须 选好水口,以利村落宗族人丁兴旺、财源 茂盛。水口有自然形成的,如黟县西递村 的水口处,两山夹峙,中间一条小溪流出, 实乃天然屏障;有人工造型的,如棠樾村的 水口处,人工堆筑七个大土丘,称为七星墩, 以形成锁钥之势;更多的村落水口是利用 不同的山势、冈峦、溪流、湖塘等自然形 态,加工营造,配置以桥梁、牌坊、楼台、 亭阁或石塔等建筑,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 关口,加上茂密的树林,形成优美的园林景 观。
空间体系因抑扬、明暗、宽窄的变化而使窄狭空
间变得生动有趣
宏村半月湖
(三)祠堂
祠堂往往是村落中最宏阔华美的建筑, 很多祠社前辟有较大公共活动空间, 形成广场。有的祠堂前有溪流环绕, 或开池塘。 祠堂居于村落的“风水 宝地”,也是景观中心。
祠堂的营造看成事关族群的发展,祠 堂作为宗族的精神支撑,如同宫殿坛 庙显示王权的作用。徽州祠社很大程 度借用了宫廷建筑的方法。如对称布 局、强调纵深秩序,或一字形展开, 显示其宏阔
清康熙徽州地图
一、村落布局
(一)水口 (二)街 (三)巷 (四)祠社 (五)塔、亭、阁、桥、牌坊 (六)村落景观的组织 (七)徽州村落具有独特的景观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2年4月下 7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张欣怡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乡村内人文景观元素的传承及保护工作,正确认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制定出专项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进程。
本文就针对此,以人文景观元素概念为切入点,提出人文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及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现存于美丽乡村人文景观应用期间的各类问题,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传承与保护原则、具体措施,构建美丽乡村下人文景观旅游发展模式体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人文景观元素;美丽乡村;传承与保护引言美丽乡村是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目标,主要就是通过加强领导、实施规划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促进农村地区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
为更好适应新常态化经济发展趋势,加快生态文明社会及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还需要积极推动美丽田园建设活动开展,通过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人文景观传承及保护结合在一起,构建人文景观富集区美丽乡村建设机制。
1 概述人文景观元素及美丽乡村建设1.1 人文景观元素概念人文景观又被称之为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创造出的成果,通过将社会、文化、宗教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形式。
人文景观群落特征显著,可具体体现在不同地区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
现阶段人文景观学术定义尚未实现统一,部分学术界认为人文景观主要就是由历史形成,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的风景画面,包括建筑、道路、人文掌故[1]。
人文景观象征着社会、艺术及历史的变迁,具有特殊的时代与地域烙印特征。
还有部分学术界认为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及文化古迹、宗教圣地、民族,风情,建筑等。
人文景观内的旅游资源可深刻展现出当地特色文化与历史,能够为游客带来形象美及意境美的统一感受。
民俗空间营造方案

民俗空间营造方案背景民俗空间营造是指将传统文化、历史文脉、地域特色等元素融入到城市或村镇的公共空间之中,以达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弘扬民俗文化、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在当今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民俗空间营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策略在民俗空间营造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策略:1. 挖掘文化特色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包括民俗、历史事件、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
通过调查研究和专业人士的意见,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元素来表达地域文化特色,比如特定材料、建筑风格、文化遗产、音乐、服装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这些元素,打造有特色的公共空间。
2. 创新设计传统文化一般是与过去的时空相连的,因此要想让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需要在设计中注入创新元素,使之与现代环境相融合。
在材料、构造、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及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呈现传统文化元素,是提高空间质量和华丽程度的重要策略。
3. 人性化的使用功能空间营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功能。
我们需要考虑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种需求,如休息、游玩、阅读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际需求,创造出人性化的使用功能。
特别是在城市中,公共空间更应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和活动的机会。
4. 合理配置空间在设计公共空间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合理配置公共空间。
比如儿童游乐区、青年聚集区、老年人休闲区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相关配套设施,如公共厕所、饮水机、垃圾桶等,方便居民使用。
实施1. 发布调查问卷在民俗空间营造方案初期,我们需要发布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市民的需求和习惯,以便制定更符合市民需求的公共空间营造方案。
2. 建立专家支持团队在设计和营造过程中,我们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邀请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文化历史专家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议题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构建具有地域文化传承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域文化传承是构建美丽乡村景观的核心,通过挖掘和保护地域文化,可以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美丽乡村景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保护乡村传统建筑,传承地域文化乡村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保护乡村传统建筑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乡村传统建筑多以石、木、瓦等天然材料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在乡村景观构建中,应当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古建筑,恢复传统建筑的原貌,同时利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注重保护传统建筑的风貌和特色,使之成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
二、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丰富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文化是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
乡村民俗文化包括节庆风俗、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这些文化元素丰富多彩,富有地域特色。
在乡村景观构建中,应当充分挖掘乡村民俗文化,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展示民间手工艺品、传承民间传说等方式,将乡村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景观之中。
比如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可以组织民间舞蹈表演、传统美食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丰富乡村景观,同时促进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开发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乡村景观构建中,应当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产业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特色产业包括农业种植、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这些产业都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乡村景观构建中,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广特色农产品、举办农民美术展等方式,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提升乡村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让游客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俗空间营造方案

民俗空间营造方案背景介绍民俗是指一个民族群体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活动,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面临着消失和被忽视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民俗空间营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概念解析民俗空间营造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点,通过设计和营造民俗空间,以实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心。
方案设计民俗空间营造的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布局民俗空间的空间布局要有特点和特色,必须考虑到不同民俗活动的需求和安排。
例如,传统的民俗活动需要比较开阔的场地,一些民俗文化展示需要分区域设计,如民间手工艺展示区、传统民居展示区等等。
2. 设计元素在民俗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注重运用民俗文化的设计元素,如中国传统的红色元素、中国结、灯笼等等,这些元素在设计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3. 民俗活动民俗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民俗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在节假日或其他特殊时期,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动,如草坪上的跳大绳、街道上的庆祝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居民的社交和文化生活。
4. 设施设备在民俗空间的设计中,要注重设施设备的安排和设计,如厕所、饮水设备、垃圾桶等等,这些设施能够提高民俗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民俗空间营造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社会效益通过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评估民俗空间的建设对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如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心等等。
2. 文化效益评估民俗空间的建设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如是否提高了民俗文化的知名度、是否增加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渠道等等。
3. 经济效益评估民俗空间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如是否增加了当地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是否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 水而建的民居,横
跨水面的石拱桥,水巷穿梭的小舟, 古老的青石板码头”。一幅江南水乡 村落意象的立体图画跃然纸上。正是 由于传统村落的“可识别性”和“可 印象性”的环境特点,才形成了我们 通常感知下的村落景观意象。因此, 借用“意象”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传 统村落,逆向捕捉传统村落的特征和 信息,是建立传统村落多维空间意象 的重要方法,不仅为传统村落景观研 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和视角,还可以 为村落规划、村落文化研究乃至村落 形象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民居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在传统 村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民居即 反映出各地的环境特征,又反映出不 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 4 ]” 地理特征、天气特点、区域文化、经 济发展程度、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 因素,共同别 性 ”。 如 : 北 方 的 四合院,当人们看到由四面 围合的庭院,坐北朝南规整 的空间布局,青砖灰瓦、玉 阶丹楹的装饰材料,工艺考 究的建筑形态时,则知道肯 定是北方的四合院。这种四 合院的形式发展到不同的地 方,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 又产生出多种不同的村落形态,成为 不同的民居特色。如:江南的天井 院,成排连片,庭院深深,山墙高 低起伏、纵横交错,粉墙青瓦,透 漏雕花,显现出江南地带清秀灵致的 建筑特色。而云南的“一颗印”则 方正规矩中不失富丽玲珑,成为建筑 艺术的精品。但无论其变化如何,都 能成为特定村落空间形象的代表,形 成一定的“可识别性”的景观意象。 3.2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可印象 性
村落建筑包括民居、宗祠建筑以 及其他建筑形式。以传统民居为例, 不同地域的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 特色,独特的景观意象。民居是具有 显著地标特征的产物,许多传统村落 均有风格独特、形象鲜明的标志性民
居。如东北地区的口袋式民居、华北 地区的四合院式民居、南方的天井 院、客家五凤楼、围垄及土楼、西 南地区的干栏式民居等,均具有浓郁 的地方风情,村落景观的“可识别 性”就是通过各个传统的古民居鲜明 的地方特色来体现。
从村落选址、布局来看,传统村 落人文景观的设计强调的是一种“不 是设计师的设计”,它不同于以人工 为主的城市景观,主要由自然景观, 半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构成。而无论 是纯粹的自然景观还是半自然景观或 特定的人文景观,其构成都是源于自 然,师法自然的产物,因此师法自然 的环境因素是影响传统村落人文景观 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 主”,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文明的传统 村落,其人文景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 考虑的是如何贴近自然,并以“山水 为血脉,草木为毛发,烟石为神 采 ”。 人 是 自 然 这 个 整 体 中 的 一 部 分,就必须融于自然,与自然同生同 息。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在师法自 然上得以充分体现。知名徽州古村落 (图 1 ),其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正
2007.9 39
村 镇 住 宅
HOUSING SCIENCE
景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包涵深刻的文 化内涵和人文意蕴的人文景观。
2 影响传统村落人文景观形成和 发展的因素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主要表现 为一定地域人群所创造的村落文化的 空间形象,村落空间形象则表达了一 定地域人群的文化思想,村落建筑、 村落布局、村落形态都属于村落空间 形象的范畴。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村落 人文景观意象,就是在揭示中国传统 文化中有关村落选址、布局、形态及 规划及民居建筑的思想理念。在中国 耕读文化影响下,传统村落以追求秀 丽的山水风光,恬静的田园生活和理 想的耕读环境为至真至美的境界。因 此,中国传统村落在人文景观构建上 则受到自然因素、地域因素和人文因 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的传统村落人文景观。 2.1 师法自然的环境因素
一 ”,“ 以 天 道 质 人 事 ”,“ 以 人 事 观天道”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 “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的聚 居空间[ 3 ]。这种聚居空间既有着“世 外桃源”般的意境追求,也有着诗画 般的理想境界,其形象特征明显,令 人过目难忘,并产生丰富的联想,表 现出清晰的文化图像。这种文化图像 就是“意象”。因此作为乡村传统文 化缩影的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它
【 关 键 词 】 传统村落;人文景 观;意象;营造
〖A b s t r a c t 〗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image¡± study, and summarizes the creation of cultural sight imag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sight, expecting to obtain new reference for designing.
弯就曲,遇水搭桥,表现出丰富的景 观效果和生动的环境意象,如江南水 乡(图 3);平原村落受自然地势的制约 较少,表现出比较规整方正的布局, 出现了城墙、街道、店铺、院落等, 如山西的平遥。因而独特的地域环 境,造就不同的空间布局,形成变化 丰富、灵活自由的村落景观意象。
图 2 客家土楼
2.3 历史悠久的人文因素 传统村落是在中国 “天人合
“传统村落景观”中的“景观” 一词,原指风景(Land scap e),但更 多的是指因人的活动而创造的叠加于 自然景观之上的人文景观。其中,村 落布局与村落形态是人文景观的重要 内容。“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就是 村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于 人 们 头 脑 中 的 “ 共 同 的 心 理 图 像 ”。 而这种心理图像的建立主要来源于人 们对传统村落的感知,并通过被赋予 了环境意趣、情感意义和文化内涵的 ‘ 景 ’ 来 表 达 [ 2 ] 。 由 此 可 见 ,“ 传 统村落景观”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风
图 4 徽州的马头山墙
3.3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表达 “传统村落的整体构景上强调
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形成可 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 5 ]”传统村 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表达,可从区域、 边界、界面、路径、节点、标志上 进行总结。 3.3.1 因地制宜的村落布局
传统村落在对待区域的关系上, 不仅是选择一个有山、有水、有田、 可供防御的环境,对于大环境中不理 想的地方,应采用一定的补救措施予 以完善。在村落的景观布局上,则以 先确立宗祠、寺庙、广场、水塘、 主街等公共性建筑的位置为先,再灵 活自由确定其他主要民居建筑的分 布,充分发挥创造力,使村落在不受 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挥,形成灵活
因借自然,与环境共生,是传统 村落空间布局的特点。因而环境对于 村落的布局和形态的构成起着非常重 要的决定因素。然而不同的地域环 境,同样可以使村落表现出不同的村 落格局和村落形态。如山地村落受环 境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布局格 式:一种是村落沿等高线的变化呈内 凹的弯曲形式多位于山坳,具有向 心、内聚的感觉,可借助山势作屏障 具有更多的安全感;一种是村落沿等 高线呈外凸的弯曲形式,多位于山 脊,具有离心、发散的视野开阔感 觉。水乡村落其村落形态基本上取决 于河道的走向、形状和宽窄变化,随
3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
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意象就是在 不同时期、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下,形成特定的人文景观图像,并呈 现 出 “ 可 识 别 性 ”、“ 可 印 象 性 ” 的 文化特征,并通过特定的村落形态和 村落格局以及特定的民居建筑表达出 一定的“意象”美。 3.1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可识别 性
图 3 江南水乡
40 2007.9
HOUSING SCIENCE
村 镇 住 宅
主要是由一些地方性、传统性的村落 建筑和村落形态表现出来。由特定的 村落建筑、乡村形态、村落格局构成 了村落人文景观的全部,蕴含了丰富 的传统文化,它们共同烘托出传统乡 村的人文景观意象。
就文化传统来说,传统村落崇尚 的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环境,同时 受宗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使传 统村落从形成之初起,就有着一种维 系地域内人群稳定的精神纽带,并产 生大致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能 够创造出具有统一精神内涵,又形式 变化万千、相对完整的理想空间意 象。“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观意象则 是在这种悠久的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 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为传统的历史 村落所特有的意象。人们通过赋予村 落一定的人文意义,使村落与人文结 为有机整体,形成“天人合一”的 景观意象。“天人合一”的景观意象 本质上是人本性的一种回归。这种文 化的传承、人性的回归是人与环境和 谐共生的表现,也是构成特定人文景 观意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1 意象与传统村落景观
“意”指对意识、意趣、情感、 观念等抽象概念的抒写;而“象”则 主要指对客观事物原形特征的再现。 “景观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 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是人们对所经历的环境建立的心理图 像或心理印象。上世纪 60 年代初,美 国著名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
奇(Ke v in Ly n c h )在《城市的意象》 (Th e Im ag e of Th e City )一书中提出 “意象”一词。作者指出,城市对 大众来说,具有“可印象性”和“可 识别性”的特点,城市所具有的这种 独特的感觉形象,即所谓的城市“意 象 ” [ 1 ]。 反 之 对 于 中 国 的 传 统 村 落 , 作为与城市相对应的另一种地域单 元,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的村落 人文景观也同样具有自己的意象,这 种传统村落人文景观也同样具有“可 印象性”和“可识别性”的特点。
HOUSING SCIENCE
村 镇 住 宅
传统村落人文 景观意象的营造
The Creation of Cultural Sight Image of Traditional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