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的研究——以田子坊

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的研究——以田子坊
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的研究——以田子坊

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的研究——以田子坊

1. 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

1.1. 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或称创意经济、创造性产业。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最早出现在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1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CIMD)。随后,澳大利亚、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相继调整并采用英国“创意产业”定义来界定本国一些依靠人的创造力和技能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但各国在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并没有统一标准,下表(表1.1)是英国、美国、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及中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划分。

表1.1 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分类的界定[2]

英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已成为许多国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家定义创业产业的参考。主要包括13

产业”的概念是“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类:关高、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英国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

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像、休闲软件与游戏、音乐、表演艺术、

出版、电脑软件、广播电视

未曾证实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使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最多,

可通过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表述商业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创按照版权产业分为四类:核心版权产美国意产业。美国所指版权产业基本契合英国理解的“创意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

业”,而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缘版权产业

术和设计权等知识产权的创意经济中

创意产业是指使用创意与智力资本为初始投入的产品与服

务创作、制造和销售的循环过程;由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联合活动组成,不仅侧重于艺术,也从贸易与知识产权中创造潜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创意产业分成了四国贸在收入;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拥有创意内容、经大组别:文化遗产、艺术、媒体与功能发会济价值和市场目标的智力与艺术服务;处于手工艺、服务和创意,它们又被细分为9个子群议产业部门之间的交界处;在世界贸易中构成了一个新的充满

活力的领域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把中

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国创意产业划分为8类:影视文化类、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现有定义引自英国创意产业特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

别工作组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

和科学教育类

1

1.2.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

自“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以来,并没有对其概念的统一认识与解释。根据首都经贸大学于启武教授和蒋三庚教授主编的《北京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一书的解释“文化产业强调产业活动的范围,而创意产业强调产业活动的源泉”,其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图(图1.2)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图1.2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联系和区别[3]

但从实际角度出发,本文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两者的交集,即并非文化产业中的创意部分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部分,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实质相同。这一点与于启武、蒋三庚两位教授观点一致。

1.3.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我国香港和台湾发展创意产业的时间相对较早),社会各部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相对陌生,许多相关工作都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

“中国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各个城市在整合社会创意资源、积累创意资本、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显不足。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4]

但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看到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景和趋势,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国外创意企业,推动地方创意产业企业成长。目前,上海市在政府的规划

下正着手兴建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来打造高效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

2

2. 田子坊发展背景及成功因素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号,是由打浦桥地区的一条里弄发展起来的以“视觉艺术及工艺设计”为主体功能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2.1. 田子坊的兴起背景

田子坊始建于1930年,曾是“华洋”结合区,由多个里、坊(天成里、和平里、薛华坊、志成坊、平原坊)组成。著名画家汪亚尘夫妇曾入驻志成坊中的隐云楼,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力社”。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也曾在此居住。

1998年一路发展文化公司进驻该区,同年起陈逸飞、尔冬强、赵春等艺术家的入驻开启了田子坊文化艺术发展的大门。

1999年起,对泰康路艺术街的开发,通过旧厂房、旧仓库和旧民宅的转让和置换(康福织造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海华制革厂、永明瓶盖厂、上海华美无线厂),在15000平方米的空闲厂房、仓库,引入来自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设计师加盟。2004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号命名“田子坊”,借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画家“田子方”之名,加“土”字部,寓意“画家、文人、设计室”聚集地。2008年4月,田子坊居委会挂牌成立,政府正式开始在田子坊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占总量的69.7%,其他相关产业63家,占总量的14.7%,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占总量的15.5%。

入驻企业包括:美术业(画廊)、出版业(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零售)、影视业(电影后期制作)、会展文化业(展览服务)、创意设计业(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形象设计)、文化相关产业(琉璃艺术品制作、老相机制作、摄影作品制作、陶瓷艺术品制作)。[5]

田子坊内代表企业有: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陈逸飞工作室(原“逸飞旧址”,现“逸飞环境建筑设计”公司)、陈海汶摄影工作室(上海老相机制作中心)、尔冬强艺术中心、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家具之美(SQ DECOR)、“妩”围巾、金枝玉叶、金粉世家服饰、双妹化妆

3

品等。

2.2. 田子坊的发展优势

田子坊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和发展成就,有诸多因素作用。

2.2.1. 丰富的历史文化

上海曾经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华洋结合”建筑风貌,这为田子坊文化气氛的形成提供了依托。

首先是中式石库门建筑、新式里弄建筑和工业厂房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多为二层砖木结构,大门多为两扇实心黑漆木门,配有门环,红砖外墙,青砖门框,弄口有中国传统的楼牌,有些门房受到西方影响镶有西方风格的雕花装饰、古典壁柱等。艺术家、设计室选择石库门作工作室源于石库门里弄是居住区,充斥着原生态市井气息及生活氛围,对艺术创作有所助益。而早期遗留的旧工厂也独具时代特点,红灰色外体,内部高大宽敞,改造后添以时尚因素,且租金低廉,十分适合艺术家进驻。

2.2.2. 便捷的地理位置与交通

田子坊处于卢湾区的中心地带,临近淮海路、新天地及卢湾区地标“日月光中心广场”,17路等近10条公交线路经过这里,乘坐轨道交通9号线在打浦路站1出口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建国西路上有24路、96路;陕西南路上有17路、41路、146路、786路;重庆南路上有大桥一线、36路、隧道八线、869路、986路、932路、786路、933路、36路等。

2.2.

3. 时代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国内经济与国外的接触越来越多;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外国直接投资、境外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田子坊正是在这一时段作为上海的特色景点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关注。

一方面,田子坊熙熙攘攘的游客人流中,外国面孔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对外国旅客的调查,田子坊是在上海旅行最被看好的景点之一,在外国旅客中的知晓程度较高。另一方面,

4

田子坊的创意设计店铺中,外籍及海归派投资企业占较大比例。据统计,目前为止,外籍和海归派投资者共有72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总商户的19.6%。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田子坊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政府规划,田子坊成为“迎世博主题实践区”,将开展修缮基础设施,扶助困难创意企业,引进知名艺术馆、名人工作室、社区民间艺术展示馆等。[6]世博会成为田子坊自身改造完善的契机。

2.2.4. 政府的适当干预

本文将创意产业园区按兴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自发兴起,如田子坊;另一种由政府规划引导建立,如新天地以及当前在建的诸多园区。

田子坊兴起之初并非按照国家合规商业区规则建立,而是由部分艺术家带动的“小规模、不断改进”的自由模式,直至2008年“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政府才开始对田子坊的发展施以规划。

政府干预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田子坊的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大量旅游资源,可以打造成卢湾区的旅游及创意产业标志,更重要是因为经过近十年的自由发展,田子坊内各方矛盾越发凸显。

首先,居民与商家间矛盾愈发激烈。商铺较晚的营业时间及嘈杂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曾有居民向外国游客头上泼水的事件发生,且居民向政府反应对噪音不满的情况越来越频繁。

其次,由于缺乏修缮,田子坊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水电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时经常出现跳闸、断电情况,漏水或地下管道不通等状况也时常发生。

卢湾区政府将对田子坊的管理定位为“1+3”,“1”指田子坊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决定田子坊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改造保护、产业发展和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3”分别指田子坊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协助扩大品牌效应;田子坊发展促进会,履行专项管理、服务和协调的职能;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加强建筑物的修缮管理、改革公房租赁管理,提升配套的公共设施。[7]

田子坊管委会的成立后,卢湾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用于社区内的下水道、化粪池、绿化、建筑风

5

貌等公用、共建配套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保养。田子坊社区内约1500户公房、私房住户中,近一半为倒便器房,通过政府的斥资改造,这部分倒便器房被改建为抽水马桶卫生间。

再次,“知识产权侵权”损伤了品牌入驻的积极性,对田子坊未来发展造成不利。

田子坊发生过两起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事件,一是中式旗袍设计制作企业“金粉世家”的品牌被人混用注册,造成业内一定程度混乱;二是丹麦瑞逸工艺品设计公司的产品被田子坊另一家公司模仿。

目前,在居委会的规制下,凡是要入驻田子坊的单位,都必须签订一份《知识产权保护公约》,遵守“六不”和“六自觉”,如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损害他人企业形象等,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自觉培养知识产权意识,自觉参与知识产权管理等。

可见,政府在田子坊的未来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 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根据2010年4月和7月对田子坊的实地调查,田子坊在产业结构、商铺性质及规模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3.1. 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田子坊文化产业聚集区,核心区“三巷一街”,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210、248、274等巷为主的石库门里弄区。这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金粉世家、守白艺术等,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有空红罗、莲池?南亚餐馆、华越楼、万泰绿洲、丹、瑞士火锅、角落亚洲、37号阁楼上的餐厅等,咖啡铺有如云南邱公馆咖啡、弄堂咖吧、my thai @ hiro、UP’S Café More 等。

田子坊人流较大,对餐饮的需求也相对旺盛,这些餐饮类店铺能很好地服务游览区,同时,这些商铺大多各具特色,或充斥着异国风情、或装修得精美独特,如餐厅“泰迪之家”,以泰迪熊为主题营造出了可爱缤纷的就餐环境。

6

但是,过于密集的餐厅、咖吧对田子坊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所折损。对38

位游客(其中9位外国游客)的调查中,

而现实是,餐饮酒吧在田子坊业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分析原因,田子坊内餐饮业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店铺(手工艺品、画廊、服装服饰等)相比利润率更高,所以面临租金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时更能生存下来。

3.2. 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根据对田子坊商铺的随机调查,45家商铺中9家属于餐饮类,17家属于服装、饰品类,13家属于艺术品(摄影、字画、瓷器)范畴(包括工作室2家),6家属于其他娱乐性商铺。这些商铺店主或工作人员对商铺营业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下(图3.2):

图3.2 2011年7月实地调查45家商铺对各自经营状况的满意程度

由调查结果看到,餐饮类店铺的满意状况最佳。分析原因,一是这些店铺本身装潢独特、菜式精美,比较吸引人;二是田子坊内常年巨大的人流对餐店饮食的需求较大。

服饰类商铺的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一些商铺,如“盛唐牡丹”、“金粉世家”、“绝代佳人”、“妩Woo”等,出售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唐装、旗袍、丝巾,已形成了较高品牌知名度,尤其在外国游客人群中十分受欢迎,所以店主(或店铺主管人员)对经营状况较为满意,对商铺未来前景看好。但另一部分以“饰

7

品”为主要产品的商铺,位置相对偏狭,店铺面积较小,产品(如发饰)较为单一,外加内部装修与其他投资巨大的店铺相比较为逊色,所以游客人数较少,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艺术品类商铺中。多数有品牌、有自主特色的商铺的营业状况比较良好,如乐天陶艺社、安听石刻艺术等,已成为田子坊标志之一。但另一部分售卖贺卡、中国结、搪瓷娃娃等各式手工艺品的商铺,没有形成自主特色,产品繁杂,很多可以从网络或其他商铺甚至是摊贩处购得,再加上高成本导致产品价格昂贵,所以盈利状况并不令店主满意。

其它娱乐型商铺,如气味图书馆、亚洲生活馆等,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种类丰富的各色商品,具有视觉、嗅觉艺术审美特色。此类商铺的经营状况均衡,商家的满意程度也偏于积极,多表示未来有扩大经营范围的意愿。

3.3. 销售终端居多,附加值相对较低

除餐饮类店铺及数量有限工作室之外,田子坊内很多商铺的功能为零售。很多知名品牌的设计研发都在其本国完成,田子坊内的商铺仅仅用于终端销售,如气味图书馆,销售的是美国纽约香水品牌“DEMETER”的产品,在北京等其他城市同样设有店铺。

零售居多的业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创意产业”高附加值的优势,对田子坊及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并不大。

3.4. 店铺流动性大

图3.4 2011年田子坊实地调查45家商铺中各个入驻时间阶段的店铺数量

根据对45家商铺的调查,许多商铺入驻田子坊的时间较短。其中12家商铺店龄不足1年,18家商铺入驻时间为1年到3年,13家商铺入驻3年到5年,仅2家商铺入驻超过5年。(见图3.4.)

店铺年龄偏小是店铺流动性较大的体现之一。一些入驻时间较短的商铺店主反应,将店铺租给他们的并不是房子的所有者,而是以前商铺店主的“转租”。事实上,转租在田子坊商铺租用中十分常见。尤其是自世博会之后,租金的上涨迅速,二三房东作为中介从中赚取利差,这也成为租金快速上升的推手之一。(关于“租金上涨”详细见后文)

8

较大的商铺流动性对整个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店铺本身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

积极层面,这正好体现了田子坊石库门房屋出租的市场化特点。一方面,有“创意”的商家被田子坊良好有特色的环境、巨大的人流及较好的前景所吸引而不断入驻,为田子坊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经营状况较差、难以为继的商铺可以自由退出。

消极层面,一是体现了租金较强的上涨趋势,对新生品牌或商铺的发展有严重影响,很多商铺难以保本,从而选择转租他人,还可以从中获得利差;二是对田子坊内标志型商铺品牌形成有所阻碍——很多有特色的商铺还未站稳脚跟就不得不选择离开;三是由于田子坊内很大一部分商铺处于不断更替的初期成长阶段,规模效应难以体现,影响整个园区盈利水平。

3.5. 租金上涨过快

根据《新闻晚报》记者采访,2011年底租约续签的高峰期到来时,田子坊一些业主大幅涨租,再加上店铺中介、二三房东的层层转租,致使部分店家的租金上涨3到10倍。如位于田子坊建国中路155弄15号邱公馆咖啡(q’s coffee),2006年该商铺入驻田子坊时租金价格是每月1万1千元,但2011年底合约续签时,大

房东却将租金涨至每月3万8千元,折合每天每平米63元,还被要求其补缴前几年的赔偿金12万元。其它近期入驻的店铺租金也超过每天每平米50元。[8] 分析店铺租金上涨的原因,可能有:

9

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的普遍现象:近十年来,中国GDP快速增长,CPI逐步走高(下图为中国

近十年的通货膨胀率),2005年后,整个上海租金水平普遍上行,年增长率在8%至10%之间。

(图3.5.5.)

2) 特色的石库门老厂房与良好的艺术氛围建筑受到艺术家、设计室及各式媒体的追捧。 3) 田子坊作为“创意产业聚集区”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游客的喜爱,地位提升,游客量增大,形成

了对各式商家的吸引。

4) 二三房东及中介的层层转让拉升了房价

5) 投资者(诸如中介、入驻商家等)的盲目投资。

图3.5.5 2000年1月到2012年1月中国通货膨胀率变化示意图

租金上涨无异是影响中小商铺经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实地调查显示,45家商铺中有43家认为租金成本上涨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占总数的95.56%,32家认

为租金上涨问题已严重影响经营利润,占总数的71.11%。租金上涨对田子坊内商铺经营的影响总结如下:

1) 压缩经营利润,影响商铺发展

租金上涨对一些盈利能力较弱或盈利周期较长的企业影响尤其巨大。另外,初生品牌及个体经营的创意店铺利润也受到较大影响。

2) 推高商品价格,减损消费量

世博后,田子坊内游客量显著增多。但由于商品价格较为昂贵,商铺的营业额并没有随人流的增多

10

而增加,很多店铺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一位店主表示“大家只是逛逛,真正坐下来消费的并没有增加太多”。

3) 引起艺术家、设计师撤离,动摇文化创意产业根本

事实上,除了租金上涨外,基于中国当前物价水平整体上升的趋势,还存在人力成本上涨、原料成本上涨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提高了创意企业在田子坊的营业成本。实地调查数据显示,45家商铺中有35家表示受到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等上升的影响,占总数的77.78%。

3.6. 商业化与文化艺术的冲突

田子坊是由一批艺术家带动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兴起初期,大批画家、雕刻家、设计室及创意公司在田子坊开设工作室,仅画廊便有几十家——吸引他们的是田子坊特色的建筑与生活化情调及廉价的租金。但随着成本提升,大批画家、艺术家纷纷搬离,目前留存的画廊仅剩五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诸多国内外品牌的入驻。从饰品到艺术品,从生活用品到奢侈品,田子坊中涌现出大批品牌门店,虽然装修越来越精良,设施越来越完善,但画家、设计室、摄影师活动的范围不断缩小,创意气氛淡化。

2011年4月,高档奢侈品牌双妹在田子坊的新店开业。双妹欲打造“高端跨界时尚品牌”,宣扬上海“上流名媛优雅文化”,店铺内出售沐浴、护肤、洗护发、彩妆、香水、配饰六大化妆品类产品。

伴随着诸如“双妹”这样的品牌不断入驻,田子坊内的商业氛围越发浓重,田子坊作为文化艺术创意区的形象有所扭曲。

4. 其它创意园案例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

田子坊是上海自发形成的创意园区的典型代表。其它创意产业区,如上海长乐路同样自发形成,但与田子坊的成功相比,曾经繁荣的长乐路已陷入了沉寂。而与田子坊形成模式较为相像的美国苏荷区,

11

在艺术家寄居的热潮逐渐退去后,商业化商铺蓬勃发展。另外,以田子坊为效仿对象、由政府规划引导的“创意产业园区”也正大批兴起,如M50、E仓等,这些园区的发展与“田子坊模式”有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不作具深入研究。

4.1. 案例一:上海长乐路

长乐路曾被誉为“上海的里原宿”(日本东京涩谷区内的一片潮流区域),自2004年起,聚集了一批服装设计师、明星潮店及自主品牌(如2006年底开张的陈冠希潮店ACU),吸引了大批追逐时尚的潮男潮女。

2005年,上海租金水平普遍上涨。在长乐路,首付的条件也从原先的付二押一(每次至少支付两个月房租,押金是一个月的房租)变成了付二押二。2006年起,长乐路20平米商铺的平均月租开始超过两万元。随着越来越多的跟风者进驻长乐路,长乐路租金和转手费明显上涨,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平均约2.3万元),最高的价格是一间21平米的铺子月租金4.5万元,40万转手。但过高的租金抬升了消费层次,限制了消费人群,做的多为外国人的生意。(数据来源:上海置房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消费人群骤减,投资资金局促,很多商铺都陷入了困境。根据上海置房提供的数据,在2007年,长乐路店铺的平均营业额约15万至30万元,2008年后的平均营业额降到5万元。以长乐路货物售价是成本的3至5倍估算,一半以上的商铺就算维持下来,赚的钱也只相当于“还房租”。有些商铺一年转手四次,说明新开的店难以为继;而诸多盈利较好的老店收入也急剧下滑;而以外贸单子为主的小店更冷落;淘宝网购的爆炸性增长,更让渠道平庸的小店变得被动与局促。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各种小店一荣俱荣,一旦出现了危机,小店之间就出现了分化,传统型的外贸小店率先倒下。[9]

如今的长乐路已显萧条之态。陈冠希的ACU也搬至巨鹿路,很多其它店铺也至租金成本较低的区域,只有平均租金却没降下来(2.2万元左右)。

上海长乐路的例子说明了以下问题:

1) 租金的过度上涨对刚刚兴起的创意聚集地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12

租金过度上涨引起店铺负担加重,到达一定程度后便出现店主的大规模撤离,并表现为较高的商铺流动性和转手率。高流动性指商铺流向其它区域,表明这些商铺自身仍具有经营价值,搬离的原因仅仅是源于难以负担过高的租金;高转手率指前任租主、二房东或中介将门店转手租给其它想要入驻的艺术家或商家,表明该领域仍由于建筑风貌、艺术氛围或其它原因对外界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此期间,前租主或中介等还可通过提价获取利差。但这种状况只能持续一段时间,一旦泡沫破裂,整个园区都会陷入萧条与停滞。长乐路就是最典型的应证。而目前田子坊也出现了类似的较高“转手率”与“流动性”的特点。

2) 政府作用的缺失是长乐路投资盲目、租金水平失控的原因之一

与田子坊不同的是,在长乐路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政府任何的干预与引导。由于长乐路产业区由散铺组成,所以在没有引导性推广的前提下,集合效应难

以体现。与之相比,里原宿的各设计师品牌却有很多自发性、具备集合效应的宣传活动,一起将生意做大做强。所以,在规模散乱、缺乏共同宣传与品牌打造之时,如果有政府出面干预,一方面建设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经营消费环境,一方面打造“长乐路”的品牌形象,并在适时干预租金价格,就有可能制止萧条的发生。

3) 一些“外贸小店”缺乏品牌与独创性是遇到金融危机时店铺经营脆弱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同田子坊内一些无“品牌”经营的饰品店、手工艺品点十分相似。除了自主品牌设计师与明星潮店,长乐路上还有许多打着“原单外贸”牌号的小店,其中很多衣服甚至是从七浦路直接批发的,品牌、品质并不令时尚人士满意,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对这些小店的打击最大。由此可见品牌与独创性商品对创意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4.2. 案例二:美国苏荷区(SOHO)

苏荷(SOHO)全称SOUTH OF HOUSTON,位于美国纽约下城HOUSTON街南,以百老汇大道为中心,大大小小共包括84条街区。

19世纪中期,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苏荷地区的原住居民在此建立了大批铸铁工厂,并铺设了多条鹅卵石街道,成为了许多国际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但随后由于政策的犹疑和国际品牌的

13

转移,苏荷区的工厂渐渐荒废,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批画家和雕塑家看中了苏荷廉价的房租和宽敞的空间,把空置的厂房设成工作室。70年代,入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画家查克?克劳斯、雕塑家理查德?塞拉、摄影大师辛迪?舍曼等艺术界领军人士。曾有一段时期,苏荷这块面积、人口均不足纽约1,的区域,容纳了占纽约全部艺术家30,的艺术家群体。

1973年,苏荷的26个街区被定位历史保护区,苏荷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帕拉第奥式铸铁建筑保护区及艺术区而闻名于世。但游客的增加、房租的上涨使得只有成名的商业画家才有能力留在苏荷,大部分自由却贫困的艺术家们不得不搬离这个区域。伴随着众多有经济能力的画廊、大商家的争相入驻,苏荷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

如今的苏荷已成为完全的商业区,有包括珠宝、服饰、化妆品、家居用品、文具等各色商铺在内600余家商铺,100余家餐馆,其中包括诸多高级主题餐厅和世界风味美食。高档奢侈品牌如PRADA(普拉达)、CHANEL(香奈尔)、LOUISVETTON(路易威登)等也早已在此驻扎。

从苏荷区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许多田子坊的影子。对“商业化”评价可以说是“艺术的进步”,也可以说是“艺术的退步”。一方面,文化艺术的价值需要通过商业来体现,发达的商业能有效促进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激励艺术家、设计师及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化抬高了创意产业区的租金水平,为一些未发育成熟的品牌、未成名的艺术家的发展设置了阻碍,同时也为整个园区的进步产生消极影响(如长乐路)。

因此,地方政府的适度规划便显得较为重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来保持创意产业园区商业化的适度。这一点也正是“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的着手点(虽然事实上田子坊还是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趋势)。

5. 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

通过对田子坊的实地调查及与其他案例的比较,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内部店铺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从地缘到时代,从一国经济状况到法治建设水平,从市场机制运行到政府机制干预,都会影响并随时影响到一个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这一部分将对这些因素做以总结分析,并提出对上海

14

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5.1. 对历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不论是田子坊、长乐路还是苏荷,都是在历史遗留的特色建筑群里发展起来的——这是“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共同特点,也是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利用历史遗留建筑开发创意园区的优点如下:

1) 节约资源,消除“拆旧屋、建新房”的巨大成本

2) 保护历史资源

3) 遗存建筑的独特风格能够为创意产业区的建设增光添彩

4) 使政府、开发商及房屋所有者获得合理利益分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荣林教授表示:“城市旧区,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产生的效益是全方位的,除居住性和商业性地产效益之外,还应有文化产业效益、都市型产业效益及其他效益。但我国大多数开发商除青睐于居住性地产和商业性地产效益之外,绝少考量其他的综合性效益,从而导致社会总效益的减量。利益的分配比例则完全由传统的改造模式所决定。由于政府财力之限,这种改造通常借助于开发商的力量去实施,其利益在开发商、政府和被改造街区居民之间实行按资分配,结果往往是开发商得大头,政府的非税收入是中头,居民一次性动迁补偿是小头。“田子坊现象”改变了这种模式,使旧区改造产生的利益局限于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分配,不仅其大头归居民,而且使利益的获取走向稳定性和长期化,即居民长期收租金,政府长期征税收,提高持续发展水平。”[10]

但在利用遗存建筑的同时,需增强“资源意识”,即“历史留存的资源也是资源,需要按照适当的强度、合理的速度充分开发使用”的意识。

目前,中国各个省市都在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在上海,田子坊的成名更使政府加快了创意园区建设的脚步。

截止2010年底,上海市共有文化创意园区300多家,其中经四批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还有200多家未被授牌的园区,而园区中超过三分之二都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形成创意产

15

业园区。据对77家园区的数据统计,园区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其中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38家,可见园区整体规模大和体量之大。而除了几家名气大、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之外,市民对上海的大部分创意文化园区依然感到陌生。沪上园区在数量、规模激增的同时,人气和知名度却没有相应提升,“造园圈地”现象被广为诟病。[11] 正在开发中的众多“政府引导型”创意产业园区中有很多存在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不完善、入驻企业效率低并缺乏创新,甚至有中间商介入做起了房地产生意,这直接导致园区空置率高、结构混乱、产业整合程度低等问题。

与量相比,质更为重要,对历史建筑的过度开发的本身就意味着浪费。所以,即使是遗留资源的再利用,也不能忽略开发过程的“合理性”。

5.2. 政府的适当干预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田子坊的“基建改造”到长乐路的“自生自灭”之中能搞看到政府作用的重要性。

政府机制对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必要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创意产业的外部效应:

1) 外部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效益”指文化创意产业自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及周边产业带来的收益超过其产业本身的得益。如田子坊的兴起不但使得老里弄与旧工厂得到合理利用,而且丰富了地区精神文化,带动了卢湾区文化事业建设的脚步,为地方文化打出了一张王牌。

2) 外部成本

“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成本”是指创意产业聚集区在发展过程的一些活动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失超过其本身承担的成本。如田子坊在房展的初期阶段,与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矛盾,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2008年4月,政府才开始插手后,从经营环境改善及园区内商铺发展规划两个层面入手进行管理。而没够政府插手管理的长乐路正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及园区品牌打造而逐渐落寞。

但2008年后,新的问题产生了——租金快速上涨对田子坊商铺造成了较大影响。

16

低租金,吸引个性店铺,艺术、文化氛围浓;人气上涨,租金水涨船高,设计师难以承受,纷纷撤离;餐饮等高利润回报业态取而代之,成为一个又一个“饭庄”、“食堂”,这似乎成为上海沿街店铺群或是创意园区发展的一个“怪圈”。

[12]而政府应当在为“怪圈”解围中起到作用。

但田子坊原多为的老式公房,进行开发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变更公房居住性质,转为商业用途,并在经审核后才能领取工商执照,从事商业经营。所以民转商用时由出租方、承租人协商确定,即由市场确定,所以政府难以控制涨租现象。

另外,日浓厚的商业化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袭着田子坊“原生活态”的魅力。

所以,除了公共管理与基础设施修缮,政府对创意产业店铺或设计师的支持有待加强。事实上,田子坊管理委员会对配套服务类商铺(如餐馆)的进入限制较为严格,但餐饮类比例的上升还是难以遏制——这是由于服务配套行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利润较高,而创意产业商铺发展时间短、面临风险大,较为脆弱。所以对一些有潜力的创意产业商铺的重点扶持便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项目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项目 总投资明细用途说明 一、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基本要求 1. 项目总投资指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限内发生的与项目实施内容相关的费用。 2、项目总投资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会计核算必须按照项目进行归集,设立对应的会计科目,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3、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需提交项目相关的‘项目资金辅助账’、‘会计记账凭证’、‘对方开具的发票’、‘付款凭证’,对于大额支出需附合同或协议。 二、明细用途说明 序号用途内容 1 应用推广费为本项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开展推广宣传所 支出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投放广告;参加或举办展会、论坛、活动等发生的费用等。 2 运行服务费为本项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日常运营所支出 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软硬件资源与服务租赁费等(指场地、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存储设备、软件等资源与云平台服务租赁费用)。

为本项目的实施向金融机构贷款而支付的利 10 建设期利息 息等相关费用。 三、以下内容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用途: 1、与项目实施内容不相关的费用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如:流动资金、预付费卡等。 2、没有合法税务凭证的费用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 3、无法识别的费用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 4、非项目承担单位发生的费用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 5、未披露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金额及定价依据的关联交易费用不应计入项目总投资明细用途。 四、以下内容不应计入扶持资金用途: 项目承担单位日常办公用房的租金、建筑工程费、改造装修费、餐饮费用、人员人工费用以及超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以上的利息等不应计入财政扶持资金支出范围。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教学提纲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与发展模式解析 1.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2.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园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形成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提法,但是纵观国外知名园区的发展经验,大致可将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 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

到900个以上。这些文化创意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其中诸如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园区的典范。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位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因此,韩国文化创意园区大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诸如坡州出版产业园区、HEYRI艺术村、韩国民俗村、富川影视文化区都是韩国较具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中实践出一套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即“一臂之距”模式。所谓“一臂之距”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并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诸如以表演艺术闻名的伦敦西区、音乐产业集聚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的布里斯托尔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园区相继应运而生。 3.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解析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 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 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 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 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 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 14 中国梦谷—— 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 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与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 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上海工业创意园案例分析

上海工业创意产业园案例分析文/沈芳(技术研发部) 09年的春天,我去上海参观创意产业园,这些创意产业园多为上海的老厂房改建而成,这让我想到一位哲人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传说和歌曲已经沉默,它依旧诉说……”。都市人的性情意绪和生活足音在这里凝结、沉淀,老厂房中所流传的情感又感染着当今人们的思想、趣味、观念;我在工业创意产业园区感受到了老厂房的新姿态,它们娓娓向世人述说几十年来不平常的历程。 案例一:上海建国路8号桥 建筑地点:上海市卢湾区建国中路8号 建筑面积:一期12000多平方米,二期8400平方米 入驻企业数:40余户 产业导向: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 开发商:上海华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日本HMA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建国路“8号桥”一期(1~8号楼)前身是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于2007年12月27日正式改建落成,其中80%的面积为办公楼,用于出租;20%为餐饮、咖啡吧等配套服务设施。“8号桥”二期(9号楼)前身是国营金属加工工厂,座落在一期的对面,横跨建国路,为避免工业园的人流对建国路的车流带来影响,一期、二期用横跨在马路上的“桥”联系起来。 改建后的建筑命名为“8号桥”有着特别的意义:形象上,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极富工业感(图01、02);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意咨询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此地渐渐成为上海设计界最具品牌价值和最时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以及时尚类的企业,比如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ALSOP、法国F-emotion公关公司、日本HMA建筑设计、香港风尚国际有限公司等等。 老工厂的层高有5米,与新建的传统办公空间相比,经过改造的厂房用做办公的空间自由度更大,有着别样的魅力。此外,将那些厚重的砖墙从旧房子上拆下来重新组合,并进行一番艺术处理,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凸显了墙面的纹理(图03:9号楼立面局部),保留了原厂房里林立的管道、班驳的地面(图04:典型的厂房空间),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创意人士总是需要充足的公共空间,“8号桥”在设计中对公共空间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步入1号楼中庭,绚丽的灯光、四周的音箱、高达三层楼的升降投影屏幕,布置得俨然一个派对场所,可用作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等活动。3号楼前设有露天的茶座紧邻餐饮、咖啡区,为在此工作的创意人士创造了一个非常休闲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图05:休闲小广场)。“8号桥”创意园区从大门口法国艺术家创作的《绿门》雕塑,到灰砖外墙上鲜亮的玫红色块(图06:灰砖、红砖细部),以及内部歌剧院般的层叠式休闲吧等,无不体现出创意风。 案例二:19叁III老场坊 建筑地点: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 建设时间:1933年 CNK Eyeshot 17 1 34 5 2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沪文创办〔2019〕1号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度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的通知 各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为做好2019年度本市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的有关工作,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2019年度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日

2019年度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申报指南》,并对2019年有关申报事项说明如下: 一、支持范围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简称“文创资金”)服务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支持国际文化大都市及“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发展,聚焦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关键和基础性问题,支持范围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2018)》中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建筑设计业、时尚创意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业、休闲娱乐业、文化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投资运营、文化创意用品生产等所有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八大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一)在建扶持类项目 在建扶持类项目重点支持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行业引领、导向意义、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文创产业园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Hilary Anne 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 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

消费的集中。 (二) 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1]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并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概念,其在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影响,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因而成为各国、各地区增强本国、本地区社会与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我国创意产业发育最早的城市,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路径与经验,或许可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发地形成了四行仓库、田子坊等一批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到90年代后期八号桥、张江高科技园等一批新型都市产业园兴起,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4年12月首届中国创意产业论坛的举行,标志着上海开始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启动,《上海市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出台,提出打造“创意上海”,建设亚洲最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至2006年底,上海已有四批75家园区被正式授牌,聚集了2500余家创意企业和3万余名创意领域人才。园区覆盖了数字娱乐、工艺美术、博物展示、设计装潢、咨询策划、体验休闲等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经验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无论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方面,还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及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十分注重扬长避短,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和信息化等特点,充分体现和发挥上海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产业战略地位,实施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政策通常由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两部分构成。前者着眼于保证特定产业在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后者则着眼于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以保证产业各单元间(集群间、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和互补合作。这方面,上海有着较为成功的实践。 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倾全市之力促进张江高科技园的发展。2004年,颁布了以重点扶持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月出台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以金融业、文化服务业等6大领域的集中突破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之后,又先后创新地推出了文化科技创意企业(机构)认定办法,解决了原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认定的问题,使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机构)可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逐渐加大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投入了600万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委在张江投入400万元资金,打造以动漫、网络游戏和影视后期制作为重点的创意设计产业与创业服务集成的高地——上海创意设计国际孵化器;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000万元,与张江集团和上海电影学院组建了动漫研发平台,支持动漫产业发展;2005年10月,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_方菲

第27卷 第6期 V o.l 27 N o .6 中州大学学报J OU RNAL OF Z HONGZHOU UN I VER SITY 2010年12月 D ec .2010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 方 菲,吴昊明,吕成果,沈 杰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上海201800)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092400420006) 作者简介:方菲(1989)),女,湖北武汉人,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摘 要:基于政策视角,通过对上海市政府部门各个时期政策文件的分析,结合各个时期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特点,指出上海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即自发集聚萌芽阶段、跃进式发展阶段和政府引导调控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特征。针对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政策特征;上海 中图分类号:F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0)06-0060-04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与西方密切的通商交流和极强的包容度使上海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娱乐业、影视业、出版业也繁荣兴起。自国家/十一五0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全国各个省市积极发展被喻为/朝阳产业0的文化创意产业,各个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和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内容[1-3]。自2005年4月授牌第一批文化创意园区至今,上海已形成了8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动漫、影视、网络、出版等各个文化产业类型。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过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纵观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不显现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国外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组织服务和规范与监管上。然而,目前关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关于其他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一样,多处于对其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尚缺乏对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的研究,既不利于准确把握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促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又不利于其他后进城市借鉴上海的经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以上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主线,研究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十分必要。 1.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主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区为基地,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产业为发展重点进行行业推进、人才集聚、社会 整合。厉无畏和于雪梅认为,上海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5个特征: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改造旧厂房及仓库创立创意产业基地;利用旧厂区培育创意产业园区;依靠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开辟新区创立创意产业基地[4]。据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同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编写的52010: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6显示:/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3555.68亿元,实现增加值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上海生产总值的5.63%,增幅比GDP 高出1.3个百分点0[5],成效显著。 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是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真正提升的,自主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M 50、田子坊、8号桥等一批有品牌价值的创意园区是融合现实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上海创意产业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结合独特的海派文化进行技术革新。其他社会活动与文化市场的互动交融使文化创意产业向空间扩展发展。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2004年上海市政府印发的5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6也强调了激发创新能力和打击盗版的重要性。上海创意产业在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也注重品牌的国际化和高端化,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海创意之窗等展示平台促进了上海创意产业与全球的交流合作,转变了上海经济增长模式。2010年第六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结合本市现状,以世博为主题切入点,与世界各国同行业知名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推动了上海创业产业的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如今,上海创意园区已聚集了来自国内外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人才和企业。上海各高校与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胡晓梅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内容摘要:按照园区形成方式,可以将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从更具有借鉴意义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被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发展模式的探析,力求为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欧美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中图分类号:A 本文系宁波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成果,课题编号:07JDW06L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学术界一般依据其形成方式,将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园区能否持续发展,其形成方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更应该取决于它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 一、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相较于其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类园区比较典型的是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迪斯尼主题公园等。 1. 文化艺术传统——园区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或者具有创作、展演与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人文传统,如剧院汇集的伦敦西区;或者具备生产、展示和交易文化艺术产品的地缘特征,如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的都柏林圣殿酒吧区。无论前者还是

上海创意文化产业园总汇

上海创意产业园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田子坊:卢湾区,泰康路/思南路 ?8号桥:卢湾区,建国中路/重庆南路 ?创意仓库:苏州河畔区,光复路/乌镇路 ?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长宁区,天山路/芙蓉江路?时尚产业园:长宁区,天山路/遵义路 ?传媒文化园:静安区,昌平路/延平路 ?乐山软件园:徐汇区,乐山路/秀山路 ?静安现代产业园:静安区,昌平路/昌化路 ?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黄浦区,河南南路/人民路 ?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徐汇区,乐山路/宜山路 ?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长宁区,万航渡路/娄山关路 ?设计工厂:徐汇区,虹漕南路/漕宝路 ?M50:苏州河畔区,莫干山路/西苏州路 ?同乐坊:静安区,余姚路/海防路 ?卓维700:卢湾区,黄陂南路/合肥路 ?昂立设计创意园:虹口区,赤峰路/四平路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海上LOFT(海上海) :杨浦区,大连路/飞虹路 ?上海创意产业联盟:杨浦区,平凉路/兰州路 ?2577创意大院:徐汇区,龙华路/华容路 ?X2创意空间:徐汇区,茶陵北路/斜土路 ?创邑·车博汇:浦东区,张杨路/苗圃路 ?63号设计创意工场:杨浦区,赤峰路/密云路 ?天地园:普陀区,中江路/怒江北路 ?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虹口区,广灵四路/新市路 ?尚街LOFT:徐汇区,建国西路/嘉善路 ?合金工厂:闸北区,灵石路/共和新路 ?通利园:虹口区,周家嘴路/保定路 ?空间188:虹口区,东江湾路/花园路 ?逸飞创意街:浦东区,锦严路/锦康路 ?东纺谷:杨浦区,平凉路/兰州路 ?尚建园:徐汇区,宜山路/凯旋路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黄浦区,傅家街/昼锦路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邑·源:长宁区,凯旋路/武夷路 ?JD制造:闸北区,大宁路/广延路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不断朝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园区旅游发展的角度,对园区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成功案例的经验,最后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对文化进行利用提出建议。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2011年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其中工业设计和动漫产业等园区产业的贡献最大。但是,上海市的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园区的文化层面上挖掘旅游的吸引点,通过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园区的全面发展。 一、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方面有三个名词“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8号桥就在2005年4月28日,挂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2月授牌为“创意产业园区”,2011年12月授牌为“文化产业园区”。 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不向游客开放,园区专注于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第二类为向游客开放的产业型园区,即区内注重的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种辅助行为。第三类则是体验型园区,

则其性质更多的是面向广大游客的一个观赏区,为创作者和游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包括创意思想的交流、创意产品的交流,让游客体验文化,并且消费文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园区文旅融合现状 (一)园区文旅融合可借鉴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文化,因此,若是要发展园区旅游,需要的就是园区对其文化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文化表现,使游客看到并体验到园区的文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园区文化融合到景区的旅游开发当中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田子坊旅游开发的成功便是文旅合理融合的结果。 田子坊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得很好,首先体现在创意氛围上。田子坊在开发中,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再结合创意产业,引入商业模式开发。从1998年起,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陆续入驻田子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不仅能从建筑和民居上感受到上海的老弄堂文化气息,又能体验到创意在园区的碰撞,还能欣赏到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 其次,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从制作到成品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元素。 另外,2004年设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积极配合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引导园区的发展。在2008年发起了“创意之旅”,加强了各园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园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互助学习和宣传的效果,为园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园区文旅融合的不足之处

上海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

上海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与科技走向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发展。我们对上海文 化创意人才队伍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发展现状;创意人才;分析问题;建议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准确的规定其内涵及产业范围不仅对该 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管理,而且对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都有益处。通过 上述对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相 对而言,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该产业以产出文化产品,并且以“文化”作为 主要载体进行创意,产出文化或其他相关产品,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促 进其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文化精神层面需求的本质特征。 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紧密结合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各类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一批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迅 速崛起,成为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2文化创意产业跨界渗透 随着上海“设计之都”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设计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2.3重大项目和园区基地的建设 目前上海推进一批具有产业引领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的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列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环东华时尚产业基地、 环同济建筑设计基地等14个重点基地类项目取得稳步推进。 3.研究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创意人才更是一个新生的群体。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是很重要。我们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我们增加对文化的 认识度,提高文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新新文化 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不仅实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在文化的竞争上也是非常地激烈。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气为中国更多的人提 供了就业的机会。 4.研究准备及过程 4.1研究的准备与预实施 4.1.1上海本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现状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其他文化强国相比 我国的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把目光聚集在文化创意上。目前,上海 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普遍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从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区自身发展来看,尚存在“重形态、轻业态”、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管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是产业园区今后发展的 瓶颈。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邵培仁杨丽萍发表于 2011-1-11 0:57:00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依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速度快、数量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特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