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专业市场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大型专业市场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大型专业市场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大型专业市场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专业市场是商业建筑中的特殊门类,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及发展模式。在中国商品日益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各地新兴商业模式对旧有商业淘汰的步伐正在急剧加速,传统的批发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商业格局的变迁,商业生产、消费能力的膨胀令商业房产渐成热点,大型专业市场(商贸城)的建设也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

二.浙江省是“市场大省”,专业市场众多。其发展经验与教训往往引起全国范围内的瞩目,而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又是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专业市场,它建设发展的理念正被成都、洛阳、呼和浩特、哈尔滨、合肥、济南、西安等地乃至美国马里兰州、越南胡志明市等等国家与地区所广泛吸取,说明了它正逐步走在了专业市场发展的前端。

三.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的历史久远,从第一代马路摊式市场起步,到专业街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如今到福田市场区中一、二、三期,总称为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已发展至第十代,现在的市场已形成为小商品特色产品的国际化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笔者以自己设计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三期市场为例,来浅述当今大型专业市场发展的某些趋势。

四.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设计于2003年8月完成,2005年10月全部竣工。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复合式市场经营条件良好,商品展示灵活,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信息通畅,极具人性化,它具有新时期批发市场的特征:

(1)规模化:市场集聚成市场群才能产生良好的交易氛围,如商业航母般的义乌商贸城,尽管其规模十会庞大,但内部按专业划分区域,以市场单元聚成商业簇群。

设计中须注重标准化与特殊性的结合,以提供给市场主体的灵活性,为商气汇聚繁荣而创造硬件条件。(图二)

(2)配送型:构建提供信息化物流等增值服务的配送型批发市场,其建筑形态已发

展成商品的展示平台,每个作为市场细胞的摊位,无异于一扇形象窗口,市场本身的物流仓储1/3就近解决于市场内部,1/3由城市总体配套,其余由周边民间消化。市场区与物流区应一同规划设计,以企创造一个便捷低成本的物流链。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设计方案中已将市场与仓储两区同时纳入规划范畴。(图三)

(3)现代化及人性化:市场建筑硬件设施、环境品质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以义乌为例,市场内部垂直交通工具多样化,自动扶梯、观光梯、货梯充备,

全中央空调与采光中庭引入为空间品质商场化提供条件,室外多个花岗石铺地集散广场,室内有多条采光中庭式纵横向商业街相串连,其间布置高大乔木和长串盒栽,缕缕阳光射来,色彩绚丽光影丰富,空间情趣盎然(图四)。市场区专设旅游购物,接待中心和小商品文化博物馆等,中庭周边有咖啡馆、小卖部、如此安排营造了逛街购物的十分宜人的环境。而外部建筑形象的个性化刻划及夜间泛光照明的运用亦使建筑品味大增。(图五)

(4)交通立体化:停车系统由地面,地下及屋顶立体构成,上下运行畅,车位配置充裕。(图六)同时市场各区域各层面均有10米宽的车道直达,网络化的交通为各楼层提供商机均好性。而内部人流由纵横向内庭商业街进行水平与竖向的分配,货物专用货梯运达,人、车、货流组织各自“净化”,避免交叉。市场虽庞杂,但动静交通合理,市场动作井然有序。

(5)配套齐全化:商贸经营与商务洽谈,生活休闲,金融保障,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功能一并考虑,根据各自营运时间及管理要求的不同或贴部主体布置,或相对独立设置,即理顺了功能关系,又丰富了市场内容,体现了信息与智能化的优势。义乌五层的商贸市场群中穿插了一串小高层建筑,(图七)有商务写字楼及宾馆,而市场辅房设有餐饮、银行、工商管理、税务、小超市等,大型真彩全天候广告系统、电子屏商家信息系统场内场外均有,体现市场成为真正的展示中心,信息中心与流通中心。

(6)形象的个性化:大型市场的形象自然有其共性,大面积实墙,张贴着招徕广告等,如果不强化市场的各自个性,就不能成为城市的亮点之一,也就缺少了商业的招徕性。

国际商贸城二期因立面展开超大,立面展开超长,对其的处理则以大气和整体为出发点,通过单元式片断的重复,以连接体、独立体和高层建筑在其间穿插。使形体高低错落、轮廓丰富。西立面呈三段式构图,以横竖向圆柱体为母体,贯穿于长轴画卷始终,与变化中求得整体和统一。东立面以车道横线为主,体现水平连续感,六个车道转盘成为东立面长卷上的点睛之笔,体现建筑婉转流畅。龙型曲折,无论鸟瞰或者沿街遥望,均使之气势恢宏、格调高雅。再经各细部的精心推敲,对反映小商品交易发展的群雕的融入,对商业广告的位置和幅度的严格限定,使商业建筑文化的展现,使其特有的个性寓于商业建筑的共性之中,从而使之无愧于现代化的、国际的超大型商市的称谓。(图八)

五.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于2005年12月开始筹划,于2007年6月完成设计,8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从开始策划到方案定稿,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集结了义乌市委、市政府、工商局、贸易发展局、交通局等各部门领导到义乌商城集团、浙江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所等专业管理研究部门的智慧,并由义乌

广大市民及经营户积极参与,作为义乌最受瞩目的建筑,真可谓是牵动全市人民的心。

六.三期市场的定位:

(1)国际化的市场:

与一二期相比,在具体功能设置上,我们除了配合市场需要外,突出的特点是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化大商贸的需要,比如设置外商接待,名特优新产品发布中心,市场金融结算中心等等更多的新功能,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市场。具体功能设置如下:

(a)南侧入口功能

在南侧入口一层大厅设置采购商.外商服务中心,这是前期市场所缺乏的功能。兼设贵宾休息接待厅,新闻发布,网上电子信息查询,等等功能都在此处汇集,甚至包括电子商务的操作平台,数字化中心,包括翻译导购商务功能,可提供客商使用网上交易中心,网络定货,发包等电子商务功能都可以在此处解决。

二层设置小商品名特优产品发布会,供需见面会结合新产品发布,企业产品介绍,新闻发布等等,设置媒体中心,可以提供模特走秀,演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带动产品档次提升。。

四层为市场金融结算中心结合市场内部的各金融网点,可以加速电子货币结算系统的普及,提高效率,利于发展经贸活动。金融系统可以随着市场的升级换代而更新。

五层为网上交易中心,提供数字义乌的建筑空间载体,作为数字化的终端控制中心。在功能布局中,我们提供建筑平台,即建筑的空间预留,以上的各个功能的真正投入使用,则需要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b)北侧入口功能

一层设置物流服务中心,如海运机构、运输企业的服务平台

二层设置小商品外包加工服务中心,将本地的经贸优势与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三层设置经营户及员工培训中心,以及咖啡休息等功能。

(c)中央休闲内街设置自动售货机、公用电话中心、票务中心,咨询导购点,充电服务,自动取款机,吸烟区,咖啡休息等休闲场所,方便使用人群,另外设置面向普通客户的电话预约临时洽谈室,方便各个使用人群。

(d)靠近车道的辅房内设置设备用房、金融网点、快餐副食小超市电信网通等辅助功能。中央区块底层设集中办事大厅,财税,工商,法律咨询,外贸服务,治安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于此

(e)外贸机构,国外驻义办事处设在高层商务楼中

(f)市场五层形成大空间布局,配合屋顶停车场,为以后展示交流等衍生功能创

造条件,提升市场品质。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设置国际馆,地方馆或者专业展示

的需要,分割上可灵活组织。专业批发市场面临电子商务,大型超市的竞争,因此,市场在功能上必须给与创新,打造全世界最大也是功能配套最齐全,购物环境最好的批发市场。

(2)数字化的市场:

除了一二期已有的宽带入户以外,三期在建筑空间上,设置数字化中心,网上交易中心,电子导购等等相应功能,作了建筑空间上的预留,结合其它相关部门,构筑数字化平台。

在南入口三层设置信息中心,它是信息的承载和汇聚点,汇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品的信息,市场经营户和采购商的信息,市场管理,商位信息,为三方共用平台。结合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将分散的店铺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网络。

随着义乌市场的发展,中国小商品指数由义乌发布,知道中国乃至世界的小商品贸易,以乌市场同时首创了市场诚信信息系统平台,结合数字化市场的建设,将更大促进义乌市场的发展繁荣。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义乌市场应当将传统的市场模式和数字化商业相结合,与时俱进,将传统和现代完美融合。数字化建设,简而言之,分成四部分:

A.建筑空间的预留,比如辅房中金融网点的设置,入口大厅中电子结算中心设置,电子商务功能网上交易中心设置等等。

B.管线敷设,包括宽带入户,无线网络的全范围覆盖,以及预留管线发展空间,使数字化商务无处不在。

C.标示的数字化,将市场的标示全程数字化,人性化,将数字导购系统与标示系统相结合,形成整体网络。

D.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即数字化市场的建设,将网络平台上的市场与现实中的市场一一对应,让虚拟与现实的完全一一对应,创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因此结合以上四点,我们在建筑功能上予以对应,设置相应功能,提供一个建筑空间,最终实现数字化,则要由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3)标准化的整体化市场

标准化的设置

总结以往市场的成功经验,如10000平方米的标准块设置, 9×9米柱网,4.5×3米或者3.2×3米的标准铺面设置,方便使用。

加强市场和市场之间的连接

三期市场与二期市场H区块之间,三期市场I 、II区块之间市场的连接,采用宽面市场相连过渡,相互间完全融为一个整体,每个连接体内,均设置垂直交通,让连接体本身也能繁荣兴旺的市场区块,同时在二期H区块东侧广场与三期西广场之间、福田路公交站台之间架设立交桥,将两区块人流连通。而二期H区南

端因与三期间距达300米,距离过长,若地面连接对整个市场建筑形体及景观有较大破坏,因此设地下通道来穿越道路,从而达到各市场区块间的互通与融合,在银海路和福田路交口,设置环形的地下通道,在交叉口四边的四个区块,都设置出入口,方便人行,配合下沉广场,叠水,将立体景观和功能环同,完美结合。

另外I区块和II区块之间,也以地下通道相连。为了彰显南入口广场的气氛以及交通疏散的需要,在中央主题公园靠近南入口广场处,设一大广场,与主广场对应,人行通过自动扶梯进入下沉广场,与市场主入口广场相连,车行上设置两个地下车库入口与市场地下室相连,一进一出。

(4)人性化管理的市场

a.总体功能上的人性化

一方面是市场管理上的,一方面是功能设置以及功能布局上的。与一二期相比内部“日”字形流线更通畅,无死角,公交内环线的设置,方便整个市场的整合,而且在辅助功能上,设置了45000平方米的空间预留,大大超过了一二期的辅助功能面积比,为将来市场发展,留有足够余地。

b.休闲内街引入

新的市场模式,呼唤新的服务体系,在新方案的完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新的市场服务体系的需要,一个市场的长久经营的好坏,不但在于其本身商铺的布置是否合理,同时也需要在功能上进行新的方式,新的思索。由于义乌本身已经在市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在几乎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相似案例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进行苦苦的思索探求,尝试用新的方式,模式去设计我们的市场,最后,决定向高档商业mall靠拢,将全休闲,全配套的中部市场服务引入市场。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式,使市场中间设置两个大的天井,市场服务体系围绕天井布置,形体是跳跃活跃的,在功能上,是集合多元的,在空间序列上,通过一系列的小的中庭空间,与南北主入口串成一线,中间被三个市场搭接块打断,形成一个形断意不断的中部空间序列。

在功能上,我们除了将原方案上已经体现的休闲配套功能导入,如咖啡,快餐,自动售货机,超市,洽谈,联合售票,金融网点,等等功能之外,还强调娱乐的功能,甚至如溜冰场,室内游乐场,等等,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在经过专业公司调研之后,确定经营项目,我们在建筑空间上,已经作了足够的空间预留,以及内街本身的空间控制,务必使其成为一条活力之街,魅力之街,在进行略显单一的商品批发交易活动之余,是人流可以在此处停留,进行好好的放松,同时也可以带旺中部商铺的商气。

由于市场本身绵延数百米,而人行也存在着一个疲劳点,因此在市场的中部区域设置一条休闲内街,也符合人性化的考虑,同时也可以将单一的批发的经济行为,改变成一次购物休闲的合家欢之旅,充分体现和谐市场的理念。

七.交通的分析与处理:

(1)交通模式的阐述:

我们将一期,二期的市场交通模式加以简化,沿市场一边,设置车道,方便卸货,两个转盘,一进一出,受地形以及行业布置的需要,三期I区块布置成两个条状市场的块状组合,单独看其中的一条,都是一二期这种一进一出的基本交通模式。

将内置车道外置,布置在市场的东西两侧,这样的目的,是让车流交通易于识别。

四个车道盘大大方方的置于市场东西主面,非常清晰可辨,使车流找不到入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方便市场的经营。

而且,车道外置,在具体的使用中,车流从东西两条主干道进入东西两个主入口广场,通过广场的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入口和转盘交通的紧密结合,结合一个大大的疏散广场布置,使得车流可以从容地选择地面停车,进入地下室,或者通过转盘进入市场的各层卸货平台,直至到达屋顶停车场,使得整个市场的交通体系真正可以顺畅对接,极大地避免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使得真个国际商贸城区域的交通大为改善,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2)市场外部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组织方面,在I区块内部,设置交通环路,一方面,南北主入口方向的车流可以通过环路,进入到东西向的车道疏散面,而在上下班高峰期,东西向车道疏散面的车流,也可以通过交通环路,从南北入口广场处疏散出去,集散方向真正四通八达,减轻市场内乃至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在交通疏导上,我们将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南面中央主题公园的小广场内,这样避免了进入市场的车流与道路交通穿越,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而北面用地由于已经出让,无法实施这一想法,只能通过相应的疏导措施来解决,不过,由于北面不是将来市场的主流通面,交通压力相应较小,通过相关措施,交通拥堵的问题不是很大。

在三期I区块和II区块之间,我们将车道布置成环路交通,真正做到四通八达,通过四个转盘,极大的方便了I 区块和II区块的市场经营。并且不穿越中间的商博路,减小拥堵的可能。同时加强了I II区块之间的市场的整体感。

(3)市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

三期市场内部加强了中部的垂直交通,通过观光电梯上下,为顶层独立经营创造了条件。东西侧设车道交通,中部中庭设货梯及自动扶梯。观光电梯货梯及车道上至屋顶,下至地下室,通达到建筑的每一个层面,极大的缩小了楼层的层次差。这样市场就形成为1-5层全中央空调全立体交通的市场,是二期二阶段市场基础上的更进一步。。

块状市场的四个角部的经营环境相对较差,因此每块市场周边设4.5米的宽通道与中央6m主街形成“田”字形,从而大大改善了四周经营环境的均衡性。

而三期各个区块之间通过中间区块及空中连廊相连,形成了大的“日”字形环通

道,这样布置,又极大地改善了整个区域市场的经营环境,避免了死角。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商位均好性。

(4)、市场区域的公交整合

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总用地面积达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南北延展2.5公里,东西约1.5公里,环绕一周更是达7公里,以人的步行速度一般每小时约4-5公里计算,从商贸城一期到三期需要约20-30分钟,所以在市场各个区域的交通联系上,虽然需考虑人行的方便程度,但更多的是要考虑经营户及客户行车,停车的快捷方便。

所以在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市场交通组织的同时,我们认为市场最快捷最有效的交通方式是建立国际商贸城的内部公共交通环线,以使用清洁能源的小型公共汽车为交通工具,环绕一周约需15分钟,以每辆车次乘坐25人计,避开早晚城市交通高峰,从9点到16点30分,每辆车每天约可以运送25X4X7.5=750人次,初步投入10辆车,每天运送人员约7500人,以后随着市场的不断繁荣兴旺,逐渐增加车的数量。

在市场周边城市道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利用大公交系统减轻部分交通压力,在靠近市场各主入口附近,布置出租车停靠站。

(5)

八.消防的创新

(1)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在吸收二期工程设计中性能化设计成果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在市场单元间采用可开启平移式天窗的方式进行分隔,在火灾初期时天窗完全打开,“分隔内庭”可按照“室外区域”进行考虑。

因此,火灾时本建筑可理解为一组外廊式市场单元由无功能连廊相连接的市场建筑群,在“分隔内庭”可自由排放烟气。同时为解决火灾通过“分隔内庭”和连廊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蔓延问题,采取下列措施予以加强:

(a) 将“分隔内庭”采光顶棚设计成一组可以平行移动完全打开的天窗,完全

开启时间不大于45秒。可开启天窗宽度不小于9米。每个“分隔内庭”设11个平移天窗。平移天窗下设轨道18米长,平移时可将天窗完整的移至屋顶其他位置,形成“分隔内庭”,顶部为敞开的混凝土洞口。

(b)平移式天窗不仅与消防联动,还考虑温控、手动控制,从而保证在停电、消防报警失效等最不利情况下都能在火灾初期将所有“分隔内庭”的天窗打开。

(c)“分隔内庭”和连接市场单元的连廊采用不燃材料;

(d)“分隔内庭”设置混凝土实体栏板,高1.1米,与大于3米宽的外廊形成天然的防火挑檐;

(e)连廊上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连廊两端设置挡烟垂壁。

(2)平移式天窗的使用,使大型商业建筑的“分隔内庭”在火灾状态下可完全打开,

解决了火灾通过“分隔内庭”和连廊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蔓延问题,大型商业建筑在防火分区、人员安全疏散、灭火救援和商业经营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a) 解决了防火分隔问题。“分隔内庭”开启后等同于室外,则无需采用防火卷

帘作为隔断。当“分隔内庭”两侧栏板构造达到防火挑檐和挡烟栏板的要求,且中庭宽度达到一定距离后,有效地解决了火灾通过“分隔内庭”向水平和垂直方向引燃的问题。中庭在火灾情况下可自由排烟,保证“分隔内庭”作为安全区域的可能性。

(b)解决了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分隔内庭”开启后等同于室外后,“分隔内庭”

处的无功能连廊成为人员疏散最直接的方向,人员不仅可以垂直疏散,更可以水平向相邻建筑区块四处疏散;而在“分隔内庭”内的开敞楼梯也可认为是室外楼梯,从而大大增强了疏散能力,中部的建筑疏散楼梯,我们可以认为疏散至“分隔内庭”

即为安全区域,既满足了规范,又加强了可操作性。

(c)解决了火灾扑救问题。消防车可到达任一可开启“分隔内庭”,由于该“分

隔内庭”等同于室外,消防队员可快速进入火灾地点,从开敞处直接攻入,进行扑救的途径便捷,扑救场所确保安全。

(d)商业经营空间利用率问题。由于火灾状态下“分隔内庭”平移式天窗完全

打开后可视同室外,因此“分隔内庭”内楼梯及自动扶梯均可视为室外楼梯,以增加安全疏散宽度。同时,连接市场单元间的连廊也可作为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以增加各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宽度。

九.与CBD在形态、功能上的融合

商贸城三期处于义乌CBD中央商务区内,其南边是中央主题公园,西南边的市场从一二期开始,通过三期,向东北延伸。因此,在建筑风格上,要与已有的市场建筑风格相协调,从更大的范畴来看,要与整个义乌的CBD中央区的规划相统一,建成城市的新地标。整个建筑要求开放大气,成为城市的门户形象。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无形市场,逐步影响到每一个个体,并逐步改变现代人类的商业生活。因此,在商业流通领域,始总存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争,拥戴无形市场的观点认为:大占地、多层的有形市场,是对能源土地的大浪费,从节约能源土地等方面,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发展,有形市场必定会被无形市场所取代。但是,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各种超大规模市场建筑蓬勃发展,基本处于物流发展的兴起阶段,市场建设的热潮方兴未艾,远没有到被无形市场取代的阶段。

当然,我们在市场建设中,也非常注意节能环保,比较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中,我们采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太阳能伏电池发电站,并且外墙保温,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等节能环保措施,虽然一次投资增大,但是为以后的维护节省费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在三期中加强数字化建设,构架数字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诚信平台等等,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完全结合,将传统经营与现代互通完美结合,构架市场经营的新天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能够经历经济的飞速腾飞,也能切身体味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问题、挫折,建筑师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应当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