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的调查报告精选

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的调查报告精选
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的调查报告精选

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

的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和精心营造而逐渐形成的, 校训实际上就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 既能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也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 在许多学校的校训、校规、办学理念中, 充分体现了各种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等等, 无不传达着学校自身共同的使命, 即学校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 表达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为了全面了解武汉市各类各级高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校训和学生学校之间的关系, 我们进行了“武汉高校校训文化”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 从校训这个独特的视角, 透视武汉市各级各类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发展情况, 以及对学生的

影响力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问题。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提供参考。

我们通过问卷, 走访, 电话, 互联网等方式, 对武汉38所高校的650

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 本科院校所23, 高职高专11所特殊特色院校4所。

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的学校有自己的校训, 这说明大多数学校对

校训的制订给予了充分重视, 但有3所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训, 包括某个历史悠久和较有特色的学校, 虽然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然而却

没有明确提炼出自己的校训, 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这说明学校领导对于校训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足。同时, 具调查结果反映, 不少院校的学生对本校的校训存在一些看法, 这说明不少院校的校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 学校校训的文化内涵

1, 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调查结果显示, 部分历史悠久的学校, 其校训意味深长, 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湖北大学倡导“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的校训, 突出了湖大人对知识的认真执着和坚定的态度。而其中的“日思日睿”“笃志” “笃行”分别出自我国古典文集《尚书》《论语》和《礼记》之中。而素有孙中山先生题字的“学大汉武立国”的国立武汉大学更是文化底蕴深厚。武大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以“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校训, 体现了极大的奋发进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奋发图强。其中“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 不断自力图强, 奋发向上。“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 坚强刚毅。“求是”即为博学求知, 努力探索规律, 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自强弘毅, 求是创新” 指引着学生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敢于挑战的真理求索的精神。

2.校训反映了时代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部分学校的校训不仅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而且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团结、务实、创新、进取”, 武汉理工大学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武汉科技大学的“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武汉工程大学的“团结, 严谨, 勤奋, 求实”等都体现了人们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校训都将时代要求与自身办学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 体现了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3.校训体现了学校特色

调查结果表明, 部分校训充分反映了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方针和办学特色。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高、身正、诚毅、笃行”反映了师范学校“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办学宗旨。中南民族大学的“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把“自然宽和”作为校训内容之一, 它既是“以人为本”和宽松、和谐办学理念的表述, 也是作为民族大学处理民族关系、师生关系、学术关系等理念、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个性特征。同济医学院的老校训“仰天地之正气, 法古今之完人”意味深长。也正体现了作为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不仅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也强调了对优秀的职业技能培养。完全体现了对一个未来医生的素质要求。

4.校训贯彻了人本思想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学校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着眼

于人的发展, 并且提出了不仅要让学生学好知识, 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

理念, 这种办学理念在一些高校校的校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江汉大学的校

训“融文汇理, 立德树人”和华中师范大学一样强调了”立德树人”以及湖北知行学院的“厚德载物, 认知践行”都表达出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有必要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这些正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二、学校校训中存在的问题综观被调查学校的校训, 虽然部分学校的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反映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学校自身特色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学校的校训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表明了学校自身缺乏明晰的办学理念。

1.学校的校训缺乏特色

调查结果表明, 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校训缺乏特色。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医药类、外语类、旅游类、商业类、金融类院校, 完全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提出具有专业特征和反映办学理念的校训, 如同济医学院将“正气”和“完人”二词写进校训, 就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和医药行业的高尚职业道德。但相对而言, 其他多数专业特色学校却仅选择了“进取”、“求实”、“创新”、“勤奋”、“团结”等泛泛的词语作为校训。固然, 上述词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普遍要求,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特征, 然而, 却失去不同专业或不同行业应有的个性特色。

2.校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雷同

在校训的内容方面, 统计结果显示, 在35条校训中, 出现过3次或3次以上的词语共计11个, 出现次数最多的五个词语分别是:创新8次, 求实7次, 勤

奋7次, 团结6次, 进取5次, 分别占校训总数的23.%、20%、20%、16%、14%。如果将“奋进”、“进取”、“勤学”、“上进”等作为与“勤奋”相近的词, 把“开拓”、“创造”、“拓新”作为“创新”的相近词, 把“求是”“务实”作为“求实”的相近词全部列入统计, 这种雷同现象的比例就更高。

在校训的表达形式上, 统计结果表明, 校训虽然字数不等, 但以8字校训居多, 在35条校训中8字校训占据了33。仅有的4字校训就是长江大学的“长大长新”和同济医学院的12字校训“仰天地之正气, 法古今之完人”

校训作为校园精神的象征, 从总体上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校训趋同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办学思想的一个潮流,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学校的办

学理念不甚明确, 没有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及独有的办学特色。

3.校训流于形式, 成为学校的一种口号

在电话调查中, 我们设计了3个小问题, 第一, 你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第二, 你认为你校校训的特色是什么;第三, 你校校训是如何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需要说明的是参加电话调查的学校是运用网络查找方法无法找到校训的学校;关于“校训是什么”的问题, 需要查找宣传资料或询问他人才能回答的占此类方法调查总数的93%。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 能够扣题、自圆其说的更是寥寥无几此类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由于学校对校训的宣传力度不够, 同时, 也没有落实到学校的行为规范上, 致使校训不能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而只能普遍流于形式。。而且, 据调查问卷结果反映, 不少学生认为校训过于形式和口号化。不能实实在在的给他们以激励或影响。

上述几个问题的出现, 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武汉校园文化发展还不够

健全以及缺乏一流教育家和校长的现实。有的校长或教育家或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处理学校日常事务, 无力顾及对学校长期战略发展进行思考, 致使

学校管理仅停留在执行指示和保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层面上;或由于长期埋头从事自己领域内的科学研究, 对教育规律及教育发展的研究和关注不够, 而缺乏明晰的办学理念。循历史足迹, 凡为人称道的学校, 其校长必定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原清华大学校长、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恪守他的“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窃以为大学期内, 通专虽应兼顾, 而重心所寄, 应在通而不在专”等办学至理, 使清华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确立了“求是”二字作为校训,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使校内学术气氛浓厚, 求是精神在浙江大学蔚然成风。如果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清晰, 对学校定位不明确, 学校的发展与特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也会随之滞后。也更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高校校训现状的调查和对校训中现存问题的分析,

同时借鉴部分国内外优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理念,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

1明确学校定位, 开展特色教育

学校是否有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而能否办出个性与特色,

首先取决于学校定位是否明确。学校定位包括目标任务定位、类型定位、能力水平定位、社会需求定位等, 即要确定学校培养怎样的人, 是博学者还是某一领

域的专家。要明确自己学校的类型, 例如, 对大学而言, 是研究性、教学型, 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 或是农、林、医, 文、理, 还是综合性大学;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办学条件, 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 科学把握本校的办学优劣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