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裸机是指不含外围设备的主机。×

2.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以自我繁殖的特殊程序。√

3. 计算机显示器只能显示字符、不能显示图形。×

4. 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

5.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强弱完全由CPU决定。×

6. 字符D对应的ASCⅡ码值是65。×

7. 软盘驱动器属于主机,软盘属于外设。×

8. 微型机主机包括主存储器和CPU两部分。√

9. 高级程序员使用高级语言,普通用户使用低级语言。×

10. 十六进制数2B9可以表示成2B9H。√

11. 磁盘驱动器兼具输入和输出功能。√

12. 磁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

13. 十进制数210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011。×

14. 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的主要原因是,十进制在计算机中无法实现。×

15. 软盘是按磁道和扇区来存储信息的。√

16. 软盘在读写时不能取出,否则有可能损坏软盘和软盘驱动器。√

17. 计算机机内数据可以采用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18. 存储器地址是代表某一内存位置的编号。√

19. 算盘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产生的计算工具。√

20. 控制器通常又称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21. 一般硬盘不应擅自打开。√

22. 十六进制数79对应的八进制数为144。×

23. 二进制数11000111对应的十进制数为199。√

24. 主存储器和CPU均包含于处理机单元中。×

25. 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合称为计算机系统。×

26. 程序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序列。√

27. 所存数据只能读取,无法将新数据写入的存储器,称为RAM。×

28. 字符1对应的ASCⅡ码是49。√

29. 存入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反复取出使用而不被破坏。√

30. 在删除(DEL)时,软盘不可写保护。√

二、单选题:

1. 75在计算机中表示为(A )称该数为机器数

A.01001011 B.10101010 C.11001110 D.11000010

2. 二进制数00101110转换成等值的八进制数是(B )

A.45 B.56 C.67 D.78

3. 给定一字节00111001,若它为ASCII码时,则表示的十进制数为(C)A. 39 B.57 C.9 D.8

4.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C)的电子逻辑元件

B.真空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 “8”的ASCII码值(十进制)为56,“4”的ASCII码(十进制)值为(B)A.51 B.52 C.53 D.60

6. 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储存器是(D)

A. ROM

B.RAM

C.Cache

D.外储存器

7. 下列四种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D )

A.光盘

B.软盘

C.硬盘

D.内存储器

8. (B )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应用领域之一。

A.自动控制

B.科学计算

C.数据处理

D.辅助设计

9. 每秒执行百万指令数简称为(B )

A. CPU

B.MIPS

C.RAM

D. IPS

10. 下

列语句中,(D )是正确的。

A.1KB=1024*1024*1024Bytes

B.1KB=1024MB

C.1KB=1024*1024Bytes

D.1KB=1024Bytes

11. 在ACSⅡ码字符编码中(D )的字符无法显示或打印出来。

A.字符$、%、#

B.运算符号+、-、/

C.空格

D控制符号(其ASCⅡ编码十进制编号在0-31之间)

12. 计算机系统加电时,应先给(B)加电。

A.主机

B.外设

C.显示器

13. 下列设备中。只能作为输出设备的是(B )A.磁盘驱动器

B.显示器

C.存储器

D.鼠标器

14. 在微机中,主机由微处理器与(D )组成。A.运算器

B.磁盘存储器

C.软盘存储器

D.内存储器

15. 微型机算计通常是由CPU、(C )等几部分组成。A. UPS、控制器

B.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UPS

C.存储器和I/O设备

D.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16. 二进制数011001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A )A.100 B.110 C.010 D.99

17. 计算机的指令主要存放在(C )

A. CPU

B.微处理器

C.主存储器

D.键盘

18. 由操作码和操作数指令构成的语言也叫做(C )A.汇编语言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自然语言

19. 微型机算计中I/O设备的含义是(C)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输入输出设备

D.控制设备

20. 断电后使得(B )中所存储的数据丢失。

A. ROM

B.RAM

C.磁盘

D.光盘

21. 下列各种进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D )A.101001(B)

B.42(D)

C.2B(H)

D.44(O)

22.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C )

A.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

B.软盘驱动器是存储器

C.计算机运算速度可用每秒执行指令的条数来表示

D.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

23. 通常计算机的系统资源是由(A )来管理的

A.操作系统

B.监控程序

C.系统程序

D.程序

24. (B )是一种只能读的半导体器件。

A. RAM

B.ROM

C.CPU

D. Flip-Flop

25. 二进制数1011+101等于(A )

A.10000

B.10110

C.10001

D.10111

26. 计算机发生死机时若不能接收键盘信息,最好采用(C )方法重新启动计算机。A.冷启动

B.热启动

C.复位启动

D.存储器

27. 计算机的核心是(D )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 CPU

28. 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C)

A.磁盘被彻底划坏

B.磁盘和保存在其中的数据被损坏

C.破坏程序和数据

D.减短计算机使用寿命

29. 字长位8位的计算机,它能表示的无符号整数的范围是(B )

A.0——127

B.0——255

C.0——512

D.0——65535

30. 和外存相比,内存的主要特征是(A)

A.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

B.能存储大量信息

C.能长期保存信息

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31. AMD公司是生产(B )

的公司。

A.外设

B.CPU

C.主机

D.存储器

32. 内存容量是指内存储器的存储单元的位数,它在微机中通常以(D)位单位表示。A. Bit B.Word C.Boot D.Byte

33. BASIC语言是一种(C )

A.机器语言

B.低级语言

C.高级语言

D.汇编语言

34. 磁盘可与(A)直接作用。

A.内存储器

B.微处理器

C.运算器

D.控制器

35. 计算机主要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构成。

A.硬盘

B.软盘

C.键盘

D.中央处理器

36. 二进制数11101011-10010110结果是(C )

A.00101010

B.01011011

C.01010101

D.10101010

37. 硬盘在使用前,必须做如下几件事,低级格式化、(A)

A.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

B.硬盘拷贝,硬盘分区

C.硬盘分区

D.硬盘拷贝

38. 52倍速光驱的传输速率为(C )KB/s。

A. 6000

B.7500

C.7800

D. 8000

39. 用某种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称为(D )

A.用户程序

B.可执行程序

C.目标程序

D.源程序

40.微处理器又称为(D)

A. 运算器

B. 逻辑器

C. 控制器

D. 中央处理器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ASCⅡ码”的论述中,正确的有(BD )A.ASCⅡ码中的字符全部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

B.ASCⅡ码基本字符集由7个二进制数码组成

C.用ASCⅡ码可以表示汉字

D.ASCⅡ码基本字符集包括128个字符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ABCD )

A.传染性

B.潜伏性

C.破坏性

D.隐藏性

3、当发现软盘上某个程序已感染病毒时,应当(AD )A.使用公安部下发的防病毒软件,消除盘上的病毒B.此磁盘不可再使用,应报废

C.可继续运行盘上的其他程序

D.重新格式化此磁盘,并装入未感染病毒的文件继续使用4、以下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有(BD )

A.打印机

B.键盘

C.显示器

D.鼠标

5、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的主要原因是(ABD )

A.两个状态的系统容易实现,成本低

B.运算法则简单

C.十进制无法在计算机中实现

D.可进行逻辑运算

6、计算机主机通常包括(ABD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7、笔记本型计算机的特点是(ABD )

A.重量轻

B.体积小

C.体积大

D.便于携带

8、计算机内存包括(AD )

A.只读存储器

B.硬盘

C.软盘

D.随机存储器

9、下面回破坏软盘片信息的有(ABC )

A.弯曲、折叠盘片

B.将软盘靠近强磁场

C.读写频率太高

D.周围环境太嘈杂

10、“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的基本思想是(ABD )

A.事先编好程序

B.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中

C.在人工控制下执行每条指令

D.自动将程序从存放的地址取出并执行

四、填空题:

1. 存储一个24×24点阵汉字

,需要(72 )字节存储空间。

2. 为了区分内存中的不同存储单元,可为每个存储单元配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为内存(地址)

3. CPU的中文含义是(中央处理器)。

4. 微机的启动通常有冷启动、(热启动)和系统复位3种方式。

5. 八进制的基数是(8),在第i位上的位权是(8i-1)。

6. 将1001101010.1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26A.D8)。

7. 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以(冯?诺依曼)进制数据表示。

8. 当前计算机都基于“存储程序”原理,统称为(二)体系的计算机。

9. 当前微机系统最常使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和(打印机)

10. 只读存储器英文简写是(ROM )

11.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由加法器和若干(寄存器)部件组成,前者用于实施运算,后者用于参加运算的各类数据及运算结果。

12. (并行)接口主要用于连接打印机,一般用LPT1、LPT2表示。

13. (8 )位二进制数表示的信息容量叫一个字节。

14. 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或CPU、微处理器))

15. “A”的ASCⅡ码值为65,则“F”的ASCⅡ码值为(70 )

16. 计算机中运算的最后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17. 光盘刻录机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CD-R )和(CD-RW)两种。

18. 字母A对应的ASCⅡ码为01000001,它的十进制数为(65 )

19. 按接口类型分,硬盘可分为(IDE )、(SCSI)接口两种。

20. 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

21.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

22. 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23.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电子逻辑元件

24. 二进制数10101100+01001101等于(11111001 )

25. 计算机系统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或Byte))

26.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一组公共信号线,它是由(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或CB、DB、AB))组成。

27. 八进制数170对应的二进制数是(1111000 )。

28. 一般而言,中央处理器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所组成。

29.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了。

30. 通常把计算机分为6大类,即巨型计算机、大型主机、小巨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第4版)》 第 6 章习题答案 1.因特网由采用(D )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组成。 A :通信 B :网络C: OSI D: TCP/IP 2.截至2012 年1 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B)。 A: 15% B: 38% C: 50% D:70% 3.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为四大部分:信源、(B)、信宿和噪声。 A :信号 B :信道 C :信息D:传输介质 4.目前单根光纤串行通信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D)Tbit/s 以上。 A: 1 B: 2 C: 3 D:4 5.异步通信是一种基于(A )的通信方式。 A :字符 B :数据 C :广播D:点对点 6.同步通信通常把传送的正文分解为(D)。 A :信号 B :数据 C :二进制数D:数据帧 7.最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它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编码。 A : ASCII B : GB2312-80 C:二进制编码D:字符码 8.采样是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截取一个(A)值。 A :振幅 B :频率 C :二进制D:高度 9.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B)。 A :准确性 B :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0.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C)。 A :准确性 B :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1.ARQ采用(C)的设计思想。 A :错误纠正 B :自动传输C:出错重传D:出错丢弃 12.(D)校验可以发现数据传输错误,但是它不能纠正数据错误。 A: CRC B :奇C:偶D:奇偶 13.IP地址是一个(C)位的标识符,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A:4 B:16 C:32 D:128 14.网页文件采用(C)进行描述。 A :程序 B :网络协议C: HTML D:HTTP 15.网页采用(C)在因特网中传输。 A :程序 B :网络协议C: HTML协议D:HTTP协议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计算机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第4版)》 第6章习题答案 1. 因特网由采用(D)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组成。 A:通信B:网络C:OSI D: TCP/IP 2. 截至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B)。 A:15% B:38% C:50% D:70% 3.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为四大部分:信源、(B)、信宿和噪声。 A:信号B:信道C:信息D:传输介质 4. 目前单根光纤串行通信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D)Tbit/s以上。 A:1 B:2 C:3 D:4 5. 异步通信是一种基于(A)的通信方式。 A:字符B:数据C:广播D:点对点 6. 同步通信通常把传送的正文分解为(D)。 A:信号B:数据C:二进制数D: 数据帧 7. 最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它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编码。 A:ASCII B:GB2312-80 C:二进制编码D:字符码 8. 采样是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截取一个(A)值。 A:振幅B:频率C:二进制D:高度 9. 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B)。 A:准确性B: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0.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C)。 A:准确性B: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1. ARQ采用(C)的设计思想。 A:错误纠正B:自动传输C:出错重传D:出错丢弃 12. (D)校验可以发现数据传输错误,但是它不能纠正数据错误。 A:CRC B:奇C:偶D:奇偶 13. IP地址是一个(C)位的标识符,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A:4 B:16 C:32 D:128 14. 网页文件采用(C)进行描述。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 D:HTTP 15. 网页采用(C)在因特网中传输。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协议D:HTTP协议 16. 网络(协议)是为数据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37759

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章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 10=(1325) 8 =(2D5) 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 2=(1325.24) 8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计算机基础考试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50分) 下列各题 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的是D A、晶体管 B、小规模集成电路 C、电子管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把数据从存传输到硬盘叫写盘 B、把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过程叫编译 C、应用软件对操作系统没有任何要求 D、计算机部对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都使用二进制 3、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B A、显示器 B、控制器 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4、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 B A、码输入法 B、形码输入法 C、音形结合输入法 D、联想输入法 5、通常所说的I/O设备指的是 A A、输入输出设备 B、通信设备 C、网络设备 D、控制设备 6、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7、“Windows2000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指的是 B A、Windows可运行多种类型各异的应用程序 B、Windows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C、Windows可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D、Windows可同时管理多种资源 8、Windows2000任务栏不能设置为 B A、自动隐藏 B、总在底部 C、总在最前 D、时钟显示 9、在Windows2000中,打开上次最后一个使用的文档的最直接途径是 A A、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文档” B、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查找” C、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收藏” D、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程序”

计算机基础课后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明显的阶段(也称为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 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状况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诞生和使用。 2.计算机内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 答:电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是: (1)二进制数数码少(只有0和1两个).因此易于实现其数码的表示; (2)二进制数的运算法简单; (3)采用二进制数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各部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成有机整体。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输出显示。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数)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指明指令的功能).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 6.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何分类?什么程序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 答: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类。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它们都是面向计算机硬件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有: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Basic、Pascal、C……)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Visual C……)。 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两种执行方式是哪两种? 答:解释方式——边解释边执行.速度慢但方便程序调试。 编译方式——程序源代码全部编译后再执行.执行速度快.但不易查错。通常是先源代码程序调试成功后再编译使用。

计算机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题库(期末考试)

1.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该机的英文缩写是。答案(A)ENIAC 2.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______。答案(C)美国 3.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______。答案(C)1946年 4.计算机的诞生: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______。答案(C)1946年 5.计算机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答案(D)1946年 6.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被研制成功是在______。答案(A)1946年 7.计算机的诞生:人们习惯于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答案(A)计算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 8.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______。答案(C)5000次 9.计算机的诞生:在194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国家是______。答案(B)美国 10.计算机的诞生: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______。答案(D)构成元件 11.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是______。答案(D)电子管 12.计算机的诞生: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答案(C)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13.计算机的诞生: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答案 (A)1946年 14.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______。答案(B)电子管 15.第一代计算机:ENIAC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答案(A)电子管 16.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电子器件是______。答案(D)电子管 17.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______。答案(A)军事和国防 18.第一代计算机:形成冯.诺伊曼计算机基本结构是在______。答案(A)第一代计算机 19.第一代计算机:在第一代计算机时代,编程采用______。答案(B)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0.第一代计算机:世界上第一代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答案(B)电子管 2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主要采用的电子元件是______。答案(A)电子管 22.第一代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答案(D)电子管 23.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性能低,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____。答案(B)元器件 24.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提出操作系统概念是在______。答案(B)第二代计算机的时代 25.第二代计算机:开始出现鼠标,并作为输入设备是在______。答案(B)第二代计算机的时代 26.第二代计算机:开创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是在______。答案(B)第二代计算机的时代 27.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______。答案(B)晶体管 28.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约为每秒______。答案(C)几十万次 29.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答案(B)晶体管 30.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分时操作系统是在______。答案(C)第三代计算机的时代

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 (总学分:1 总上课时数:16+16 课外上机时数:8)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学科的第一门课程,它的教学对本科生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规律和模式,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等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工具及其使用的正确思维和认识,为良好地使用计算机建立必要的应用思维和基本应用技能。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人机关系 1.1计算机的诞生:了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历史。理解计算机诞生的内 因和外因。深入理解计算机对人类思维的延伸特性。 1.2人机关系解析:理解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对工具使用带来的不同认识。 理解软件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的分类。理解计算 机工具及其使用的特殊性。 2系统软件及其使用 2.1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分类原因。掌握系 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各自的作用和基本功能。 2.2Windows2000系统软件:了解Windows2000的功能结构和特点。了解 安装与配置基本过程;理解安装和配置的内涵。掌握Windows2000基 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理解文件、文件夹概念,掌握资源管理基本思想 及其应用,熟练操作资源管理器。理解任务和程序的关系,以及快捷 方式等相关概念;熟练进行任务管理。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应用 工具和系统维护工具。理解剪贴板概念及其应用。理解网络基本概念, 熟练配置网络以及网络功能操作。掌握Web工作基本原理,熟练运用 IE。熟练操作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2.3应用模式:理解模式及其应用的重要性。掌握系统软件使用中的常用 应用模式。 3中文Word2000 3.1概述:了解Word的功能。了解Word与Word文档的关系。掌握Word 文档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相应功能。 3.2Word使用:掌握Word与系统软件的关系。掌握Word与资源管理的关

计算机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计算机基础练习题 1.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____ 。 A、内存储器 B、输入输出设备 C、CPU D、硬盘 2.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电信号来分类,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其中,数 字计算机是以____为处理对象。 A、字符数字量 B、物理量 C、数字量 D、数字、字符和物理量 3.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____ 。 A、传输速率 B、存储容量 C、字长 D、运算速度 4.交互式操作系统允许用户频繁地与计算机对话,下列不属于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是____。 A、Windows系统 B、DOS系统 C、分时系统 D、批处理系统 5.计算机硬盘正在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____。 A、噪声 B、震动 C、潮湿 D、日光 6.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 A、字节通常用英文单词“bit”来表示 B、目前广泛使用的Pentium机其字长为5个字节 C、计算机存储器中将8个相邻的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单位,这种单位称为字节 D、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并不一定是字节的倍数 7.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 A、源地址码 B、操作码 C、目标地址码 D、数据码 8.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通常采用____。 A、光存储器 B、磁表面存储器 C、半导体存储器 D、磁芯存储器 9.微型计算机键盘上的Tab键是____。 A、退格键 B、控制键 C、交替换档键 D、制表定位键 10.在计算机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____。 A、显示器 B、磁盘驱动器 C、键盘 D、图形扫描仪 11.微型计算机中,ROM的中文名字是____。 A、随机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高速缓冲存储器 D、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2.要存放10个24×24点阵的汉字字模,需要____存储空间。 A、74B B、320B C、720B D、72KB 13.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____。 A、打印 B、写盘 C、输出 D、读盘 14. 3.5英寸软盘片角上有一带黑滑块的小方口,当小方口被关闭时,其作用是____。

计算机基础题及参考答案.doc

第1章计算机基础 选择题 1.1 计算机概述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C [A]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B]硅是制造集成电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C]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经用砷化镓取代了硅[D]微处理器芯片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集成电路分类,按照集成电路的________可将其分为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两类。D [A]晶体管数目[B]晶体管结构和电路[C]工艺[D]用途 [3]. 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D [A]将大量晶体管、电阻及互连线等制作在尺寸很小的半导体单晶片上就构成集成电路。 [B]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或砷化镓。 [C]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D]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都属于专用集成电路。 [4]. 关于集成电路(I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C [A]集成电路的发展导致了晶体管的发明[B]中规模集成电路通常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 [C]IC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D]数字集成电路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5].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目前PC机中CPU芯片采用的集成电路属于_______。D [A]小规模集成电路[B]中规模集成电路[C]大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6]. 集成电路制造工序繁多,从原料熔炼开始到最终产品包装大约需要_______道工序。C [A]几[B]几十[C]几百[D]几千 [7]. Intel公司的创始人Gordon E.Moore 曾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________左右翻一番C [A]半年[B]1年[C]1年半[D]2年半 [8]. 线宽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CPU芯片制造的主流技术中线宽为____。D [A]几个微米[B]几个纳米[C]几十个微米[D]几十个纳米 [9]. 下列关于IC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D [A]IC卡按卡中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不同可分为存储器卡和CPU卡 [B]IC卡按使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内容简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编者们多年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编写而成。书中以Windows 10和Microsoft Office 2016为教学和实验环境,全面涵盖了高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 10、Word 2016、Excel 2016、PowerPoint 2016、Access 2016、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程序设计初步。 目录 版前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1.3 计算机的特征 1.1.4 计算机的应用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2.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 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转换 1.3.1 基本概念 1.3.2 数制转换 1.4 数据单位及信息编码 1.4.1 数据单位 1.4.2 信息编码 1.5 计算机病毒 1.5.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5.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5.3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5.4 病毒感染的征兆及预防

第2章Windows 10操作系统 2.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2.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2.1.2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2.1.3 Windows 10的启动和关闭 2.2 Windows 10的基本操作 2.2.1 鼠标的操作 2.2.2 桌面的组成及操作 2.2.3 窗口的组成及操作 2.2.4 菜单的使用 2.2.5 对话框的组成及操作 2.3 Windows 10的资源管理 2.3.1 磁盘、文件、文件夹 2.3.2 查看文件与文件夹 2.3.3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3.4 回收站操作 2.3.5 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2.3.6 磁盘管理与维护 2.4 Windows 10系统环境设置 2.4.1 控制面板 2.4.2 设置桌面外观 2.4.3 设置“开始”菜单 2.4.4 设置任务栏 2.4.5 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2.4.6 设置中文输入法 2.4.7 设置用户账户 2.5 Windows 10实用程序 2.5.1 写字板 2.5.2 记事本 2.5.3 画图程序 2.5.4 截图工具 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6 3.1 0ffice与Word 2016简介 3.2 Word基本操作 3.2.1 启动Word 3.2.2 退出Word 3.2.3 Word窗口组成 3.2.4 Word文档视图方式 3.3 创建及编辑Word文档 3.3.1 创建新文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11011101)2=(221)10 =(335)8=(DD)16 3.1101.011 4.11110111.00000 .011 .(小数点后第5位到第8位循环) 5.1111 6.221 7.主存、Cache ram,rom 8.RAM 、ROM 9.外存 10.读、写、字节 二、选择题 1-5:CBADC 6-10:AADDD 11-15:ACCAD 三、判断题 1-5:错错对对对 6-10:对错错错错 四、简答题 1.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发展各阶段所采用的逻辑部件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答案: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研制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前进。 2.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数编码来表示? 答案:因为采用二进制易于物理实现,机器可靠性高,运算规则简单。 3.位:代表一个二进制数位,是计算机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计算机内部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数据。1B=8b 。 字:CPU 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字。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一个字对应的位数。 4.1)运算速度 2)主频 3)字长 4)内存容量 5)外设扩展能力 6)软件配置情况 5.原码:数X 补码:X 原码:01010010 反码:01010010 补码:01010010 原码:11111111 反码:10000000 补码:10000001 原码:11010001==表示时不应该有小数点 反码:10101110 补码:10101111 原码:10000001 反码:11111110 补码:11111111 原码:00000000(或10000000) 反码:00000000(或11111111) 补码:0000000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及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A ) A. 二进制 B. 十进制 C. 十六进制 D. ASCII码 (2)根据.诺伊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指(B ) A. 事先编好程序 B. 把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存中 C. 把程序保存在磁盘中 D. 将程序从磁盘中自动读出并逐条执行 (3)利用计算机进行科技情报检索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B )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辅助工程 D.人工智能 (4)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A )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5)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D ) A. 传输速率 B. 存储容量 C. 字长 D. 运算速度 2.填空题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 1946 )年,名字叫( ENIAC )。(2)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即B to B)、企业与(消费者)(即B to C)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 (3)计算机网络化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4)从目前计算机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5)以.诺伊曼思想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3.简答题(略)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实现自动控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集

第1章习题 一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 进制转换问题 (1)分别将76,24.82 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2)分别将111111B,1011011.111B转换成八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3)将2D2H 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4)将36Q转换成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2 码制转换问题,假设计算机字长为一个字节 (1)分别求出24,-24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2)已知某个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的补码为11111111,求该数以十进制表示的真值。 3 ASCII码值问题 (1)已知字母’a’的ASCII码是97,分别求字母’B’,’d’,’F’的ASCII码。 (2)根据ASCII码值的大小,将字母’2’,’b’,f’,’D’依次排列大小。 4 汉字码转换问题 (1)“保”字在国家标准局公布的汉字中位于第17区第3位,计算其国标码和机内码。(2)某汉字的区位码是3824D,计算其国标码和机内码。 5 汉字字库问题 (1)分别用16×16,32×32点阵来表示汉字的字形,求存储一个汉字需要的字节数。(2)存储100个32×32点阵的汉字字模信息需要多少字节?需要多少KB字节?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2.试述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的原因。 3.简述计算机几个发展阶段划分和主要特点。 4.什么是汉字的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列举至少2种常用的输入法。 5.简述计算机编码中原码、补码、反码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6.从规模的角度,简述计算机的分类。 7.简述二进制数加减运算规则。 三论述题 1.叙述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各举实例说明。 2.基于对计算机的认识,谈谈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第一章 填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计算机 用途: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特点:快速运算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逻辑判断能力自动运行程序硬件设备:CPU 总线系统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编码:国标码内码外码汉字字形码 选择: 1-6 C D B D A C 判断: XXVXX(X错V对) 第二章 填空: 快捷键:WIN+D 按住:shift 按住:ctrl Ctrl+Z 左右上下综合 书写顺序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连不交,能交不连 选择: 1-6 A D B B D B 判断: VVXXV 第三章 填空: 菜单元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 直看正文的宽度设定左右的界限直行缩进位置制表符位置 左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 横排竖排 亮度对比度灰度 选择: 1-5 A B B D C 判断: XVVV 第四章 填空: 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数据格式排序数据筛选数据 25665536 列宽标准列宽 单元格格式 等于参数 图表对象 选择: 1-6 A B A C C A

判断: XVVXVV 第五章 填空: 远程中断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 服务器模式对等模式 环形网星型网总线网混合型 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AppleTalk协议 A类B类C类 选择: CADCD 判断: XXVV 第六章 选择:D B A C A A 第八章 填空: 多媒体硬件软件 多媒体立机多媒体输入设备多媒体存储设备多媒体输出设备功能键操控控动设备信息采集信息回收 熵编码信息源码 选择: B B A 判断: VXV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有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填空题 (l)存储器可分为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外存储器三类。 (2)总线是一组信号线,用它来在各部件之间传递数据和信息;一般分为三类:控制类总线、地址类总线、数据总线。 (3)CPU的主要性能参数有主频、字长、缓存、倍频系数、前端系统总线频率等。(4)显示器可分为CRT 、LCD、等离子。 (5)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一般应包括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2.选择题 (l)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A )。 A.ENIAC B.EDV AC C.EDSAC D.MARK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B)。 A.继电器B.晶体管C.电子管D.集成电路 (3)目前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B)。 A.电子管B.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晶体管D.小规模集成电路(4)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6个方面,指出下面选项中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是(C)。 A.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人工智能B.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 C.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D.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文字处理 (5)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特点的是(D)。 A.存储程序控制,工作自动化B.具有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C.处理速度快、存储量大D.不可靠、故障率高 (6)CAI表示(C)。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教学D.计算机辅助模拟 (7)电子计算机的最早应用领域是(B)。 A.数据处理B.数值计算C.工业控制D.文字处理 (8)“Pentium 4 1.8G”和“Pentiu m Ⅲ850”中的“l.8G”和“850”的含义是(D)。A.最大内存容量B.最大运算速度 C.最大运算精度D.CPU的时钟频率 (9)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D)。 A.U盘B.硬盘C.光盘D.内存 (10)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D)。 A.ROM B.RAM C.Cache D.CD-ROM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RAM特点的是(B)。 A.可随机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B.可随机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将全部丢失 C.只能顺序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将部分丢失 D.只能顺序读写数据,断电后数据将全部丢失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xx 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10=(1325)8=(2D5)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2=(1325.24)8 1.2.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①算术运算 ②逻辑运算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①定点数:定点整数、定点小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点(完整版)

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的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等。 21、裸机指的是仅有硬件组成,没有软件的计算机。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2、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是GB 2312-80,字符用ASCII码来表示。ASCII码是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恒置为0。五笔字型属于字型码,对于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是汉字输入码,任何汉字或字符在计算机内用唯一的机内码来表示,汉字点阵中的一个点是1bit。一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两个字节(16bit)。 为了避免混淆,二进制数的单位用B来表示,八进制数的单位用O来表示,十进制数用D来表示,十六进制数的单位用H来表示。 23、存储容量的单位: bit(存储容量的最小的单位) Byte(字节),1 Byte=8bit KB ,1KB=210B=1024B MB ,1MB=210KB=1024KB GB,1GB=210MB=1024MB TB,1TB=210GB=1024GB 2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要求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求能够写出不同进制之间转换的过程)。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整数部分(除基逆向取余);小数部分(乘基正向取整)。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写出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具体方法是:先找小数点,然后分别向左向右编号,向左的编号从0开始、向右的编号从-1开始,然后写出对应的多项式之和) 注:考试时的计算题主要是考察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考整数部分的转换)。请大家务必掌握! 25、ASCII码的规律: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DEL键除外);同一序列的ASCII码值按顺序依次增大。 26、一张标准3寸高密双面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软盘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从外向内编号,扇区是存储的最小单位,1个扇区的标准容量是512字节。 27、磁盘容量的计算: (1)已知某牌号的硬盘有20个盘面,1024个柱面,每个磁道上有128个扇区数,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的数据,则该硬盘的容量为。 20×1024×128×512=1342177280B (2)一个双面软盘,每个面有4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8扇区,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则该软盘的容量为2*40*8*512B=327680B

《计算机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全)(1)

习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C 3.C 4.B 5.B 6.D 7.C 8. B 9.D 10.C 11.D 12.A 13. B (本题无正确答案,将B答案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改成“计 算机辅助教学”则选B) 14.A 15.B 16.B 二、填空题 1.四 2.机器语言 3.2个 4.位(bit) 5. 字节(Byte)6.01100010 7.冯.诺依曼8.57600B (或460800bit或 56.25KB)9.显卡、彩色显示 10.地址、数据、控制 三、思考题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答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 路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一个年代是1946~1957,第二个 年代是1958~1964,第三个年代是1965~1971,第四个年代是1972 至今 2.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案:一个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 分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 3.简述计算机语言的分类和执行过程。 答案:计算机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部分,其中只有低级 语言中的机器语言可以被计算机直接执行,其他语言都要翻译成机器

语言才能执行。其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解释 方式,特点是对源程序翻译一条指令,执行一条指令,交互性强,但 运行速度慢,代码效率较低,安全性弱。另一种是编译方式,特点是 先将源程序翻译成一个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再链接执行目标程序,这种方式虽然交互性不强,但运行速度快,代码效率高。 4.思考计算机内部为什么要用二进制。 答案:易于用器件实现; 二进制运算简单; 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5.简述冯·诺依曼原理的核心思想。 答案:冯·诺依曼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其基本内容是: ①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②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 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 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 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习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D 4.C 5.B 6.A 7.D 8.A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16.B 17.B 18.B 19. B 20.B 二、填空题 1.关闭 2.资源管理器 3. Ctrl+X 4.ES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