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的运用分析
盐碱地改良方案

盐碱地改良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pH值过低,且土壤中存在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改良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改善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措施1. 石灰添加:根据盐碱土壤的具体情况,适量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2. 石膏添加:石膏可以对盐碱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化学反应,形成较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3. 有机质施用:适量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盐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淋洗处理:通过大量的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下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5. 垦殖排除:通过地下排水等方式,将含盐水分排除出土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二、灌溉方式改进1. 清水灌溉:适用于盐碱地区的灌溉方式之一是清水灌溉,即使用没有盐分的水进行灌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2. 浸渍灌溉:浸渍灌溉是通过在浸水灌溉的基础上,降低水位,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一同向下渗透,达到清除盐分的目的。
3.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
三、植物选择1. 盐碱地适应性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发挥农业生产价值。
如碱蓬、红背委陵菜等。
2. 草本牧草:一些草本牧草植物在盐碱地上生长迅速,可用于养殖业的草料供应,如糙隐子草、苦荞、艾草等。
3. 林木树种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林木树种可用于盐碱地的林业经营,如海桐、红豆杉、榉树等。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农业利用率。
荒漠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

荒漠盐碱地治理措施方案引言荒漠盐碱地是指土地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不能正常适宜地种植作物的土地。
盐碱地的治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荒漠盐碱地的治理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方案。
1. 土地调查和评估治理荒漠盐碱地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测量土壤的盐度、碱度、pH值等指标,以及植被覆盖率、水源情况等信息,获得治理荒漠盐碱地所需的基本参数,为后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源调整和灌溉管理荒漠盐碱地的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增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与水分结合形成可溶性盐分而导致的。
因此,合理的水源调整和灌溉管理是治理荒漠盐碱地的关键措施。
(1)水源调整:在荒漠盐碱地治理中,应该优先选择低盐水源进行灌溉,如雨水、地下水或远离盐碱地的河流水。
避免使用含有高盐度的水源,以减少盐分的输入。
(2)灌溉管理: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避免土壤过度湿润或干燥。
比如,喷灌和滴灌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而不会过度湿润土壤。
此外,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土壤改良和调整为了提高荒漠盐碱地的土壤品质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调整。
(1)盐分去除:通过淋洗、冲刷、通风等方式,去除土壤中的盐分。
淋洗是将大量清水浸泡在土壤中,以溶解盐分,并通过排水来除去盐分。
冲刷则是通过引入清水流动冲刷土壤表面的盐分。
通风则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盐分的挥发和溶解。
(2)有机质添加:向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质,如腐熟的堆肥、秸秆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有机质具有吸附盐分的能力,可以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3)改良土壤pH值:荒漠盐碱地常常伴随着土壤呈碱性的问题,可以使用酸性物质(如硫酸铁、硫酸铝等)来调整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的碱性。
4.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荒漠盐碱地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盐碱地治理 实施方案

盐碱地治理实施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针对盐碱地的治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有效治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从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盐碱地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土壤改良。
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是治理的首要任务。
首先,可以采用石灰石粉、磷矿粉等中和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其次,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最后,可以利用淋洗、沉淀等技术,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出土层,逐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二、植被恢复。
植被的恢复是盐碱地治理的关键环节。
可以选择耐盐碱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碱蓬、碱蓬草、碱地柳等,这些植物对盐碱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
同时,可以采用退耕还林、草畜平衡等措施,逐步恢复盐碱地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地的生态环境。
三、水资源管理。
盐碱地的治理还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引导灌溉、排水排盐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此外,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同时,加强排水排盐设施的建设,及时将土壤中的盐分排除,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
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逐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能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盐碱地治理工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是指毒盐在土壤中的聚集现象,导致土地失去肥力,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治理盐碱化是十分必要的。
治理盐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治理盐碱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深耕、开沟、中深翻耕等方式,将深埋在土壤中的盐渍层挖出,并进行改良。
同时,可以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轻盐碱化对土地的破坏。
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盐碱地往往是比较适合耐盐碱作物的生长,如红花、花椰菜等。
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使盐碱地得到合理利用,既能保证农业生产,又可以放慢盐碱化进程。
3.建设灌溉设施灌溉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水分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稳定土壤的盐碱度。
因此,建设灌溉系统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植树造林盐碱地比较容易形成风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种植能够固定沙土的树种,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维持土地的水分含量,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5.特殊化肥的使用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一些特殊化肥对土壤盐碱化的抑制作用比较大,可以抑制盐碱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耐盐碱农业技术的使用耐盐碱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化的适应能力,使作物适应盐碱环境生长,增加了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治理盐碱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措施结合应用。
通过加强土地改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设灌溉设施、植树造林、合理使用特殊化肥等多种有效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地,通常不适宜植物生长。
然而,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讨论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
1. 盐碱地特点在进行园林绿化前,我们需要了解盐碱地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包括: - 盐渍化:土壤中盐分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超过植物所能耐受的范围。
- 碱化:土壤呈碱性pH值高于7,影响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 水分缺乏:由于盐渍化和碱化,土壤保水能力差。
2.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盐碱地的植物: - 盐生植物:如碱蓬、碱蓬菜等,能够耐受高盐浓度。
- 耐盐碱植物:如苦楝、沙柳等,能够适应高盐碱环境。
- 海滨植物:如海棠、紫薇等,喜欢湿润环境,对盐分较耐受。
3. 土壤改良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质量,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 淋洗法:通过淋洗清除土壤中的过多盐分。
- 石灰中和法:使用石灰中和酸性土壤,降低土壤pH值。
- 有机质添加:添加腐熟堆肥、秸秆等有机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性。
4. 灌溉管理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合理的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灌溉管理的建议:- 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
- 盐水淡化:使用淡水进行灌溉,以减少盐分积累。
-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土壤的盐分含量和pH值,及时调整灌溉方法。
5. 保持生态平衡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多样性植物选择:选择多种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 引入天敌:合理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 生态修复: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促进土壤的自然恢复。
6. 防治措施在盐碱地进行园林绿化时,还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盐碱地绿化水平技术措施

探讨提高盐碱地绿化水平的技术措施摘要:加强提高盐碱地绿化水平的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提高盐碱地绿化水平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措施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盐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点1.1 树立建设城市大园林的观念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大园林观念,即把各单体、局部统一起来,系统规划设计,以达到改善整个城市大环境的目的。
局部绿化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与大环境的融合,其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城市大园林的观点,以整个市域为载体,使整个城市融于园林之中。
达到真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装点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 树立维持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核心的观念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须将生态设计的观念贯穿于整个的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按照生态设计的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
这就必须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减少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尽可能利用废地、弃料服务于新的功能,因此必须摈弃原有对土地资源破坏力大、对淡水资源需求量大、对资金投入依赖性大的园林绿化模式,重新选择一种有利于积极维护生态平衡的绿化模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将生态科学与园林艺术更好的结合起来,把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表现出来。
1.3 树立先行保护现有绿化资源的观念对于生态系统来是说,保护是比修复更为经济简便的途径。
形成优良的生态系统的要需成百上千年,而破坏则在一瞬间。
破坏后再去修复,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则是巨大的,甚至无法恢复。
1.4 树立重视乔灌草相结合的概念在自然界,乔灌草结合巧妙和谐,构成多样的植物群落。
高大的树木,低矮的小草,丰盈的灌木,占据不同的空间,吸收不同空间的阳光与空气,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
在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内,乔灌草几乎缺一不可。
一味地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或机械地把乔草比例定在某一个固定比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策略

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策略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逐渐的加强了植树造林的力度。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面积属于盐碱地类型,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此现阶段被大量的种植树木所使用。
但是盐碱地进行树木的种植有着成活率低的不利因素,文章将主要对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对策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等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植树造林;盐碱地;因素;成活率前言由于盐碱地与传统的土地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盐碱地,近些年来我国逐渐的加大了在盐碱地当中种植树木的力度。
但是树木在盐碱地种植的过程当中具有成活率低的特点,这主要是与盐碱地土壤当中所含有的物质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盐碱地植树造林当中的相关内容,本文将主要对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相关对策进行介绍。
1 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改良对策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我国在近些年来加大了盐碱地种植树木的研究力度。
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盐碱地树木种植的前期准备;第二,盐碱地植树造林的处理技术;第三,盐碱地树木种植的栽植技术。
为了更好的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本小节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一阐述。
1.1 盐碱地树木种植的前期准备盐碱地树木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是否能够提高盐碱地植树造林成活率有着很大的关系。
盐碱地树木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整地方法的选择;第二,树种以及苗源的选择;第三,造林密度的选择。
1.1.1 整地方法的选择盐碱地在进行树木种植之前,一定要对要使用的盐碱地进行相关的处理。
由于盐碱地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型,那么在对盐碱地进行整地之前,一定要根据盐碱地的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整地方法。
如果盐碱地距离海边比较近,那么整地方法则适宜选用条田、台田以及大坑整地的方法;如果盐碱地位于内陆地区,那么整地的方法则适宜选用机耕全面整地、高台整地等方法。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盐碱地是各种盐土、碱土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其形成的本质主要是各种可溶性盐在地表层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重新分布,从而使盐分逐渐聚集在土壤表面,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根据盐碱化程度的不同,盐碱地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以下简称红寺堡灌区)西靠烟筒山,东南接大罗山,北有牛首山,位于三山之间,沿大罗山分布。
灌区内地势南高北低,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0.67%~2.00%,海拔1240~1450m ,属于山间丘陵地貌区。
区域内沟谷自然发育,受红柳沟、单阴沟、双阴沟等9条天然沟切割,沟谷呈树枝状由东向西北通向黄河。
1红寺堡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红寺堡灌区现有耕地总面积4.49万hm 2,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小麦、黄花菜。
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55等,低于宁夏耕地质量平均等级(6.83等);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43g·kg -1,低于宁夏平均水平(13.8g·kg -1);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0.63g·kg -1,低于宁夏平均水平(0.82g·kg -1);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26.82g·kg -1,低于宁夏平均水平(27.07g·kg -1)。
红寺堡灌区开发前,地下水埋深较深,土壤盐渍化面积占比小,仅为400hm 2;初期开发灌溉2年后,大量灌水致使局部地下水位抬升,盐渍化面积呈迅猛增长趋势,盐渍化地面积达到4173hm 2;后期的耕种过程中,随着灌区的开发、巩固及灌溉用水的控制,红寺堡灌区盐渍化面积呈缓慢增长,截至2022年,红寺堡灌区盐碱地面积5560hm 2,其中轻盐渍化面积2107hm 2,占总面积的37.9%;中盐渍化面积2813hm 2,占总面积的50.6%;重盐渍化面积640hm 2,占总面积的11.5%。
盐渍耕地主要分布在大河乡、红寺堡镇、柳泉乡、太阳山镇等4个乡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的运用分析
土地盐碱化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的土质问题,引起盐碱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灌溉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植被遭到人为破坏以及被海水侵没的现象。
土壤的盐碱化会使土壤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变成缝隙孔度减小、土壤极易黏在一起、土壤出现封闭性以及有机物质的流失情况,严重影响土壤的酸碱程度。
在土壤盐碱化中,土壤中还会产生对于植物有害的物质,使植物生长遭到毒素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长。
因此,对于土地盐碱化的改善措施的实施十分必要。
目前,缓解土地盐碱化的措施包括利用稀释盐密度进行改善,主要有拒盐物质流入土壤中、排除土壤中的盐成分、稀释盐成分等方式。
在改善土地盐碱化的措施当中,植树造林也是最有效且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措施。
标签:土地;盐碱化;改善;植树造林
前言
植树造林对于土地盐碱化的改善与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著,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伤害。
其中,土地盐碱化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体现。
针对土地盐碱化这一现象的产生,给植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植被的产量与城市绿化的改善。
植树造林是改善土壤盐碱化现象的措施之一,利用植树造林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成分,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
利用土地盐碱化的土壤进行植树造林,增加了盐碱化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盐碱化土地的荒废,大大增加了植被覆盖率与土地的经济效益。
因此,植树造林对于我国改善盐碱化土地有着显著的作用,且提高我国土地的经济效益。
文章探讨了土地盐碱化中造林技术的应用情况。
1 盐碱地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盐碱地是世界土壤类型的一种,大约占到了陆地面积的25%左右。
它是盐土与碱土的合成,土壤的主要成分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
当盐碱地土壤表层含盐量大于0.6时,树木不能正常生长。
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有:腐蚀植物的细胞组织,破坏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霉的作用,影响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等。
盐分中过量的Na、Cl离子对植物有较大的毒害作用,特别是Cl含量过高可引起植物叶片发黄,生长减慢,提早脱离现象。
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作用。
在盐碱地,植物数量较少,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养分较少,加上pH过高,不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影响了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吸收。
影响气孔的开闭。
盐碱地由于含盐量较多,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物理结构,造成土壤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现象,影响了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2 盐碱地造林方法
2.1 采用适当的整地措施
对于土壤比较松软的盐碱地通常采用穴播、开沟和高台整地的方法,将下层坚硬有粘层的土壤通过挖穴或者开沟的方式翻到土壤表层,但是要严格把握整地的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不能提前很长时间进行整地。
灌水洗盐是改造盐碱地的又一项措施。
在排水系统比较完善时,可以向盐碱地灌溉一定量的淡水,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渗入到淡水中,然后再通过排水沟将盐分排走。
2.2 选择合适的苗木
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需要在春季进行种植,在树种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树苗木质化程度高,一般的树高粗腰达到0.4m,胸径需要在0.3m之上,以确保树苗的存活率。
在盐碱地中的树苗,需要根系发达、枝叶强壮的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及美化,减掉多余枝叶及根茎,以及断根坏根,保证苗木的良好吸收及健康的生长。
在培育苗输送中,注意保持苗木的水分及土壤,避免由于缺水或者人为因素造成幼苗的破坏。
2.3 因地栽植
在盐碱地植树造林中,不仅要注意苗木的选择,还要注意土质与苗木的适应性。
在造林之前需要确定苗木的生长特点以及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的地区种植不同的苗木;通过不同地区盐碱程度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种类的苗木,以确保苗木的适应性,加大苗木的存活率。
2.4 深栽浅埋
根据内陆盐碱地土壤盐分上重下轻的分布特点,植苗造林时应采取深栽浅埋,使苗木根系躲过盐积聚较重的表层,同时有利于蓄淡(水)洗盐和保墒防盐,实践证明深栽浅埋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5%~20%。
深栽即埋土后穴面比地面低10~30cm,浅埋即超过苗木原土痕的3~5cm即可。
栽时随填土踏实,至苗木原土痕以上的覆土不再踏实,保持表土疏松。
2.5 苗木栽植技术
盐碱地可以选择乔灌混交的种植模式,合理密植,减少植物郁闭的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覆盖度,防止土壤蒸发和林地反盐。
一般情况下,盐碱地采用大行距、小株距或窄带密植的方法,大苗常采用的株距为1.5m×3m、2m×3m、3m×3m 为宜,小苗造林株行距以0.75m×1.5m、1m×1.5m、1.5m×1.5m为宜,乔、灌混交林比例以1:1或1:1.5效果较好。
幼苗到达后要进行挖穴,穴的大小和深度要略大于幼苗根系,填土过程中要保证幼苗的竖直。
2.6 合理的抚育
在幼苗栽植以后,需要对幼苗进行养护与培育,一般情况下采用涂白处理方法进行养护,能够避免生物对幼苗的破坏,对树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生长
期间,需要掌握天气降雨量与光照时间的情况进行澆水,定期进行水分的补充,保证土壤的湿润。
在夏季时,降雨量较多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洪涝现象,这时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工作。
在盐碱地中土壤的盐碱度较大,不适合树木的生长与病虫灾害的防治,因此,在盐碱地树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灾害的防治措施,定期检查,及时做好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盐碱地中土壤的有机物质少,肥量较少,并且树木的生长需要吸收一些养分,会消耗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因此,需要对树木进行裁剪的措施,将断肢、生长较差的枝叶剪短,有利于主枝干的生长。
3 加强管理
提高对于苗木抚育的重视,加强管理措施,对于苗木生长起到巨大的效益。
通过对苗木的抚育,各项准备及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中植被的存活率,保证植被的生长,从而提高盐碱地的经济效益。
3.1 除草松土
土地的松土作业能够帮助土壤进行良好的空气流通与整理,松土作业一般在春旱和降雨、灌溉后进行,能够将杂草的根系进行切断,有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同时经过松土还有利于保持水分,稀释盐碱化土地的密度,有利于盐碱化土地的改善与植被产量的提升。
3.2 排涝除碱
在雨水天气多的地区,盐碱地的盐碱成分随着水分的流动增加盐碱化程度,利用排水法将水分排出,利用挖沟或者疏通的方法将水分排出,不仅能够减少盐碱化程度,还有利于防涝。
4 结束语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各个地区的盐碱化程度也不相同,但是普遍存在着盐含量较高的情况,使土壤有机物质降低,不适合植物的生长。
为了植被的存活率与产量,植被的种植大多数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区,而使盐碱地的利用率严重降低,使土地荒废,同样减少植物的覆盖。
因此,必须针对盐碱地进行改善与利用,植树造林这一措施的实施,能够将盐碱地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我国植被覆盖率,增加林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索准民.盐碱土绿化建设综合技术研究[J].新农业,2014(21).
[2]胡建华.浅谈山西北部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