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分析

合集下载

实验室简介纳米材料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纳米材料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纳米材料实验室实验室简介——纳米材料实验室纳米材料实验室是一个专门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

本实验室致力于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研究,并积极探索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对纳米材料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实验设备以及研究成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控制:实验室借助先进的合成技术,研究并开发各类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面修饰技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形貌、尺寸、结构等特征的精确控制。

2. 纳米材料的性质与表征:实验室利用多种表征技术对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从而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电子行为以及表面反应等性质。

3. 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本实验室致力于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医学等领域。

通过纳米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探索纳米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实验设备纳米材料实验室设备先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1. 实验室合成系统:实验室拥有多组合成设备,用于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和表面处理。

其中包括气相沉积设备、溶液法合成设备、热分解法设备等,以满足不同材料的合成需求。

2. 物性分析设备:实验室配备了多台先进的物性分析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能谱仪、气体吸附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为纳米材料的形貌表征、结构分析和表面性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电化学工作站:针对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的研究,实验室配备了多台电化学工作站,用于电池性能测试和电催化性能研究,以评估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潜力。

4. 生物医学设备:实验室还设有多台生物医学设备,包括生物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设备、细胞实验仪器等,用于研究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纳米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

mof纳米材料 沉淀溶解平衡 解释说明

mof纳米材料 沉淀溶解平衡 解释说明

mof纳米材料沉淀溶解平衡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MOF纳米材料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新型材料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MOF,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配体组成的一种多孔晶态材料。

这种材料具备高比表面积、可调控孔径,以及多样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催化、吸附分离、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MOF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组成结构、表面特性等方面内容。

接着将详细阐述MOF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常见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沉淀溶解平衡这一重要概念,并分析影响该平衡状态的因素以及计算平衡常数和溶度积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研究MOF纳米材料在沉淀溶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制,分析驱动沉淀和溶解的力量以及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

最后,通过综合总结和分析,我们将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MOF纳米材料的沉淀溶解平衡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通过系统地阐述MOF纳米材料的定义、特点、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于这一新型材料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机制的详细阐述,我们将为该领域内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最后,在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MOF纳米材料:2.1 定义和特点:MOF(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作为节点,有机配体作为桥联配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纳米材料。

它具有多种优良的特性,如高比表面积、可调控孔隙结构、大量功能化基团等。

这些特点使得MOF在吸附分离、气体储存、催化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2 合成方法:MOF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溶液法、气相法和水热法等。

纳米聚丙烯管材专用料技术性能分析

纳米聚丙烯管材专用料技术性能分析
的技术性能 关键词 : 纳米聚丙烯管树 性能
中 图分 类 号 H) 5 1 3 . 2 4 文献标识码 : A
聚丙烯 管材 有 较 多文 献 报 导 。 , 有 关 纳 米 聚 。 但 丙烯 管材 的报 导却极 少 . 米材 料及 其 在聚 合 物 中 的 纳 应用 也有文 献报 导 目前 国 内市场 上 冷热 水 用 聚 丙烯 c P 管材 专 用 料情 况 比较 复 杂 , 进 口料 、 产 P】 有 国 料、 改性料 , 存在用 一 聚丙烯 和聚乙烯 共混 改性 充 还 般 当无规共 聚 聚丙烯 fP—R) P 管材 专 用 料 的情况 , 种 这
维普资讯
h 2 Sm ,4 ) k ( u 18 /
Ap i 2 0 r 0 l
塑 料 科 技
P 蜘 C C .& T C - OL Y L SS I E I D, OG
纳米 聚丙烯管材专 用料技术性能分析
吴廷禄 刘忠仁 漆宗能 , , , 马永梅 薛合伦 牟长荣 . .
13 流变特性对 比分 析 .
H _ E流变仪 , A.  ̄ K 主要用于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和
熔化 行为 的测定 。 3 图 4分别 是聚 丙烯 和纳 米聚 丙 图 、 烯 管材专用 料 的测试 结果 。 图 3 图 4中 的数据 可 以 从 、
数J 可以算出有机蒙脱土层 间距 =20n 。 .1m 有机蒙
聚 丙烯 中 , 种具有 一定 长 径 比的无 机 物 粒 子对 聚 丙 这 烯 的增韧 、 强作用是 十 分显著 的 。 增
管材专用料的衍射 曲线图谱。
从 图 l 知 机蒙脱 土 ( 可 有 曲线 a (0 ) 的衍 射 )0 1面 峰 2 为 48。根据 Bag 程 2Sn =n ( 中 d为层 日 .8, r 方 g di 0 X其 间距 , 0为入射 角 , 人射 x 线 的 波 长 . 为 射 n为衍 射 级

以曙红Y为稳定剂合成银纳米簇并用于pH的检测分析

以曙红Y为稳定剂合成银纳米簇并用于pH的检测分析

以曙红Y为稳定剂合成银纳米簇并用于pH的检测分析舒鑫宇,龙云飞*(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100)Silver Nanoclusters were Synthesized with Eosin Yas Stabilizer and Used for pH DeterminationShu Xinyu,Long Yunfei*(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411100,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silver nanoclusters(AgNCs)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In this study,Eosin Y was used as stabilizer,AgNO3and NaBH4were added as reaction reagents,and silver nanocluster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The AgNCs showed a stro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at512nm when excited at480nm.From the experiment,the degree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pH between pH=2and pH=5.The linear of fluorescenc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IF=27.76pH-39.59was obtained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0.9960.Thus,a sensitive and rapid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H.Keywords:Ag nanocluster;pH;Fluorescence spectra;UV absorption spectrum;TEM金属纳米团簇(NCs)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纳米粒子,通常由几个金属原子(如Ag、Au、Cu等)组成[1-4]。

聚苯胺电合成实验报告(3篇)

聚苯胺电合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苯胺的合成原理和电化学合成方法。

2. 掌握电化学合成聚苯胺的实验操作技能。

3. 研究不同合成条件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聚苯胺(Polypyrrole,PPy)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导电聚合物,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合成法。

本实验采用电化学合成法,通过在苯胺溶液中引入氧化剂,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聚苯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苯胺、氧化剂(如过硫酸铵)、导电聚合物溶液、导电聚合物粉末、电极、电解液、电化学工作站等。

2. 实验仪器:电化学工作站、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玻璃电极、电极夹具、扫描电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配制苯胺溶液:称取一定量的苯胺,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苯胺溶液。

(2)配制氧化剂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氧化剂,加入适量的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氧化剂溶液。

(3)准备电极:将导电聚合物粉末与导电聚合物溶液混合,涂覆在电极上,晾干备用。

2. 电化学合成:(1)将电极浸入电解液中,调整电极电位。

(2)开启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合成实验,记录电流、电压等参数。

(3)实验结束后,取出电极,用扫描电镜观察聚苯胺的形貌。

3. 性能测试:(1)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如电导率、氧化还原峰电流等。

(2)用电子天平称量电极的质量,计算聚苯胺的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形貌观察: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苯胺在电极上形成均匀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电化学性能:(1)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聚苯胺的电导率随氧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氧化剂浓度为0.1 mol/L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2)氧化还原峰电流:实验结果显示,聚苯胺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随氧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氧化剂浓度为0.1 mol/L时,氧化还原峰电流达到最大值。

六、实验结论1. 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可以成功合成聚苯胺,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单、双壁碳纳米管制备及其显微分析

单、双壁碳纳米管制备及其显微分析

单、双壁碳纳米管制备及其显微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了解碳纳米材料的特性和生长基本原理。

(2)了解催化裂解法制取单壁、双壁碳纳米管的基本原理。

(3)掌握催化裂解法制取碳纳米管的工艺,制备出单壁(或双壁)碳纳米管。

(4)了解扫描探针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

(5)掌握制作扫描探针显微镜样品的方法,制备出可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检测的碳纳米管样品,并在扫描探针显微镜下观测与表征。

2.实验内容(1)了解单壁(双壁)碳纳米管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

(2)学习催化裂解法合成单壁(双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针对不同硫浓度的反应溶液制取碳纳米管进行实验观察。

(3)了解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4)将碳纳米管样品制成扫描探针显微镜检测用的样品,并在扫描探针显微镜下对碳纳米管样品进行观测和表征。

3.实验步骤制备单壁(双壁)碳纳米管的具体实验工艺如下:(1)实验准备工作,密封反应室,通入氩气检验反应室的气密性。

(2)将适量的二茂铁溶解在二甲苯溶液里,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硫,配置成反应溶液。

(3)通入流量为100mL/min的氩气,加热反应室温度至1100~1180℃。

(4)调节氩气流量到1500~2000mL/min,并通入300~400 mL/min的氢气。

(5)开启精密流量泵,将反应溶液通过毛细管注入反应室。

(6)反应完毕,停止氢气,调整氩气的流量至100 mL/min,使产物在氩气气氛中冷却至室温,收集产物。

4.实验结果与分析各组得到的碳纳米管的AFM照片如下所示:2012-10-182012-10-252012-11-012012-11-082012-11-152012-11-22由以上AFM 照片可清晰地看出,制得的碳纳米管呈细长而柔软的管状。

10月25日与11月1日制备得到的CNTs 呈缠结状态,分布较杂乱。

11月8日制得的CNTs 虽有缠结,但已呈现出较好的取向性。

11月15日制得的CNTs 似乎为多壁碳纳米管,也表现出一定的取向性,且与10月18日制得的CNTs 相比,直径明显增大。

纳米Ce1-x(Fe0.5La0.5x)O2-δ固溶体的水热合成及光谱分析

纳米Ce1-x(Fe0.5La0.5x)O2-δ固溶体的水热合成及光谱分析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 类号 : 1 . O64 3
离子 同时掺杂于 c ( e) 2晶格 中,那么掺杂 固溶体的结构等方
引 言
CO e 2中的 C 离 子具 有易变价行为 , 不同氧化 还原气 e 在 氛下可分别形 成 C 或 C ” ,相互转 换过 程 中,晶格 内形 e e
面会发生较 大的改变 ,从而可 以更 加有效 的提 高 C Oz的性 e
0 4 1 10 0 0 4 3 10 0

要 采用水 热方 法合成 C ( es a 5 2 e F o o ) 0 一 固溶 体。利 用 x射线衍射 技术 ( -a ircintc— .L X rydf at eh f o
nq e iu ,Ⅺ ) 表征样 品的相结构 , 并对 固溶体 的晶胞 参数进 行拟合 ,通过 紫外可见 漫反射光 谱 ( _ sdf uv vi i _ fat ns etu 及拉曼光谱 ( ma p crm) rci p crm) o Ra nset u 表征其 电子跃迁 性能及 由于双离 子掺杂所 引起的一 系列掺 杂效应 。 RD结果表明 , e一 ( e s a s — 固溶体为 c 0 立方 萤石结构 ,当掺杂量增加 到 x=0 3 X C 。 Fo o )Oz L e2 . 0时 出现了微弱 的 F 2 3杂相 衍射 峰 ; e0 讨论 了两种离子在 晶格 中不 同的取代位置 。晶胞参 数随着 掺杂量 的增 大 而 逐渐增大 ,当掺杂量达到 x=0 1 . 8后保持基本不变 。紫外漫反射光谱表明 , 随着掺杂量的增大 ,固溶体的 带 隙吸收边 红移 ,即能 隙逐渐减小 ,F 离子在 c 02 e e 晶格 中表现为 +3价 。R ma a n光谱 F 振 动峰位逐 渐向 2 低波数方 向移动 ,同时振动峰逐渐宽化 ,进一步证 明了掺杂离子 的影响效应 。 关键词 水热; 双离子掺杂 ;固溶限 ; 氧空位

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和孔径分析

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和孔径分析

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和孔径分析纳米多孔材料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其结构和孔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性能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从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孔径分析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纳米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微纳米尺度的孔径。

其孔道结构可以分为有序孔道和无序孔道两种类型。

有序孔道是指孔道有规则排列形成的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可预测性,例如纳米多孔材料常见的六方有序孔道结构。

无序孔道则是指孔道排列无规则,没有固定的间距和方向。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纳米多孔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量,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和存储空间,从而增强其吸附、催化和分离等性能。

二、纳米多孔材料的孔径分析技术纳米多孔材料的孔径是决定其吸附和分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常用的孔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比表面积测量、吸附/解吸曲线法和气相吸附法等。

比表面积测量是通过浸渍法或氮气吸附法等方法,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

吸附/解吸曲线法是基于吸附剂在孔道内的吸附平衡,通过记录吸附剂质量或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吸附/解吸曲线,从而得到纳米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

气相吸附法是常用的一种孔径分析技术,通过将气体吸附到孔道内,测定吸附气体体积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得到孔径大小和分布信息。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佛伦德(Frenkel-Halsey-Hill)吸附模型、巴特曼(Barrett-Joyner-Halenda)分析和BJH(Barrett-Joyner-Halenda)法等。

三、纳米多孔材料的应用前景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孔径,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气体存储等领域。

在催化领域,纳米多孔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在吸附分离领域,纳米多孔材料可以根据其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吸附不同分子,实现分离和纯化。

在气体存储领域,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道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存储空间,用于氢气、甲烷等气体的储存和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㊂ 尤其是含 P 数[ O S S 的低介电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 [ 6 1 0] [ 2 5] [ ] 1
)是众多的有机 多面笼形聚倍半硅氧烷 ( 无 P O S S , 如 图 1 所 示 ㊂P O S S上的活
任㊀强, 韩㊀玉, 李锦春 , 邹国享 , 宋㊀艳
( )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 常州 2 1 3 1 6 4

6 0 9
摘㊀要: ㊀ 采用环 氧 化 聚 倍 半 硅 氧 烷 ( l c i d lP O S S) g y y 对自制低分子量聚苯醚环氧树脂共混物进行改性得到 耐热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 ㊂ 当 P O S S 含量在3~1 5 h r p ) 时, 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 3. 间, 介 4 5~3. 7 0( 1 MH z 电损耗正切在 0. 相对于基体材料明 0 0 9 8~0. 0 1 1 9间, 显降低 ㊂ 热机械分 析 ( 表 明, TMA) P O S S的加入提高 统计耐热 P O S S 提高了基 体 材 料 的 初 始 热 分 解 温 度 , 系数和最 终 残 炭 量 ㊂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 分析表 S EM ) 明, 促进了 聚 P O S S 粒子降低了聚苯醚分散相的尺寸 , 苯醚和环氧树脂的相容 ㊂ 关键 词 : 环 氧 树 脂 ;聚 倍 半 硅 氧 ㊀ 低 分 子 量 聚 苯 醚; 烷 ;介电性能 ;热性能 中图分类号 : ㊀T B 3 3 2 ( ) 文章编号 : 1 0 0 1 9 7 3 1 2 0 1 3 0 7 0 0 0 1 0 4 文献标识码 : A 时, 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 1 8. 8ħ ㊂ 热失重分析表 明 了基体材 料 的 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 , 当含有1 5 h rP O S S p
1 1 1 3] ㊂ 为了 应用于覆铜板基材的新型高性能树脂基体 [
纳米复合材料 , 研究了 P O S , 拓宽其应用领域 , 仍需要进一步对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 ㊂ 分子量聚苯醚共 混 物 进 行 改 性 , 研究了 P O S S对复合 材料的介电性能 ㊁ 热机械性能 ㊁ 热稳定性能和相结构的 影响 ㊂ 本文中 , 采用 g l c i d lP O S S 对 环 氧 树 脂/自 制 低 y y
1㊀ 引 ㊀ 言
机增强材料中尤其受到重视的一类具有明确结构定义 的低聚物 , 其结 构 是 由 无 机 氧 化 硅 核 周 围 包 围 着 8 个 有机侧链 基 团 而 组 成 接枝 ㊁ 交联等化学反应 , 使P P O S S 可以参与共聚 ㊁ O S S , 粒子与聚合物基体形成化 学 键 结 合 形 成 有 机 无机纳 米杂化材料 纳米结构 , P O S S 的引入通常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刚 性 ㊁ 表 面 硬 度㊁ 改 善 耐 热 和 阻 燃 性㊁ 降低材料的介电常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导读:本辑归纳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纳米碳管金属复合物的研究进展,纳米 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纳米复合材料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理论篇 低介电高耐热环氧树脂聚苯醚 POSS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任强韩玉李 1 多壁纳米碳管二氧化硅复合膜中的省略学发光法测定氧氟沙星的研究与应用 6 多孔 TiO2 包覆的磁性核壳纳省略制备和增强的光催化性能英文 12 多重双尺度法在含界面层纳米碳管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20 发卡多肽 Trpzip4 折叠的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 25 改性 HAPLA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34 硅烷功能化石墨烯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9 核壳结构 Fe2O3SiO2 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分析 47 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绳状纳米碳管的研究 53 二、发展篇 基于层层自组装纳米碳管薄膜的应变传感器 56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壳聚糖膜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63 尖晶石镁橄榄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67 金属离子修饰的 ZnSPAMAM 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 71 聚氨酯与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7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79 聚乳酸聚 3 羟基丁酸酯 co 省略合材料的结晶动态力学及流变行为 84 纳米碳管复合陶瓷微波衰减材料的研究 96 纳米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应力传递有限元分析 101 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5 水热法制备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111
/聚苯醚/ 任㊀ 强 等: 低介电高耐热环氧树脂 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0.1099.TH.20130319.0854.003.html P O S S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9 08:54
低介电高耐热环氧树脂/ 聚苯醚/ P O S S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2㊀ 实 ㊀ 验
2. 1㊀ 主要原料 / , 双酚 A 型 环 氧 树 脂 , 环氧当量约1 蓝星 8 6 m o l g / ) ,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2 1 0 0 0 m o l l c i d l g g y y ( ) , ; 美国 公司 活性稀释剂 P O S S E 0 4 0 9 H b i r dP l a s t i c y ( ㊁ 甲苯和无水甲醇均为化学纯 , 国药集团 ㊂ B P O) 聚苯醚的降解 2. 2㊀ 苄基缩 水 甘 油 醚 , 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责任 E 6 9 2, 公司 , 环 氧 值 ȡ0. 过氧化二苯甲酰 4 3㊂ 双 酚 A㊁ 高分子量聚苯 醚 ( 的 降 解, 参照文献[ 进 P P E) 1 4] 化工 新 材 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二氨基二苯砜 4, 4( , 苏 州 寅 生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聚 苯 醚 ( D D S) M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