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

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

三一文库()
〔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
导语: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
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飞蛾扑火
▲【汉语注音】:fēi é pū huǒ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这
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
惹焰烧身。

’”
第1页共4页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表示自寻死路,强调投入死地。

▲【飞蛾扑火的意思】:蛾:类似蝴蝶一样的昆虫;飞蛾
飞到火焰上,比喻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的近义词】:自不量力、自取灭亡、螳臂
当车、以卵击石、奋不顾身;
▲【飞蛾扑火的反义词】:所向披靡、量力而行、无坚
不摧、明哲保身;
▲【飞蛾扑火的故事】
武松因杀了毒死武大郎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而被发配孟
州充军,武松与两名公差在奔孟州的路上到了孙二娘开的酒
店喝酒歇脚。

孙二娘见武松包裹沉甸甸的,便想用药设计三
24。

水浒中武松的故事情节四字成语

水浒中武松的故事情节四字成语

水浒中武松的故事情节四字成语1、结拜宋江武松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沧州,躲在柴进府中避祸,一住就是一年有余时间。

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

宋江因在家杀掉阎婆惜,逃遁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邂逅了武松。

那时候,宋江摔伤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慨必须踢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小怒,纳头便仁。

第二天,武松说得知当时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没有死去。

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

宋江不舍,与武松结义为兄弟。

2、斗杀西门庆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

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想跳窗逃走。

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枪战出来。

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劲敌,只几个轮,就被武松摔倒至酒楼下,涨得好像。

武松冲下楼梯,手起刀落,挑了西门庆的人头。

3、落草二龙山在逃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协助,化装成带发修行的“行者”。

张青、孙二娘夫妇使武松回去投二龙山。

之后,夜跑蜈蚣岭,在坟庵杀掉恶人道飞天蜈蚣王道人。

在路上因误会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边被孔亮捉到了庄子里拷打,却幸得当时在孔家庄的宋江消除误会。

宋江与武松返回孔家庄后,宋江必须回去清风山,武松还要回去二龙山,二人分别武松投靠二龙山。

后沦为该两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踢青州时归依梁山。

4、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在孟州因遭到张都监诬陷,被吴琳恩州。

在荒凉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到师傅蒋门神命令沃埃尔武松,武松立于桥头暗中继续观望。

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

另两个公人扭头就跑,武松扭断木枷,冲过去将二人擒住。

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到诬,全然就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合谋张都监一手策划。

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生擒后,先往孟州,血飞溅鸳鸯楼。

5、血溅鸳鸯楼武松醉酒踢蒋门神后,蒋门神暗中伙同张团练、张都监诬陷武松,吴琳至恩州。

蒋门神又暗中派差人在飞云浦杀死武松,被武松获知。

幼儿成语知识暗箭伤人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知识暗箭伤人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知识暗箭伤人成语故事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成语繁体暗箭傷人成语简拼AJSR成语注音ㄢˋ ㄐ一ㄢˋ ㄕㄤㄖㄣˊ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暗箭伤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辨形箭,不能写作剑;伤,不能写作份。

成语辨析暗箭伤人和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文字;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等文的方面;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近义词冷箭伤人、笑里藏刀、暗箭中人反义词光明正大、明火执杖、襟怀坦荡成语例子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英语翻译injure sb. by understand means俄语翻译заним ться т йным вредительством其他翻译法 blesser qn. d un trait d coch en cachette成语谜语床底下支张弓成语歇后语床底下支张弓;树阴里拉弓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

(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

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

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

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

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

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

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拳打镇关西
2.醉打蒋门神
3.八字成语概括
正文
【拳打镇关西】
“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出自《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经典情节。

故事讲述了武松因为误杀了自己的嫂子,被发配到外地做官。

在外任职期间,武松发现了蒋门神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极度贪婪。

为了伸张正义,武松决定用自己的拳头来教训这个恶霸。

在一场激战中,武松凭借自己的武艺,将蒋门神打败,为民除害。

【醉打蒋门神】
“醉打蒋门神”这个故事同样出自《水浒传》。

故事发生在武松醉心于江湖生活的时期。

当时,蒋门神伙同官府陷害武松,使他被捕入狱。

武松在狱中结识了一些好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越狱成功。

武松为了报仇,特意将自己灌醉,然后找到蒋门神,借着酒劲将蒋门神打败。

这一情节展现了武松智勇双全的一面,也彰显了他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决心。

【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这八个字,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武松这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八个字既表现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又展现了他深得民心的英雄形象。

同时,这八个字也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被广泛地应用于形容英雄除暴安良的事迹。

【总结】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这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武松的两个经典故事,还彰显了他为民除害、不畏强权的英雄形象。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蕴含了许多成语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成语故事之一便是“金玉良缘”。

这个成语来源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美好姻缘的成语。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位命运多舛的人物。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出生在富贵之家,但却性情多疑,内心孤独。

而林黛玉则是贾府的女儿,聪明伶俐,却因为家庭原因,被迫离开贾府。

两人在红楼梦中的命运多舛,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却因为彼此的真诚和深情,走到了一起,成就了“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两个人之间美好的姻缘。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金玉良缘”这一成语的内涵。

他们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但最终他们的爱情却是纯真而美好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感情是可以战胜一切的,而“金玉良缘”也正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象征。

水浒传中的“水泄不通”。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也蕴含了许多成语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成语故事之一便是“水泄不通”。

这个成语来源于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阻碍极大,难以通行的情况。

在水浒传中,有一段关于“水泄不通”的故事。

故事中,梁山好汉在攻打祝家庄时,祝家庄的老板祝彪为了阻止梁山好汉的前进,刻意破坏了水坝,导致水泄不通,好汉们无法前进。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水泄不通”的情景,意味着阻碍极大,难以通行。

三国演义中的“草木皆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也蕴含了许多成语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成语故事之一便是“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成为了后人用来形容因过度恐惧而产生错觉的情况。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草木皆兵”的故事。

故事中,刘备和关羽在赤壁之战中,被周瑜的计策所惑,误以为对方已经在暗中布兵,导致产生了“草木皆兵”的错觉。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因过度恐惧而产生错觉的情景,意味着因恐惧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想象。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西游记》中的“猴子捞月”。

在《西游记》中,有一则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叫做“猴子捞月”。

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见水中的月亮,便伸手去捞,结果捞了又捞,却一直捞不到。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一个成语,用
来形容做事不切实际,不切合实际。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则关于周瑜的故事,叫做“草船借箭”。

故事讲述了周瑜借箭的计策,他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借助
风势和草船的特点,成功地向曹操借来了大量箭矢,为自己的部队
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善于变通,
巧妙应对困难。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中,有一群被称为“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她们各
具特色,个个都是才情出众,而她们的遭遇和命运也成为了后人津
津乐道的故事。

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美女佳人。

《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在《水浒传》中,有一则关于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讲述了晁盖、李逵等梁山好汉,通过智取生辰纲,成功地打开了梁山泊的局面,
成为了梁山英雄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
容智谋过人,善于计谋。

以上就是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
流传,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成语,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不少色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魅力。

《水浒传》成语歇后语典故大全,你想弄懂的都在这儿!

《水浒传》成语歇后语典故大全,你想弄懂的都在这儿!

《水浒传》成语歇后语典故大全,你想弄懂的都在这儿!1小成语,大作用1.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2.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

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4.一箭之遥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

比喻相距不远。

5.徇私舞弊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

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6.积草屯粮储存粮食和草料。

7.天诛地灭诛:杀死。

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8.探头探脑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

伸着头向左右张望。

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9.有头有尾有开头,有结尾。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10.民穷财匮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2歇后语集锦1.老虎扑食——三股劲2.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3.林冲上山——官逼民反4.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5.石迁偷鸡——不打自招6.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7.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8.李逵上阵——身先士卒9.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10.梁山兄弟--不打不亲1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12.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13.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14.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15.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16.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17.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18.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19.李鬼的板斧——冒牌20.杨志卖刀——英雄末路3主要人物有哪些?鲁智深原名:鲁达。

法号:智深。

职位:提辖绰号:花和尚(在五台山文殊寺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

)武器:禅杖、戒刀性格特点:鲁莽直率、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林冲绰号:豹子头(豹头环眼)职务: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武器:冷月枪、丈八蛇矛性格特点:(1)正面——忠厚老实、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艺高强、善良、临危不乱;(2)反面——懦弱隐忍杨志绰号:青面兽(面皮上有老大一块青色胎记)职务:大名府管军提辖使武器:朴刀、钢枪性格特点:谨慎小心、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一、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又称为四大小说,为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以及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在清朝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以前,明代的李渔还有着“四大奇书”的这样一个说法,这四大奇书即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书后,《红楼梦》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四大奇书也改称为“四大名著”。

(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二)、《西游记》《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瑰宝,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出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的意思是:比喻被迫起来对抗。

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故事原文:
古典小说《水浒》描写了宋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

里面许多起义军头领都是被官府逼得穷途末路才投奔梁山这个起义军根据地的。

有个叫林冲的人,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原在官府任八十万禁军教头。

但当权的大官高俅之子为了霸占他的妻子,三番几次陷害他,派人暗杀他。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他的人。

这时他又得知自己的妻子已自杀了,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上了梁山。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缺一不可
缺一不可的意思是:少一样也不行。

故事原文:
梁山好汉林冲见王伦容不下晁盖等七位好汉,就火并了王伦,众人推举晁盖作首领。

吴用担任军师,排第二位,林冲推举公孙胜统率军权说:“今番旗开得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

先生没必要推辞。

”,公孙胜排第三位,林冲排第四。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
旗开得胜,便见得先生妙法。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没必要推辞。

’”
大刀阔斧
大刀阔斧的意思是: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

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气魄。

故事原文:
梁山泊好汉晁盖率领17个头领从法场上救下宋江后到白龙庙聚会,放哨的人跑来汇报官军大刀阔斧地杀奔祝家庄来。

李逵提起双斧就去迎战。

晁盖等率众杀得官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直逼江州城下,好汉们才回梁山泊。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关于出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