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主题10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简答与论述

1.简述学前儿童自制力发展的特点。

自制力是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意志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学前儿童的自制力比较弱,大多不善于控制、支配自己的行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3 岁幼儿自制力很差,行动中冲动性行动占主导地位,言语指导和诱因对自控无明显作用,常有语言与行为脱节现象的发生。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4~5 岁幼儿的自制力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诱因开始具有较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对行为的自控还很不稳定;5~6 岁的幼儿能比较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动,努力使之符合集体的行为规则和成人的各项要求,自制力得到明显发展。5~6 岁的幼儿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但是还做不到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

③延迟满足是学前儿童自制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延迟满足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2. 简述意志活动的特征。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简述意志、认识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其次,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来解决。

②意志与情感:情绪情感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对情绪情感的直接控制。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包括认知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也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

二、材料分析

1.案例中可以看出文文表现出缺乏意志,影响意志品质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和个人经历等,其中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理想、信念等。

2.如何培养意志:

①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②放手让学前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③教给学前儿童一定的技能技巧;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⑤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⑥为学前儿童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⑦注重对学前儿童进行个别教育;⑧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探寻1 解析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3.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幼儿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A 三、填空题 1.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2.随意运动 3.随意运动 4.情绪情感 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6.意志努力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动机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双趋冲突。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

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都令人不喜欢或具有威胁性而想躲避的事物和目标时,迫于情势而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冲突。 2.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其次,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来解决。 ②意志与情感:情绪情感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对情绪情感的直接控制。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包括认知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也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 4.意志始终是一个自觉行动的过程。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六、论述题 意志行动的过程从动机冲突到目标实现,一般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者行动的方向。它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计划的制订等几个环节。其中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四种形式。 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是人的内心的期望、计划和措施在行动中的具体化。它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

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所不同的是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反映的是外在特征或外在联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而思维是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的,人只有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种种推论,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露感知觉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另外,感知觉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二) 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例如,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人们根据日

常生活中长期的观察得出“燕子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结论。思维的概括性促使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关系及其规律性加以认识,有利于人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人类思维的概括性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正是由于语言的无限丰富的内容,才使思维的概括活动成为可能。所以思维概括的水平,无论是从个体发生来讲,还是从种系发展来看,都是随着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2.间接性。 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及挖掘出来的文物等,推测生物进化历程及历史的发展;医生根据病人的脉博跳动、体温、病状等判断病人的疾病;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测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思维间接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的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从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第八章学前儿童意志_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意志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意志的概念,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以及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了解学前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意志 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教学过程:讲授法观察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意志 (一)定义 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 的心理过程。 (二)基本特征 1、明确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一是发动,二是制止,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3、克服困难 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 1、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与情绪 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使人的情感服从意志的要求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态度兴趣 态度是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二)需要 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以及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四)抱负水平 主要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评价 (五)意志品质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四、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有意运动的发生及特点 (二)萌芽时期的表现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需要发展的特点 l 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l 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动机发展特点 l 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l 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l 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自觉行动目的的发展特点 逐渐能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4、坚持性的发展 行动过程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 四至五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五、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二)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三)启发自我锻炼 (四)鼓励孩子做的每一件事 (五)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 2.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的交往工具是()。 A.哭声 B.叫喊声 C.表情 D.行为 3.华生认为婴儿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A.愉快和不愉快 B.激动、快乐和痛苦 C.惧怕、愤怒和快乐 D.怕、怒和爱 4.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是()。 A.脑的成熟 B.肌肉运动 C.生理需要 D.社会需要 5.学前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的发展趋势是()。 A.保持稳定 B.不断增加 C.不断减少 D.稳中有减 6.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7.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是因为()。 A.幼儿独处时感到恐惧 B.幼儿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C.幼儿害怕成人不要他 D.幼儿离不开成人 8.近1岁的婴儿如对他做笑脸,他会笑。如果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作出严厉的表情,他会马上哭起来,这是因为()。 A.他已经产生了社会性需要 B.他的哭和笑已带有社会意义 C.他已能模仿成人的表情 D.他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 9.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幼儿的情绪是完全表露于外的 B.幼儿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C.幼儿的情绪已趋稳定 D.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10.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意志力差 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11.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12.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晚期 D.小学生初期 13.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三周,就开始出现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诱发笑。这种诱发性微笑是()。 A.反射性的 B.社会性的 C.一种交往的表情手段 D.通过模仿成人得来的 14.儿童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①困难按性质分: 内部困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难。(指人在行动中有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举例:新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意志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为努力克服内心的障碍,督促自己去做应该做的工作。(可作判断题) 外部困难——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指人在完成预定目的采取行动时所遇到的客观环境中的障碍。)举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家长的不合作,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反复,或者学生智力发育不良或学习习惯不良等,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孩子的任务,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顺利完成。 ②内部困难要比外部困难难以克服,同时,内部困难又常常以外部困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内部困难得到解决,外部困难也容易解决。

学前儿童的意志

学前儿童的意志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周盼盼:《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补充】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踢易拉罐的孩子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随认知的发展而分化。情绪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很大特点是“无意性”,无意性更多地受情绪的左右。 情绪对识记和保持的作用。美感情调色彩VS恶感情调色彩的词不同的识记和保持效果。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 ?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儿童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甚至改变词序。 【自学】孟昭兰的实验研究P287-288 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 ?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 心作用的是兴趣。 ?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 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 伊扎德等研究者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可以说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 【补充】心理咨询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二)婴儿的情绪发展影响到他早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乃至成人后的行为,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的行为。 五、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观察婴儿的表情动作。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语言。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前儿童意志的概述——讲义

女排姑娘们再一次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到底是什么让她们一次又一次的登上领奖台呢?我想是意志。伟大诗人泰戈尔就曾经说过: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会臣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意志的有关知识。 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 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通常我们把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意志有哪些特征呢?一是明确的目的性。意志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如一声巨响,儿童把头转向窗外,这不是意志行动,而当他们自始至终听老师讲课,并且为完成活动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做别的事,这就是意志行动。 二是意志表现为意识调节行动。包括人的意识对行动的自觉调节与控制,以及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如学生为了考试而紧张复习,放弃睡懒觉、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这就是对行动的自觉调节与控制;幼儿在打针时,要克服内心恐惧,不哭出来,这就体现了意志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三是意志行动需要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的突出特征是努力克服困难。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实现目标的意志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就越能彰显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情感有什么关系呢?认识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目标的选择、困难的应对都离不开认识过程,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 意志对认识过程影响巨大,意志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认识更广泛而深入。例如,在认识过程中,由于意志的作用,直觉能过度

到有意观察,无意注意能转化为有意注意。 意志能调节情绪。我们常说的“理智战胜情感”,就是这种类型。 情感影响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能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为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能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例如,热爱排球、为国争光的情感能促进、支持女排姑娘们每天进行枯燥、大量的练习(本句话与女排训练图片同时呈现);而带着不乐意情绪去学习的同学最终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感的成分,认识和情感的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它们彼此渗透,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客观现实,共同组成个体统一的精神世界。 三、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独立性反映了一个人坚定的立场和信仰,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行动的品质。 果断性则表现为“当机立断、敢作敢为”,坚韧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坚持不懈地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品质,它包含精力和毅力两种品质。“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讲的是坚韧性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自制性则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和青绪反应的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自制力的表现。 意志的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品质,必然会在性格上带来某种缺陷。 四、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知道了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的品质三个内容,希望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向女排姑娘们一样,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