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简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肥交通布局整体呈 方格环形放射状,方 便人们从不同的地方 到达要去的地方,不 至于交通过分的拥挤, 通达性很强。各种交 通工具的综合利用, 使资源达到有用的配 置,合理的规划,形 成了一个紧密的交通 网络。

合肥市别称:“庐州”、“庐阳”,简称: 合肥市,
面积与区划: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 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4平方公里;市区总面 积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岗 镇面积91.95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106.78平方公里,市区建 成区面积为320平方公里(2010年),5年间建成区扩大约100平方 公里。 人口 户籍人口为491.43万人(含四区三县),全市 常住人口510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08.58万人,市区常住人 口300万以上,非农业人口310万。 民族 : 全市除汉族外,4.6万名少数民族人口,有1个民族乡, 12个民族村,1个民族街道居委会,1所民族医院,11所民族中小 学,少数民族经营户800多家。
• 合肥城市空间结构是以风扇 形城市用地形态为基础,结 合其布局特点,将城市划分 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 南区和新城区5个用地组团, 各个组团之间保持以绿地, 河流农田等生态用地为隔离 地带。城市东南,西北,东 北规划有大片绿地契形城市, 形成城市通风道,将城市东 南巢湖水面上的新鲜空气引 入市区,市区环城绿地充分 利用旧护城河水域,“包九 城与坏,又融新城与其中”, 城园交融,浑然一体,构成 一换环城公园为主体的公共 绿地系统。
绿色城市:合肥是一座绿色城市、生态城市,1992年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
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截至2008年底,合肥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 8744.8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38.91%、绿化覆盖率达到43.93%、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11.44平方米。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 舟草色、教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的基础上, 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瑶海 公园、清溪公园、银河公园、陶冲湖公园、菱湖公园等,加上城内城外数十处 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 按照规划,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 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20年,合 肥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预期18000亿,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合肥9000亿、 六安3000亿、巢湖3000亿、淮南2400亿、桐城600亿。 按照规划,合肥 都市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同 时,合肥都市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 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 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 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力打造合肥 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 300公里,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华东第二大城市。
• 自然气候
•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 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 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 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近 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 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 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 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 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 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 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 朗天气多。
民航:拥有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开通了60多条国内外航线, 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航线; 另外正在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于2011年正式建成,建 成后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 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厦门高崎等机场之后具备国 内目前最高飞行区等级的机场,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务 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水运:合肥港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 港口之一,也是安徽省九大内河港口之一,位于省会合肥南 淝河畔,是皖中地区最大的水路货运集散地,年吞吐量为 500多万吨,航道等级为三、四级,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 即将建成的合肥新港一期工程设计年吞吐能力杂货100万吨、 集装箱7万标箱。建成后将结束合肥港没有集装箱码头的历 史。届时船舶上达武汉、宜昌、重庆等港,下至苏、浙、皖、 沪等省(市)的腹地港口,并且通过江海联运由芜湖、南京、 张家港、南通、上海等港进行进、出口中转至合肥或宁波、 厦门、广州等东南沿海各大港口及世界各地。
•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 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 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合肥自 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 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 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 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百度文库
城市荣誉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 市、全国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 全国卫生城市、中国 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全国20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 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 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25强城市 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 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 城市、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2009-2010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荣膺“全球最佳案例城市” , “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国家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 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 地之一” “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淡水龙虾之 都”、“2009全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城“全国坚果炒 货之都”、“中国显谷”。
• 城市由来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 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 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 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 记· 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 输会也”。 • 历史沿革 •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 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 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 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清咸丰年间,合肥曾为安 徽省省会,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1952

• 对外交通 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公路:拥有206国 道,312国道,合肥绕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 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合芜高速(G5011), 是全国重要的公路枢纽之一。 铁路:拥有合武高铁,合宁 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铁 合肥至蚌埠段比照京沪高铁建设,将于京沪高铁同步通车,届 时合肥到北京将4小时内到达;合肥铁路南环线及合肥高铁南站 将使合肥铁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之 一,合肥铁路南站将建设立体换乘枢纽,规模列华东第二位, 仅次于上海虹桥站。规划建设的合庐铜铁路,商杭高铁合肥段, 合安城际高铁等将使合肥铁路交通更加便利。另外合肥是长三 角4大铁路枢纽城市,新的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将以上海、南京、 杭州、合肥为中心,覆盖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及主要城镇,实 现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区域内其他城 市间3小时内到达。便捷的高铁建设使合肥一跃成为全国性铁路 枢纽,未来将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杭州,3小时到武汉、 郑州,4小时到北京、福州。
“十二五”发展目标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日前在合肥市外宣顾问会上 表示,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合肥大有可为的“黄金 五年”,合肥将进入一个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开放的时代。未来几 年,合肥发展总的想法是以全面转型、跨越赶超、富民强市为主 线,以工业化为开路先锋、城市化为坚强后盾,把合肥建设成为 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和现代产业基地,加快向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 进。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合肥的GDP总量突破6000亿 元,人均GDP突破15000美元,达到长三角核心城市平均水平, 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12000 亿元,力争达到1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固定资产 投资达到2.5万亿元。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
安徽合肥
→基本概况 →城市历史 →城市交通 →城市环境 →合肥经济 →总体规划 →城市景观
• 地理位置
•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 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 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 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 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141”到“1419”战略
在141战略体系末期,市领导又提出了升级“141“战略,改 为“1419”战略。对于城镇化建设,合肥未来将大力发展1419新 城镇体系,即在重点打造滨湖新区,提升主城区,拓展四个副中 心城区的基础上,加快小市镇和新农村建设。即肥东县重点发展 长临、梁园和石塘;肥西重点发展高刘、紫蓬山、三河;长丰重 点发展水家湖、吴山和下塘,合肥市将提升主城区,从城乡一体 化步入到区域合作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