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研究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研究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及发展状况研究系列报告之二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及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出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为此,课题组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对我国产业技术集约状况做出判断

课题组对我国产业技术集约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是:

(一)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R&D投入占总产值的比重)看,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不具有技术密集度明显高的特征。我国制造业中最高的行业大类

R&D投入强度只有1%强,最高的行业中类也只达到3.5%。因此,在制订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时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标准(OECD的标准为R&D投入强度在8%以上)。

(二)从R&D投入的分布看,我国有R&D活动的企业涉及了制造业较多行业,分布较散,有些传统产业R&D投入还相对较高。因此,直接从众多的行业小类开始测算,就会出现较多低技术行业进入高技术产业的问题。为此,应参考OECD 的作法,按行业的大、中、小类依次进行测算,使得测算划分出的高技术产业相对集中,既体现出技术密集度高的特点,又便于实际操作。

(三)从产业部门附加值率看,由于我国众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跟踪发展阶段,我国高技术行业的增加值率不仅不高,有些重要行业甚至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划分还不能依据经济效益的高低来判别。

二、确定制定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方法

经反复研究并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课题组在研究制定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选定标志性指标。主要借鉴OECD采用的方法,用制造业R&D投入强

度作为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低的标志。为提高测算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提出的R&D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以及从事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职工人数的比重作为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低的辅助指标。为避免统计数据在年度之间波动带来的影响,采用“九五时期”五年累积的办法,利用1996-2000年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以便提高测算结果的稳定性。

(二)确定划分标准。由于我国产业技术密集度不具有明显高的特征,只能结合我国产业实际,采用相对高的标准。对行业大类,以技术密集度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1倍左右作为划分标准。对未达到上述标准的行业大类里的中、小类,考虑R&D投入分布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以技术密集度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2-3倍作为划分标准。

(三)分层进行测算。首先按上述标准对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进行测算排队,达到测算标准的大类,包括其中的中类和小类,都计入高技术产业。第二步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业大类里的中类进行测算排队,达到测算标准的中类,包括其中的小类,都计入高技术产业。第三步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业中类里的小类进行测算排队,将达到标准的小类计入高技术产业。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在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之后,课题组提出了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初稿。

三、对分类目录初稿进行调整

(一)组织各省(区、市)对列入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初稿各行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试算。试算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省份上述比重在10%以上,其中北京达到30%以上,天津、上海、福建、广东、陕西在15%以上,但多于半数的省份在9%以下。全国总体水平为9%,比美国、日本(均

在14%以上)有差距,与欧盟国家接近(10%)。这一结果表明,分类目录初稿基本能够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试算结果同时反映出,受国家投资布局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省际之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分类目录初稿中包含了较多的材料类行业,从试算结果看,加入较多的化学合成材料行业使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例偏高。各地普遍提出,材料类行业,特别是很多化学材料类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不够高,过多列入分类目录将导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分类与国外不可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课题组只将与信息设备制造以及能源设备制造行业密切相关的材料类行业列入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二)由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存在差别,为方便国际比较,需要将列入分类目录初稿的某些行业作相应的调整。如:将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计算机修理业剔除(ISIC将其归入计算机服务业);将飞机修理业归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ISIC将其归入飞机制造业)。为方便从一个行业整体上进行国际比较,将医药制造业整体划入高技术产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科技人员素质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倍以上,但经费投入强度达不到标准,不计入高技术产业。只将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复印机制造业计入高技术产业。软件开发行业具有高度知识密集的特点以及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软件开发行业列入高技术产业(OECD不含软件行业)。核燃料制造业作为新兴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度较高,并已在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单列,将其纳入高技术产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与一些重要的电子通信材料供应紧密相关,对作为高技术产业主体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信息制造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将其纳

入高技术产业(OECD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分类不含材料类制造行业)。

四、提出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课题组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提出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为使各地区各部门高技术产业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规定了全国统一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指标计算范围”(见附录1)和“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见附录2)。经国家统计局领导同意后,这一成果已作为国家统计局文件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执行。为方便历史资料整理和国际比较,课题组又提出了“与新的分类对应的历史资料整理格式”(见附录3)和“参照OECD分类办法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细分类归成的大类”(见附录4)。通过上述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方法。

《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包括了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大中类中的58个行业小类,具体条目如下:

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做出初步评估

根据研究过程和有关计算结果,课题组对《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做出

了初步评估,认为这一分类目录基本能够反映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同时可以满足国际和地区间比较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根据是:(一)分类目录中的行业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度高的特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涉及国家安全,技术上长期受到国外封锁,多数尖端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整个行业的科研力量比较强,全行业技术密集度较高。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属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装备产业,产业链条长,对国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进程。该行业总产值已连续三年居国民经济各行业首位,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支撑的医药制造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他担负着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重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产业。

4.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进程,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质量技术水平,确立我国在国际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制订方面的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软件开发业最具知识经济特征,是典型的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是计算机和互连网的灵魂,必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在《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除材料类和软件行业外,其他行业与OECD使用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基本一致,可以满足同口径国际比较的需要。

(三)《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与我国“十五”计划纲要列出的重大高

技术产业工程基本吻合。它的实施有利于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测,有利于跟踪反映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

附录1:

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指标计算范围

一、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的计算范围。目前只统计工业,暂不包括公共软件服务。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与工业统计相同。规模以下工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部分,可按R&D资源清查有关行业(行业中类)占本地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比重进行推算。

二、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的计算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及其他科技指标的计算范围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及有科技活动的全部小型工业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

大中型工业企业使用年报数据;国有小型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小型工业企业使用科技滚动调查数据;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有科技活动的小型工业企业使用R&D清查或工业普查中的科技数据。

四、高技术产业有关指标占制造业比重的计算范围。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计算该项指标时,高技术产业计算口径用《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扣除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和公共软件服务以外的全部行业;制造业的范围为全部工业的制造业企业。

附录2:

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

注:限于资料来源,资料整理公布格式在实际操作中暂不包括“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和“公共软件服务”三个行业。

附录3:

与新的分类对应的历史资料整理格式

附录4:

参照OECD分类办法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细分类归成的大类

?2002 黑龙江省统计局版权所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