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学习准备:

自读课文,注音。

凹( ) 凼( ) 硌( ) 涎( )水揩( ) 嘎( )

黏( ) 撬( ) 筹( )划过瘾( ) 尴( ) 尬( )

唿( )嗒熬( )住憋( )住门槛( )

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4.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6、“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7、父亲是一个什么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

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8、《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是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我的收获

课堂检测:

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4.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 )

A.惨叫粗暴烦躁 B.惨叫粗野烦恼

C.喊叫粗暴烦恼 D.喊叫粗野烦恼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父亲没真正觉得自己老,强调自己还很有力气。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父亲一生勤劳,一旦歇下来,非常不习惯。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通过外貌描写,我看出父亲真老了。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父亲的身体老了,心境也老了。

6.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

造高台阶。勤劳、善良、老实厚道。父亲在实现了最高的追求后,内心失落,不踏实了。人活着要不断地追求。

7.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把挑水的活包了,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聊天。“我”是一个孝顺父亲、理解父亲痛苦的孩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