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杂草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1. 良好的田地选择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因此在选择水稻田地时,需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和水源充足的田地。

要选择酸碱适中的土壤,避免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

2. 良好的土壤肥力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充裕。

特别是需要注意提高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

3. 合理的播种密度水稻的播种密度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播种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0-200公斤左右为宜。

4. 适时的灌溉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灌溉管理,避免出现干旱或者过湿的情况。

5. 有效的除草技术杂草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除草技术,可以选择化学除草剂或者机械除草。

6. 合理的施肥管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合理的追肥,特别是要注意增加氮肥的施用,以促进水稻的茎叶生长和坐果结果。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水稻的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等,针对这些病害,首先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定期对水稻田地进行药剂喷洒,预防病害的发生。

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毒植株,避免病害扩散。

2. 虫害防治水稻的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稻飞虫等,为了防治这些虫害,首先需要加强水稻田地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杂草杂草,同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

3. 农药合理使用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农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水稻质量问题。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可以通过引进天敌昆虫,或者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控制,达到防治的效果。

有机水稻除草方法

有机水稻除草方法

有机水稻除草方法
除草选择:选择人工除草、半机械除草、养鸭养鱼生态除草,禁用化学合成制剂除草。

1、重复整地法
于插秧前12~15天进行第一次整地,粗耕、细耕及把平同时完成,随即给予深水(5~10公分)灌溉,持续至插秧前三天,再进行第二次整地,即可完全防除杂草。

2、稻壳覆盖淹水法
于插秧前力求整地平整,插秧后秧苗挺直时,每公顷覆盖约4吨稻壳,并进行淹水处理,可防除大部分的杂草,再配合人工除草,即可有效防除杂草。

3、高温防除法
此法是利用未经腐熟的植物性有机质肥料施用到地面,应用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在湛水情况下土壤中残存氧气,使杂草种子无法获得足够能量发芽的原理,以抑制杂草的发生,但是本项防除法,必须配合高温(例如二期作初期),才有防治效果,一期作仅能达到初期抑制,长期则无防治效果。

来源:中国有机农业网。

二氯喹啉草酮锄草剂在水稻田利用前景广阔

二氯喹啉草酮锄草剂在水稻田利用前景广阔
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对二氯喹啉草酮生产、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的技能 水平,促进大规模推广应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先进的农药研发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高效、低毒、环保的 新型除草剂。
加强技术交流与引进
加强与国际先进的技术交流与引进,学习借鉴国外在农药研发、生产和使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提高我国在农药领域的整体水平。
生态平衡
通过使用二氯喹啉草酮,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 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05
研究进展与趋势
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结词
二氯喹啉草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优化合 成路线,提高产率和纯度。
详细描述
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包括优化 反应条件、改进催化剂等手段,以提高二氯喹啉草酮 的产率和纯度。同时,也有研究者在探索全绿色合成 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VS
增产效果
二氯喹啉草酮不仅具有除草效果,还能促 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使用二氯喹啉草 酮的水稻田比未使用的对照田增产10%20%,并且能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售价。
与其他除草剂的比较
与传统除草剂相比,二氯喹啉草酮具有更高的除草效果和更广的适用范围,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新型的高效、 安全、广谱的除草剂。
与其他新型除草剂相比,二氯喹啉草酮的价格相对较为合理,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此外,与其他除草剂相比,二氯喹啉草 酮对环境友好,对土壤和水的污染较小,安全性较高。
03
二氯喹啉草酮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与预测
01
02
03
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 和杂草抗药性的增强,二 氯喹啉草酮在水稻田市场 需求逐年增加。

水稻直播田封闭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水稻直播田封闭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水稻田的除草绝招:封闭除草剂使用方法详

水稻种植的关键之一就是除草,如果除草不当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而除草剂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除草方式,尤其是封闭除草剂更是受到广大水稻种植者的喜爱。

那么,你知道封闭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吗?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使用的封闭除草剂
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封闭除草剂。

尤其是要注意药剂的配方和浓度,这对水稻的成长及草害的控制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步:正确稀释
根据药剂的浓度决定稀释的水的量,将药剂和水充分混合后,均匀地喷洒到水稻周围的草地。

第三步:选对时间、气温、湿度
除草药物的作用受时间、气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除草剂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下效果也不同。

一般来说,在水稻拔节期之前和灌溉之前的干燥天气是使用封闭除草剂的最佳时间。

第四步:小心操作,确保安全
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药剂误吸进入口中,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建议使用时穿戴手套、口罩等保护装备,并在使用时远离儿童和动物。

以上几个步骤是使用封闭除草剂的核心步骤,按照操作流程正确使用,可有效地控制草害,提高水稻产量,获得更多丰收的喜悦。

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

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

浅谈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摘要:根据水稻本田杂草发生特点,化学防除策略是狠抓前期,挑治中、后期。

通常是在移栽前或移栽后的初期采取毒土处理,以及在移栽后的中后期采取毒土处理或喷雾处理。

稻田发生的杂草种类主要可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等三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水稻本田中危害较重、难于防除的几种杂草:稗草、三棱草、雨久花、鸭舌草、水绵、眼子菜、芦苇。

关键词:水稻;本田;杂草;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76-11 稗草1.1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杂草,种子繁殖。

泡田整地时草籽开始发芽出苗,5月末至6月初为发芽盛期。

一般在水稻移栽后3~5天,稗草先萌发,1~2周内达到高峰。

1.2 防治方法1.2.1 移栽后前期在水稻移栽后5~7天,水稻返青后,稗草1.5叶,每667平方米用60%丁草胺乳油100~130毫升+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拌细润土20~30千克(或拌化肥)均匀撒施,施药田间水层3~5厘米,保持水层5~7天。

1.2.2 移栽中后期稗草超过3叶期以后,对大龄稗草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0~50克,施药前1~2天田间排水,保持湿润,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药后48小时复水,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5~7天,自然落干后正常管理水源。

2 三棱草(扁秆草)2.1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杂草,块茎种子繁殖。

三棱柱形,平滑,休眠的种子寿命约5~6年。

2.2 防治方法2.2.1 插秧前期稻田春整地后每667平方米用50%莎扑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加工型为50%杀草隆),或12%农思它乳油100毫升(又叫恶草酮,为选择性触杀型芽前除草剂,通过杂草幼芽或幼苗与药剂接触,吸收起作用),毒土法施药,保持水层5天后插秧。

2.2.2 插秧后期插秧后7~9天第一次用药,每667平方米用30%威农可湿性粉剂15克毒土法施药,药后保持水层5天;插秧25天第二次用药,每667平方米用30%威农可湿性粉剂15克毒土法施药。

稻田主要杂草:双穗雀稗

稻田主要杂草:双穗雀稗

化学防治措施
要点一
草甘膦
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杀死双穗雀稗,但需要注 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要点二
百草枯
百草枯也可以用于防治双穗雀稗,其效果较好,但需要注 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控制
在稻田中放养一些双穗雀稗的天敌, 如鱼类、蛙类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其 数量。
双穗雀稗杂草概述
双穗雀稗的定义和分布
定义
双穗雀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雀稗属。
分布
双穗雀稗原产于南亚地区,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双穗雀稗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特性
双穗雀稗具有匍匐茎,可以蔓延生长,形成草群 。
繁殖特性
双穗雀稗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并且具有很强的 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繁殖生长。
综合防治
应注重多种防治手段的 结合应用,建立双穗雀 稗的综合防治体系,为 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保 障。
THANKS
感谢观看
量下降。
水资源浪费
03
双穗雀稗的茂密生长会大量消耗农田的水资源,影响农田的可
持续利用。
04
CATALOGUE
双穗雀稗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定期耕作
定期对稻田进行耕作,以破坏双穗雀稗的根系和幼苗,减少其生 长和繁殖。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抑制双穗雀稗的生长。
人工拔除
对于已经生长的双穗雀稗,可以进行人工拔除,以减少其数量。
注意事项
需要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各 项生态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案例三:综合防治双穗雀稗的成功案例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除草技术大全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除草技术大全

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重要的有害生物,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杂草群落演替、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农田杂草发生面积连年增加,年均超过14亿亩次,且田间发生密度越来越高,危害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防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田杂草危害,以下技术,农民朋友要记住。

一、麦田杂草防控方案麦田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冬小麦种植区。

在江淮流域水旱轮作麦田,杂草基数较大,杂草防控采用“封杀结合”策略。

小麦播后苗前,选用异丙隆及其复配剂、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呋草酮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防治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硬草、菵草、棒头草,选用环吡氟草酮•异丙隆防治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及其混剂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双唑草酮等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在黄河流域旱旱轮作麦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杂草防控采用“杀补结合”策略。

在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雀麦、多花黑麦、大穗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选用啶磺草胺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防治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

翌年春季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D异辛脂、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防除藜、萹蓄、打碗花等;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维普资讯
VIN. o8o I 3 3
球稻
应用
水 稻 田杂 草 化 学 防 除技 术
苗 淑梅 ,李 红 ,高 娟 ,黄 艳 ,李 景 波
( 1大 洼 县 植 物 保 护 站 , 宁 辽 盘 锦 14 0 ; 2 2 0 盘 锦 14 0 ) 2 2 5 2 大 洼 县 东风 农 业 技 术 推广 站 , 宁 辽

要 : 锦 地 区 水 稻 田杂 草 群 落 经过 多 年衍 变 , 主 要 以禾 本 科 稗 草 , 草 科 萤 蔺 、 草 、 秆 镳 草 以及 星 接 藻 科 水 绵 为 盘 现 莎 镳 扁
优 势杂 草 。 苗 田和 本 田 , 要 采 用 封 闭化 学 除草 技 术 , 田在 播 种 覆 土 后 封 闭 , 田分 插 前 封 闭和 插 后 封 闭 , 杀 稗 草 有 在 主 苗 本 将 特 效 的除 草 剂 ( 特 效 的 除 草 剂 ( 吡 嘧磺 隆 等 ) 配 使 用 , 效 防除 田间 杂 草 。 如 混 有 关 键词 : 稻 ; 势 杂 草 ; 水 优 化学 防 除 技 术
禾本 科 稗 草 为 盘 锦 地 区 优 势 杂 草 , 在 水 田生 长 速 度 其 快 , 部 范 围 内分 布 较 为 均 匀 , 水 稻 移 栽 后 5 7 d大 量 局 在  ̄
出 苗 , 稻 移 栽 后 3 左 右 可 明 显 高 稻 株 , 水 稻 造 成 水 0d 为 郁 蔽 环 境 。稗 草 小 仅 在对 光 的 吸 收 _ 卜占据 明显 的 优 势 , 也 严 重 争 夺 J土 壤 养分 ,且 为 病 虫 提 供 了理 想 的环 境 条 件 , ,
所 造 成 的稻 谷 产 量 损 失 可达 7 %以 上 , 至 趋 于 绝 收 。 0 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稻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 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世界稻米主产国之一。我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00万h㎡,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总产稻谷1.92亿t,占粮食总产量的42%,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 我国所有稻作区的稻田,历来都有大量杂草发生。据统计,全国稻田杂草有20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最常见的杂草约有40种(分布于各稻区为10~20种)。据调查,全国稻田草害在中等以上(2~5级)的面积达1546.7万h㎡,其中严重为害(4~5级)面积为380万h㎡,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6.8%和11.5%,损失粮食200多亿 kg。在这些主要杂草之中,尤以稗草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多达1400万h㎡。约占稻田总面积的43%,稗草不仅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而且造成稻谷减产也最显著;异型莎草、鸭舌草、扁秆藨草、千金子、眼子菜等发生与为害面积次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土壤、耕作等条件各异,各地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情况不同,稻田草害可以划分成5个区。 1、 热带和南亚热带2~3季草害区 包括海南、云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的岭南地区,年平均气温20~25℃,年降雨量1000mm以上。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水龙、尖瓣花、千金子、四叶萍、鸭舌草、日照飘拂草、草龙等。 2、 中北部亚热带1~2季稻草害区 主要是华中长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稻作区。包括闽北、江西、湖南南部直到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的北部,及河南和陕西的南部。年平均气温14~18℃,年降雨量1000mm左右。该区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72%,其中中等以上为害面积占45.6%。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水莎草、扁秆藨草、碎米莎草、眼子菜、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水苋菜、千金子、双穗雀稗、野慈菇、空莲子草、鲤肠、陌上菜、刚毛荸荠、萤蔺和萍等。 3、 暖温带单季稻草害区 主要指长城以南的黄淮海流域,包括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南的中北部,陕西的秦岭以北直至长城以南及辽宁南部,多为稻麦轮作区。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雨量600mm左右。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91%,为害中等以上程度占71.5%。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稗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牛毛毡、野慈菇、水苋菜、鲤肠、眼子菜和鸭舌草等。 4、 温带稻田草害区 主要指长城以北的东北三省和西北、华北北部。年平均气温2~8℃,年降雨量50~700mm 。该区水稻面积较小,杂草发生相对南方为轻。主要杂草有稗草、扁秆藨草、眼子菜、牛毛毡、异型莎草等。 5、 云贵高原稻田草害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雨量1000 mm左右,地形地势复杂。主要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眼子菜、鸭舌草、泽泻、野慈菇、四叶萍、萤蔺、、牛毛毡、扁秆藨草等。 (二)稻田主要杂草及其发生规律 1、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 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见表3-3 表3-3 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与发生特点(华北地区) 杂草名称 繁殖方式 出苗适温(℃) 出苗期(月) 开花成熟期(月) 丁香蓼 种子 6~8 8~9 水苋菜 种子 5~9 7~10 节节菜 种子、匍匐茎 6~9 8~11 空心莲子草 根茎、种子 15~35 5~6 7~10 眼子菜 根茎、种子 20~25 6~9 7~10 泽泻 种子、球茎 4~6 7~9 矮慈菇 种子 20~22 6 7~9 稗草 种子 20~30 5~6 7~10 千金子 种子 5~6 8~11 陌上菜 种子 6~7 8~9 水莎草 种子、根茎 20~30 6~7 7~10 异型莎草 种子 30~40 5~8 8~10 扁秆藨草 种子 20~25 4~7 7~9 日照飘拂草 种子 30~40 5~6 8~10 紫萍 种子、芽 6 6~8 鸭舌草 种子 20~40 6~7 8~9 鲤肠 种子 5~6 7~10 2、水稻田杂草的消长规律 北方地区,一般4用中旬平均达到7.3~10℃,有充足水分及氧气时稗草即开始萌发,4月末到5月初部分出土,5月末进入为害期;5月末到6月初土层10cm深处,地温达15℃时,以扁秆藨草为主的莎草科杂草出土;6月上、中旬气温上升,慈菇、泽泻、鸭舌草、雨久花、眼子菜、牛毛草等杂草开始大量发生,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为害期。 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受温度、温度、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多于播种后或水稻移栽后开始大量发生。就时间上划分,一般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大致可以分为3次,第1次高峰在5末至6月初,主要以稗草为主,占总发生量的45%~75%;第2次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为扁秆藨草、慈菇、泽泻发生期;第3次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为眼子菜、鸭舌草、水绵等杂草的发生期。 3、稻田杂草防治适期 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播种(移栽)后杂草陆续出苗,播种(移栽)后7~10天出现第一杂草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播种(移栽)后20天左右出现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由于第一高峰杂草数量大、发生早,故这些杂草为害性大,是杂草防治主攻目标。 目前,稻田除草剂品种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主要是防治杂草幼芽。综合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除草剂的应用性能,稻田杂草的防治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出除了苯达松、2甲4氯钠盐、麦草畏等防治阔叶杂草和敌稗、二氯喹啉酸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因为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时,杂草的敏感期和除草剂的药效高峰期相吻合,易于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三)稻田杂草防治策略与除草剂应用技术 1、稻田杂草常用除草剂性能比较 稻田常用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比较见表3-4 除草剂 马唐 狗尾草 千金子 稗草 异型莎草 水莎草 扁秆藨草 四叶萍 鳢肠 鸭舌草 丁香蓼 眼子菜 泽泻 野慈菇 丁草胺 6 6 6 6 5 4 1 3 4 3 3 3 2 1 丙草胺 6 6 6 5 6 5 2 6 4 6 5 5 2 1 异丙甲草胺 6 6 6 6 6 4 1 4 4 5 4 3 2 1 敌稗 3 3 3 6 1 1 1 1 1 2 1 1 1 1 克草胺 6 6 6 6 5 1 1 4 5 3 4 3 1 1 扑草净 6 5 4 4 5 1 1 6 6 6 6 5 3 3 西草净 5 4 4 4 4 1 1 5 5 6 6 6 5 5 苄嘧磺隆 4 3 2 2 6 4 2 5 6 6 6 5 5 5 吡嘧磺隆 4 4 5 3 6 3 3 6 6 6 6 5 5 4 乙氧氟草醚 6 6 6 6 6 1 1 4 5 5 6 1 1 1 甲氧除草醚 6 6 6 6 6 1 1 4 5 5 6 1 1 1 草枯醚 5 5 5 6 5 1 1 4 4 5 6 2 1 1 莎扑隆 4 4 4 4 6 5 5 6 5 5 6 4 1 1 杀草丹 6 6 6 6 3 1 2 5 5 5 6 2 2 1 禾草特 5 4 5 6 1 1 1 1 1 1 1 1 1 1 哌草丹 3 3 3 6 3 1 1 1 1 1 1 1 1 1 2甲4氯钠盐 1 1 1 1 5 4 4 5 6 6 6 6 5 4

恶草酮 6 6 6 6 6 4 3 6 6 6 6 2 5 1 苯达松 1 1 1 1 6 6 6 6 6 6 6 6 6 6 二氯喹啉酸 6 1 1 2 1 环庚草醚 6 5 5 6 6 1 1 4 4 5 6 2 1 1 (分级填写:1-无效;2-效果差,防效50%以下;3-有一定除草效果,防效51-75%;4-除草效果一般,效果76-85%;5-除草效果好,效果86-95%;6-除草效果极好,效果达95-100%。) 2、水稻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1)秧田杂草的发生特点 秧田杂草种类多,但为害较大的主要是稗草、莎草科杂草,以及节节菜、陌上菜、眼子菜等主要杂草。一般来说,稗草的为害最为普遍而且严重,它与水稻很难分清,不易人工剔除,常常做为“夹心稗”移入本田;另一在秧田为害较为普遍的是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藨草等,其块茎发芽生长极快,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而且影响拔秧的速度和质量;牛毛毡、藻类也形成某些地区性的严重为害。 在秧田杂草的发生时间上,稗草、球花碱草、牛毛毡一般在播后一星期内陆续发生,而扁秆藨草、眼子菜等杂草要在播后10天左右才开始发生。 稗草的发生受气温影响很大。一般田间气温达到10℃以上时,在湿润的表土层内,稗草种子才能吸水萌发,随着气温的升高,萌发生长加快。据调查,在华北地区从4月中旬就开始出土,到5月上旬便达到出土的高峰。稗草的发生历期(17.3~17.6℃)分别为针前期5天、针期2天、一叶期1天、二叶期5~4天、三叶期6~5天、四叶期7~5天。莎草科杂草,扁秆藨草的越冬块茎发芽较快,但一般要在10℃以上的平均气温时才能发芽,气温高发芽生长也加快。 (2)秧田杂草的防治技术 湿润育秧田,可以进行播前和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及苗期茎叶处理。秧田杂草的防治策略:第一,防除秧田稗草是防除稻田稗草的关键所在,要抓好秧田稗草的防除;第二,秧田早期必须抓好以稗草为主兼治阔叶杂草的防除;第三,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田早、齐、壮,防止长期脱水、干田是秧田杂草防除的重要农业措施。生产中,通常在播后芽前和苗期进行施药除草。 播种前处理,在整好苗床(秧板)后,以喷雾法(个别药剂用撒施法)将配制好的药剂(或药)药施于床面,间隔适当时间,润水播种,用药液量通常为30~40 kg/亩。 播后苗前处理,露地湿润育秧田,由于播后前不具有水层,厢(床、畦)面裸露而难维持充分湿润,因此用药量要比覆盖湿润育苗秧田提高20%~30%,用药种类,应选择水旱兼用或对水分要求不严格的丁恶混剂、杀草丹、优克稗、除草醚、草枯醚和丁草胺等,以保持稳定的药效;而如丙草胺(扫弗特)和禾草特(禾大壮),对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宜在这种育苗秧田的播后苗前施用。 常用除草剂品种及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恶草酮(恶草灵),以12%乳油100~150ml亩,或25%乳油50~75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2~3天播种。 丁草胺,以60%丁草胺乳油80~100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后2~3天播种。可以有效防除稗草、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也能防治部分阔叶杂草。秧田使用丁草胺的技术关键为播前施药,在齐苗前秧板上切忌积水,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药害,严重影响出苗率和秧苗的素质;秧田要平,秧苗一叶一心期施药时,要灌浅水层,灌不到水的地段除草效果差,深灌的地段易产生药害(丁草胺在秧田施用安全性差,在未探明其安全使用技术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