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精编版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精编版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精编版

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精编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9、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科普童话。把比较枯燥的农业常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其中,“险”是文眼和主线。先讲了小稻秧遇险——一群杂草拼命地抢营养,小稻秧病倒了。再讲喷雾器大夫帮助小稻秧脱险,杂草纷纷倒下,小稻秧充满了生机。

这篇课文与紧跟其后的《航天飞机》都是科普童话,他们与本次教材中已经出现的《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等课文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课文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特别喜欢读故事,对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更是情有独钟。这是最符合小学生胃口的文体。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多篇童话故事,对这种文体比较熟悉。但是,文中涉及的“稻秧、喷雾器、除草剂”等农业常识,孩子比较缺乏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争吵、杂草、拥挤”等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的想象、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内容,感受想象和形象。

难点是:理解小稻秧、喷雾器、杂草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

(理解课文内容)四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查找小稻秧、喷雾器、除草剂的相关资料。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猜谜导入,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猜谜导入,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注意听:身体像圆筒,爱到田间走,洒下毛毛雨,害虫跑不了。他是谁,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喷雾器。喷雾器是庄稼的还朋友,最爱为庄稼打抱不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板书课题,指导写字。险是本课生字,部首在左的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撇”要穿插到横折折撇的下面,这样才紧凑。在课本上,把这个字认真描红一遍。(苏教版教

材很重视写字教学,每课生字都安排了描红,我们要用好这个资源。)

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谁帮他脱险,结果怎样?)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

“警觉、病倒”等由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梳理故事的结构和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稻秧遇险和脱险这两件事。谁给他带来了危险——杂草。谁帮他脱离了危险——喷雾器)板书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抓住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感受人物形象。

板块一、以演促读,体验遇险

默读1.2自然段,思考,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划出有关的句子。学生会找到2个句子。一是描写杂草语言的——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二是描写杂草动作的——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我会采取不同方式,逐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首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杂草说的话。如果学生读得声音不大,我会说,杂草可没这么温柔!该怎样读?再指名读,学生可能会读的很响亮。请注意,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嚷出来,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中表现语气的“嚷”字进行体会。学生可能

会读得越来越到位。再读读提示语,想一想,气势汹汹的样子(学生会想到:瞪着眼睛、龇牙咧嘴、叉着腰、用手指着小稻秧,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情境,以境促读,加上动作或手示进行体验。

(叶老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一环节主要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渐入佳境。)

出示第二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去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等词语,变成——这群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哪句好,为什么?(蛮不讲理、以强欺弱、霸道)原句好,不由分说等词语表现了杂草蛮横霸道的特点。(课标指出,要理解关键词句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环节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及其表现的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再出示小稻秧的语句。找出反问句——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意思是什么?变成陈述句,感受到什么?体会小稻秧据理力争,但终因势单力薄,病倒在地。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比较充分地感知了文本。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会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实现角色转换、内化文本语言和情感,在入情入境、设身处地的氛围中于文本产生共鸣。

板块二、角色朗读,感受脱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