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核心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
儒家以孔孟为代表,以“人性善”为出发点,主张“德治”和“仁政”,崇尚中庸之道,讲究“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讲信修睦,修已及人”。
2、道德经的大致内容
答:大体包括两个部分:对宇宙的认识和对人生的认识,前三十七章《道经》主要是讨论宇宙问题;后四十四章《德经》是讨论人生问题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
道家的“道”的含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法自然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
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3、老子的“三宝”“七善”
答: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七善:居善地,低调做人、心善渊、,开放包容,与善人、团结仁爱,言善信、恪守信用,正善治、精于管理,事善能、善于用人,动善时,把握时机。
4、法家的核心思想及现代价值
答:核心思想:尊礼重法,强调他律。
排斥儒家道德自律救世原则。
主张以法律科例治国。
希望通过制度的确立打破人治的道德力量不确定性,已达到法律意义上的公平。
现代价值: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法”的重要性一方面意味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地位和权威;另一方面意味着要重视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都必须做好的重要环节,因为好的制度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础。
5、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答:代表人物:墨子、鲁班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
6、禅宗思想基本介绍
答: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是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禅宗的“禅”由梵文”、“禅那”音译过来,意为“静虑”、“思维修”等。
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以进入有层次冥想过程。
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之一。
但是禅宗所谓的禅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证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
禅宗的代表人物:
六祖惠能: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
《六祖坛经》:惠能圆寂后,其弟子们将其经历和言论录整理成《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经典。
坛经分为十品,经中讲述慧能的生平、拜师学道、开示公案和临终嘱托等。
7、禅宗思想的现代价值
答:十多年前,“禅式管理”已经受到东西方学术界和营销管理界的关注。
它提倡人们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心性,是把物本位(西方管理模式)升华到人本位的管理(禅式管理),即从外在的物化管理,转变为内在心灵的管理。
读解”兴观群怨”观
出自《论语·阳货》的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
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所以,圣人不仅以诗礼传家,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在这里又一次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
正是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并
亲自删削编定,《诗三百》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诗经》,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毛诗序》那一段著名的更为热情洋溢的颂词:“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总括来说,“兴观群怨”观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但孔子的目的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鲜明的阶级局限性。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从司马迁到王夫之,历代许多理论家都承扬这一思想,都给予高度评价。
王夫之曾说:“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
”认为孔子这一观点把诗的所有内容都说全了,这种评阅虽为过分,但确实指出了“兴观群怨”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
“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
“群”是指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怨”是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兴”、“观”、“群”、“怨”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所以“观”、“群”、“怨”离不开“兴”。
而且将“兴”置于首位,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感发作用。
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
兴、观、群、怨以外,诗还可以事父、事君,并且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孔子以前,人们已经大致上认识到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但讲得比较零碎而不全面。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把前人的意见进行概括,对诗的作用作了较有系统的理论的表述,对后世的诗论很有影响。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