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技术交底(最终)

二次结构技术交底(最终)
二次结构技术交底(最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3#楼、4#楼、13#楼及车库二次结构砌筑,楼梯间隔墙及管道井墙体为加气块砌筑;3#楼、4#楼厨房及卫生间100mm厚隔墙为轻集料预制条板,其他均为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厨房及卫生间混凝土坎台高度200mm(自完成面起)。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项目部和施工队技术人员要先熟悉图纸,根据图纸计算出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种砌块和钢筋、结构胶、砼等用量,编制好一次性材料计划,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材料供应实际情况提出月材料供应计划。

(2)墙体放线: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施工队放出各墙体轴线和标高线,进而在框架柱上划出门窗口上下口线和每层砌块灰缝线。

2. 2机具准备

砂浆搅拌机、磅秤、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2m靠尺、楔型塞尺、筛子、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2. 3.材料准备

(1)砌块

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砌块。

(2)砂浆

加气块墙体为高保水砌筑干拌砂浆,轻集料砌块为中保水砌筑干拌砂浆。

(3)混凝土

水平系梁为C20混凝土,灌注芯柱采用Cb20混凝土,厨房及卫生间防水坎台为C20混凝土。

(4)植筋胶

1)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试。

(5)其它材料

墙端芯柱、门洞口芯柱、水平系梁筋为φ6、C10、C12与框架柱(或剪力墙)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3.施工方法

3.1.材料要求

材料有出厂合格证、试验证明。施工时所用小型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轻集料砌块:抗压强度≥3.5MPa;密度≤1000kg/m3;

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3.5 ,干密度B06。

3.2.作业条件

(1)主体部分承重结构已施工完毕,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2)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3)立皮树杆:宜用30mm×40mm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拉结筋、梁等的尺寸标高。皮数杆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mm为宜。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3.3.施工及技术要求

3.3.1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1、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采用柔性连接,砌块与柱(或剪力墙)之间留20m m缝隙,填柔性板(模塑聚苯板等),外勾弹性密封材料,墙端部设芯柱,如图:

2、墙高≤2.8m的住宅等隔墙

①墙长大于3m时,应在墙高的中部(有门洞时在门洞上)设置水平系梁,水平系梁与两端框架柱或剪力墙锚固。

②墙长≤3m的转角墙、丁字墙等,对墙有支撑作用时,门过梁连接成整体,不另加水平系梁,构造柱。

③住宅分户墙不论墙的长短均应设置水平系梁与两端、柱锚固,分户墙一般无门洞,水平系梁设在墙高的中部。

3、水平系梁

墙高4m以时,在墙高的中部或门洞顶设置一道水平系梁,水平系梁配筋不少于3C12,箍筋A6200,灌C20混凝土,墙厚180或200时,可采用U形块做系梁模板。

4、墙的纵向

墙长大于4m时,应在开间的中部设置芯柱,灌Cb25混凝土,芯柱配筋:每孔配1C12,配筋上下应与混凝土楼板或梁锚固,芯柱纵向中距≤4m;墙长≥9m时芯柱或构造柱中距≤3m。

填充墙丁字墙交接做法如下图:

填充墙转角交接做法如下图:

5、门洞边灌芯柱

门洞边均设置芯柱或构造柱,配筋1C10,与门过梁(或水平系梁)钢筋连接,一般门洞边的芯柱至过梁止,不再向上延伸。如为大洞口时,应将芯柱钢筋锚入梁、板。

6、墙顶与混凝土楼板(或梁)的连接

墙填充墙的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混凝土板)砌实。

①最上一皮砌块距梁(或楼板)100mm左右时,可用压顶块平砌,用砂浆捻实,如图:

现场无半块供应时,也可先在楼板上灌注适当高度的C15混凝土墙基,以使墙顶缝小至可捻浆,如图:

②最上一皮砌块距梁(或楼板)30~50时,可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或砂浆捻实,如图:

③最上一皮砌块距梁(或楼板)不足30时,可用干硬性砌筑砂浆捻实,如图:

7、填充墙墙顶与楼板或梁的连接

墙长大于5m时,墙顶除应与框架梁、板砌紧外,并应加设锚固点,锚固中距不大于1.0m。墙长≤5m时可不设。如图:

8、施工要求

①砌块采用高粘结性能的4~6厚中饱水聚合物干拌砂浆(DM砂浆)砌筑,粘结性能强,一般水平缝和竖向缝宽5mm,水平缝满铺,竖缝只在砌块两端薄缝粘接砂浆挤紧,如图:

②砌块应从门洞口向两边排,门窗侧砌块上下孔应基本对齐,便于灌芯柱,芯柱下部应留清扫口。

③砌块龄期不应少于28天方可使用。

④砌筑完最上一皮砌块后,至少沉淀7天后方可将墙顶与梁(或楼板)缝隙堵实。

⑤各管道、孔、竖槽预埋件等应在砌块砌筑时预留,如砌完墙后开凿,应采用机械切割,不得用手工剔凿;槽、洞补平后在此围应增贴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防止开裂。

⑥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3.3.2 加气混凝土砌块

1、墙体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2、砌块排列: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围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1)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

(2)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

(3)加气混凝土墙体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4)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8~12mm,采用铺浆法砌筑,一次铺浆长度不超过1500mm,垂直灰缝宽度为20mm。

(5)砌块墙体与结构构件位置有矛盾时,应先满足构件布置。

(6)断裂的砌块不得拼接后砌于墙上。

3、制配砂浆: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高保水干拌砂浆(DM砂浆)施工。

4、铺砂浆:在砌块就位前,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较小的砌块量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1500mm。

5、砌块就位与较正:砌块砌筑前应进行浇水湿润,冲去浮尘,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吊、运就位。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砌块安装时,起吊砌块应避免偏心,使砌块底面能水平下落;就位时由人手扶控制,对准位置,缓慢地下落,经小撬棒微撬,用托线板挂直、核正为止。

6、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灰缝的勒缝(原浆勾缝),深度一般为3~5mm。

7、砌块墙与柱交接处,应在柱预埋拉结筋,每500mm~600mm高设一道2Φ6mm钢筋,沿墙通长设置。当墙高大于4m时,加设一水平混凝土圈梁(高度200mm),回填土以下部位采用灰砂砖砌筑。

8、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砌至梁底预留

30mm,用防腐木楔钉紧,木楔间距60mm。待验收合格,沉淀一周后用细石混凝土(加膨

胀剂CEA-B掺量每50kg干拌砂浆加0.6kg)填缝,填缝深度比砌块墙面低5mm,面层用砌筑砂浆抹平。

9、加气混凝土砌块做好强度、含水量等检测项目,进场后必须采用帆布盖好,避免下雨时淋湿砌块。

10、管线及挂件安装要求

(1)在砌块墙上设置暗线开洞和吊挂件,一定要待砌体墙灰缝达到粘结强度后

方可进行。

(2)暗埋管线应先开管槽,管槽的水平长度≤300mm,竖向宽度≤100mm,深度≤D/2mm。管线安装后,待施工完毕后用砂浆填塞密实。管槽大于上述规定时,应在构造做法上采取增加墙体强度的做法。

(3)砌块切割应用粗齿锯,支架或管线穿墙时应用电钻,不得用金属錾子或铁锤凿槽手工凿洞。

11、墙高≤4m时,设置一道水平系梁,常常设置在门洞上部可兼做过梁。

12、墙长>5m时,在墙长的中部设置构造柱。

13、构造柱必须先砌砖,后浇筑砼,构造柱应有外露面,构造柱模板采用15mm厚腹膜多层板,加固使用钢管及φ12 螺栓加固,墙体砌筑时,在砖缝中预留φ20 硬塑管,支模时将螺栓穿入塑料管加固模板,支模前清理模板,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与墙体接缝处粘贴海绵条。

构造柱支模立面图

构造柱支模剖面图

14、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前,必须将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的落地灰、砖渣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