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语文试卷(2020)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2020)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2020)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2020)

第一部分(24分)

1.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①造诣____________②喝____________彩

③谦逊____________④差____________使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4分)

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假旗息鼓真相必露

声色俱厉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大势渲染无人问津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①但愿人长久,。(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纷芬暮雪下辕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

④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⑤,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雨景,其中有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这两句是

,。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3分)

①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根据下边表格提供的信息填空。(3分)

某市涉外地方税收入统计表

税种

收入

占总数的比例(%)

2000年第一季度

2001年第一季度

2000年第一季度

2001年第一季度

营业税

6534万元

8868万元

48.69

41.24

个人所得税

5627万元

10762万元

41.93

50.04

城市房地产税

1258万元

1876万元

9.37

8.72

总计

13419万元

21506万元

第二部分(41分)

课内古文——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4分)

┏以光先帝遗德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此使内外异法也

D.┫

┗河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此恢弘志士之气

E.┫

┗河苦其心志(《〈孟子〉二章》)答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8.“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9.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

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圈里有古老

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鳞峭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3分)

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桃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霄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合

☆附加题(另加2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

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试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文字,完成14——16题。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

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在烈日和暴雨下》)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

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游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面一只苍老雄壮的黑猩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

它仰着脸,对众多游客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瞅着上面。那是一对暗黑色的眼睛,很深邃,深邃得让人感觉到那里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感觉到那里面仿佛容纳了几万万年的历史。

据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思维,而动物不能。思维的符号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而动物不会说,因此人比动物要高级得多。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

而我宁愿相信,动物是有思想的,就像眼下的这位,肯定是在思考着。它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它思考什么呢?不得而知。留恋大自

然中风情万种的自由自在?安于笼子里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探索它

生命存在的意义?

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法摆脱人类的征服。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在人类面前,

它们只有惧怕和无奈。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学,而动物不掌握。比方,聪明的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大片大片的森林就噼里啪啦倾倒了。人类把石头制

成了利器,后来又发明了火药,这一切都给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渐渐失去生存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驱赶杀戮中,惶惶然而不可

终日。它们成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和脚下的鞋子,成了人们饭桌上的

美餐。

动物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到现在它们依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据说有的宴席,圆桌

的中央,箍着一颗活猴子的头颅,众目睽睽下,一把重锤高高地举起,啪!然后食客们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嫩的猴脑。

由此说来,眼下这位黑猩猩应该算是幸运儿,它不但没有被杀戮,而且还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眼下在地球上,动物们的自由领域是越来越小了,黑猩猩也不例外。原始森林悄然消失了,沙漠惊人地吞噬着绿洲,据说南极洲上

面大气层的中间,也都洞穿了一个偌大的窟窿。自由的人开始不自

由了,沙漠、洪灾和干早等等,开始袭击人类的生活。人和动物一样,也感到了生存的危机,渐渐地有了与动物同舟共济的意识。原

本要杀戮的动物,成了稀有珍奇,受到了保护。像这位黑猩猩这种

现状,也是一种保护的形式,只是这种保护剥夺了其自由。不过,

它还可以思考。

思考不仅仅是人类的特长。笼子里的黑猩猩仍在思考着……我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17.通读全文,说说“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这句话中前一个

“思考”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

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下边的说法哪一种不恰当(2分)

A.铁笼子里的黑猩猩引起了作者沉重的思考,黑猩猩的“沉重思考”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B.黑猩猩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到不满,而且还担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C.面对这只失去了自由的黑猩猩,作者想到了更多失去自由的动物,心情十分沉重。

D.包括眼下这只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被人类“征服”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引起人类的反思。

答:__________

19.想一想作者写鲁班发明锯子、人类发明火药这两件事有什么用意,指出下边的说法哪一种最恰当(2分)

A.说明给动物们带来灭顶之灾的是人们发明的锯子和火药。

B.暗示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表明人类掌握着科学,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任何动物在人类面前,只有惧怕和无奈。

D.证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答:__________

20.“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和《人类的语言》都写到了“只有人是会说话的”,试比较两者的不同。(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5分)

23.作文(55分)

孩子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孩子的世界里,有好奇,也有想象;孩子的世界里,有探索,也有思考……以“孩子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1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24分)

1.①yì②hè③xù④chāi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1分

2.

错别字

改正

评分标准: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得1分,找出但未改正不得分。

3.①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风掣红旗冻不翻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④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⑤沙鸥翔集岸芷汀兰⑥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评分标准:①——③题诗文填空答对一题得1分,作家作品填空答对一处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4.两句均前后矛盾。第①句前一分句否定,后一分句肯定,在性质上前后矛盾。第②句中“特别”一词适用于特定对象,而“任何”则适用于统指,在范围上前后矛盾。评分标准:基本意思对就得3分。

5.①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增长(或“高速增长”“明显增长”

等等)。②个人所得税成为涉外地方税收入的第一大税种(或“占涉

外地方税总收入的一半”、“增长速度最快”等等)。评分标准:基

本意思对就得分,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3分。

第二部分(41分)

6.AC

7.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8.宫内朝廷宫中府中

9.“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

寄臣以大事”。10.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评分

标准:第6题答对一处得2分;第7题答对一处得1分,有错别字不

给分;第8题答对两处得1分;第9题答对得2分,如写出“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得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扣

完为止;第10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诚”译错扣1分,“秋”译

错扣1分。

11.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12.“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子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

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

单调。13.ACD。

☆附加题(略)评分标准:第11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第12题基

本意思对得3分,如果考生认为该句写得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13题答对一处得1分,答错一处扣1分。附加题是一道开放

性的试题,考生的回答有个人的见解并言之成理的可另加2分,泛

泛而谈不得分。

14.B

15.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

“母亲”的势利和尖刻。16(略)。评分标准:第14题答对得2分;

第15题基本意思对得2分;第16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考生所写

的心理活动符合课文中的情景就可得3分,如“可别让我的女婿知

道了!”“要是让我的女婿知道了就麻烦了。”

17.地球是人类和自然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动物及其生

存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要想让人类长久地生存和

发展下去,就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决不能用现代文明的

成果破坏大家赖以生存的环境。18.B19.B20.表现出对人类剥夺动物

的自由生存权利,甚至驱赶、杀戮动物这一行为的不满和愤慨。人

与动物应该成为朋友,要“同舟共济”,共同保护地球这一家园。21.这句话是反语。它通过人类“进化的程度”与人类所作所为形成

的反差,讽刺了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残酷杀戮动物的野蛮行为。

22.《人类的语言》说明会说话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本文则讽刺人类对动物的不平等行为,即“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

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评分标准:第17题基本意思

对得2分;第18题答对得2分;第19题答对得2分;第20题中第一

问基本意思对得2分,第二问基本意思对得1分;第21题基本意思

对得2分;第22题基本意思对得3分。从其他角度比较不同,言之

成理的也得分。

第三部分(充分)

23.(55分)评分标准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内容实在。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实在。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语言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结构尚完整,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评分注意事项:

1.内容、语言、结构三项条件都具备,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中等

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下一类上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下

限分。

2.关于语病

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不是明显的语病不计。“偶有语病”是指明显的病句不超过2个,“少量语病”是指明显的病句不超过4个。

3.关于书写

卷面整洁,书写格式正确,字体美观,另加3分;卷面整洁,书

写格式正确,字体端正,另加2分;卷面整洁,书写格式正确,字迹

清楚,另加1分。加分的前提是“卷面整洁,书写格式正确”。加

3分者应经阅卷组长同意。

卷面脏乱,扣1分,字迹潦草扣1—2分。卷面、书写扣分累计

不超过3分。

标点符号明显错误较多的扣1分;错别字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2分为止。

4.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5.如遇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的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chu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 人心ch ________________ 神往. 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Ing ______________ 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 已经和景色r eng __________________ 合在一起了?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 A _______________ (简陋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 B _______________ (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 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chu印_______________ 承②心ch 1 __________________ 神往③I ng __________________ 听④r印g_ 合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___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________________ 》)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论语》) ⑧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名著阅读. (1)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 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 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①上文中,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②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2 )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读书笔记,哪一项标书有错误? A .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 .在特别重大的节日禾U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刘瑛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 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 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 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 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 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6分) 1.(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绵(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郁(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诉(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适(shì)雅致的生活。 ①绵(mián)延②浓郁(yù)③诉(sù)说④闲适(sh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解答】答案:①绵②郁③诉④适(注意“绵”不要写成“棉”) 【点评】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2.(4分)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字形的把握,注意常见易错字的积累. 【解答】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误用的情况,也要注意成语的积累. 3.(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⑦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①星汉灿烂(注意“烂”的书写) ②天涯若比邻 ③会当凌绝顶望岳(注意“凌”的书写) ④老夫聊发少年狂 ⑤梦回吹角连营 ⑥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⑦衔远山吞长江 ⑧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4.(5分)名著阅读。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分析】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

2018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 ②描(huì)____ ③(màn)长____ ④经天(wěi)____ 地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 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解析】面对今年的字词题,一个词,欣喜。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改错别字都便于上手,且不易失分。①“一脉相chéng”的“chéng”是“传承”的“承”,④“经天wěi地”的“wěi”就是 “经纬”的“纬”啦。至于“描绘”、“漫长”、“千姿百态”和“驰骋”就无需再讲了。你别说没认出题目材料中的“弛”是“松弛”的“弛”哦。哼哼!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诗经·蒹葭》) ②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李煜《相见欢》) ⑥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桃花源记》) 【解析】古诗词考核已谈多次,不再赘述。技巧就是理解、背诵和默写。当然,死记硬背也能解决此类问题。 本题所涉皆为名句,且无明显易错字,怎么说呢?还是记不住、默不出,你简直……唉!上答案: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拟人手法,“生”,非“升”)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④却

2020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绿▲ ( yīn)如盖 ②月光▲ (jiǎo)洁③笛声▲ (yōu)扬④心情愉▲ (yu)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会当凌绝顶,▲ 。(杜甫《▲ 》)④ ▲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⑥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⑦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⑧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3分)(1)母:

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 整份试卷考试内容分四大版块,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 诗文阅读和作文。试题以《语文课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题量适中,题型内容覆盖面广,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语言文字 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无偏题、怪题,整份试卷简约、清晰、 合理、各部分比例适当。 第一个版块是积累与运用。 7个小题共27分。第1小题选择题考查字音,与往年不同的 是今年考查的是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难度增加了。第2小题辨 析字形,此题难度不太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C项里名信片的名(明)及变本加厉的利(厉)的辨析。只有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就不难辨出错误。第3小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里面既 有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同时也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这是近几年 没有考过的。第4小题是名著阅读考查题,去年是要求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因此小题对初中生来说,难度系数颇大,一是由于应试教育课业负担重,名著阅读并没有 实质性的开展,其二是考题限制太严,要按照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学生即使看了《水浒》电视剧一些片断,但不是很系统完整的,能认定是其中一人的故事并记清情节的先后也很不易。今年的名

著阅读题改为了选择的形式,看似比去年容易了,因为比较好判 断的三项都是正确的,而不正确的B项中的衍太太是学生不太了 解的,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 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 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 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 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 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 喜欢使坏的妇人。而选项中的内容则是对衍太太的赞美,若没有 仔细读过《父亲的病》,很难判断,学生就很可能在正确的选项中挑错,因而失掉宝贵的3分。第5小题古诗文默写8分,与往年一样,都是课标提示范围之内的,没有太大难度,失分原因主要是 记忆不清或写错别字。第6小题是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语感能力,同时考查了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恰好和后面的议论 文阅读互为补充。以往的排序题是一条横线,把序号全填上,今 年每个填序号的空是用标点隔开的,降低了试题难度。第7小题 是综合性学习考查题,其中又分两点来考,一是从材料一中摘录 出4全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一个词一分,出题人相当大方,这四个词除了即时外,其他三个都好找,因为总共四句话, 第一句还是个总领句,一般情况下应是一个特点一句,但在第三 句里包含两个特点,有点勉强了。二是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 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梦▲(huàn) ②挺▲(bá) ③新陈▲(dài)谢④孜孜不▲(juà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苍松翠柏相印成趣。五彩斑澜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密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繁躁的心情也 安定下来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⑧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 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傅嘉德

给语文教学以较好的导向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傅嘉德 2009年语文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7-9年级的各项要求,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着力引导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09年的试卷“稳中求变”,“稳”体现在试卷的大框架延续去年,保证试卷结构的简约;“变”体现在文学名著的阅读、语言运用题的题型有一些探索改革。试卷考查内容具备合理的覆盖面和比较适当的比例,题型简单、明了,比例配置恰当,试题难、易、中比例为“7:2:1”,较好地保证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 同以往一样,2009年的试卷仍然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试卷语言材料的选择倾向于经典作品,如课文语言材料选的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和普利什文的《林中小溪》,课外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是梁晓声的《老水车旁的风景》,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是《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文言文取材经典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命题选材明显带上了“经典化”倾向,这对纠正考试功利化,引导教学重视经典阅读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不能离开对名著的阅读。2009年的试题仍然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两题都出自课文中要求阅读的名篇,学生应该非常熟悉。命题的重点也是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如:例 1.《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例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西游记》是学生喜欢读的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多年来一直热播,命题紧扣“读”字,着眼于作品的主要情节,只要学生读过这部作品,了解大致的情节,这道题是很好得分的。《格列佛游记》也是教材推荐阅读的作品,这道题涉及的内容是教材中精读片段的内容,所以考得稍微细一些,着重考查学生精读的状况。 二、注重回归课本。 中考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既然兼有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功能,我们就必须关注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因此,试卷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背诵默写等内容,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均来自课文,此外,还涉及部分课内的现代诗文名篇。课

初中的语文试卷分析实施报告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分。文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 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 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8 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

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 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 率高的是课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二)诗和课紧密联系,材料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析写法、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 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 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

2017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 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南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9年南昌市语文中考倍受教师、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因为本次中考是全市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会考什么、怎么考,会有哪些新的变化都希望通过本次中考找到答案。今年中考语文的试题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考复习乃至日常教学的重要参照。本次中考的试卷结构维持不变,依旧是以往中考的“一版四块”结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在试卷整体求稳的情况下,今年中考卷又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呈现很多微妙变化。本次质量分析主要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对本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总体情况】 本次有效答卷59011份,全卷满分120分,平均分75.52,标准差为19.53,众数为84,难度系为0.6293。得分情况:最高117分,最低0.5分,优秀率11.7%,及格率65.1%,低分率8.3%。相较往年中考,今年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几个关键指标上有所下滑,因此我们更要对本次中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具体数据参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具体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2分,均为四选一的客观题,考查内容为字音字形、词语使用、语病分析、语段排序和语句衔接,共10分,平均分为6.65。 下表是选择题第1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属于语音、语汇题型,正确率是64.90%,考查的都是教材“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作为最基础的一道题,这样的得分率并不如人意,说明教师还是要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基础,并对生活中容易犯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突破。 下表是选择题第2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考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得分率55.41%。考查的也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该题的得分率不算高。目标选项中的“浮光掠影”容易让学生望文生义而犯错,说明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这些易错词语,落实好“双基”。 下表是选择题第3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是语病题,得分率是62.87%,分别考查了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几种病句类型。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择了C,说明他们对成分残缺,尤其是主语残缺类型的病句掌握情况不好,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下表是选择题第4小题的情况:

【精选】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4篇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 (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 (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 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 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yáng) ②晶(yíng)剔透 ③蜕.变(A.duì B.tuì) ④污垢.(A. gòu B. 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扬;莹;B;A; (2)A; (3)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解析】(2)路是名词。路只能说是具体现实的供人行走的“过程”,但一个磨砺淬炼的过程是抽象的存在。所以有语病。 2.默写占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②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⑧苔痕上阶绿,。(刘禹锡《》) 【答案】君子好逑;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长风破浪会有时;不畏浮云遮望眼;似曾相识燕归来;化作春泥更护花;匹夫不可夺志也;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2018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整体难度不高,考查范围及题型特点与往年相同,平时注重夯实基础、有阅读及写作积累的孩子,都能交上较为满意的答卷。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本次语文试卷的组成及特点。 一、试卷结构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如既往,由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和写作三部分组成,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内容分布如下: 单题知识点考查分布

二、知识模块考点分析 1、积累与运用 【考查特点】 整体难度较低,能拉开难度差距的词语运用、病句辨析、综合探究等题目,今年都没有设置太多陷阱及障碍,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 【能力要求】 能辨析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掌握课内的形近字、易错字;能分辨相近成语的区别;熟悉句子语病类型及修改方法;良好的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能熟练背默课本古诗文及其注释。 2、阅读与鉴赏 【考查特点】 整体难度平衡。文言文阅读难度较低,古诗词鉴赏考查典故运用,将难度持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案从文中找,记叙文阅读抛出“宿命”话题,有简有繁,有易有难,能很好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能力要求】 熟悉初中三年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及其注释、翻译,能辨析同个词语的多个意义及用法;能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掌握每篇文言文内容的重点难点;熟悉课本每首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及思想感情;掌握读图及长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筛选能力,并能理解、归纳文章重点;能梳理记叙文阅读内容要点,能赏析字词、句子的妙处,对记叙文的中心主题有准确的把握。 3、写作 【考查特点】 让人人有话可说。2018年广州中考语文作文题不限制选材立意范围,不管从什么角度,学生都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题目《原来这么简单》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考生的写作能力,真正考出学生的作文水平。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______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cāng)______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______,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______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róng) ______ ②(cāng) ______茫③飞(yáng) ______ ④明(jìng)______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③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

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3.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 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 加雍(róng)______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cāng)______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______,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 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______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18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_ ②描(huì)_____ ③(màn)_____长 ④经天(wěi)_____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_ 【答案】(1)①承②绘③漫④纬(2)①恣—姿②弛—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_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桃花源记》) 【答案】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2018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 ②描(huì)____ ③(màn)____长④经天(wěi)____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 改为____ ②____ 改为____ 2.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桃花源记》) 3.名著阅读。(6分)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 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B.保尔·柯察金 4.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 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李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敏:已经布置好了。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