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生命发展的黄金时期,是生理与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少年的发展本应成为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经济大发展时期人们却忽略了他们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带来的巨大收益,青少年心理分健康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发严重,青少年的成长正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问题的解决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使孩子快乐成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策略

Abstract

Adolescence is the life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age is a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aturity of the important stage,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weaning perio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should becom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op priority, bu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iod people ignore their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y brought huge profit, tee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s become a family, school, society focus on adolescent probl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 to make the children happy growth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major problem.

Keywords: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前言 (4)

一、人际关系发展问题 (6)

(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6)

(二)青少年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6)

(三)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6)

二、青少年社会偏离行为 (8)

(一)攻击行为 (8)

(二)犯罪行为 (8)

(三)自杀 (8)

(四)吸毒 (8)

三、沉迷网络 (10)

(一)家庭引导 (10)

(二)学校教育 (10)

(三)社会控制 (10)

四、学业问题 (12)

(一)考试焦虑 (12)

(二)情绪健康问题 (12)

五、早恋问题 (13)

(一)创高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13)

(二)建立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14)

(三)改善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14)

参考文献 (15)

前言

(青少年期)是生命发展的黄金时期,此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加速期,李大钊同志曾这样形容到: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席德布朗也曾说过:青处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洁、幻想及和谐。可见青少年时期在人的发展阶段多么的重要。青少年期是生理和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青少年主要有三种特征:一是身高体貌的显著变化,主要有身高突飞,一下子长高一二十公分:二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男生出现遗精,女生刚会出现月经;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此阶段的青少年大脑发展已接近成年人。因此,这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时期又是心理称之谓断乳期,这说明孩子已告别与儿童时代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心理上重建人生,实现自我更新,也意味着摆脱过去与外界的联系方式,缔造新的生活世界。

此外青少年时期又是青少年自我社会化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思维来实现心中的想法,他们追求独立和自由,不希望受到太多阻碍和禁铟,希望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

由此可见青少年在此时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会任凭父母的意见去做事,也不会全部听老师的讲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执着于对内心的追求,执着于对自身的思考,他们正已自己的方式使世人见证他们不再是小孩子,而是可以独立的人。为了追求自我梦想的实现,他们会为了反抗而反抗。也正因为如此,引发了父母对孩子的不满与任其发展。加之许多父母由于不了解孩子这一阶段发展的特点,加剧了双方的排斥性,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好青少年成长中的各项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为此,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全面合作,通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青少年真正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随着经济化的大发展,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多元化,智能化和人们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由此引发了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心理扭曲等一系列使社会震惊的案例。 2005年6月2日早晨6时,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中学初三(一)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邮包爆炸案”班长李想在找开一个寄给他的包裹时被当场炸得血肉模糊。经警方大量调查发现,制造这起技术含量较高的爆炸案,竟是受害人李想的同班同学,素有小发明家美兴誉的王小元。作案的动机竟是为了争夺班上学习成绩第一。同样是这一年的六月四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高考前七天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幕悲剧:高三男生微儿(化名)为逃避父母让其参加高考,竟然在家中将其亲生母亲杀死。而直到现在,痛悔不已的他还不知道他已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甚至以为他的母亲尚在抢救之中。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杀父母、同学、朋友,以及各种案件的出现,使全社会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开始慢慢反思,慢慢去发现了解他们的孩子,希望不再重蹈覆辙,希望孩子快快乐乐渡过这个时期。青少年究竟是怎么了,他们究竟想干什么,这都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家长的漠视,别人的歧视,老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平,以及环境等许许多多的方面给这群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正被种种压力和不公所迫害着,加之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者说学校的不重视,使得他们的心理慢慢走向极端,走向一个陌

生的道路。据有关部门对几个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服务电话记录了数万个个案记录,经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小学高年级为9.7%;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上海市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对七所中学的70%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测评,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由此可见青少年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人际关系发展问题

(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1,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此时期孩子在情感上与父母的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了,不再象儿时那样与父母无话不谈,甚至开始挑剔父母,力图摆脱父母的依赖获得真正的自我。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的干涉和控制,思想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对以前父母的观点重新审视,另外找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对象。

2,与父母的矛盾。原因来自双方。一方面从父母的角度看,因为他们往往不能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依然以儿时的态度方法教育,对孩子的叛逆处以不正确的手段,有的家长还以孩子作为发泄对象,将生活工作中的不满全洒到孩子身上,有的则望子成龙,不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剧青少年的反抗心理,使他们变的爱挑衅。另一方面从青少年角度看,要摆脱父母也并不容易。他们既想脱离父母,又认识到实际上是依赖父母的,因此,他们常在这两者间进行斗争,因此变得任性、自私、和父母对着干。

3,矛盾还来自于又方之间的代沟。由于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思想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使得双方矛盾加剧。

(二)青少年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小学阶段,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是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要高于其父母,对教师的要求,他们几乎是无条件服从,对教师的判断,他们很少怀疑,所时这一时段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较好。进入少年期,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受到了动摇,他们不再盲目地服从教师,而是以一种审视的态度去看待老师,同时他们要求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独立和尊重,另外对教师的学识也有更高的期望。

(三)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进行少年期的青少年在处理同伴关系上具有选择性、稳定性和亲密性,喜欢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结成好朋友,并且保持稳定的关系,喜欢向朋友倾诉感情。能否找到这样的朋友是以后发展的重要问题。另外在对待异性交往上,显得不知所措。人际交往是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沟通的最基本的渠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反之,则容易陷入孤立主义,自我否定的境地,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重要的是使他们脱离社会,走向自我封闭的状态。严重者甚至会走上自闭症,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所以,正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师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青少年的学习成长都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不向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第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发扬民主平等的精神,积极创造

良好的同学交往氛围,使全班同学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创辉煌。另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使学生向好的榜样学习,去结交那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同学和朋友。同时改善班级的沟通渠道,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全班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交流、沟通、成长,促进班级的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个人的价值。此外,还应培养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能力,鼓励他们,帮他们树立交往的自信,对于那些孤僻个性的学生或是受支创伤的学生更应关心他们,营造温暖和谐的气氛,对他们倍加爱护、体贴、关怀。帮助他们从孤僻中走出来,扩大交际面。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摆脱孤僻的观点,用审美和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特和人,才能使他们走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成长道路。

二、青少年社会偏离行为

青少年社会化是人早期社会化的一部分,是人为正式进入或开始社会生活而作准备的过程,由于各方面不成熟,在社会化中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一些偏离行为,如一般性社会偏离,违章偏离行为,轻度违法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攻击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损坏或抢夺他人财物。

(二)犯罪行为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比率越来越高,据调查,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已由80年代的16岁提前到90年的14岁。青少年犯罪当中有70%是团伙犯罪。

(三)自杀

由于家长期望过高,青春期各种烦恼越来越多以及感情方面受到挫折,加之本身心理素质比较低使得许多青少年走向轻生道路。

(四)吸毒

越来越多青少年为了减轻生活与学习带来的烦恼,慢慢被引上吸毒的道路,青少年贩毒吸毒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

青少年的社会化行为以及社会偏离行为,主要是受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家长与教师的影响。当前许多父母不从孩子自身想法出发,把一切的希望与重担都放在孩子身上,加之代沟与思想观念的偏差,许多家长采用传统式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方法,使孩子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们不堪重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恨与不满。而从教师方面,一味的宣传高分数的学生,批评成绩差的学生,加之树立的榜样都是虚的或者是学生难以启及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这样更加偏离学习,走向犯罪。因此,寻求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树立校内校外,家里家外的良好氛围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学校的帮助者,家长的沟通者,首当要做的是尊重学生,而不是嘲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学生好的方面,多给他们鼓励,支持并帮助其进适当的心理调节,注重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调整过高的心理期望值,认识到自身目标虽没有达成,也不能让孩子从小担起不属于他们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家长应优化家庭环境,让家成为孩子幸福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而不是人间地狱。社会也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对青少年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及时的干预。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健康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懂法、守法,

树立强烈的法律责任意识。多组织社会法制宣传活动,树立典型,培养从小具有守法意识的好公民。

三、沉迷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与之而来,青少年对网络的好奇以及需求既为他们带来了新的信息与知识,也使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最终而不能自拔。网络既有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海量,可以查寻喜欢的任何东西;新闻及时,比电视报纸快得多;可以免费查寻,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交朋友,以及随时获得帮助或提供帮助,这样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重组,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变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外也有利于青少年的自我素养和自我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但是如果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既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更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网络上的东西五花八门,精华与垃圾并存,青少年自我抵御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许多青少年会沉醉于游戏与黄色网站当中,以致于荒废学业,更有甚者,许多青少年上网一上就是几天几夜,最后导致死亡。近几年来,发生许多青少年上网猝死事件更是越来越多。加之现在许多网吧的设备不符合国家的标准,造成突发事件难以有效处理,导致青少年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屡有发生,2002年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蓝极整”网吧纵火案导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案例使世人震惊。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存在许多虚假的情况,青少年容易被欺骗。比方说网恋,许多人利用青少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青少年施以骗术,既骗财又骗人,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对待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仅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联合起业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来引导、控制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帮助他们走出一条正确的上网之路。

(一)家庭引导。

首先,父母自己要学习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建立与孩子在互联网上沟通的桥梁。这样有利于与孩子们确立平等的身份,以保障沟通的顺利进行。其次,青少年在分辩力等能力上都比较弱,不能很好的进行分辩事物,因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合理按排上网的时间和次数,使网络真正成为帮助孩子们成长的工具。

(二)学校教育

1、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沉迷上网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教育学生有必要上网;其次,要让学生牢记学习才是第一位的,上网绝对不能影响学习。

2、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应引导学生浏览学习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关的健康网站,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向不同的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网站,帮助他们学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

3、善于利用聊天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分析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做学生的引路人。

(三)社会控制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制法规,加大对网吧的

管理制度,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其次,不断开发研制高科技产品以解决青少年的上网安全问题,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好帮手。

四、学业问题

传统教育中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分数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就有和句经典的话语充斥教育现象“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教育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影响极坏,为了分数,为了成绩,许多学生不堪重负,出现了跳楼自杀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考试焦虑和情绪健康问题。

(一)考试焦虑

是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据杭州市科委1999年被披露的一项调查显示结果来看,在2961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恶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情绪健康问题。

应试教育下的另一个影响是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外界压力,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期盼,社会的选拔,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青少年的心灵。因此,在这样一种压力下,他们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平平静静的学习,情绪波动特别大。长久处于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心理和身体的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后绪健康。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情绪问题发生率在10%——30%之间,这几年增长的趋势更是越来越高。

对待青少年的学业问题,不仅仅需要从青少年的自身出发,更应坚持从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等青少年的成长。首先。从宏观上国家应当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一切,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减轻压力,促进成长成才。其次,不要给应试者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或心理负担。调查和实验均证明,教师和父母的期望过高,是加剧应试者考试焦虑生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因些家长和老师应当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殊知,考试并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手段。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学习成绩上就是落伍者,但是凭借着他的毅力与坚持力,他最终成为发明大王。作办父母应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成功,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孩子们才会走的更远,飞的更高。作为教师,应当为学生指引道路,引导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而不是把分数看成是学生能力大小的标志。最后,应加强考试前的辅导,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应试技能。有研究证明,应试者的应试技能如何与其考试焦虑水平高低有一定关系。应试前辅导良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真正水平。

五、早恋问题

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我国初中生约有15%,高中生约有19%存在早恋行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进入早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异性神秘的探奇心理、模仿心理、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感情上的寄托以及依赖心理。现实社会不同的压力过早的转嫁到了青少年的身上,使得他们需要找到一个理解自我的人,加之父母的过分期望,使他们更加坚定要找一个人来倾诉,这样就形成了早恋。早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心思都放在朦胧的感情世界当中,忽视了学习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伴随着早恋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对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尤其是在如何对待分手时,青少年无法正确理解,有可能导致失身和失足的危险,后果不堪受想。

早恋作为中学生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正确处理好早恋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烦恼,而且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使其真正走向学习,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而作为教师、家长,对待孩子的早恋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粗暴压制,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向他们说明其危害。尤其是对那些陷入早恋较深的孩子们更应仔细对待。教师和家长应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早恋数量。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加强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开设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课,解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创造男女交往的环境,引导两性学生健康交往。其次,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交谈,定时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其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感情。另外,要杜绝淫秽书刊和音像制品对学生的侵袭,严格防止低级不健康的歌舞厅对青少年的污染。家长应耐心与孩子交谈,从孩子自身出发,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使孩子认识了解他们只是一种对异性的好奇而已,以使他们尽快认识错误,并及时纠正。

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家庭、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而人才的来源就是青少年,如何使青少年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关乎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国家以后的发展方向,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给孩子们创造温暖的气氛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因此,要想改变青少年现有的状况,应当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着眼。

(一)创高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并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应发挥主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向青少年广泛传播内容健康、优雅典洁的文化思想内容,组织青少年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同时参加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援助活动,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办和受挫折力,使他们真正融入集体。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内外的治理,改善校外周边环境,加强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学校的秩序,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其个性心理健康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使得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需要。从社区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网络世界,都应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应对青少年的咨询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外,还应注意行为训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改善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长环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家庭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其朝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反之,则会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自暴自弃,因些,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巩固一个健全、健康的家,减少离婚率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重要措施。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是重视孩子的智育而轻视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状况,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它就没什么问题。殊不知,伴随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智力的提高,更有许多青春期的烦恼在缠绕着他们,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烦恼,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走向不良发展的道路。因此,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协同教育子女。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同时在教育子女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作好表率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一个心理冲突和多变的社会,青少年作为民族发展的希望,承担着祖国“四有化”新人和建设国家的重担,就务必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其优秀的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快乐成长。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家庭、学校、全社会合作,协调,积极为青少年创造好的成长氛围,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是为孩子着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赵泽碧四川文理研究学院高级研究所继续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

【2】《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徐勇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 2006年11月第27卷第11期

【3】《青少年心理学》张向葵、李力红主编东北师范大学 2005年8月第一版

【4】《教育学》新编本张乐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13次印刷

【5】《学校心理学》林崇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25

【6】《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研究》李正全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 2009年第41期下卷

【7】《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对策研究》朱波探索健康干线

【8】《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李勇 [N].2000.05.16(7)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

浅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浅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社会的快速转型,却带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调查及相关资料均表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各校都能处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在随机对在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普遍存在着情绪反常、社交困难、校园恐怖等不良性格行为问题,乃至自杀、犯罪等消极心理状况。在种种情况中,本文针对以下几种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过度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但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却意外地被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录取。原来,这名同学平时学习也算努力,但每次月考成绩却都很差。每当看见考试后的排名,他就开始想到老师失望的眼神,母亲的责骂甚至父亲的抽打,让他越来越忐忑不安。最终竟产生抑郁和暴躁症状。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血透患者心理问题及处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一、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 1、角色改变因素: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从正常人到患者的角色的过度,出现角色加强或角色消退。 2、疾病因素:患者了解到除肾脏移植手术外没有根治方法,而透析是一项长期的治疗,且费用高,并发症多,常常对治疗失去信心。 3、社会家庭支持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很多家庭对患者的关心不够,常导致患者放弃或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4、经济因素:透析需长期维持并且费用昂贵,有些地区医保制度尚不健全,一旦无法支付费用,生命便面临危险,使患者市场处于焦虑不安之中。 5、自身形象因素:长期透析患者大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身体水肿,外在形象的改变使患者自尊受损,有羞耻感。 6、治疗因素:反复长期的动静脉穿刺以及透析的各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常导致患者紧张以及焦虑。 7、性格与年龄因素,性格内向的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的心理疾病,临床实验发现性格开朗以及年长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现实,配合治疗89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医生护士的恐惧,常使患者感到孤单沮丧。 二、患者常见的心理表现 1、恐惧焦虑:患者对相关知识及治疗的安全性缺乏了解,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透析所至的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和住院日的延长,常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2、悲观绝望:患者了解透析只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加上透析期间限制食物,水,盐的摄入以及医疗费用的困扰治疗周期长并察觉预感将于亲人分离对生活失去勇气,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3、消极自卑: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患者常感到疲劳,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有些事情还需要他人协助,使患者产生消极自卑的心里。 4、孤独抵触:脱离了原有的工作,担心受到冷落或遭到鄙视而产生孤独心里特备是离异丧偶和老年患者表现也尤为突出。 5、苦恼与负罪感: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减少,同时为病后的经济开支及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担忧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6、否认心里:拒绝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干预的对策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干预的对策 发表者:刘晓东918人已访问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失眠、慢性疼痛、疑病、人格适应不良等,部分病人甚至会出现自杀或伴发急性精神障碍。一般来说,不同器官疾病的病人同患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神经科病人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为最高(50%~70%),而普通内科门诊病人同患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10~20%,以焦虑和抑郁常见。下面就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抑郁、失眠、疼痛和自杀这5个常见问题的行为干预作一介绍。 常见心理问题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反复练习和应用系统和逐步脱敏的方法来减轻焦虑和拮抗回避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如应用放松技术、学会认知应对技巧等);强调自我练习和指导的重要性。常见的焦虑处置过程包括: A.生物心理社会学评估(2~3次)①围绕症状的认知行为交谈(SOCBI);②内科病史会谈及精神检查;③焦虑问卷检查(如SAS、BAI、HAD、HAMA等);④诊断、鉴别诊断、制订针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B. 治疗干预(10~15次)①给予适量的抗焦虑药物;②焦虑认识过程训练;③评估有关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睡眠卫生等;④开始系统放松训练(SRT);⑤自我监察和脱敏; ⑥选择和应用行为干预;⑦选择和应用认知—行为干预;⑧认识、澄清和转变(ACT)方法应用;⑨读书疗法(Bibliotherapy);⑩酌情减药;(11)复发预防训练,包括社会支持;(12)长期随访—健康行为的维持监察。 二疼痛: 传统观念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躯体疾病、生理问题,很少认为这是心理问题。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慢性疼痛病人(如腰背痛、头痛等)是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因此在国外的行为医学临床工作中,慢性疼痛处理是一个重要领域。 其基本的行为干预过程为: A. 生物心理社会学评估(2~3次)①围绕症状史会谈和精神检查;②内科病史会谈和精神检查;③疼痛问卷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制订针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B. 治疗干预(10~15次)①给预适量的镇静药物和治疗抑郁情绪;②介绍疼痛—紧张环路及治疗策略;③评估有关兴趣爱好、体育活动及睡眠卫生;④开始系统放松训练(SRT); ⑤使用生物反馈加强放松效果;⑥评估导致疼痛的有关环境、认知、行为及生物学因素;⑦应激处理训练(SMT)及认知干预应用;⑧继续使用应激处理—沟通技巧训练、自信心训练、认知矫正;⑨逐步总结出适合病人自己的疼痛处理方案,包括社会支持;⑩巩固治疗。 三失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近半数的内科门诊病人有失眠主诉,其表现形式多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或惊醒多梦、早醒及睡眠感缺失。许多躯体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可引起失眠或睡眠障碍,一些刺激性物质(如烟、酒、咖啡)和药物也会加重失眠的严重程度。另外,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明原因的失眠病人,对这部分病人的行为学干预包括: ?睡眠生理心理知识的教育;?认识失眠既不是单一的生理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认识或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失眠诱因、表现等(症状清单);?自我监察睡眠—觉醒周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行为及环境因素的控制(如睡前不看电视或看书);?学会放松技术,避免强迫自己入睡;?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必须在白天或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 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 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 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3)

xx多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课下,与同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现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康健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一、学生多见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缺乏合作意识。 2、性格孤介,整日沉默寡言; 3、意志薄弱,怯懦怕事,缺乏信心。 4、爱玩网络游戏 5、对学习没兴趣。 (一)家庭原因 1、亲人的溺爱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从小娇惯,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残忍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简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小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危机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或者欺骗爷爷奶奶,问他们要钱出去上网。有的孩子父母离异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着适应社会等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份角色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于抉择而产生巨大的困惑。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过于激烈和持久,则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高中时代,学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升学率,在鼓励学生时经常以“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类考上大学一了百了的言论误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又迫于学分压力,只在考试的前两星期或前几天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进度快、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且任课教授往往上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板溪中学:陈晓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壮。. 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

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2001年天津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 2003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 中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

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时期(12~18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又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事件回放 (一)2014年3月13日,温州平阳一位高三男生在上课时,莫名其妙大笑着冲出教室从五楼跳楼身亡。 (二)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16岁少年刺杀班主任,致其身亡。 (三)2018年1月9日,福建莆田仙游金石中学15岁的初三女生在教室内被同班男生刺死。 此类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发不止,导致花季少年似锦前程从此改变,家庭也被卷进了悲剧的漩涡,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被打乱。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家庭、学校、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性格暴躁、缺乏耐心、文化水平的局限性,望子成龙教育及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关系紧张、离异或重

组家庭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异常心理行为。当下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大众传媒、电子游戏和网络监管的不到位,众多商家被利益驱使,诱导、纵容、收留青少年,从而对他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心理及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二)内在因素:来自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青少年阶段正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的来临,逆反情绪的出现。心理上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但从生理来讲又没有发育成熟,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他们对待事物表现通常为过激、对抗或是冷漠。对于家长或教师的说教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这就使他们常犯一些错误,心理往往出现挫败感,这样就会导致情绪低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久而久之,很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三、案例呈现 徐建,男,小学六年级。性格暴躁,易怒,无法控制情绪。上课开小差,喜欢找周边的同学讲话,被老师批评后就会一整天不开心,始终板着脸,冲谁都生气,还故意在教室里把桌子弄出声响,表示自己不满,甚至有时会大叫,和老师顶嘴。老师们对他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习以为常,均采取冷处理,不再理会。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