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教学点:宿迁卫校专业:护理学号:13050323 姓名:葛波艳大爱李春昌的《临床思维》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前段时间我们医院还在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各个科室也组织学习了,恰巧在我对临床思维还处于蒙蒙懂的状态时,学校这学期就开设了这门课,不仅有书,还有网络课程。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门课的学习所得。

通过对《临床思维》这本书的研读和网络课程的反复观看,我对临床思维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首先,思维是指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临床思维的实质就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而临床思维是指一个合格医护人员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

学习完这本书后再结合我的工作实践经验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护士,协助医生做好抢救病人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累计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临床护理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也需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判断、决策和执行。护士的临床思维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临床思维的程序有以下几点:是什么性质的疾病?是什么范围的疾病?是什么部位的疾病?是什么疾病?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的程序指导我比较准确、快速的为病人做出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很好的运用了护理临床思维。

我是一名护士,现在妇产科轮转,在我工作中就遇到过样的一个例子,一个30岁的孕妇因足月待产,羊水过少收治入院的,入院时测生命体征正常,于第二日在硬麻下行剖宫产术,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早上做的手术,产妇一直喊肚子疼,我们护士告诉她是子宫收缩引起的,我小夜班来接班时还是喊疼,我当时也没多想,心想疼是正常的,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不一样,可能她比较娇气,对疼痛比较敏感吧!就去忙其他的事了,不一会儿,她家属又过来喊说疼的受不了了,我心里一惊,心想,这不对劲啊!连忙到床边看看,只见这位产妇疼得脸色发白,我开始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镇痛泵的开关没打开。还有一次也是我班上的,有一位产妇剖宫产,术后第二日诉腹痛,当时正在挂缩宫素,护士告诉她肚子疼是挂水的原因,由于在我班上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加上最近又在网上学习了李春昌《临床思维》这门课程,我就运用发散性思维,想,会不会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呢?最终发现是腹胀引起的,后来告知产妇在床上勤翻身,后来很快腹痛就缓解了。那一刻我无比自豪,有强烈的被认同感。这时我才感到《临床思维》的学习对我是多么得重要,这是我灵活运用思维定势,克服定势思维的强大惯性和頑固性,通过细致观察努力发现那些与习惯的、常见的临床表现过程不符的特有现象的结果。这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至今历历在目。

对于这样一个不复杂的病例,我们运用了临床思维并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这样既符合疾病的动态发展规律,又展示了理论知识在整体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建立和强化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增加临床护理经验,培养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个高水平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

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培养医护人员科学的

临床思维,不仅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学会病掌握一定的临床思维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的能力,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自己对疾病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它要求我们认真的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注意随时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使得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再进一步提升。

第25章 输血技术——临床情景实例与临床思维分析

第二十五章输血技术——临床情景实例与临床思维分析 1.临床情景实例患者,男性,35岁,外伤急性失血约1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36.9,P109 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左下肢开放性裂伤伴活动性出血。血常规Hb116g/L,WBC8.4 x109/L,PLT110 x109/L;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请为该病人进行输血的准备。 临床思维分析:定血型和交叉合血;输血指征的把握。 2. 临床情景实例患者,男性,55岁,肝硬化失代偿期,既往有输血史,否认其他病史。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 3.8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2.2秒,凝血酶时间17.50秒,纤维蛋白原1.99g/L,凝血酶时间比率 1.03 ,国际标准化比値 2.03 ,凝血酶原活动度44% ,凝血酶原率1.48。为改善凝血功能,予以输注新鲜冷冻血浆500ml。输血过程中,出现全身瘙痒,全身可见大量隆起性丘疹,红斑,未见溃烂等。请根据病人病情,并给予适当处置。 临床思维分析:输血后过敏反应的处理。 3.临床情景实例患者,女性,日龄3天,因发现皮肤黄染1天入院。患儿母亲血型为0型Rh(D)阳性,父亲血型A型Rh(D)阳性。査体:全身皮肤黄染明显。血型A型Rh(D)阳性,血红蛋白108g/L,血清总胆红素373μmol/L,新生儿溶血病筛査放散试验:抗A阳性。结合病史,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请为患儿进行换血治疗。 临床思维分析:新生儿换血治疗血液制剂选择。 4.临床情景实例

(1)患者,男性,70岁,重度贫血。既往有冠心病史。体检:P69次/分,R20次/分,BP100/85mmHg。血常规示:白细胞5.0 x109/L,血红蛋白35g/L,血小板101 x109/L。请予以尽快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2) 予以输注红细胞4U后,病人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烦躁、口唇发绀、皮肤湿冷、颈静脉怒张,P110 次/分,,CVP>20cmH20。请对该患者进行处置。 临床思维分析:伴有基础病变严重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输血导致循环超负荷的处理 5.临床情景实例患者,男性,56岁,确诊肝硬化3年,因黑便2日来院就诊。入院时体检:T3 6.3℃,P65次/分,R20次/分,BP89/44mmHg,精神萎靡,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四肢皮温低。血常规:白细胞5.3 x109/L,红细胞1.51 x1012/L,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65 x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2.5s,凝血酶原活动度44% ,血浆D二聚体阳性;为纠正贫血、改善凝血功能,请予以输血治疗。 临床思维分析:肝硬化病人血液制品的选择。 6. 临床情景实例患者,女性,56岁,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査血小板117 x109/L,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血小板61 x109/L;第2天,血小板50 x109/L,第3天,血小板30 x109/L,输注同型机采血小板1人份,输注后12小时检测血小板计34 x109/L;再次输注同型血小板1人份输注后,12小时检测血小板57 x109/L; 次日复査血小

影像诊断学-临床

“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81110 课程名称:影像诊断学/medical imageology 学时:28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部门:医学院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白人驹主编,《影像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CT、MRI、介入等,虽然各科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育人,注意医德教学及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指出某些课题的研究方向,应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视频资料。 2.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培养诊断和鉴别诊断疾 病的本领,提高独立作出防治方案的能力。 3.结合见习病例阅片并进行临床讨论。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基本内容: ⑴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构造 ⑵ X线检查技术 ⑶ X线分析与诊断 ⑷计算机体层成像(CT)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⑸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⑹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⑴了解影像诊断学应用原理及概况 ⑵了解影像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⑶了解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⑷了解影像诊断方法和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CT、MRI的临床应用 4.教学建议: 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1.基本内容: ⑴检查方法:X线平片、DSA;CT(包括CTA);MRI(包括MRA)核医学 ⑵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 ⑶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颅脑外伤(X线、CT、MRI);颅内肿瘤(CT、MRI、核医学);脑血管疾病(DSA、CT、MRI);其他;脊髓疾病;影像学方法比较 2.教学基本要求: ⑴了解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⑵了解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⑶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3.教学重点难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教学建议:理论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呼吸系统 1.基本内容: ⑴肺与纵隔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肺与纵隔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CT与MRI诊断。 ⑵心与大血管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心、大血管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CT与MRI诊断。 2.教学基本要求:

临床思维

1.临床思维的定义: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疾病的各个方面,最后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2.研究临床思维的必要性: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实践需要、医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3.临床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基础)、操作能力(手段)、 思维能力(核心)、表达能力(总结) 4.临床思维分为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两阶段 ⑴诊断中临床思维过程 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全面客观收集材料: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作出诊断: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肯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差异法 反复验证,不断升华 诊断过程中的原则:要具体认识疾病的个性、要整体联系和动态观察中认识疾病、坚持实践原则 临床诊断中惯用法:优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优先考虑一元论,功能性诊断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试验性治疗不是好方法。 ⑵治疗中的临床思维过程 通过治疗对临床诊断进行检查、修正和发展;制定治疗方案需要更复杂临床思维; 如何对待治疗的副作用;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治疗必须切中要害,解决中心环节; 发现治疗中问题,探索新的有效疗法。 5.临床思维基本原则(多选题) 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6.内科临床思维的特点 ⑴由于内科病种多,要求临床医生诊断思维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从疾病的征象入手,考虑这一征象的可能性,全面分析这些可能的大小,逐步缩小可能性的范围。 ⑵由于内科疾病周期长,能使医生有时间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反复验证,这就养成了内科医生广泛探索资料的习惯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作风。 ⑶由于内科疾病反复性大,亦可在医生思维中形成反复,可使内科医生反复思考,亦形成优柔寡断的思想 ⑷由于各种“疑难杂症”在诊断明确前,病人一般首先就诊于内科,因此内科医生遇到疾病种类广,范围大,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相互交织,这就要求内科医生辩证、全面、动态的思考问题,不但要见多,还要识广。 7.临床误诊误治的思维源泉 思维倒转、思维惯性、思维狭窄、形而上学的思维、思维形式的单调、思维偏执 1.医患沟通: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痛、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疗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2.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⑴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开展的基础⑵医患关系会影响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⑶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治疗效果。 良好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与情绪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也是治疗手段之一。 3.倾听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⑵能够从整体上全面地对病人进行了解与理解⑶能够帮助获得对于疾病的诊断信息,以及病人对于疾病的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最有效的治疗⑷能够有助于在诊断与治疗方面与病人达成一致。

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为近些年来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要贯彻这一思想,使得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以此促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是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本研究以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分析主题,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临床思维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各学科综合知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强调有效交流和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最佳信息和证据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判断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对诊断进行鉴别,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反馈,最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整合和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极为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也是提升诊疗方案准确性的重要途径,避免误诊情况发生,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1 片面性 有的医学生不能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很少思考伴发病和继发病,只诊断原发疾病,呈现出以偏概全的特点。甚至有的医学生直接对诊

断结果得出,或者诊断结果只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整体分析判断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诊断结果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被动性 因为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呈现被动的情况,对主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被动完成带教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也缺少疑问,执行也呈现被动性,在处理病例时自己的见解也较少,影响带教效果。 1.3 混乱性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没有足够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情况严重,提问无规律,遗漏情况经常发生,条理性缺乏。在诊断中感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 2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2个方面,其中主观方面主要为,医学生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很多医学生意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只要足够掌握先进设备仪器就可对疾病进行有效诊疗,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影响。同时分析方法缺乏,问题切入点很难找到,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缺乏,只是依据教师的安排。实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思考能力弱,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

影像信息与诊断思维

影像信息与诊断思维 孝感市中心医院CT室 杨建林吉六舟兰军李洪涛杨明曾亚菲 影像信息的采集是影像诊断意见客观、正确的重要前提条件。主要有三点:其一,临床资料(申请单)的信息采集:年龄、性别、患者主诉、临床检查、临床臆断等。其二,本专业的信息采集:如胸部,普放应包括部位、位置(正、侧、斜位)、投照条件(KV、mAS)、焦距、洗片药水的温度、衰减时间(干式片例外)等;CT应包括扫描的范围、层厚、层距、增强、延迟等;MRI包括质子、T1、T2成像,及特殊软件的使用等;B超包括探头的使用,角度与方位等;核素包括注药量及采集的时间等信息。其三,观察与信息的补充:观察是影像医生主动认识事物的基本功,是通过所见到的有限范围的影像信息,来推知感观所没有达到的更深、更广的范围疾病本质。在观察中应注意影像信息采集的干扰因素、丢失因素。观察中应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某一阶段与整个过程的联系。观察后思考信息量够不够,需要哪些信息补充,1.临床资料信息的补充,主要是影像医生对患者作一些望、闻、问、触等检查。2.影像学之间信息的补充,如密度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做信号学方面的检查。3.其他学科对影像信息的补充,如检验科的血常规的检查等。 信息的采集不全、不客观,信息的丢失与偏差都会给影像诊断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影像诊断的正确与否除了信息学以外,影像医生的诊断思维也至关重要。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像医生是临床医生的“侦察兵”,除了具有临床思维的一般特征外,常有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秩序,了解这些思维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一、窗纱思维 作为影像诊断医生必须全面、系统的掌握疾病的解剖部位、病因、病理、影像诊断及临床特点,了解它们形成密度差的原理,如患者发烧、血象增高,临床诊断肺炎,胸片肺纹理增多是由于血流量增加、局部充血所致。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肺泡气体被液体或其他物体代替,是由于肺泡的密度增加形成的片状影,这就是纵向思维。在纵向思维的这条线上某一点

重症医学科临床思维几点探讨

临床思维与临床决策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1月第31卷第1期总第397期 重症医学科临床思维几点探讨 汪明灯① 摘要:重症医学科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错综复杂和诊治方法的特殊性对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哲学的思维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重症医学科医生临床思维中需经常面临的系统与局部、循证与经验、多学科协作、临床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危重病学,思维,探讨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1-0066-03 Some Study About Clinical Thinking in Critical C are Medicine W A N G M ing2deng.Department of I CU,the A f f iliated W ux i N o.2People’s Hos pital of N anj ing Medical Universit y,W ux i214002,China Abstract:The specificity and new desire of clinical thinking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re dec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ditions and medical therapies for those critically ill,philosophical thinking technique is very to doctor.Some study for clinical thinking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s discussed about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stem and lo2 cal,evidence-based and experience,clinic and humanities and ethic,and so on. K ey Words:critical care medicine,thinking,study 危重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多端、跨多学科、高科技设备应用、多涉及人文和伦理问题等特点,可以说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分支学科发展整合趋势的一种产物,这种整合同时也决定了对重症医学科(ICU)医生临床思维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系统思维、多学科协作、临床与人文、循证与经验等,以下予以浅论。 1 临床诊疗思维中的系统与局部问题 1.1 突出局部治疗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同样,在ICU急危重患者诊治中首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也即是局部治疗(或主要矛盾);这个局部问题的处理往往需要及时有效,不能错失“战机”;如果这个局部问题治疗没抓好,就会导致机体整体功能的恶化,呈“瀑布样”、“蝴蝶效应”的病理变化,最终直接影响局部和整体的救治效果。例如,感染性休克患者首先要尽快做到液体复苏达标,以维持器官的血液灌注,否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紊乱;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正确判断是需要给予无创还是有创机械通气;外科感染要解决好局部引流的根本问题;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确及时判断脱机、拔管时机,过早脱机拔管会导致二次插管的风险,延迟脱机拔管可导致呼吸机依赖或加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COPD机械通气序贯治疗中的“时间窗”的准确把握;有机磷中毒解毒药物的及时、正确剂量、规范使用,剂量的不足或过量都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抗生素的正确选用、剂量疗程的合理应用等等。以上谈的都是治疗中关键的局部问题,这些局部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好了,往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或预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治疗的进展,原先关键的 ①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ICU 江苏无锡 214002局部问题地位也会随之变化,新的关键问题又来临,而不是绝对不变的。ICU医生诊治危重病患者的能力往往在认识和处理这些关键局部问题能力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1.2 系统治疗并重 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整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辩证法的这种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整体性思想其实就是系统思想。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危重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功能的相继或同时病变,各种治疗措施和病理生理变化呈现着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和复杂的、立体的网络关系,这也客观地决定了系统治疗的重要性。局部治疗的效果往往受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和制约,ICU危重患者治疗的突出特点,就是解决好局部问题是建立在同时注重整体治疗的基础上。比如ARDS患者治疗中,在解决机械通气等局部的呼吸问题时,要同时重视免疫支持、抗凝、营养支持、预防深静脉血栓、器官系统功能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管理等系统性治疗。一定条件下,系统问题和局部问题可相互转化的,系统问题没解决好有可能产生新的关键性局部问题或直接影响局部的治疗效果;局部问题没处理好又可转化为系统问题。例如,ARDS→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目前脓毒症治疗中提出的“捆绑式治疗”或“集束化治疗”、“非线性观点”[2]等就是一种系统治疗思想体现,突破了一对一线性的、机械还原论的治疗思想。始终牢记患者的局部和系统问题不是孤立的、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对运动着的状态。ICU医生要“让‘系统’成为一种思维习惯”[3],在系统观指导下处理局部问题,这也是ICU医生最具特色的思维品质要求之一。 1.3 运用辩证与逻辑思维分析系统与局部问题 危重患者的病情、治疗疗效动态变化特点决定了对系统或局部器官的支持不能是一维的或者一次性的,而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要有“评估—治疗—再评估—调整治疗”的动态临床思路。因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或正确诊断要经过病情的变化才能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教学点:邳州卫校专业:护理学学号:13050164 姓名:张珊红这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认真观看了李教授《临床思维》的视频教学,视频中李教授结合诊治过程中的患者实例,讲了用一种或多种临床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对病患的正确的诊断。 反复看了几次视频之后,我作为一名住院部的护理工作者有很深的感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临床思维在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和病患直接打交道的护理工作者具备临床思维在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我所从事的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住院部护理人员是天天最直接、最经常接触病患的,我们每天都经过查房、和病患的谈心交流,对患者很了解。因此,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哪怕对所患病的看法变化我们都能够最直接的感受到、接触到。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善于运用临床思维来发现病患的问题,及时配合医生来帮助病患尽快康复,这样也能帮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我在住院部已经工作近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接触了很多的患者,他们的情况各异,在工作中我深知独立判断、独立决策,以全面的观点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不应该盲目的执行医嘱,不单纯的打针发药的重要性,而应该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对患者进行结合实际的整体护理,多注意观察患者,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结合护理理论知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自学习《临床思维》这门课以来,我在住院部上班的这些日子,我把学到的临床思维运用到工作中来,确实帮了我的大忙,也获得了值班医生的好评和院领导的认可。记得有一次我护理了一个病人,她是一位女性,因患有骨盆严重骨折而住院治疗,岁数也不小了,55岁了,2男2女也在这伺候她。骨折的原因是因为一次车祸,骑电车在村口被货车直接撞下车。导致髋关节肿痛、畸形、会阴部疼痛,双下肢活动受限。入院时血压60/50mmHg,心肺也正常,神智清晰,和她交流也很好,但面色苍白,下腹稍压痛,骨盆挤压征阳性,分离征阳性,双下肢活动障碍,末端血运感觉存在。入院后接诊医生给以手术后抗炎对症治疗。我在一天早晨给她护理时发现她的女儿给她买了不少卫生巾,我当时也并未多想,不过这个岁数了还有这个给我留下较深印象。可接连两天过后,我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口唇发白,我感觉她有些贫血,就教她多吃些含铁的食物。聊天中就问病人月经的情况,病人有点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说她最近两天来月经了,但是很不正常,量特别多。因已经到绝经年龄,有半年多未来月经,住院时告诉医生已绝经半年了,这次来时也未告诉医生。我感觉事情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翻开她的病例,发现病人手术后一直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是为了预防血栓的。我把这个特殊情况告诉了医生,医生很重视,再次复查后,调整了用药。这样过了几天,晚上我查房时,病人偷偷地拉着我的说月经结束了,身上也轻松了许多,精神状态也好多了。我把这种情况再次汇报给医生,医生结合她的具体情况,再次给她调整了用药,这位患者身体恢复的很快,很快康复出院。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摘要]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否,对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着重强调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以及详细的阐明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模式 思维方法,是人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医学思维方法,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工作人员,在某一时期内认识医学对象,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模式。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思维方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代的感性直观的综合思维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还原分析为主的思维方法的变化。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的局面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医学教育转变为终身化学习;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技术主导的医疗服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疾病谱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对医疗保健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使得21世纪的医学思维方法面临重大的转变,也对医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说:“疾病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要经历难-易-难-易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要掌握这个规律就必须学习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临床思维,我们在医、教、研工作中能获得成功往往是临床思维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相反,则失败。”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严峻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医学生接触临床之后面对着众多的病人和复杂的疾病,要对疾病及病人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尤其需要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从众多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全面整体的观点、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及一分为二的观点,才能提供给医学生一个正确分析认识事物的锐利武器,使医学生在诊治病人中避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去看问题,从而能早期诊断治疗病人。培养医学生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能使以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头脑更敏捷、分析更深刻、决策更正确,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应贯彻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全程。 一、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6-06T16:12:47.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蔡庆斌高一群赵宏宇[导读] 学生通过PACS系统还可以及时地复习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典型病例展开深入讨论。 蔡庆斌高一群赵宏宇(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71-01 医学影像学见习课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从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的一种临床思维过程。见习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对医院及医生充满好奇,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做好见习阶段的带教工作会为学生将来实习和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奠定良好工作习惯和基础。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是数字化图像技术与现代化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存储有大量临床信息和影像学信息,作为当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产物,为整个医学影像学科带来巨大变革,也决定了影像学医学教学模式向现代化、高科技方向转变[1]。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图像数字化存储,为见习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带教教师在前2学时利用多媒体结合PACS医学影像存储系统进行每章节的授课,由学生通过PACS医学影像存储系统分别观察三份典型病例的图像,并提供全面的临床相关资料。20分钟后各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讨论其影像征象,内容主要包括病变征象、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并阐述该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同时可以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补充并小结。学生还可以通过PACS上的图片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理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道理及结合临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PACS系统应用于见习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易于操作,可以存储丰富的教学资料,查找方便快捷,不会因时间较长发生胶片的老化;还能根据教学需要对病例图像进行复制、放大或删剪等操作,便于对病变进行细微征象的显示和观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开拓视野,避免形成从影像到影像v的单一思维。按带教老师的引导模拟临床诊断工作,并能对感兴趣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丰富了学习手段,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PACS系统还可以及时地复习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典型病例展开深入讨论。病例讨论是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过程,通过病例讨论可以巩固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熟悉医学成像原理、方法;见习教学中的病例讨论有利于学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图片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诊断疾病的要点,并掌握阅片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共性与个性的病变影像征象进行影像诊断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立体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影像诊断思维。学生在见习阶段提前熟悉临床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可以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基础。 PACS系统应用于影像诊断学临床见习,使授课的侧重点从单一的灌输向引导学生以临床思维方式学习倾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更适合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 朱结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PACS的应用及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56-58. 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JY20111004

第16章 动脉穿刺(血气分析)——临床情景实例与临床思维分析

动脉穿刺(血气分析)——临床情景实例与临床思维分析 1.临床情景实例 (1)患者,男性,48岁,因“呼吸困哪1小时”来院就诊。患者神志清楚,口唇发绀,T37.8℃,P122次/分,R30次/分。请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 (2)穿刺过程中,出现动脉痉挛,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明确呼吸衰竭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诊断;穿刺中出现动脉痉挛的处理(若针头在血管内,应稍等待;若已造成穿刺失败,应热敷,待痉挛缓解后再行穿刺)。 2.临床情景实例 (1)患者,男性,40岁,70kg,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已做洗胃处理。现出现呼吸不规律,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为更好地设置频率、模式、潮气量,该怎么处理? (2)由于反复穿刺,出现皮下淤血和血肿,给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人工呼吸机的使用与血气分析的监测;动脉穿刺后出血和血肿的处理。 3.临床情景实例 (1)患者,女性,57岁,背部、双上肢大面积烧伤入院,治疗效果不佳,有感染的迹象,请予抽动脉血测血气。 (2)采血过程中发现抽出暗黑色血液,该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双上肢均受损患者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鉴别。

4.临床情景实例患者,男性,72岁,COPD患者,需行血气分析检查。患者诉曾有右手触不到桡动脉脉搏,左手可以触到。请行动脉穿刺。 临床思维分析:Allen试验;脉搏的触诊;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5.临床情景实例患者,男性,64岁,患COPD多年,再发加重2天,住院期间反复气促加重,予以监测血气分析。现患者右上肢周径大于左上肢,且右上肢温度较左上肢冷,该如何处理,还需要采取动脉血时该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动脉穿刺并发症(血栓)的处理及穿刺点的选择。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绪论 X线特性。 X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1.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X线影像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自然对比: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说形成的灰度对比。 人工对比:认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1.医学影像学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内容。 2.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X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 X线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时,固有的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使X线图像上的正常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 3.CT、MRI成像原理。 CT成像原理:1.获取扫面层面的数字化信息2.获取扫面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3.获取CT灰阶图像。 MRI成像原理:1.人体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1H进动2.发射特定的RF(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⑴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长骨见骨小梁变细、减少,但边缘清晰,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和变薄;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疏松谷歌易骨折,椎体可压缩呈楔形。 ⑵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大量未钙化骨样组织所致;承重骨常发生变形,三叶草样骨盆等;可见假骨折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⑶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影像表现: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扩大,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严重时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 ⑷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影像表现:X线骨质密度增高,或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于分清骨皮质与松质;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⑸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影像表现:X线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若引起骨膜增生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骨膜三角(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征象。 ⑹瘤软骨钙化影像表现:X线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可在瘤体内广泛分布或局限于某一区域。 ⑺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影像表现:X线坏死早期无异常表现,其后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⑻矿物质沉积: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影像表现:X线干骺端内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期不易显示。 ⑼骨骼变形影像表现:X线显示局部和全身骨骼变形,对于适合矫形治疗的骨骼变形可于术前进行精确测量。 2.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表现和对位对线关系、脊柱骨折的影像表现。 长骨骨折表现:骨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断裂表现为骨

妇产科医生临床思维探析.docx

1 妇产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临床思维11 妇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过 程妇科医生所要面对的妇科病患者都是患有内外生殖器疾病的女性。妇科疾病的种类可分很多种,常见的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疾病、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异常等等。 由于妇科疾病的多样性复杂性,所以医生在对妇科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很多相似症状的疾病十分容易混淆。 因此妇科医生在进行患者疾病诊断时不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基础。 与此同时也要在进行临床思维时运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辅助诊断。 现在超、和核磁共振技术在辅助诊疗方面的贡献十分突出,很多难以确诊的疾病在进行这些技术分析后,就能得出十分正确的判断。 对于这些辅助诊断的手段,也不可以太过依赖,毕竟病情的发展是在变化的,仅仅以一成不变的思维去诊断疾病早晚会出问题。 所以医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同时综合运用高科技辅助诊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快速的诊断妇科疾病。 12 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产科医生主要面对的就是产妇和新生 儿,这是一组特殊的人群, 大部分的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但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产科医生在面对产妇和新生儿时,主要是对其进行疾病的防护 产科医生与妇科医生同为妇产科的医生,但在临床思维时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产科医生主要是侧重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对于

疾病的救治很少涉及。 作为产科医生,很多时候不但要注重护理方面的问题,跟要注重于产妇和家属的沟通,只有在第一时间知晓产妇的个人意愿,才能做出合适的临床思维。 但作为一名产科的医生,不管所负责的产妇是不是有分娩的变化都要时刻注意其住院后的任何状况,以便在有问题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临床思维诊断。 13 计划生育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计划生育科虽然属于妇产科中的一个小科室,但却和妇科和产科有很大的却别。 妇科和产科主要是以疾病的治疗和生育为主,但计划生育科却对这两项都没有涉及。 计划生育科主要是进行人为的避孕或者是对避孕的咨询,虽然没有治病的任务,但却为国家人口的控制起到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 计划生育科在对计划生育人员进行人工流产和结扎外,还要担负着对计划生育人员的思想疏导任务。 所以计划生育科医生在对计划生育人员进行临床思维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临床建议,并要认真的解读国家政策,使自身的临床建议符合国家政策。 2妇产科医生的特点妇产科由于所涉及的病人很多都需要及时的 救治,这不但给医院提出了很高的时间性要求,也对妇产科医生提出了尽快临床思维的要求。 作为妇产科医生在进行临床思维时,不但要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某病人长期发热,皮肤、关节、心、肝、肾各方面都有病态表现时,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 ) A.风湿 B.结核 C.肝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肾脏疾病 2.下述哪项不属诊断思维的注意问题 ( ) A.现象与本质 B主要与次要 C.临床表现与主诉 D.局部与整体E.典型与不典型 3.一咯血病人,胸片示右上肺阴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 A.肺癌 B.肺炎 C.肺不张 D.肺结核 E.肺脓肿 4.下述哪项不属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准确 B.体查不细致、不全面 C.医学知识不足 D.主观臆断 E.病人欠合作 【X型题】 5.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包括下面哪几种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 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

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 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 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6.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原则 B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 C.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 D.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 E.见病见人的原则 7.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 ) A.病因诊断 B.病理解剖诊断 C.病理生理诊断 D.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8.以下哪些项目是循证医学的应用范围 ( ) A.医疗管 B.制定卫生政策 C.卫生技术评价 D.指导临床实践 E.药物研究与应用 9.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 ) A.年老体弱 B.治疗的干扰 C.医师的认识水平 D.主诉不清楚 E.器官移位10.诊断失误包括 ( )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介绍: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 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析

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析 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析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强烈的反响。他反对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把学生当作容器和服从者,好奇心受到限制、受到窒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用于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一种教学策略。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评价以及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教师是学生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_2我们将罗杰斯的教育理论与临床医学教育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1.方法和措施 1.1教学方法 将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展学习竞赛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 2)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3)规范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4)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途径地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教师教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学习随意、机械、盲目。重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参与活动,既强调理论知识,又强调获取理论知识的方法。 1.2带教准备 规定每节实习课都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带教。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包括: 教学内容、病例、提问的问题、竞赛题等,使实习期问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学生选择 随机选择2005级精本与2005级妇本学生分为:观察组:把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