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砂分离技术概述-张志峰

合集下载

油砂研究概述

油砂研究概述

油砂研究概述
曹鹏;邹伟宏;戴传瑞;常少英;胡方;莫健珍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2(033)006
【摘要】全球能源紧缺,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研究趋热,油砂矿资源即为其中之一。

从油砂分布、开采与萃取分离技术、油砂开采与环境问题以及油砂开采前景等方面,综述了世界油砂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油砂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技术研究现状,提倡将“绿色”与“低碳”相结合来开发油砂矿,以期为中国即将开始的油砂矿开采提供经验。

【总页数】4页(P747-750)
【作者】曹鹏;邹伟宏;戴传瑞;常少英;胡方;莫健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
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石油新
疆油田分公司石西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柴西油砂山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贾磊磊;田玉涛;刘安;段闯;张文超;姚纪明;
2.加拿大油砂开发技术对中国油砂开发技术的启示 [J], 师良
3.柴西油砂山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贾磊磊;田玉涛;刘安;段闯;张文超;姚纪明
4.油砂开发及油砂油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张亮
5.油砂沥青质对油砂沥青中甲苯残留的影响 [J], 宋焦焦; 张自生; 隋红; 何林; 李鑫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砂的成矿特征及开采分离技术

油砂的成矿特征及开采分离技术

油砂的成矿特征及开采分离技术
周鹏;王文冰;崔义;何江;苟明福;刘毅
【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
【年(卷),期】2010(016)006
【摘要】系统介绍了油砂矿的成因、开采及分离方法,并介绍了国外提取沥青油的最新方法,为中国油砂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1-93,96)
【作者】周鹏;王文冰;崔义;何江;苟明福;刘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煤炭部,北京,1000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中石油大港油田第四采油厂,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黔南坳陷凯里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J], 张海全;孟万斌;王鹤
2.鱼卡地区油砂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 [J], 曹占元;梁晓飞;张晓宝;蒋峥文;孙国强
3.油砂开采和分离过程中的磨损和腐蚀问题 [J], 胡洋;程玉峰;杨阳;徐路遥
4.油砂资源现状及其开采分离方法浅谈 [J], 黄剑雄
5.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烃类流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 [J], 刘阳;杨帅;尹永鹏;王军礼;郝关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砂开采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油砂开采技术的发展 历程
油砂开采技术的原理 与工艺流程
油砂开采技术的应用 领域与案例分析
油砂开采技术的优势 与局限性
油砂开采技术的发展 前景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油砂开采技术的发 展历程
19世纪末:开始使用蒸汽动力开采油砂 20世纪初:引入电力和内燃机技术,提高开采效率 20世纪中叶:发展出热力开采和化学开采技术 20世纪末:开始使用水力压裂技术,提高油砂开采率
适应性强:油 砂开采技术可 以适应各种地 质条件,具有 较强的适应性。
开采成本高:油砂开采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投入,导致成本较高。
环境污染严重:油砂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资源浪费严重:油砂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料,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难度大:油砂开采技术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地下压力控制、地 下水处理等。
油砂开采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加拿大油砂项目、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 油田项目等。
油砂开采技术在金属冶炼领 域的优势
油砂开采技术在金属冶炼领 域的应用
油砂开采技术在金属冶炼领 域的案例分析
油砂开采技术在金属冶炼领 域的发展趋势
油砂开采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油砂开采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力压裂技术:通过高压水力压裂 岩石,提高油砂开采效率
火驱技术:通过燃烧部分油砂,降 低粘度,提高开采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利用蒸汽 降低油砂粘度,提高开采效率

油砂的传统开采方法及新技术展望

油砂的传统开采方法及新技术展望

〔一〕、油砂的开采方法最近几年, 油砂开发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着油砂工业的开展, 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用巨型卡车和铲车开采油砂, 增加了开采的灵活性, 同时降低了本钱; 用水力运输管道系统代替了传送带系统, 使油砂到达管输要求, 并简化了把沥青和砂别离开来的萃取过程; 在萃取阶段, 降低了加工的温度; 采用固化或合成残渣的技术, 加快了大面积残渣池的治理, 并在努力研究一种覆盖技术来处理残渣。

目前,油砂开采方式有两种,一类是露天开采,适用于埋深小于75m,厚度大于3m,另一类是井下开采,适用于埋深大于75m的矿层。

针对莫尔图克矿一层埋深较浅〔0-46m〕,因此采用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程序上分为采矿和萃取两个局部,主要用于开采埋藏较浅的近地表油砂,具有回收率高、效率高、平安的特点。

露天开采所需的设备及费用、油砂油采收率较其他方法好,技术上较为成熟,在加拿大及委内瑞拉等都已形成大规模工业开采。

多年来,油砂的露天开采技术已经取得的重要进步如下:采矿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局部:✓用卡车和铲车除去盖层;✓用电动或水力铲车挖出油砂;✓把油砂从矿场运送到压碎机;✓把油砂加工碾碎;✓将油砂混合成砂浆;✓用离心泵和管线〔常称为水力输送〕把油砂从矿区运送到萃取区域。

图1-1 采矿过程示意图〔二〕、油砂的萃取别离1、油砂的别离工艺步骤采矿设备和*些采矿操作是油砂工业所独有的, 现在这一操作主要受到下一别离过程的限制;而萃取过程也是沥青损失最大的过程, 因此, 必须综合考虑采矿和萃取两个步骤。

在过去的15 年里, 水力传输已经代替了其他的设备。

从矿石浆中萃取沥青由两个步骤组成:步骤一: 别离初级别离器( primary separat io nvessel) 中的沥青泡沫, 其中含60% 沥青, 30%水, 10% 微固体。

步骤二: 稀释发泡处理(见图2-1) : 提取沥青, 尽可能排除水和固体。

如今,实现此过程主要有两种方法: 最初的石脑油溶剂处理过程需要斜板别离器( inclined plate separators) 和离心别离机除去剩余固体和水; 新的石蜡溶剂处理过程需要沉降容器, 但是由于不用离心别离机, 可以得到较纯洁的产品。

油砂开采现状及开发技术进展

油砂开采现状及开发技术进展

油砂开采现状及开发技术进展
陈媛媛;刘洪伟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
【年(卷),期】2011(30)3
【摘要】油砂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其储量较大,与传统石油能源相比其开采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油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开采技术以及分离技术等得到长足发展,开采规模也越来越大,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油砂将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出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油砂开采技术,抢占世界油砂资源,必将提升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使我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总页数】4页(P4-7)
【作者】陈媛媛;刘洪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1;渤海钻探油气井测试公司,河北廊坊,06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热碱-水洗工艺在油砂山油砂开采实验中的应用 [J], 王俊明;窦红梅;何天琼;王龙飞;郭建春
2.油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鄢德华;李金东;孙娜
3.油砂资源现状及其开采分离方法浅谈 [J], 黄剑雄
4.加拿大油砂开发技术对中国油砂开发技术的启示 [J], 师良
5.油砂矿开采装备待开发研制 [J], 吴月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砂怎么处理

油砂怎么处理

油砂怎么处理油砂处理技术包括溶剂萃取、化学热洗处理和裂解处理等。

其中溶剂萃取处理就是在油泥油砂中加入萃取溶剂,将里面的油类分离出来,用于再生利用;化学热洗处理就是将工业油泥加水稀释后再加热,同时投加一定量化学试剂反复清洗,使油从固相表面脱附或聚集分离;裂解处理技术是指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油泥处理设备将工业油泥中的重质油类分解成燃油。

油砂的成分:油砂是指富含天然沥青的沉积砂。

因此也称为“沥青砂”。

油砂实质上是一种沥青、沙、富矿粘土和水的混合物,其中,沥青含量为10~12%,沙和粘土等矿物占80~85%,余下为3~5%的水。

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碳氢比和高金属含量的油砂沥青油。

注意,在有些沉积例如西加拿大“油砂”沉积当中,天然沥青的含量在一些诸如粉砂岩、碳酸盐的岩性当中可能占主导地位。

方法一简单处理含油污泥直接填埋或固化后填埋都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含油污泥直接填埋是目前多数国内油田采用的主要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简单处理的弊端这种方法既浪费了其中的宝贵能源,还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其中,固化后填埋的方法可降低环境危害,但根本不能满足现行的环保要求。

方法二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一种合适的有机溶剂作萃取剂,将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回收利用的方法。

利用多级分离萃取加一级热洗方法处理含油污泥,处理后污泥可达到农用污泥排放标准,化学药剂可循环使用。

萃取法的弊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该技术正处于开发阶段。

目前,萃取法处理含油污泥还在试验开发阶段;但是由于萃取剂价格昂贵,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萃取法成本高,还没有实际应用于炼厂含油污泥处理。

方法三焚烧法经过预先脱水浓缩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送至焚烧炉进行焚烧,温度800~850℃,经30分钟焚烧即可完毕,焚烧后的灰渣需进一步处理。

焚烧法的弊端焚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次污染,浪费了宝贵资源。

焚烧必须在专门建立的焚烧炉中进行,可比较彻底地消除含油污泥中的有害有机物,如不考虑燃烧热能的综合利用,会造成能源浪费。

中国油砂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油砂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 :2 0 0 6 — 2 0 0 9 年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开展了油砂资源勘探和水洗分离
工艺技术研究 ,落实该 区油砂 油可采 资源量 5 4 9 8万 t ,平 均含 油率 为 7 . 1 % ~1 0 % ,分布于 白垩系和侏 罗系 ,厚度 8 0—1 4 0 m,油 砂顶层埋深在 5 O~ 9 0 m,针对该 区油砂特 点开展了油砂水洗分离机理研究 ,成功研制 了该 区油砂水洗 分离剂配方 ,该 配方药 剂浓 度在 4 % ,温度 8 5℃的情况下 ,分离率达到了 9 0 % 。在系列研究 的基础上 ,完成 了该 区年处 理 1万 t 油砂的试验 现场建设 ,开展
Th e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Oi l S 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i n Ch i n a
F ANG C h a o一 e , ,HU A NG Zh i —l o n g ,Z HENG De—w e n ,G E Z h i —x i n ,L I Xi a o—l o n g , 。
第4 1卷第 2 4期
2 0 1 3年 1 2月
广

化பைடு நூலகம்

Vo 1 .41 No . 2 4
G 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D e c e mb e r . 2 0 1 3
中 国 油 砂 分 离 工 艺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i s d i s t i r b u t e d i n Cr e t a c e o u s a n d J u r a s s i c wi t h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8 0 ~1 4 0 me t e r s .t h e c o v e r d e p t h o f o i l s a n d i s 5 0 ~9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关于油砂处理技术的概述
--张志峰2009.3
1溶剂萃取技术
1.1油砂溶剂萃取机理
油砂的溶剂萃取采用相似相溶原理,油砂沥青在溶剂中的溶解传质过程有别于常规的固液传质。

笔者等[]提出油砂沥青的萃取过程是溶剂分子向沥青层扩散,使沥青层的粘度降低;在搅拌等剪切力作用下溶剂分子使油层剥落,实现油砂沥青和泥沙的分离。

该观点可较好地解释有搅拌存在时的溶解现象,但与静态萃取实验结果不符。

笔者等[]认为:甲苯等芳香烃溶剂先扩散进入沥青质层,在分子作用力下将沥青质分散并驱入溶剂整体相中;而溶解力较差的正庚烷等烷烃溶剂由于不能进入沥青质分子内部,起不到溶解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溶解一些沥青中的低分子物质,如饱和分、芳香分以及部分胶质等。

1.2油砂萃取工艺
溶剂萃取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处理方便、适用范围广、常温操作等各种优点,受到很多学者的亲睐。

笔者等[]采用半连续溶剂抽提法对油砂进行分离试验,选择重整汽油做萃取剂,溶剂流量60mL/min,在80℃、1.0MPa下,萃取60min,油砂沥青提取率达到92.74%。

笔者等[]选择石脑油为溶剂对哈萨克斯坦的油润型油砂进行抽提实验研究,油砂颗粒小于40目、剂砂质量比为4∶1、室温下抽提10min,收率高达98.00%。

笔者等[]提出 (WASEPs)溶剂萃取工艺分离油砂,该工艺在用溶剂萃取油砂沥青的同时加入水,利用溶剂、沥青、水以及固体砂的密度差异,使得萃取体系很好的分为三相,从上到下依次为沥青与溶剂混合相、水相、固体砂。

该工艺和单独用溶剂萃取相比,能更好的使沥青溶液和固体砂分离,同时能减少沥青溶液中细颗粒含量(溶剂单独萃取后沥青液中细颗粒含量为1.2%,WASEPs萃取后含量为0.55%),并且能减少尾砂中溶剂残余量(溶剂单独萃取后尾砂中溶剂残余量为22%,WASEPs萃取后溶剂残余量为7%)。

笔者:选择石脑油做萃取剂,油砂∶石脑油∶水=1∶1∶0.5,温度50~60℃,搅拌
30min,沥青收率达到72%~74%,石脑油回收率在92%以上。

笔者]用自开发作油砂萃取分离的溶剂,自开发对沥青有很好的溶解性,并且自开发具有较低的沸
点(46.25℃),所以在常温条件下能很好的将油砂分离。

笔者针对克拉玛依油砂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萃取溶剂,在常温、常压、剂砂比2mL/g下萃取30min,萃取效率在95.49%以上,在60~90℃,溶剂可完全回收;该过程无水参与,萃取和溶剂回收温度低,溶剂无损失,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和零排放等优点。

2热解干馏技术
油砂的热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40~510℃之间,反应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
低温阶段,主要是外部水和内部水分离、吸附的有机气体逸出和较弱化学键的断开;(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进入热解反应的主要阶段,油砂中有机物大量析出,部分大分子烃类因C-C链断裂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气态形式逸出;(3)温度达510℃时热解反应进入后期,主要反应是稠环芳烃的脱氢、缩聚及重排,这一阶段主要是油砂包裹油析出和大分子烃类继续裂解成小分子气态有机物[14]。

Meng等[15]研究了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热解行为。

结果显示:油砂热裂解可按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化率、液体和气体的收率都增加,温度超过520℃时,不再变化;压力升高会降低热解转化率和收率。

在600℃和
0.1MPa条件下,转化率达86.3%,液体收率达80.4%,主要成分是饱和烃,产物沥青质H/C比增加;气体收率小于6%,主要是CO2、H2和CO。

Pakdel等[16]对阿尔伯塔焦油砂进行真空热裂解研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450~500℃97.5%的硬质沥青转化为软质沥青,有8%的焦炭形成;大约1%的硫化物覆盖在焦炭和砂子上。

真空热裂解后,H/C原子比从1.49上升到1.51,饱和烃组分增加,极性化合物降低,多环芳烃增加;同时,沥青粘度大大降低。

热解干馏所得产品是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油品的后续加工,但该技术所需温度较高,操作条件会因油砂样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造成能耗高、设备要求高、投资大,所以该技术很难得到推广。

实际上油砂的热解干馏是一个催化裂化的过程,因为油砂中含有80%~85%的粘土矿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SiO2、Al2O3等物质,催化裂化是在500℃左右以硅酸铝为催化剂将大分子烃类裂解的过程,两者都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催化作用将大分子烃类裂解改质成小分子。

所以我们应该从催化裂化的角度来研究油砂的热解分离。

3超声波分离技术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超声波由一系列疏密相间的纵波构成,通过液体介质向四周传播。

当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化学等一系列效应。

超声波在液体媒质中传播时,具有空化作用、机械搅拌和热效应,超声波对油品的热效应提供了特殊物理化学环境,起着特殊的作用[张志峰18]。

超声波分离油砂是通过将油砂颗粒与清洗剂混合,在一定温度和超声波作用下进行洗油的。

清洗剂一般会选择碱液,比如Na2CO3,NaOH等溶液。

张志峰等[19]采用硅酸钠水溶液作清洗剂能达到95%以上的洗油效率。

葛志新等[17]采用碱液清洗剂,对内蒙古油砂进行超声波分离研究,采用自制的清洗剂,超声频率为28kHz、声强为7.06W/cm2、剂砂质量比0.8、温度60℃、清洗13min,出油率达94%。

张志峰等[19]对克拉玛依油砂采用超声波分离技术,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质量分数为5%的YSFL-3,超声频率40kHz、功率50W、时间20min、温度50℃,出油率达94%以上。

超声波分离技术虽然能有效分离油砂,但存在操作复杂、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4离子液体辅助分离技术
离子液体在室温下呈液态、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盐。

离子液体具有优良的特性:(1)几乎没有蒸汽压,不挥发,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对环境污染小;(2)具有可设计性,通过调整阴阳离子的结构和种类即可改变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

隋红等[20]利用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有机溶剂进行油砂萃取分离研究。

研究中离子液体质量为油砂质量的1~3倍,有机溶剂体积与油砂质量比为6~10mL/g,萃取温度为20~35℃,沥青回收率达95%。

Paul
等[21]采用三种离子液体,分别为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磺酸盐和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与甲苯混合在常温下萃取加拿大油砂,m(油砂)∶m(离子液体)∶m(甲苯)=1∶2∶3,搅拌速度400r/m,萃取率达90%以上。

虽然离子液体辅助分离具有各种优点,但由于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用量大、回收困难,且离子液体的价格昂贵,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油砂分离的成本。

5结语
目前,油砂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含水与非水体系两大类,含水体系即操作过程有水参与,包括热碱水水洗技术、超声波分离技术、水剂法分离技术等,非水体
系包括溶剂萃取技术、离子液体萃取技术和热解干馏技术。

其中,热解干馏实质上是一个催化裂化的过程。

各种分离技术都存在有较大问题,含水体系存在水用量大、水资源浪费、废水处理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溶剂萃取技术存在溶剂用量大、溶剂损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离子液体萃取技术存在离子液体用量大、回收困难、成本高等问题;热解干馏技术能耗高、设备要求高、投资大。

综上所述,现有油砂分离技术存在诸多不足,急需开发一种低温或常温、非水体系和药剂能完全回收的油砂分离技术,实现低能耗、低成本、零排放和高分离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