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QC)-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IE(QC)-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IE(QC)-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前言: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竟争也由人格竟争为主转向质量竟争为主.

而所有企业的目的均系希望以最小的投入(INPUT)得到最大的产出(OUTPUT),以致独得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呢?只有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把这些“投入”做最有效的组合,以达到质量稳定、效率高、交期准、浪费少、成本低.这就是近代工业界工业工程(IE)所要做

的主要工作.

IE简介

1.甚么是IE?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业) ENGINEERING(工程).它由两字词之首字母组合而成.

2.IE的起源?

IE的基础也是最早的起源来自于『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构成是来自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的『工作研究』与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 1868~1924)的『动作研究』二者所构成.

3.IE的目的?

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下去,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简单地说,IE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工厂的人力、设备、材料,以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

4.为甚么要有IE?

*持续的进步是企业及个人长久生存的根基.

*改善就是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改善就没有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改善是永无止境的,必须长久持续去进行.

4.IE的主要范围?

*工程分析*价值分析(V.A) *动作研究*工作标准

*时间研究*时间标准*工厂布置*运搬设计

5.为甚么要有改善(IE)七大手法?

*以不教而战,谓之杀.

*徒然要求改善而不讲求方法、技巧,于事无补.

*给人一条鱼吃,不如教他捕鱼的技术.

*要求捕更多的鱼,首先必须讲求捕鱼技术的传授与使用.

*改善七大手法(IE 7 TOOLS)就是协助我们改善我们工作的技术.

IE七大手法简介

改善(IE)七大手法有哪些?

名称目的

1.动改法改善人体动作的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

2.防错法如何避免做错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体实现.

3.五五法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

4.双手法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之地方.

5.人机法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6.流程法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资改

善的地方.

7.抽查法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象.

IE手法—工作简化的循环

有效的实施「工作简化」

机构—增加生产机构—提高工作实际降低成本管理上情绪

利益个人—工时缩短收获个人—聪明才智收益增加有发展机会

提高工作效率

IE七大手法之一—-------- 防错法

1.意义::防错法又称防愚法,其义为防止愚笨的人做错事.也就是说,连愚笨的人也不会

做错事的设计方法.

狭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使错误绝不会发生.

广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的程度.

因此,更具体的说”防错法”是:

1>. 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

2>.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

3>.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能不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2.功用

1>. 积极: 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

QC七大手法测试题答案

品管七大手法知識測(試題) 日期____ ____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工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 所以又称、. 2.查检表常分为查检表和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管制中心线是. 6.5W1H分析法中的5W指、、、、,1H是指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及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与、六种. 二.判斷題.(20分,每小題4分) 1.柏拉圖又稱為ABC重点管理图. () 2.QC七大手法中層別法只能單獨使用. () 3.在管制圖中只有一組數據超出了管制線的上限,屬於正常. ()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關聯圖是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發明的. () 5.已經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舊的就不適用了. () 三.简答题(2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 (10分) 2. 請寫出QC七大手法的口訣?

品管七大手法知識測(答案) 日期____ ____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工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 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 ,管制中心线是CL . 6.5W1H分析法中的5W指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方、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1H是指How如何做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及环境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常态型、双峰型、高原型、绝壁型与齿距型、离岛型六种. 二.判斷題.(20分,每小題4分) 1.柏拉圖又稱為ABC重点管理图. (√) 2.QC七大手法中層別法只能單獨使用. (Ⅹ) 3.在管制圖中只有一組數據超出了管制線的上限,屬於正常. (Ⅹ)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關聯圖是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發明的. (√) 5.已經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舊的就不適用了. (Ⅹ) 三.简答题(2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 (10分) 答:1查检表5散布图 2柏拉图6直方图 3特性要因图7管制图 4层别图 2.請寫出QC七大手法的口訣? 答:1.查检表集数据 2.层别法作解析 3.直方圖看分布 4.管制圖找异常 5.散布圖寻相关

QC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答案

QC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 产线:姓名:分数: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管制中心线是CL. 6. 管制图的中心线是,控制上下限是±A2R 8.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9、管制图根据用途可分为分析用管制图、控制用管制图。 10、造成质量波动并对过程起作用的因素分为随机波动、异常波动两类。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将问题点表现出来,并呈现其相对重要性,提供改善方向的优先顺序,将使用QC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B) A、直方图法 B、柏拉图法 C、管制图法 D、检查法 2.在现场操作中,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作为品检人员通常会记录下其某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出现次数或频率,以便后续追踪,请问这种作法是使用了QC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A) A、检查法 B、PDPC法 C、柏拉图法 D、直方法 3.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A)法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A、散布图 B、柏拉图 C、直方图 D、管制图法 4.使用(D)方法即可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即运用此方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A、柏拉图法 B、管制图法 C、散布图法 D、层别法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详解IE七大手法/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什么是IE七大手法 IE就是指Industrisal工业,Engineering工程,是由二个英文字母的字首结合。 “IE”是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品质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简单地说“IE”就是代表“合理化及改善”的意义,为了顾及记忆的方便,我们就以中文“改善”来代表“IE”的含义。 以下是收集来的各种IE七大手法版本: 一、IE人员主要从事的七个方向,它们是: 1、研究与开发管理; 2、生产系统设计与控制; 3、效率工程; 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实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6、工业卫生与安全; 7、人力资源管理。 二、基础IE里的东西: IE手法包括:方法研究(程序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等,但好象不够七个。在现场IE里,IE七大手法包括: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搬运分析,动作经济原则,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 三、台湾公司教材里面的 1、工程分析。 2、搬运工程分析。 3、运动分析(工作抽查[work sampling]) 4、生产线平衡。 5、动作分析。 6、动作经济原则。 7、工厂布置改善。 四、其它的各种说法: 1、IE七大手法为:作业分析、程序分析(运用ECRS技巧)、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时间分析、稼动分析、布置搬动分析、生产线平衡 2、IE七大手法:流程分析法、动作分析法、动作经济原则、时间研究、工作抽查法、人机配置法、工作简化法 3、IE七大手法:动作改善法(动改法)、防止错误法(防错法)、5*5W1H法(五五法)、双手操作法(双手法)、人机配合法(人机法)、流程程序法(流程法)、工作抽样法(抽样法) 4、IE七大手法:程序分析、时间分析、动作分析、流水线分析、稼动分析、物料分析、环境分析。 知识和方法是从不停总结中出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运用各种知识,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分析以及不断的总结。从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和实践可行性等各种原则制作出标准以供后来者学习和运用。 我发现国外并没有IE七大手法的说法(也许是我没有找到),那么IE七大手法必定是我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S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3 m; `; q0 X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qc七大手法及8d”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48373.html,的支持! QC七大手法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查检表(Check List)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1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 8D 8D 的原名叫做 8 Disciplines,意思是8 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原始是由Ford 公司,全球化 2 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 ISO TS16949、福特公 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 FORD 的零件,必需采用 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

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八大浪费

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八大浪费 现场成本降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1)改进质量2)改进生产力3)降低库存4)缩短生产线5)减少机器停机时间6)减少空间7)降低生产交期 品质管理不是那一个部门或那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公司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需要明白的是:要从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去考虑,综合起来才能做好整个产品的品质,要懂得:下一工序就是客户. 品质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精益生产之品质管理强调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要从操作者,机器,模具,工具,材料和生产过程等方面保证不出现不良品. 它强调从根源上保证品质■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着重员工的质量意识,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若某工序出现问题,由于不能满足下工序需求,生产线立即停止工作,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一般是个人与集体配合解决问题设计时考虑质量问题产品结构标准化减少零件数目零件标准化 第一次就做好全体人员参与不用库存来稳隐藏质量问题 什么叫品质成本(COQ) 品质成本预访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自检与互检在工作中通常被称做"双检",主要是实施自主管理. (1)对工序实施自检和互检A,教育训导操作者,灌输实施"双检"的重要性; B,不定时的在现场抽查,监督"双检"实施状况; C,有问题出现时强调"双检"是关联双方的责任. D,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实施考核与奖罚一线主管应怎样配合公司做好品质a) 较强的反应能力与处理品质的能力; b) 明白下一工序就是客户;c) 按规范标准作业; d) 车间做好自主检验; e) 异常现象及时上报与通报; f) 设备,工具,检测仪器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 g) 物料管制与周围环境整理; h) 热爱工作,有高度责任心; 现场品质改善与提升1) 生产车间采用各种指示灯,广告牌来显示生产过程正常与否,以提升品质快速反应能力2) 建立品质异常信息反馈机制3) 同品质,工程,采购等部门紧密合作4) 成立品质改善跨部门小组5) 利用PDCA改善与提升品质 现场品质改善---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因果图柏拉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6 sigma 的工具 统计过程控制(SPC)、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effects matrix)、英国标准(British Standard)、(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多元变量分析(Multi-V ari studies) 、(Reliability Analysis)、实验设计(DOE)、价值链分析(V alue Chain Analysis)、流程图(Process map) 、(inferential statistics)、叙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质量功能展开(QFD)、因果矩阵(Cause and 流程能力分析 可靠度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KJ 图(KJ Methodology)、统计推论 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关连图、抽样检验、控制图、相关分析、回归 分析、散布法、方差分析Full factorial experiments、Modular Design、Tolerance Design、Concept Engineering、Stage/Gate Process、SIPOC(Supplier Input Process Output Customer)、JMP、VOC、Screening studies、Hypothesis testing 浪费的定义 在JIT 生产方式中,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 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绝对必须的最少量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 生产方式所讲的浪费不仅仅是指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还包括所用资源超过“绝对最少”界限的活动。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在很多尚未实行5S活动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如表1-1 所示。为了杜绝工厂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推行5S、JIT 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表1-1 未实施

QC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答案

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 产线:姓名:分数: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管制中心线是 . 6.全距: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组距:全距/组数=组距7管制图中,X管制图的中心线是,控制上下限是±A2 R 8.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9、管制图根据用途可分为分析用管制图、控制用管制图。 10、造成质量波动并对过程起作用的因素分为随机波动、异常波动两类。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将问题点表现出来,并呈现其相对重要性,提供改善方向的优先顺序,将使用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 B ) A、直方图法 B、柏拉图法 C、管制图法 D、 检查法 2.在现场操作中,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作为品检人员通常会记录下其某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与出现次数或频率,以便后续追踪,请问这种作法是使用了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A ) A、检查法 B、法 C、柏拉图法 D、直方法 3.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 A )法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A、散布图 B、柏拉图 C、直方图 D、管制图法 4.使用( D )方法即可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即运用此方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与统计。 A、柏拉图法 B、管制图法 C、散布图法 D、层别法 5.当一个质量问题发生时,应确定问题,再通过4M1E即人、机、料、法、互不干涉五个环节用利头进行工序顺序分类,如有必要,可再次细分至可以直接采取行动的一种方法是( C )。 A、检查法 B、管制图法 C、因果图法 D、柏拉图法

工业工程基本知识点汇总情况

1, 简述什么叫生产线平衡? 依照流动生产线的工程顺序,从生产目标算出作业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结合,使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达到均匀,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法叫生产线平衡; 2,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现场改善? 1), 生产系统发生变更时; 2), 因技术的进步变化时; 3), 设计变更时; 4), 现状的工场布置效率低时; 5), 生产量常有增减时; 6), 现场必须移动时; 7), 新产品投入时 5,请说说作为一名IE工程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的创造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抽象化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经济性价值判断能力,理解人际关系能力,表现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等; 6.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宽放时间组成; 7.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8.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生产的合格品数量与标准产能的比值; 9.作业周期指的是加工对象从投入至产出所需要的总时间 10.通常作业的基本动作有:伸手,搬运\,抓取,放手,拆卸,安置,旋转,加压等 11.影响生产质量的因素有: 人员,机器,设备,方法,环境及材料等 12.通常产品投放流水线时主要依据工程作业流程图文件进行排拉作业; 13. ‘5S’管理中,5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4,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5.质量改善循环‘PDCA’指的是计划,执行,检查,矫正 16. ‘PTS’指的是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17,ISO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IE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前言: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竟争也由人格竟争为主转向质量竟争为主. 而所有企业的目的均系希望以最小的投入(INPUT)得到最大的产出(OUTPUT),以致独得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呢?只有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把这些“投入”做最有效的组合,以达到质量稳定、效率高、交期准、浪费少、成本低.这就是近代工业界工业工程(IE)所要做 的主要工作. IE简介 1.甚么是IE?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业) ENGINEERING(工程).它由两字词之首字母组合而成. 2.IE的起源? IE的基础也是最早的起源来自于『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构成是来自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的『工作研究』与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 1868~1924)的『动作研究』二者所构成. 3.IE的目的? 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下去,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简单地说,IE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工厂的人力、设备、材料,以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 4.为甚么要有IE? *持续的进步是企业及个人长久生存的根基. *改善就是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改善就没有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改善是永无止境的,必须长久持续去进行. 4.IE的主要范围? *工程分析*价值分析(V.A) *动作研究*工作标准 *时间研究*时间标准*工厂布置*运搬设计 5.为甚么要有改善(IE)七大手法? *以不教而战,谓之杀. *徒然要求改善而不讲求方法、技巧,于事无补. *给人一条鱼吃,不如教他捕鱼的技术. *要求捕更多的鱼,首先必须讲求捕鱼技术的传授与使用.

工业工程改善七大手法

1.凡事都可能改善,永遠有更佳的方法. 2.從日常熟悉的工作生活中改善. 3.一天一小步,日久大進步. 4.建立新標準新制度維持改善. 5.持續不斷的改善. -----突破過去的習慣,方能改善. 1.工廠常見到的景象有哪些?改善來源. 2.藉由消除不必要的浪費來改善. 3.應用各種問題分析技巧找出問題的根源. 4.有良好激勵和授能的員工可提高改善的意願和能力. 6.應用PDCA作好持續改善.(PLAY(計劃) DO(做) CHECK(檢查) ACTION(動作)). -------過去成功的經驗是明日的絆腳石------要改變. 哪些因素需要改善 成本:在金錢,工作時間及機器的使用上花費最多的. 永續性:需要持續很久的工作. 進度:未能照預定進度完成的. 熟練度:把需要高熟練度操作的工作改爲低熟練度操作. 品質:未能達到品質基準的. 浪費:較浪費勞力,材料或時間的. 危險性:發生或容易發生災害. 疲勞:肉體或精神上容易疲勞的. 環境:在灰塵,噪音,惡臭,氣溫等惡劣條件下的工作. 一.何謂“IE” 即工業工程(Industrid Engineeing. IE) 二.工業工程的特質 具有流程邏輯與交流的觀念.必須持續不斷地改善,方可使流程更快速,更能符合顧客導向的現代化管理精神. 三. IE改善之七大手法 1.防錯法2動改法 3.流程法 4.五五法5.人機法 6.雙手法7.抽查法 IE之意義: 1.爲工作,職務,裝備及社會系統貢獻,提高工作效率. 2.爲工作,職務,企業,社會及國家貢獻,增加所得. 3.促進同工同酬,工作機會均等. 4.啓發革新進步. 5.創造及改進工作環境. 防錯法:

QC七大手法测试题答案

品管七大手法知識測(試題)日期________部门_______姓名__________工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 所以又称、. 2.查检表常分为查检表和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管制中心线是. 6.5W1H分析法中的5W指、、、、,1H是指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及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与、六种. 二.判斷題.(20分,每小題4分) 1.柏拉圖又稱為ABC重点管理图.() 2.QC七大手法中層別法只能單獨使用.() 3.在管制圖中只有一組數據超出了管制線的上限,屬於正常.()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關聯圖是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發明的.() 5.已經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舊的就不適用了.() 三.简答题(20分) 1.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10分) 2.請寫出QC七大手法的口訣? 品管七大手法知識測(答案) 日期________部门_______姓名__________工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 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管制中心线是CL. 6.5W1H分析法中的5W指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方、What做什么、Why 为什么做,1H是指How如何做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及环境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常态型、双峰型、高原型、绝壁型与齿距型、离岛型六种. 二.判斷題.(20分,每小題4分) 1.柏拉圖又稱為ABC重点管理图.(√) 2.QC七大手法中層別法只能單獨使用.(Ⅹ) 3.在管制圖中只有一組數據超出了管制線的上限,屬於正常.(Ⅹ)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關聯圖是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發明的.(√) 5.已經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舊的就不適用了.(Ⅹ) 三.简答题(20分) 1.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10分) 答:1查检表5散布图 2柏拉图6直方图 3特性要因图7管制图 4层别图 2.請寫出QC七大手法的口訣? 答:1.查检表集数据 2.层别法作解析 3.直方圖看分布 4.管制圖找异常 5.散布圖寻相关 6.柏拉圖抓重点 7.特性要因圖追原因

QC七大手法测试题答案

QC七大手测试题答案 姓名工号 一、选择题(30分) 1.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R Chart),属于哪种管制图? ( A ) A.计量值管制图 B.计数管制图 C.缺点数管制图 D.平均缺点数管制图 2.哪一项是柏拉图的错误看法: ( A ) A.那一项目问题最小 B.问题大小排列一目了然 C.各项目对整体所占分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 D.减少不良项目对整体效果的预测及评估 3.依据制程精密度,下列哪一个能力指数,可判断为合格? ( A ) A.1.33≦CP B.1≦CP<1.33 C.cp<1 4.直方图分布型态解析中,图形显示有异常原因混入的类型为: ( C ) A.缺齿型 B.高原型 C.离岛型 D.左偏态型 5.直方图分布型态解析中,图形显示混有两个以上不同群体的类型为(A) A.双峰型 B.高原型 C.离岛型 D.左偏态型 二、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 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 ,管制中心线是CL . 三﹑名词解释(20分) 1.数据:依测量所获得的数值或资料,称为数据。 2.图表:依据收集到的数或资料,用点﹑线﹑体来表示大概情势及大小变动于纸上的图形叫图表

3、全距: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叫全距. 4.组距:全距/组数=组距 四、问答题(3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 (10分) 一,查检表二,柏拉图三,特性要因图四,层别图五,散布图六,直方图七,管制图 2.何为特性要因图? (10分) 利用团体力量来共同探讨其结果(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示在一张图上,谓之特性要因图。 3.直方图使用的目的? (20分) 1.测知制程能力 2.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 3.测知分配中心或平均值 4.测知分散范围或差异 5.与规格比较计算不良率 6.测知有无假数据 7.订定规格界限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 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Q 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工业工程中七大手法-八大浪费学习资料

现场成本降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改进质量 2)改进生产力 3)降低库存 4)缩短生产线 5)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6)减少空间 7)降低生产交期 品质管理不是那一个部门或那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公司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需要明白的是:要从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去考虑,综合起来才能做好整个产品的品质,要懂得:下一工序就是客户. 品质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精益生产之品质管理强调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要从操作者,机器,模具,工具,材料和生产过程等方面保证不出现不良品. 它强调从根源上保证品质 ■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着重员工的质量意识,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若某工序出现问题,由于不能满足下工序需求,生产线立即停止工作,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一般是个人与集体配合解决问题 设计时考虑质量问题 产品结构标准化 减少零件数目 零件标准化

第一次就做好 全体人员参与 不用库存来稳隐藏质量问题 什么叫品质成本(COQ) 品质成本 预访成本 鉴定成本 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自检与互检在工作中通常被称做"双检",主要是实施自主管理. (1)对工序实施自检和互检 A,教育训导操作者,灌输实施"双检"的重要性; B,不定时的在现场抽查,监督"双检"实施状况; C,有问题出现时强调"双检"是关联双方的责任. D,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实施考核与奖罚 一线主管应怎样配合公司做好品质 a) 较强的反应能力与处理品质的能力; b) 明白下一工序就是客户;

c) 按规范标准作业; d) 车间做好自主检验; e) 异常现象及时上报与通报; f) 设备,工具,检测仪器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 g) 物料管制与周围环境整理; h) 热爱工作,有高度责任心; 现场品质改善与提升 1) 生产车间采用各种指示灯,广告牌来显示生产过程正常与否,以提升品质快速反应能力 2) 建立品质异常信息反馈机制 3) 同品质,工程,采购等部门紧密合作 4) 成立品质改善跨部门小组 5) 利用PDCA 改善与提升品质 现场品质改善---七大手法 检查表 层别法 因果图 柏拉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散布图 6 sigma的工具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 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Q 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 ×)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QC七大手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QC七大手法是1962年日本科技联盟石川馨博士开发所整理的,QC七大手法又称(新旧QC七大手法)或工具,旧手法主要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的(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主要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的预防。 2、(旧)传统的QC七大手法包括了:_层别法__、特性要因图、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柏拉图及管制图。 3、检查表以工作的种类或目的可分为(记录检查表)与(点检检查表)两种,记录用检查表与点检用检查表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关系)的作用。 4、5W2H分析法又称为七问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所创,其中的5W是指(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2H是指(如何(How ))与(多少(How much))。 5、柏拉图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以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计算出各分类项目所占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6、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7、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图)。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常态性)、(双峰型)、(高原型)、(绝壁型)与(齿距型)、(离岛型)六种。 11、管制图系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所发明,而主要定义即是“一种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之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 12、将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与造成该特性之重要原因(要因)归纳整理而成之图形,由于其外型类似鱼骨,因此一般俗称为鱼骨图。 13、鱼骨图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先生在_1952 年发明,故又名石川图。 14、特性要因图应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分析。 15、过程能力指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大小。 二、判断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Х)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Х)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Х)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关联图就是把关系复杂而相互纠缠的问题及其因素,用箭头连接起来的一种图示分析工具,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和项目的方法(√)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Х) 8、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种方法(√)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改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已经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旧的就不适用了(Х)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 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Q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QC七大手法考核试卷答案

部门: 姓名: 工号: 分数: QC七大手法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传统的QC七大手法包括了: _层别法_、特性要因图、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柏拉图及管制图。 2. 管制图系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WAShewhart)博士所发明,而主要定义即 是“一种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之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 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 3. 柏拉图是用来做重点管理的工具,通常重点只占全体的百分之二十,但影响度却能占百分 之八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 _80— 20原理_。 4?将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与造成该特性之—重要原因(要因)归纳整理而成之图形,由于其外型类似鱼骨,因此一般俗称为鱼骨图。 5. 鱼骨图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先生在1952年发明,故又名石川图。 6. 特性要因图应从人、机、料、法、环_、测—六方面进行分析。 7. 直方图将一组数据之分布情形绘制成柱状图,以调查其平均值(集中趋势)与分布 (离散趋势)之范围。 8. 管制图以统计方法计算中心值及管制界线,并据此区分_异常变异—与正常变异之图形。 9. 散布图将因果图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_XY座标图一上,以掌握两个变量 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 10. _层别法将群体资料(或称母集团)分层,将品质特性均一的资料放在一起成为一层,使 层内的差异小,而各层间的差异大,以便进行分析。 11?一过程能力_指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大小。 12.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为—全距,组距=_全距/组数。 13?将数据由小到大依序排列,位居中央的数称为中位数。 14. 5W2H是指why、where、who、how、when、what、how much。 15. QC新七大手法为:亲和图(也称KJ法)、关联图、系统图、过程决定计划图(PDPC 法)、 矩阵图、矩阵数据解析法、箭线图。 二、选择题(不定项,每题4分,共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