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色指数
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 -回复

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回复什么是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又称为色彩还原指数或者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简称CRI),是评价灯光对物体真实颜色呈现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用来衡量光源对照明对象颜色的还原度,即灯光照射物体后与自然光照射物体的颜色差异程度。
CRI的范围是从0到100,数值越高表示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越强。
为什么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很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照明条件能够使人们更舒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LED照明作为新一代照明技术,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和可调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照明场景中。
然而,由于LED发光的特性,不同的LED灯具在对颜色还原上会存在较大差异。
灯光的颜色质量对于保证物体颜色的真实还原以及人眼的舒适感都非常重要。
因此,了解和评价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是选择合适的LED照明产品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何确定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确定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有两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和通过光谱分析。
实验测量是通过人眼感知不同光源下物体颜色的差异来确定显色指数。
对一系列已知颜色的标准样品,使用被测试的LED光源照射,并与标准光源照射下的样品颜色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出显色指数。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能够准确地反映灯光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
光谱分析则通过测量光源辐射的光谱信息,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显色指数。
这种方法更多地依赖于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操作复杂、繁琐。
但它对人眼感知的不同颜色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光谱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LED照明产品的显色能力。
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LED视觉效应参数显色指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光源的光谱分布、光源的颜色温度、照明环境以及物体的表面反射特性等。
光源的光谱分布是影响显色指数的关键因素。
卤钨灯显色指数

卤钨灯显色指数
卤钨灯显色指数是用来评估光源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光源色彩还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卤钨灯显色指数通常用Ra 表示,数值范围从0到100,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越好。
卤钨灯是一种使用卤素化合物作为填充物的高压气体放电灯。
它的发光原理是通过通电使卤素化合物蒸发,形成等离子体放电,放出强烈的白炽光。
卤钨灯具有高亮度、高色温和高显示指数等优点,因此在舞台灯光、影视摄影以及户外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卤钨灯的显色指数是通过与理想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进行比较来确定的。
理想光源的显色指数为100,表示其能够完美还原物体的颜色。
而卤钨灯的显色指数则取决于其光谱分布与理想光源的相似程度。
光谱分布越接近理想光源,显色指数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卤钨灯的颜色还原能力越好。
卤钨灯显色指数的高低对于一些颜色要求较高的场合非常重要。
例如,在艺术画廊中,人们希望能够准确还原绘画作品的颜色,以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观众的欣赏体验。
而在医院手术室中,医生需要能够清晰地辨别组织和器官的颜色,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在这些场合,卤钨灯显色指数高的灯具可以提供更真实、准确的颜色还原效果,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颜色的要求。
总的来说,卤钨灯显色指数是评估光源颜色还原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颜色要求较高的场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显色指数较高的卤钨灯,可以提供更真实、准确的颜色还原效果,满足人们对于颜色的需求,提升视觉体验。
全光谱 显色指数

全光谱显色指数全光谱显色指数(Full Spectrum Colour Rendering Index,CRI)是评估光源色彩还原能力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为RA或Ri。
它是一种数值化的方法,用于描述光源提供给人眼的颜色与自然光源比较的相似度。
高CRI的光源通常被认为是能够更准确地还原色彩,并使物体色彩更真实且令人愉悦。
什么是全光谱显色指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中,如照明、商业、医疗和工业,选择适当的灯光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光谱显色指数是一种评估光源质量的方式,包括白光LED和其他光源的品质。
全光谱显色指数是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开发的,并于1960年代初首次发布。
它是一种对于光源的性质和质量进行精确描述的方法。
全光谱显色指数的计算方式基于光源与一个被认为是参比的自然光源相比较的能力。
一个完美的光源的全光谱显色指数应该是100。
然而,很少有光源能够完全达到这个理想值,所以一个较高的CRI可能是有助于选择更优质的灯光的标准,通常将其划分为以下级别:- 80-89——比较好的还原性质; - 90-99——极好的还原性质; - 100——完美的还原性质。
全光谱显色指数与CCT 的区别全光谱显色指数与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是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术语。
尽管它们都与LED照明的表现有关,但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CCT是用来描述白光LED的色彩质量的指标,CCT值越高,颜色越接近“白色”,CCT值越低,颜色越接近“黄色”。
这与人眼对不同色彩的感知有关,当刺激到人眼的波长在暖色调(即黄、橙色)时,我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感;而当刺激到我们的眼睛的波长在冷色调(即蓝色)的时候,则会给人一种感到寒冷的感受。
相反,全光谱显色指数是用来描述光源对物体本来色彩的还原能力的指标。
全光谱显色指数越高,光源对物体的颜色还原越真实。
虽然这两个指标不同,但两者的计算都要依赖于测量和分析。
光源显色指数

光源显色指数
光源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是用来描述光源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方法是以人眼对颜色的感知作为基础,将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颜色与在理想光源照明下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得出一个0到100之间的数值。
CRI越高,表示光源越能够还原真实的物体颜色。
CR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影响到照明品质和视觉舒适度。
在不同场合下,要求对颜色的还原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在办公室和教室等场所,要求对颜色还原的精确度不高,但在美容、医疗、博物馆等场所,对颜色还原的要求就非常高。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照明灯具的CRI也不同。
传统的荧光灯的CRI通常只有70-80左右,而LED灯具的CRI往往会更高,可以达到90以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CRI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好的光源,因为高CRI的光源往往会给人一种色彩过于艳丽或浓重的感觉,这并不是适合所有场合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照明质量和节能环保的追求,新型的LED光源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这些LED光源不仅CRI很高,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色温和光照分布等参数来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便利。
同时,新型的LED光源还具有寿命长、发热小等优点,在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CR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照明参数,对于不同场合,要求对颜色还原的精确度也不同。
在选择光源时,应该综合考虑CRI、色温、光照分布等因素,以达到最适合自己需要的照明效果。
显色指数孟惠尔指数

显色指数孟惠尔指数显色指数和孟惠尔指数是两种常用的颜色测量指标,它们在纺织、印染、化妆品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指数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显色指数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是用来描述光源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
它是通过比较光源照射下的物体颜色和在相同条件下理想光源照射下的物体颜色,来评估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
显色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越好。
显色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光源照射下的物体颜色与理想光源照射下的物体颜色进行比较,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显色指数的计算需要使用一组标准光源,如CIE标准光源,以及一组标准颜色样本,如CIE标准颜色样本。
通过对比标准光源照射下的标准颜色样本和待测光源照射下的标准颜色样本,可以计算出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的优点是可以客观地评估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只考虑了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而没有考虑光源的亮度、色温等因素。
二、孟惠尔指数孟惠尔指数(Metamerism Index,MI)是用来描述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是通过比较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值,来评估它们的颜色匹配程度。
孟惠尔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小,表示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差异越小,颜色匹配程度越高。
孟惠尔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颜色差异程度。
孟惠尔指数的计算需要使用一组标准光源,如CIE标准光源,以及一组标准颜色样本,如CIE标准颜色样本。
通过对比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差值,可以计算出孟惠尔指数。
孟惠尔指数的优点是可以客观地评估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匹配程度,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只考虑了两个颜色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差异程度,而没有考虑光源的颜色还原能力等因素。
三、比较显色指数和孟惠尔指数都是用来描述颜色的指标,但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色度学、色坐标,色温,容差,显色指数

色坐标,色温,容差,显色指数是什么关系?该如何控制?2700K X:0.463 Y:0.420 4000K X:0.380 Y:0.3805000K X:0.346 Y:0.359 6400K X:0.313 Y:0.337色坐标反映的是被测灯管颜色在色品图中的位置,他是利用数学方法来表示颜色的基本参数。
色温就是说灯管在某一温度T下所呈现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T0下的颜色相同时,则把黑体此时的温度T0定义为灯管的色温。
容差是表征的是光源色品坐标偏离标准坐标点的差异,是光源颜色一致性性能的体现.显色指数实际上就是显示物体真实颜色的能力,这里的真实颜色指的是在太阳光下照射所反映出的颜色。
显色指数与色温是有关系的,一般而言,色温越低显色指数越高,白炽灯就是100,节能灯通常在75-90之间。
显色指数反映了照明体复现颜色的能力,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认为日光下看到的颜色为物体的真实颜色.色坐标和容差\色温是有关系的,坐标确定后容差和色温也就确定.但他们和现色指数无关.控制它们主要是要稳定制灯工艺,特别是粉层厚薄和真空度,充氩量.然后用荧光粉进行调配,不要随意更换荧光粉厂家.色坐标与色容差是有关系的,色坐标是根据色标图而算出来的,色差就是实际测出的色坐标与标准的差。
色差大从一方面来说也就是你的灯管的稳定性怎么样,以我的经验,你可以去检查一下氩气是否达到工艺要求(氩气适当多一些可增强灯管的一致性),由于T5是自动圆排机,所以也要检查一下系统的真空度是否良好(真空度差也会使颜色产生较大的差异,最后去测一下,圆排机烘箱的上下端温度差是否在40以内。
白光LED光通量随色坐标增大而增加研究了在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中,色坐标位置对光通量的影响。
在同样蓝光功率条件下,我们对标准白光点(色坐标x=0.33±0.05,y=0.33±0.05)附近不同色坐标位置的光通量进行了计算。
假设(0.325,0.332)位置流明效率为100 lm/W,计算得出,最大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35,0.38),光通量为112 lm;最小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29,0.28),光通量为93.5 lm。
显色指数90与95的区别

显色指数90与95的区别
显色指数是用来衡量显示器或打印机的性能指标,其范围从30到100,其中,90和95是偏高的指数,在实时显示准确度的比较方面更占优势。
那么,90和95的显色指数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功能上来说,90的显色指数更能表现出更多的色彩,主要指的是显示器或打印机的技术,它能够实时表现出图片中的每一个颜色,这样有助于显示清晰,并能够给消费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此外,90的显色指数非常适合照片处理,在照片编辑过程中,90的显色指数能够比较准确的处理照片,而95的显色指数则更能实时的表现出图片的细节。
其次,从性价比来说,90的显色指数价格更低,它适合低端市场,因为它的性能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而95的显色指数属于高端,其性能更优,但也更贵,所以一般用于高端群体或高端市场。
此外,从使用场景来讲,90的显色指数更适合一般用途,比如日常照片拍摄、桌面应用和网络游戏等,而95的显色指数则更适合摄影师、图形设计师和高端游戏开发者等,因为它的性能更强大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细节。
总之,90和95的显色指数各有优劣,90的显色指数可以实时的表现出准确的色彩,但价格较低,95的显色指数则能表现出更精细的细节,但价格较贵,所以选择显色指数,是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应用场景来确定的。
以上,就是显色指数90与95的区别。
在选择显示器或打印机之前,一定要知道显色指数,以免选择不当而影响视觉效果。
只有选择合适的显色指数,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色彩,让视觉体验更加棒。
光效和显色指数的关系

光效和显色指数的关系光效和显色指数是两个与光源性能相关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让我先解释一下光效和显色指数的含义。
1. 光效:光效是衡量光源能量利用效率的指标,表示光源所发出的可见光的亮度与其消耗的电能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流明,lm)与单位功率(瓦特,W)之比来表示,即光通量效率。
光效越高,光源发出的可见光越亮,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2. 显色指数:显色指数是衡量光源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用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对不同颜色物体的照明效果。
显色指数一般采用Ra值表示,数值越高表示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越好。
常见的日光和白炽灯的Ra值分别为100和约80-90。
现在我们来探讨光效和显色指数之间的关系。
3. 光效与显色指数的关系:光效和显色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互相制约关系。
一般来说,光源的光效越高,其显色指数往往会相对较低;相反,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光效可能会相对较低。
4. 高光效低显色指数:高光效低显色指数的光源通常是利用特定的发光材料(如LED)发出的,这些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光效,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更多的可见光。
然而,由于某些发光材料的光谱分布不均匀,导致在照明物体时,对物体的颜色还原能力较差,进而导致显色指数较低。
5. 低光效高显色指数:低光效高显色指数的光源通常是传统的白炽灯或荧光灯。
这些光源虽然光效较低,但其光谱分布相对均匀,可以较好地还原物体的真实颜色,因此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
6. 平衡光效和显色指数:为了平衡光效和显色指数的要求,现代照明技术发展出了一些新的光源,如高效LED灯。
这些光源通过优化发光材料和光学设计,使得光效和显色指数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这样的光源既可以提供高亮度的光线,又能够准确还原物体颜色,满足人们对照明质量的要求。
总结起来,光效和显色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但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光效和显色指数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照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色指数 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是通过与同色温的参考或基准光源(白炽灯或画光)下物体外观颜色的比较。光所发射的光谱内容决定光源的光色,但同样 光色可由许多,少数甚至仅仅两个单色的光波纵使而成,对各个颜色的显色性亦大不相同。相同光色的光源会有相异的光谱组成,光谱组成较广的光源较有可能提供 较佳的显色品质。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色差(color shift)。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愈差。显色指数系数(Kau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显色分两种 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Ra)高的光源,其数值接近100,显色性最好。 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的方法来加强显色效果。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加鲜艳;采用中等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显色指数与显色性的关系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color shift.色差程度越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越差。演色指数系数(Kau fman)仍为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评价的普遍方法。 白炽灯的显色指数定义为100,视为理想的基准光源。此系统以8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 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此8色的偏离(Deviation)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Ra20-100,以100为最高, 平均色差越大,Ra值越低。低于20的光源通常不适于一般用途。 指数(Ra) 等级 显色性 一般应用 90-100 1A 优良 需要色彩精确对比的场所 80-89 1B 需要色彩正确判断的场所 60-79 2 普通 需要中等显色性的场所 40-59 3 对显色性的要求较低,色差较小的场所 20-39 4 较差 对显色性无具体要求的场所 白炽灯的理论显色指数为100,但实际生活中的白炽灯种类繁多,应用也不同,所以其Ra值不是完全一致的。只能说是接近100,是显色性最好的灯具。具体灯具的Ra值可见下表所举。 光源 显色指数Ra 白炽灯 97 日光色荧光灯 80-94 白色荧光灯 75-85 暖白色荧光灯 80-90 卤钨灯 95-99 高压汞灯 22-51 高压钠灯 20-30 金属卤化物灯 60-65 钠铊铟灯 60-65 镝灯 85以上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 颜色是人的感觉之一,它总是与观察者个人的主观体验有关。每个人看到一种颜色后的感觉,别人难以知晓。所以颜色的研究总是充满了神秘的想象。同 时,颜色又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视觉艺术、图象显示与传输、纺织品印染、彩色印刷等,都离不开颜色的研究。因此颜色的研究、对颜色进行客观的定量的描述, 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
牛顿在1664年用棱镜把白色的太阳光色散成不同色调的光谱,奠定了光颜色的物理基础。1860年麦克斯韦用不同强度的红、黄、绿三色光配出了 从白光一直到各种颜色的光,奠定了三色色度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1931国际照明委员会建立了CIE色度学系统,并不断完善。如今CIE色度系统已广泛 用于定量地表达光的颜色。
颜色离不开照明,只有在光照下物体才有可能显示出颜色,而且光的颜色对人们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济大学杨公侠教授已在他的专著视觉与视觉环 境一书的第五章中,作了非常精采的描述。(1)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同一个物体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例如绿色的树叶在绿光照射下,有鲜艳的绿色,在红光照射下近于黑色。由此可见,光源对被照物体颜色的显 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光源在照射物体时,能否充分显示被照物颜色的能力,称为光源的显色性。1965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在CIE色度系统中,用一般显 色指数Ra来描述光源的显色性。一般显色指数Ra应用得还很成功,已被照明界广泛接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为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近年来的 进展作一介绍。
一、一般显色指数Ra 光源显色性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既简单又实用。然而简单和实用往往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在CIE颜色系统中,一般显色指数Ra就是这样一个折 衷的产物:它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100以内的数值,就可以表达光源的显色性能,Ra=100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显色性。但是,有时候人们的感觉并非如此。 例如在白炽灯照射下的树叶,看上去并不太鲜艳。问题在哪里?我们来讨论影响什么是一般显色指数。
为简便起见,我们这里只讨论一般显色指数Ra的主要构成方法,而不讨论它的具体计算方法。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常常在检验光源的显色性。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细心的女士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常常还要到室外日光下再看一看它的颜色。她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检验商场光源的显色性:看一看同样 一件衣服,在商场光源的照明下和在日光的照明下,衣服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所以描述光源的显色性,需要两个附加的要素:日光(参考光源)和衣服(有色物 体)。在CIE颜色系统中,为确定待测光源的显色性,首先要选择参考光源,并认为在参考光源照射下,被照物体的颜色能够最完善的显示。CIE颜色系统规 定,在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低于5000K时,以色温最接近的黑体作为参考光源;当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大于5000K时,用色温最相近的D光源作为参改光 源。这里D光源是一系列色坐标可用数字式表示、并与色温有关的日光。
在选定参考光源后,还需要选定有色物体。由于颜色的多样性,需要选择一组标准颜色,使它们能充分代表常用的颜色。CIE颜色系统选择了8种颜 色,它们既有多种色调,又具有中等明度值和彩度。在u-v颜色系统中,测定每一块标准色板,在待测光源照射下和在参考光源照射下色坐标的差别,即色位移 ΔEi,就可得到该色板的特殊显色指数Ri。Ri=100—4.6ΔEi
对8块标准色板所测得的特殊显色指数Ri取算术平均,就得到了一般显色指数Ra。可见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的最大值为100,认为这时光源的显色性最好。
二、一般显色指数Ra的局限性 尽管一般显色指数Ra简单实用,但是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颜色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不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与照明条件、观察者、辐 照度、照度、周围物体和观察角度等有关,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真实颜色”。但是由于在CIE系统中,已定义Ra在近似黑体的辐射下达最高值100,所以灯泡 制造商都有意识地设计灯泡,使在用它照射物体时的显色性与黑体或日光照射时尽可能相近。这意味着光源的光谱分布与黑体或日光有偏离时,会使显色指数下降。 例如用红、绿、兰三个单色LED组成的白光LED,当在它的一般显色指数Ra较低时,它的显色性有时并不一定很坏。
但是事实上,许多研究者Judd(2)、Thorntou(3)和Jerome(4) 已证实人们不一定最喜欢CIE所规定的参考光源照明时的颜色。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用色温很低的白炽灯照射绿色的树叶,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规定在黑体或 日光照射时显色指数为最佳值Ra = 100,存在疑问。
CIE规定的参考光源是与待测光源的相关色温最接近的黑体或日光,它们都是辐射连续光谱的光源,具有多种颜色的光谱成分。当色温在6500K 时,其长短波的光谱功率分布较为均衡,作为参考光源应该说较为合理。但当色温在400K以下时,光谱功率分布严重不对称,兰色的短波光谱功率远小于红色的 长波光谱功率,其颜色偏向红色,作为参考光源存在疑问。
在CIE颜色系统中,8块标准色板都是处在中等明度和色饱和度,在u~v 系统中为等距离间隔。它们对于室内照明,可认为已能充分代表各种常用颜色。但在室外照明时,往往存在一些色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这8块标准色板已不能充分代 表常用颜色。许多学者认为标 色板数太少,是一般显色指数的另一个不足。虽然CIE还有9—14号色饱和度较高的6块色板,但它们并不包含在一般显色指数Ra之中。在照明实践中,人们 熟知的颜色为皮肤、树叶、食品等,它们的颜色极为重要,但它们都被排除在一般显色指数之外。Seim曾提议用20快标准色板,(5)但由于这会使计算变得太复杂而被拒绝。当前,计算机普遍使用,似乎这个提议又得重新考虑。 由于光源的显色性评价存在这两大问题、许多其它的评价方法引起广泛兴趣,本文将就作者所知作一简要介绍。
三、夫勒特利指数Rf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记住比较熟悉的物体的颜色,而且是记住它的生动的、饱和度较高时的颜色。这种记忆色与喜爱色往往相一致,而且倾向于向饱和度 高方向偏移。如人们肤色的记忆色,倾向于向红方向偏移,树叶色向绿色方向偏移。显然与CIE中的Ra方法不同。Rf事实上是对Ra的修正,这个修正包括二 个方面:第一,在参考光源的照明下定义Rf = 90,只有在假想的“完美光源”照明下,才有Rf = 100。第二,选择10块标准色板,即除了原来1-8号标准色板外,还加上13号14号二块色板,相应于皮肤色和树叶色。这时,“完美光源”就是指在它的 照射下,能把10块标准色板的颜色向喜爱方向偏移的光源。由此可见,对每块标准色板来说,相应的“完美光源”的色坐标是各不相同的,可以由实验确定。这也 说明了这样的“完美光源”只能是假想的。Rf的计标方法与Ra相似,但有二点不同:(1)对于每块标准色板,参考光源的色坐标都需要调整,即根据实验确定 的“完美光源”色坐标。然后,在待测光源照明时,每块色板的色差是与其相应的“完美光源”相比较后得到。(2)在计算Rf时,取10块色板的色差平均值, 但是每块色板的权重不同。13号色板是肤色,权重是35%、2号是15%、14号是15%、其余是每块5%。这里特别强调了肤色的重要性。所以待测光源的 Rf可以高于参考光源Rf = 90,但小于100。
四、颜色偏爱指数(CPI) 颜色偏爱指数CPI(colour preference index)利用上节提出的喜爱色概念,定义在D65光源照明下,颜色偏爱指数CPI =100。于是待测光源的CPI可以这样得到:在待测光源照射下,计算8块标准色板的色坐标与最喜爱色的色坐标之差,并求其矢量和的
平均值( ):
CPI=156-7.18() 以上计算都是在CIE的UV色度系统中进行。 虽然CPI与Rf都利用了最喜爱色这一概念,但两者有很大差别: (1)在计算Rf时,用1—8号和13、14共10块标准色板,而CPI只用1—8块标准色板。 (2)技术Rf时,色差(ΔE)取实验值的1/5,而CPI取原始实验值。 (3)计算Rf时,各块色板的权重不同,而CPI取相同权重 (4)根据定义Rf的最大值为100,而CPI的最大值为156 最后要指出提出Rf与CPI两个指数的研究人员,都用实验确定喜爱色,而在实验中采用的是日光色照明。现在有证据表明喜爱色与光源的相关色温有关。所以在使用Rf和CPI来恒量显色性时,仅仅适用高色温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