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上册试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上册试题1

姓名班级得分

1.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3.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5.关于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商鞅的诚信价格魅力

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

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D.生产力发展

6.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7.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有利于( )

A.强化君主专制

B.建立和谐社会

C.启发人思考问题

D.富国强兵

8.祖籍潍坊高密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说:“师,教人以道者之称……尊师以教民……治政则无过差矣。”这一主张反映了他( )

A.潜心整理经学

B.宣传道家思想

C.强调道德教育

D.主张社会变革

9.某电视台要聘请法制栏目主持人,如果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一思想学派的代表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10.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无为而治”

B.“兼爱”和“非攻”

C.“仁”和“德治”

D.实行“法治”

11.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孙武

12.中国银行行徽(下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图1中行行徽图2古钱币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3.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1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

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6.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

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7.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18.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这种文

字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9.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0.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

一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D.统一文字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

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3分)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3)材料三反映作者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他拥护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3分)

(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

22.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中国古代史复习上册试题2

姓名班级得分

1.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2.“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 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3.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⑦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6.

7.“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8.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玄奖 B.张骞 C.鉴真 D.张謇

9.右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出现内迁的高潮。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不包括()

A.鲜卑族

B.氐族

C.蒙古族

D.羌族

11.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西晋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结東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

13.导致西晋衰落的原因是()

①官专权②统治阶级争权夺利③外戚专权④内迁民族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1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下列与西普最为相似的是()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15.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高潮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四汉末年 C.东汉宋年 D.西晋末年

16.西晋王朝制定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大地主、大贵族应该享受奢华生活

B.西晋统治者大多出身大地主和大贵族

C.大地主、大贵族是稳定政权的保障

D.大地主、大贵族出身高贵

17.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哪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内的美好风光A.解卑族 B羯族 C.敕勒族 D.美族

19.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成汉 B.前秦 C.后赵 D.西凉

20.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洛阳

B. 长安

C.建康

D.成都

21.(10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1)据材料一,描述“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必须包括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区),(3分)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分)

材料二: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2)公元1500年前后,使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2分)

(3)1500年~19世纪末,西方文明以其强势对亚非拉地区的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概括说明这种冲击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请回答:

(1)“中国文化历史,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及主张。(4分)依据材料指出,唐宋后“儒释道”三家中“释”是指什么?(1分)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列出两点,2分)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1分)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哪项措施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