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

2017年12月22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本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落实,全力打造上海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全力促进上海更好更快发展、惠及市民百姓。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关键一条就是抓住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赢得了发展先机。”进入新时代,上海肩负新的使命,也面临新的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才能赢得新优势、掌握主动权。要切实增强紧迫感,着眼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为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总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李强指出,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增强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总的目标,就是要加快

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已有强项要更强更优。上海政策公开透明、办事规范,法治环境总体水平较好。要看到自身优势,继续努力;更要提升标杆,不断追求卓越,把长板拉得更长。

二是短板弱项要提升补齐。要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做一次全面梳理,尤其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排出补短板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尽快补齐补好。

三是特色亮点要打响品牌。要围绕效率优先、创新优先等进行积极探索,打造上海营商环境不可替代的新亮点、新标识,真正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形成强大的“引力场”,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李强强调,要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举措的落实,让企业有更大获得感。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帮助我们改进不足,提高效率。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跨前一步,加强协同,打好“组合拳”。要推进政府层面的改革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在“放管服”改革上,该放的权要

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该管的要管得更科学、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服务要更精准、更贴心,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各级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带头抓改革、促改革,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应勇在部署工作时指出,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要抓好“一个核心、五个着力点”。

“一个核心”,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把更多先行先试举措放在自贸试验区探索试验,力争有更大突破。

二是着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

三是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市场准入、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审批办理,制订实施十大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着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

“全域共享”。

五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更加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李强主持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交大:上海建设全球性科创中心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14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学校发展。李强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对标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使上海真正成为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地方。

座谈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张江实验室主任王曦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工程师严云福等科学家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深化推进面临的机遇挑战、难点堵点,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创新实践谈观点、讲想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虽然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但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李强

一边记录一边同与会科学家深入讨论。他说,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谋划下一步科创中心建设,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李强指出,要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政府更好推动创新,要在自身改革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问需问计于企业主体和科研人员,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上攻坚突破。要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高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让各类人才融入上海、扎根上海。要打造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良好服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生态的便利性、宽容性、包容性,扶持创新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调研期间,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学科群建设及服务国家战略等相关情况。实验室聚焦国家海洋工程重大装备完成大量研究工作,为我国海洋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成为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李强表示充分肯定。市领导察看了海洋深水实验池等实验设备,听取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大项目介绍。李强说,立足优势领域建设学科群,推进多学科交叉,对

于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意义重大,希望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更好体现服务功能。

在听取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的工作汇报后,李强说,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多年来为国家和上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改革探索之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真正打造世界一流水平。要坚持开门办学,汲取世界最优秀大学的管理成果,探索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上海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国家未来栋梁、社会有用之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

李强在上海交大调研,就科创中心建设提了哪些期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于12月14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学校发展。李强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对标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胆突破制约创新

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使上海真正成为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地方。

座谈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张江实验室主任王曦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工程师严云福等科学家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深化推进面临的机遇挑战、难点堵点,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创新实践谈观点、讲想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有三个努力方向

“什么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虽然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但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李强一边记录一边同与会科学家深入讨论。

他说,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谋划下一步科创中心建设,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李强指出,要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政府更好推动创新,要在自身改革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问需问计于企业主体和科研人员,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上攻坚突破。

要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高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让各类人才融入上海、扎根上海。要打造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良好服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生态的便利性、宽容性、包容性,扶持创新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调研期间,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学科群建设及服务国家战略等相关情况。

实验室聚焦国家海洋工程重大装备完成大量研究工作,为我国海洋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成为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李强表示充分肯定。市领导察看了海洋深水实验池等实验设备,听取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大项目介绍。

李强说,立足优势领域建设学科群,推进多学科交叉,对于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意义重大,希望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更好体现服务功能。

进入新时代,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改革探索之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要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真正打造世界一流水平。要坚持开门办学,汲取世界最优秀大学的管理成果,探索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

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上海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国家未来栋梁、社会有用之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