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Fe组成及其发生学意义

合集下载

石漠化

石漠化

贵州
贫困问题加剧
在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现有的109 个贫困县中,有73个在石漠化地区,至今尚 有贫困人口 625 万人。部分区域由于生态环 境极度恶化,已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当地居民不得不迁徙他乡,另谋生路。许多 地区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 环,石漠化成为喀斯特地区农民贫困的主要 根源。
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
4、石质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①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保 护和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
②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需求问 题,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⑥发展区域经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 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 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 问题。
2、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自然 (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 原因 地表土层薄 (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 (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 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人为 ( 4 ) . 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 原因 耕作方式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 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
1.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
【活动· 探究】喀斯特石漠化
石漠化是土地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亚热带 湿润地区岩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喀斯特地 貌区),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被 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 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无土、无水、无林)
(5).过度放牧
石漠化的演变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1.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2.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3.造成土地丧失、干旱缺水,侵 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4.加剧贫困问题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石漠化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的土地表面裸露,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流失加剧,土地失去生产力,最终形成沙漠化现象。

石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石漠化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下面将对石漠化问题进行一份综述研究。

一、石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1. 自然因素石漠化问题的形成与自然气候、地质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等都是石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

2. 人为因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的环境恶化也是石漠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滥伐林木、过度开发水资源等不良行为加剧了石漠化问题的恶化。

二、石漠化问题的危害1. 生态环境破坏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减少、土地退化,进而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2. 社会经济影响石漠化导致土地无法耕种,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生计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 气候变化石漠化导致土壤的干燥和风沙的增多,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石漠化问题的治理1. 生态恢复通过人工植被、森林抚育、植树造林等方式,加快土地植被的恢复和土壤保护。

2. 有效利用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加强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石漠化问题的监测和治理,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四、国内外研究进展1. 国内研究国内学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对石漠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2.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在石漠化问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生态恢复和土地保护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五、展望与建议1. 强化监测和评估加强对石漠化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地变化的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国际合作石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石漠化问题的治理。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石漠化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条件下,土地表面的石子、石块及岩石变得裸露,土壤表层逐渐丧失,植被遭到破坏,土地逐渐向沙漠化的过程。

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隐患。

石漠化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

在中国,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对石漠化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石漠化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石漠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新疆、西藏等地,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等也有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现象。

针对不同地区的石漠化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对策,提高防治的效果。

研究石漠化问题的影响及其机理是十分重要的。

石漠化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和植被的破坏,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深入研究石漠化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索其机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石漠化问题,为科学地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石漠化问题的防治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石漠化问题,开展生态恢复、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农田治理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不同地区的石漠化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技术支持,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减缓石漠化问题的发展,恢复土地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

石漠化问题是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石漠化问题的成因、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及其机理、防治对策,对于更好地认识石漠化问题,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能够共同努力,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工作,为石漠化问题的防治作出更大的贡献。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 长期相结地作用,形成坡立 谷和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
环教小游戏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石漠化,在这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石漠化 的小游戏。 规则:三到四个小朋友扮演树木,六到八个小朋友扮演小草,一 规则 个扮演伐木工,一个扮演风,一个扮演水,剩下了都扮演土壤。 首先,由一个组织者即兴旁白,描绘森林的美好和祥和,其余组 织者带领土壤靠在一起,然后让树木围在他们周围,双手举起握 在一起表示交叉的树干,小草两个一组蹲在树干下。第二步,由 旁白再介绍森林的情况,再后引入伐木工,先砍去一颗树,同时 引入风和水,试图把被树和草包围的土壤拉出来,树木和草极力 阻止,结果风和水的计谋没有得逞。第三步,伐木工继续砍伐, 风水卷土重来。就这样,由组织者讲解山林是如何一步一步石漠 化的。
发展阶段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 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 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 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 成石柱或石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 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 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 塘。
•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 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 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 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 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 网。
•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 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 风化。岩溶作用的进行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形成碳酸 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氢离子 第三步:氢离子与碳酸钙反应使碳酸钙溶解 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受到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的限 制,而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就有利于碳酸钙 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综述石漠化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土壤风蚀、水土流失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石漠化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石漠化问题的成因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因素是石漠化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比如降雨量减少、温度升高、地形地势等都会直接影响土地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加速土地的退化。

2.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农业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滥砍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石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破坏植被覆盖,导致土壤裸露,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

1. 生态环境:石漠化导致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土地资源:石漠化使得土地质量恶化,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农田面积减少,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下降。

3. 社会经济:石漠化影响了农业生产、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了社会贫困和不稳定因素。

1. 石漠化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石漠化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植被恢复:通过人工植被覆盖和植被恢复工程,加速土地的植被恢复,增加土地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能力,减缓石漠化的发展进程。

3. 土地治理:采取合理的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带、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

四、解决石漠化问题的有效途径1. 制定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石漠化防治的立法和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和技术力量,鼓励土地退化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石漠化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25卷第3期2005年3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Vol.25,No.3Mar.,2005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刘 方1,2,王世杰1,刘元生2,何腾兵2,罗海波2,龙 健3(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2.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所,贵阳 550025;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贵阳 550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202003,4036100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领域资助项目(KZCX2-105)收稿日期:2004-06-09;修订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刘方(1964~),男,贵州省天柱县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研究。

E -mial:Lfang 123@Fou ndation item :the Nation 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 (No.90202003and 40361004),th e Knowledge-renovation Project of Ch ines e Academ y of Sciences (No.KZCX2-105)Received date :2004-06-09;Accepted date :2004-11-25Biography :LIU Fang ,Ph.D.,Profes sor,mainly engaged in s oil ecology.E -mial:Lfang123@摘要: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土壤出现粘质化,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提高了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能;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垦殖率增加,引起土壤质量明显退化,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强度和速度。

喀斯特石漠化及其危害

喀斯特石漠化及其危害

喀斯特石漠化及其危害喀斯特石漠化及其危害喀斯特石漠化(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

喀斯特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多方面的:1. 喀斯特石漠化将导致土壤侵蚀性退化,使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

这在贵州的喀斯特山区表现由为突出。

其后果就是土地的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导致这些地区农民的贫困问题加剧,而这又将进一步促使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2. 喀斯特石漠化将导致喀斯特地区植被的逆向演替,乔木逐渐为典型的小灌木、草灌丛所取代,使岩溶生态系统内植物种群数量下降,群落的生物量急剧降低,植被结构简单化,破坏了物种群多样化;接踵而来的是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逐步消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3. 喀斯特石漠化使地表裸岩增加、森林植被减少,导致其调节缓冲地表径流的能力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变化幅度增大,表层带岩溶泉枯竭,使区域性的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化的几率增加。

4. 喀斯特石漠化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将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反过来使生态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使石漠化的治理的难度加大。

5. 喀斯特石漠化将破坏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自然景观,或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致丧失,影响其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 喀斯特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威胁长江中上游和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建立行之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是非常紧急和重要的问题。

上述的喀斯特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的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将导致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恶性互动。

浅谈石漠化的形成及治理

浅谈石漠化的形成及治理

区域治理环境治理与发展浅谈石漠化的形成及治理吴祥黔西县林业局,贵州 黔西 551500摘要: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中容易形成的一种现象,会导致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的景观,已经成为一项十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阻碍。

对此,加强对石漠化形成原因的了解,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来解决石漠化问题,是有着重要社会意义的。

关键词:石漠化;形成原因;治理措施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当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下,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石漠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土地灾害,土地会受到侵蚀、退化,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给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掌握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探索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是土地管理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

一、石漠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1特征从石漠化发生情况来看,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以不连续的单独、小面积存在;二是属于开放系统,存在物质能量复杂的交接情况,动态性、地域性显著;三是具有较高的生态变异敏感度,环境承载容量相对较低,对于灾害的容忍值缺少良好弹性;四是生态系统容易受脆弱环境变量的影响,正向演替速率相对较慢,容易发生中断情况,而恶向演替则较快,恢复难度高,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1]。

2形成原因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方面原因,在喀斯特地貌地区中,存在较多的洞隙、溶隙,存在岩溶直接裸露于地表的情况,而且是与地下岩溶孔隙连接在一起的,地表与地下存在裂隙通道,构成四通八达的通道系统,地表降水很容易渗漏到地下暗河中。

在这种渗透过程中,汇聚的地表水、雨水会对地表土壤产生侵蚀作用,长期以往,在水利冲蚀之下,会进一步增大岩溶的裂隙、孔隙,造成土壤及其他残留物流失速度加快。

同时,成土速度慢、土壤制造能力差,对喀斯特地貌中地质主要为石灰岩,相较于非碳酸盐类地质,石灰岩成土速度低20余倍,造壤能力极差,导致山石直接裸露,在土壤被冲走之后,无法及时恢复,进而形成石漠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