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SS2,SBE2等位变异及功能分析题库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3讲 生物的变异(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3讲 生物的变异(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第23讲生物的变异1.(2023春·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一个双链DNA(DNA片段1),在复制过程中解旋时,DNA片段1经过诱变处理获得DNA片段2,如下图所示,而后DNA片段2经过复制得到DNA片段3的示意图。

不考虑图中变异位点外其他位点的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诱变处理获得的DNA片段2的碱基序列与片段1的不同B.DNA片段3与片段1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值相同C.DNA片段2至少需要经过3次复制,才能获得DNA片段3D.DNA片段2复制3次后,发生差错的DNA占DNA总数的1/22.(2023春·河北承德·高一承德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人的白化症状是由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酪氨酸酶是基因A编码的产物,某地经检测发现,基因A上的3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形成基因a1、a2、a3,均会导致白化病的发生。

该实例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A.不定向性B.随机性C.低频性D.普遍性3.(2023春·四川南充·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4.(2023春·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在正常的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的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

下列关于DNA核苷酸替换或增减及其生物学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碱基替换为另一对碱基是最简单的突变,这种替换都发生在同类碱基之间B.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均造成翻译时所有密码子读取位移C.碱基替换或数目改变都有可能使该基因决定的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D.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移码突变造成基因功能变化的实例5.(2023春·四川南充·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B.患者血红蛋白的结构没有改变C.根本原因是致病基因发生了碱基的增添D.红细胞发生的这种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6.(2023春·湖北十堰·高一统考期末)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个体死亡。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小节课时作业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小节课时作业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解析: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传递给子代,A错误;基因突变有可能不改变性状,如下列3种情况:①不编码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②碱基替换前后所对应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中,③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诱发产生,C错误;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增添或缺失,所以基因结构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 D2.(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某植物幼苗中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从而使幼苗叶片发黄。

该幼苗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 A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B.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C.精子与卵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解析: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植物的体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精卵细胞的结合不属于基因的重组。

答案: D4.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 A.幼苗的体细胞B.早期叶芽的体细胞C.花芽分化时的细胞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解析:一般来说,在个体发育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对生物的危害就越小。

该大丽花植株的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说明是花芽分化时细胞发生突变造成的。

2024年全国高中生生物联赛试题

2024年全国高中生生物联赛试题

2024年全国高中生生物联赛试题一、1.下列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特点的是()A.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B.含有大量重复序列,例如高度重复的卫星DNAC.功能相关的基因串联在一起,转录产生一条mRNA链D.基因组的完整复制依赖于逆转录2.下列实验方法中能直接鉴定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有()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B.酶联免疫吸附C.酵母双杂交系统D.质谱分析3.关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化合物B.根瘤菌固定的氮元素不会释放到土壤中C.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生长所需氨基酸D.豆科植物分泌特殊物质,诱导根瘤菌靠近并感染其根部4.三羧酸循环由8步反应组成,其中不可逆的反应是()A.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D.琥珀酰辅酶A经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琥珀酸5.与胆固醇合成密切相关的HMG-COA还原酶(H酶)位于内质网膜。

研究者在培养细胞CHO中表达了跨膜结构域融合了GFP的H酶,即H-GFP。

经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和二氢羊毛甾醇(DHL)处理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酶的表达。

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不支持的结论有()A.H酶在DHL缺乏的条件下比较稳定B.DHL能够直接与H酶跨膜结构域结合C.DHL对维持胆固醇稳态发挥调控作用D.DHL导致H酶的翻译过程受阻6.溶菌酶是一个碱性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kDa,用以下方法从蛋清中得到溶菌酶,纯度最高的方法是()A.硫酸铵沉淀,然后有机溶剂沉淀B.硫酸铵沉淀,然后离子交换层析C.等电点沉淀,然后离子交换层析D.有机溶剂沉淀,然后凝胶过滤层析7.已知在正常人体内X蛋白有155个氨基酸,在某疾病中该蛋白长度变为165个氨基酸,下列密码子突变可造成该现象的有()A.GAU→GAC B.CGA→UGAC.UAA→CAA D.UGA→AGU8.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与RNA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有()A.染色质免疫共沉淀B.紫外线交联免疫共沉淀C.RNA pull downD.RNA免疫沉淀9.糖原磷酸化酶a 和磷酸化酶b 是一种酶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酸化酶b发生二聚化即可转变为磷酸化酶aB.磷酸化酶b上的一个丝氨酸被磷酸化即可转变为磷酸化酶aC.磷酸化酶b作为酶原,可以被蛋白酶切割从而转变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D.葡萄糖分子可以结合磷酸化酶b,通过变构调节的方式将其转变为磷酸化酶a 10.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直径9nm、高为5nm的圆柱体,人类细胞核的直径为6μm,则组蛋白八聚体占据细胞核体积的百分比最接近()A.约为5%B.约为9%C.约为12%D.约为15%如图显示了DNA复制时,RNA引物预先结合到模板上可以开始DNA合成的位点。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答案:C分析: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从核孔中游离出,到达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A、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C、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D、重复序列过多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变大,D错误;故选C。

2、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

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

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C→E→A→D→BD.甲突变体因最先不能合成A物质而最终导致不能合成色氨酸答案:C分析:以大肠杆菌色氨酸生成的代谢为素材,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的知识和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16)基因工程——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

(16)基因工程——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

(16)基因工程——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生物专项精编一、读图填空题1.[2024届·广西·模拟考试]PCR可用于扩增并检测DNA,但存在交叉污染或偏差等问题,而新研发的基于CRISPR/Cas12a系统的检测方法,可在低浓度样本中更灵敏,快速识别靶标DNA。

该系统利用gRNA介导Cas12a蛋白能准确切割靶标DNA。

同时切割荧光底物使其发出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确定靶标DNA含量,利用Cas12a检测靶标DNA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Cas12a作用于靶标DNA时,具有类似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__酶的功能;gRNA识别靶标DNA,遵循的是_______原则。

(2)在构建表达Cas12a蛋白的载体时,通常是将Cas12a基因插入到lacZ基因内,使lacZ基因失活,从而失去催化无色底物显色的能力,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理论上通过含氨苄青霉素且不含无色底物的对应培养基培养,不能筛选到含有Cas12a基因表达载体的工程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荧光检测时,60分钟后三组荧光信号强度达到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研究时,增加NTC组作对照的作用是_______;g-3+g-7组可更快检测出靶标DNA,原因是_______。

2.[2024届·河南·模拟考试]水稻胚乳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用于开发功能性产品。

从猪瘟病毒抗原蛋白的预期功能出发,研究小组设计其预期的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新的基因X。

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并连接启动子1,形成Z片段。

把Z片段插入Ti质粒的TDNA中,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完成转化,在胚乳中获得相应蛋白,最终将蛋白进一步加工为植物源猪瘟疫苗。

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通过PC扩增Z片段,延伸过程中,4种脱氧核苷酸在_____催化作用下合成新的DNA链。

基因工程试题库

基因工程试题库

基因工程试题库《基因工程》试题库(一)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计20分)1.下面哪一种特性不是密码所具有的? ( )(a)偏爱性(b)简并性(c)重叠性(d)连续性2. 黏性末端连接法,不仅操作方便,而且( )(a)产生新切点(b)易于回收外源片段(c)载体不易环化(d)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3. 用菌落杂交法筛选重组体时,( )(a)需要外源基因的表达(b)不需要外源基因的表达(c)要根据克隆基因同探针的同源性(d)上述说法都正确4. 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c)1000倍10000倍5. 对于一个特定的起点,引发体的组成包括:( )(a)在起始位点与DnaG引发酶相互作用的一个寡聚酶(b)一个防止DNA降解的单链结合蛋白(c)DnaB解旋酶和附加的DnaC,DnaT,PriA等蛋白(d)DnaB,单链结合蛋白,DnaC,DnaT,PriA蛋白和DnaG引发酶(e)DnaB解旋酶,DnaG引发酶和DNA聚合酶Ⅲ6. 下面哪些是在反转录病毒中发现的基因?( )(a)gag(b)pol(c)env(d)OnC7. 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 )(a)球蛋白基因(b)组蛋白基因(c)rRNA基因(d)肌动蛋白基因8. 以下关于抗体类型转变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每种重链具有不同的功能(b)类型转变的次序按染色体上重链排列顺序进行(c)一旦一种类型转换发生,其他的转换将不再进行(d)也可通过可变剪接改变重链9. 下列哪些转录因子含有TBP?( )(a)TFⅡB (b)TFⅢA (c)SLl (d)TFⅡD (e)TFⅢB (f)UBFl 10.剪接小体的组装( )(a)按有序的途径一步步完成(b)涉及snRNP与水溶性蛋白(即不是任何snRNP组分的蛋白)(c)不需要ATP(d)伴随着多次snRNP的重组合(e)以上都正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一个带有反向重复序列的双链DNA经变性后,复性时其单链可形成发夹环。

专题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3、基因与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考点4、表观遗传(含解析)

专题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3、基因与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考点4、表观遗传(含解析)

专题九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3、基因与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一、单选题1.(2021·重庆·高考真题)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在特定位置加入或减少部分基因序列,实现对基因的定点编辑。

对月季色素合成酶基因进行编辑后,其表达的酶氨基酸数量减少,月季细胞内可发生改变的是()A.基因的结构与功能B.遗传物质的类型C.DNA复制的方式D.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2.(2024·贵州·高考真题)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3.(2024·湖南·高考真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异常贮积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

葡萄糖在肝脏中以糖原和甘油三酯两种方式储存。

蛋白R1在高尔基体膜上先后经S1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核基因)的转录。

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能够通过膜转运蛋白F5进入高尔基体内,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调控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细胞中优先转化为糖原,糖原饱和后转向脂肪酸合成B.敲除F5蛋白的编码基因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C.降低高尔基体内UDPG量或S2蛋白失活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D.激活后的R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4.(2024·安徽·高考真题)真核生物细胞中主要有3类RNA聚合酶,它们在细胞内定位和转录产物见下表。

Wx基因失活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Wx基因失活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W x基因失活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何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吴玲江苏常州213000);;l一自然科学【摘要】用相关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检测‘扬辐糯4号’(籼糯)/‘苏御糯’(粳糯)的F2群体共501个单株,结果表明,在w x基因失活的情况下G c变异与所研究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无关,而Ss s l I a基因仍能解释G T变异的25.1%。

除所研究的主要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遗传因素控制G C/G T的变异。

[关键词】水稻_x基因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基因标签标记中图分类号:T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001--01一、引青水稻的蒸煮和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核心,决定了稻米的消费区域和途径,一般通过测定稻米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 A C)、胶稠度(G c)和糊化温度(G T)三项指标来综合评估。

对A A C、G T和G c的Q TL分析表明,从c由位于第六号染色体上的w x基因控制,这个基因具有编码颗粒性结合淀粉合成酶(G B ss)的功能。

对于G c,有些研究者认为它也是由w x基因控制的,也有些研究者认为它由两个微效基因控制。

而G T则由第六号染色体上编码可溶性淀粉合成酶I I a的Sss l I a基因控制。

但是究竟有多少基因参与控制性状Gc和GT,以及这些基因之间如何互作,仍未有一致的结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颗粒性结合淀粉合成酶(G B 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 SS)、淀粉分支酶(S BE)和淀粉去分支酶(D BE)都参与了水稻淀粉的合成并且对淀粉结构有着决定作用。

w x位点对A A C和G c的表型变异起决定作用,同时对GT变异也有影响,为研究当wx基因的强大影响消失时,其他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如何影响G c和G T,我们选用了一个F2群体,这个群体的W X基因为隐性,不编码G B SS,直链淀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国地方小麦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SS II与SBE II等位变异及功能分析报告人:周艳杰
学号:S2*******
申请学位:农学硕士
学科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所在学院:小麦研究所
指导教师:江千涛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5/10/10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表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14] JennerC F.Effects of exposure of wheat ears to high temperature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he grain of two cultivars [ J].Aust J Plant P hysio1.1991,18(18):179-190.
[15] Yamamori M,Endo T R. Variation of starch granule proteins and chromosome mapping of their
coding genes in common wheat [J ].Theo r. A pp l. Genet.,1996,93: 275-281.
[16] L i Z,Chu X,Mouille G,et a l. The lo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class II Starch Synthase of w
heat[J ]. P lant Physiology,1999,120:1147-1155.
[17] M ing Gao,Ravindra N,Ch ibbar. 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starch
synthase IIa cDNA from wheat(T riticum aestivum L. ) [J ]. Genom e,2000,43: 768-775. [18] L i Z,Sun F,Xu Shoum in,et al. T he structural organisa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class II starch
synthase of wheat and barle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starch synthases in p lants[J ].
Funct Integr Genomics,2003,3: 76-85.
[19] Shimbata T,Nakamura T,Vrinten P,et al. Mutations in wheat starch synthase II genes and
PCR-based selection of a SGP-1 null line[J]. Tag.theoretical & Applied Genetics.theoretische Und Angewandte Genetik,2005,111(6):1072-1079.
[20] Yam amo riM,Fujita S,H ayakaw a K,et al. Geneticelim ination of a starch granule protein,
SGP-1 of wheat generates an altered starch with apparent high amylase[J ]. T heor. Appl. Genet.,2000,101: 21-29.
[21] Konik-Rose C,Thistleton J,Chanvrier H,et al. Effects of starch synthase IIa gene dosage on grain,
protein and starch in endosperm of wheat[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7,115(8): 1053-1065.
[22] MARTINC,SMITH A M.Starch biosynthesis [J].PlantCell,1995,7(7):971-985.
[23] SATOH H,NISHI A,YAMASHITA K,et a1.Starch-branching enzyme I-deficient mutation
specifically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rch in rice endosperm[J].Plant Physical.,2003.133(3):1111-1121.[4] M AR’FIN C,SMITH A M.Starch biosynthesis[J].PlantCell,1995,7(7):971-985.
[24] REGINA A.KOSAR H B,LI Z,et a1.Starch branching enzyme lib in wheat is expressed at low
levels in the endosperm compared to othercereals and encoded at a non-syntenic locus[J].Planta,2005,222(5)1899-909.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