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
电信iptv收费标准

电信iptv收费标准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传输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电视服务,iptv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电视频道和节目,还能够实现个性化的点播和互动功能,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随着iptv服务的普及,其收费标准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ptv的基本收费构成。
一般来说,iptv的收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服务费、节目包费和增值业务费。
基础服务费是指用户订购iptv服务的基本费用,通常是按月计费。
这部分费用包括了iptv的基本接入和使用费用,是用户使用iptv服务的最基本支出。
节目包费则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订购的电视频道和节目包的费用。
不同的节目包内容和数量会对费用产生影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最后,增值业务费是指iptv提供的一些附加服务,比如高清频道、点播业务、互动游戏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订购,费用也会相应产生变化。
其次,关于iptv的收费标准,不同的运营商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iptv的基础服务费在50元至100元不等,节目包费则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数量,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而增值业务费则是根据用户选择的具体服务项目来计费。
此外,一些运营商还会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推出优惠活动,比如新用户首月免费、老用户升级享受优惠等,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iptv服务。
最后,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iptv收费套餐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基础服务费和节目包费。
其次,要了解清楚增值业务费的具体内容和收费标准,避免因为盲目订购而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也要关注运营商的优惠活动和政策,合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为自己节省费用。
综上所述,iptv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传输方式,其收费标准是由基础服务费、节目包费和增值业务费组成的。
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功能

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功能1、IPTV集成播控平台架构IPTV集成播控平台是指对IPTV节目内容从播出端到用户端实行管理的播控系统。
包括节目内容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管理子系统。
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行两级构架。
中央设立IPTV集成播控平台总平台、地方设立集成播控分平台。
总平台与分平台采用统一设计开发的系统软件、统一的BOSS管理系统、计费管理系统和EPG(电子节目指南)管理系统,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呼号、统一规划、分级运营的原则,分级运营管理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和分平台。
2、IPTV集成播控平台功能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节目内容和用户的管理,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和地方集成播控分平台实现的功能有所区别。
总体上看,集成播控平台的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实现。
第一方面是对内容的管理,包括对内容的制作、分发、审核、展示和管理功能,实现对内容按不同地域来播出。
第二方面是对用户的管理,通过BOSS系统对用户实现认证鉴权计费管理。
电子节目指南管理系统是控制用户端界面展示的系统,主要控制用户终端的内容展示顺序和展示方式。
增值业务系统是除基本的视频播放服务外其他服务的管理系统,比如游戏、在线购物、视频通话、在线医疗、在线阅读等互动的服务内容。
内容管理的功能中还包括数字版权保护和内容平台接入功能。
数字版权保护用于防止盗版;内容平台接入主要实现对不同的内容提供商提供接入服务,以便引入更丰富的节目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
统计分析系统和监管系统是集成播控平台的综合服务模块。
统计系统是对内容和用户两部分效果统计和经营优化的功能系统,是经营的核心。
监管系统是确保内容安全的核心系统,是集成播控平台的重点职能之一。
中央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与地方集成播控分平台的功能区别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服务区域的区别,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针对全国的用户、地方分平台服务于本地用户;二是管理功能的区别,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没有认证鉴权计费功能,对用户的管理由地方集成播控分平台负责。
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简介演示

IPTV的关键技术包括流媒体技术、IP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视频编码技 术等。
iptv发展历程
起源
IPTV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当时主要用于远程教育、视频 会议等。
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TV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观看方 式。
现状
现在,IPTV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 企业、教育等领域,成为人们获取 信息、娱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庭娱乐
多种节目选择
iptv提供丰富的节目源,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 时切换节目,提高观看体验。
互动娱乐
结合网络功能,用户可以与节目互动,参与投票 、答题等环节,增加娱乐性。
点播功能
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点播自己喜欢的内容,方便 快捷。
数字电视
高清画质
01
iptv支持高清、超高清画质,为用户带来更加细腻、逼真的视觉
06
iptv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网络带宽不足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网络带宽不足是iptv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网络带宽 。
VS
详细描述
网络带宽不足会导致视频流不稳定、卡顿 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iptv服务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如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优化网络架 构、使用CDN加速等。
中国发展现状及趋势
用户规模
中国IPTV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市场之一。
技术进步
中国网络技术发展迅速,IPTV在清晰度、流畅度、互动性等方面不断提高,用户体验越 来越好。
业务模式
中国IPTV业务模式主要以包月付费为主,同时还有部分按流量计费和按次计费的模式。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深入,中国IPTV业务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如超高清视 频、云游戏、VR/AR等新兴业务领域将得到快速发展。
iptv是什么iptv价值

iptv是什么-iptv价值iptv是什么-iptv价值iptv是什么_iptv价值iptv是什么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iptv价值IPTV催生与促进三网资源与业务的融合本来从技术、业务与内容制作角度看,在IP为基础的INTERNET大规模普及和方便的多业务增值驱动下,(准)实时型流媒体、视频会议甚至质量稍低的实时视像传输已成现实,视像业务的通信与广播界面已在模糊。
一方面广播电视部门亦积极以有线电视网为依托,引入数字电视,并期望改造为双向互动,并引入数据甚至电话业务,向电信业方向推进与融合,但根本问题是其宽带网络资源规模有限,网络改造的投入亦力不从心。
互联网在经历了“”泡沫的惨痛教训后,正在积极探索可赢利的商业运作模式,中国移动的MonTerNet的SMS的成功事实固然首先按共赢合作模式使不少ISP/IAP/ICP起死回生、并恢复了生机,此为互联网赢利模式的典型示例,而借助包月资费模式的流媒体、视像互联网运行模式又为另一成功示例,Skype加MSN或类似的VoIP加视像运行模式已广为全球用户广域连接所青睐,如此等等,乃至一向注重QoS的电信运营商亦在苦心思索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大网免费资源进一步赢利增值,而实现有效视像增值的巨大障碍往往来自有吸引力的创新内容的匮乏,这却是广电的真正优势所在。
电信运营商积极涉足IPTV的动因则在于下述一些基本背景:从NGN演进发展观点看,IPTV是其未来典型业务,有其广宽产业发展前景;传统电信业务持续下滑,视像类业务的IPTV新增值途径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谋求持续发展的很有吸引力的一种选择;仅依托互联网业务,由于其内容匮乏、获利欠佳,不妨充分利用自身既有宽带网络优势切入,从而为发展IPTV业务提供了原始驱动力;包括微软等软件提供商在内的看好IPTV发展的有实力设备提供商的助力,亦增强了电信运营商涉足IPTV的信心与决心;有线与无线宽带传输新技术与诸如H.264/AVC等高效率数字视像压缩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亦为运营IPTV奠定了实际基础;诸如美国FCC等电信监管政策的变化及电信运营商FMC等业务转型亦促进其进军IPTV这一有吸引力的业务领域,等等。
IPTV解决方案

IPTV解决方案一、简介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互联网将电视节目、电影、音乐、游戏等多媒体内容传送到用户的电视、电脑或移动设备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解决方案,包括其架构、功能、优势以及应用案例等。
二、架构1. IPTV系统架构IPTV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IPTV服务器、IPTV客户端和网络传输设备。
IPTV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媒体内容,提供流媒体服务;IPTV客户端是用户接收和播放节目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电脑或移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负责将媒体内容传输到用户终端。
2. IPTV协议IPTV使用的主要协议包括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RTCP(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SP用于控制媒体流的传输,RTP和RTCP用于传输媒体数据。
三、功能1. 直播功能IPTV可以提供多个频道的直播节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的频道。
直播功能支持时移、回看等功能,用户可以随时暂停、快进、快退等操作。
2. 点播功能IPTV可以提供大量的点播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的内容,并且可以随时开始、暂停、停止等操作。
3. 互动功能IPTV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包括投票、留言、在线购物等。
用户可以与其他观众、主持人或商家进行互动,增加观看节目的乐趣和参与感。
4. 个性化推荐IPTV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和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四、优势1. 多样化的内容IPTV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电视节目、电影、音乐、游戏等,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 高清流畅的播放IPTV采用流媒体传输技术,可以实现高清流畅的播放效果,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iptv解决方案2个电视

iptv解决方案2个电视
《iptv解决方案:两个电视的应用》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许多家庭都选择使用IPTV来获取他们
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娱乐内容。
IPTV,即互联网协议电视,是
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技术。
它通过Internet传输视频信号,提供了非常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体验,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多种媒体内容。
对于家庭中有两个或更多个电视的用户来说,选择一个适合他们需求的IPTV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
购买一个支持多个设备连接的IPTV解决方案,以满足所有电
视的需求。
首先,家庭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支持两个或更多个电视连接的IPTV盒子或设备。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家中的不同电视
上都观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内容。
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大大节省家庭用户的成本,并且方便使用。
其次,家庭用户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个支持多个电视连接的
IPTV应用程序。
这种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智能电视、电视机
顶盒或其他网络连接设备上,让家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他们喜欢的节目。
这种解决方案非常便捷,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总的来说,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选择一个适合他们需求的
IPTV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无论是选择一个支持多个电视连接
的IPTV盒子或设备,还是使用一个支持多个电视连接的
IPTV应用程序,都可以让家庭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并且可以满足家庭中多个电视的需求。
希望家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一个最适合的IPTV解决方案,来享
受高质量的电视和娱乐内容。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电视服务,通过IP网络将电视节目、电影、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上。
IPTV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视频编码、传输协议、内容分发和用户界面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一、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以便在网络上传输和播放。
IPTV使用的主要视频编码技术包括H.264(AVC)和H.265(HEVC)。
H.264是目前最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良好的图象质量。
H.265是H.264的升级版,可以进一步提高视频压缩效率,减小带宽占用。
二、传输协议技术IPTV使用的传输协议主要有HTTP、RTSP、RTMP和UDP等。
HTTP是一种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支持可靠的传输,适合于点播类型的视频服务。
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一种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适合于直播类型的视频服务。
RTMP(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是一种用于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的协议,常用于Flash播放器。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适合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视频流传输。
三、内容分发技术IPTV的内容分发需要借助内容分发网络(CDN)来提供高效的传输和分发服务。
CDN是一种分布式架构,通过将内容缓存到离用户较近的服务器上,提供快速的内容传输和访问。
常用的CDN解决方案包括Akamai、Limelight Networks和Cloudflare等。
四、用户界面技术用户界面是用户与IPTV服务进行交互的界面,需要提供友好的操作体验和丰富的功能。
常见的用户界面技术包括HTML5、JavaScript和CSS等。
HTML5是一种用于构建网页和应用程序的标准,支持视频播放、图象展示和用户交互等功能。
电信iptv的工作原理

电信iptv的工作原理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基于IP网络的电视)是
一种通过互联网传送数字视频及相关服务的技术。
下面是
IPTV的工作原理:
1. 数据传输:当用户打开IPTV应用或选择要观看的频道时,IPTV接收器(例如Set-Top Box,STB)通过宽带互联网连接
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
2. 内容编码:在服务器端,原始的视频内容被转换成数字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这些数据包使用标准的IP协议(例如
TCP/IP)进行封装和传递。
3. 数据传输和存储:数据包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用户的IPTV接
收器。
在接收器端,数据包被重新组装,并存储在接收器的缓存区中。
4. 数据解析和解码:接收器将数据包解析为视频、音频和其他相关信息。
解码器将数字数据恢复为原始的视频和音频信号。
5. 视频渲染:解码后的视频信号通过接收器连接到电视机或其他显示设备上,由显示设备进行渲染和呈现。
6. 用户交互:用户可以使用遥控器等设备在接收器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
用户可以选择频道、回放节目、订购付费内容等。
7. 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商通过服务器管理用户订阅、频道列表、
付费内容和用户权限等信息。
用户的订阅和权限也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调整和更新。
总结:IPTV利用互联网传输数字视频信号,并借助服务器和接收器完成信号的存储、解析、解码和显示。
用户可以通过互动界面选择频道,享受丰富的电视内容和相关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算法模型和应用4.1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概念对于目前国际上多数乘用车生产企业来说,售后千辆车故障率(IPTV: Incident Per Thousand Vehicle)和单车索赔费用(CPV: Cost Per Vehicle)是普遍采用的用来衡量产品车售后质量表现的基本指标。
它们分别指示在某一售后期长内每千辆产品车的故障率(质量索赔次数)和每辆车的维修成本(质量索赔费用)。
本文以下论述的所有索赔数据分析过程、方法和结果主要将围绕千辆车故障率这个基本参数展开。
在本文3.2章关于售后期长图的介绍中,对于售后期长这个概念已经做过解释:售后期长也可简称为车龄,单位为天,是指车辆从售出给消费者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一直到现在为止的时间段。
通常,千辆车故障率在计算时,会将车辆按生产批次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集合,比如按月为单位,即从某月第一天起直到该月结束时,某车型在这个月中的制造总数。
然后对每个集合中迄今已售出的全部车辆进行统计,由于每个集合中的轿车是陆续售出的,因此它们的统计时间的起点即售出时间也是不同的。
因此由于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计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车辆的样本数、售后期长以及及索赔数都是根据计算时间的不同在变化。
以下将具体介绍BASIC.KNOW系统所使用的千辆车故障率算法模型和应用。
4.2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计算方法4.2.1 非校准法(Unadjusted )图16 非校准法图示Fig.16 Unadjusted arithmetic illustration非校准法算法条件: 1. 取所有车辆样本;2. 取发生的索赔总数或索赔费用总数;3. 取售后期长平均值。
非校准法算法公式:累积IPTV = 发生索赔总数 * 1000车辆总数累积CPV = 索赔费用总数车辆总数180270 240 150 售后期长(车龄)平均售后期长 = ∑(每台售后期长)车辆总数非校准法算法示例:车辆售后期长(天)发生索赔次数#1 270 3#2 225 2#3 180 0#4 135 2#5 90 1#6 45 1#7 0 1#8 0 0总计 945 10发生索赔总数 = 10样本车辆总数 = 8累积IPTV = 发生索赔总数 * 1000 = 10 * 1000= 1250样本车辆总数 8平均售后期长 = ∑(每台售后期长)= 945 = 118 天样本车辆总数 8根据非校准法计算这批车辆平均售后期长118天的千辆车故障率为1250。
4.2.2 匹配法(Matching )图17 匹配法图示Fig.17 Matching arithmetic illustration匹配法算法条件:假定所需的售后期长为90天:1. 取已满所需售后期长的车作为样本车(忽略未满所需售后期长的车辆);2. 取样本车在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所有索赔或所有费用总和。
匹配法算法公式:累积IPTV = 样本车在所需售后期长内的索赔次数 * 1000 已满所需售后期长的样本车累积CPV = 样本车在所需售后期长内的索赔费用 已满所需售后期长的样本车 匹配法算法示例: 所需售后期长为90天:车辆 售后期长(天) 发生索赔次数 #1 90 1 #2 90 1 #3 90180270 150210 240 120 售后期长 (车龄)#4 90 2 #5 901#6 0 0 #7 0 0 #8 0 0 Total 5 90天内的所有索赔次数 = 5 样本车辆总数 = 5 所需的售后期长 = 90 天累积IPTV = 样本车在所需售后期长内的索赔次数 * 1000 = 5 =1000已满所需售后期长的样本车5根据匹配法计算这批车辆售后期长为90天的千辆车故障率为10004.2.3 线性法(Linear )图18 线性法图示Fig.18 Linear arithmetic illustration线性法算法条件:假定所需的售后期长为90天: 1. 取所有车辆样本;180270 150 210240 120 售后期长(车龄)2.取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所有索赔总数或所有费用总数;3.忽略所需售后期长后发生的索赔;4.计算所需售后期长内的平均售后期长(忽略所需售后期长后的售后期长,即红色阴影部分);5.评价样本车在所需售后期长条件下基于当前平均售后期长的售后表现。
线性法算法公式:累积IPTV = 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所有索赔次数 * 1000 * 所需售后期长样本车辆总数平均售后期长累积CPV = 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所有索赔费用 * 所需售后期长样本车辆总数平均售后期长平均售后期长 = ∑(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每台车龄)样本车辆总数线性法算法示例:所需售后期长为90天:车辆售后期长(天)发生索赔次数#1 90 1#2 90 1#3 90 0#4 90 2#5 90 1#6 45 1#7 0 1#8 0 0Total 495 790天内的所有索赔次数 = 7样本车辆总数 = 8所需的售后期长 = 90 天平均售后期长 = ∑(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每台车龄) = 495 = 61.9days样本车辆总数 8累积IPTV = 所需售后期长内的所有索赔次数* 1000 * 所需售后期长样本车辆总数 平均售后期长= 7 * 1000 * 90 = 1272 8 61.9根据线性法计算这批车辆售后期长为90天的千辆车故障率为1272。
线性法算法对于短售后期长的千辆车故障率计算是非常精确的,比如等于或低于120天售后期长的计算。
所以,在BASIC.KNOW 系统中,线性法算法只被推荐用来计算等于或低于120天售后期长的千辆车故障率。
4.2.4 单元法(Personalized Time to Repair,PTTR )经过多年应用发现,由于线性法算法对于通常的产品故障率曲线的早期线性部分估计最为准确,但售后期长越长误差越大。
故本次研究对此方法作大幅改进,创立了单元法,即把所需的分析周期按每30天划分为一个单元(Bucket ),每个单元按线性法单独计算千辆车故障率等参数,然后累加。
较好解决了非线性部分的计算误差问题。
90 180270 60 30150 210 240 120 售后期长 (车龄)图19 单元法图示Fig.19 PTTR arithmetic illustration单元法算法条件:1.取车辆样本量为实际已经销售的数量;2.以30天为一个独立的增量单元计算千辆车故障率增量比率;3.每个单元按线性法单独计算千辆车故障率并累加。
图20 单元法增量计算图示Fig.20 PTTR arithmetic increment count illustration假定所需的售后期长为90天:1.以售后每30天作为一个单元;2.每30天一个单元内的所有索赔总数或所有费用总数;3.计算每一单元内经调整的已售车辆样本数(Adjusted Vehicles Sold withinbucket,AVS):(1)每一单元内的车辆样本数需要经过调整,将每辆车落在该单元内的使用时间除以30;(2)售后期长已超过此单元的计为1辆车,即AVS = 30/30 = 1;(3)售后期长未满此单元的车按比例折算,如满15天,即AVS = 15/30 = 0.5。
图21 单元法单元内经调整的已售车辆样本数计算图示Fig.21 PTTR arithmetic Adjusted Vehicles Sold within bucket 线性法算法公式:增量 IPTV = 单元内所有索赔总数 * 1000单元内经调整的车辆样本数增量 CPV = 单元内所有费用总数单元内经调整的车辆样本数经调整的已售车辆样本数 = ∑(单元内车辆售后天数/30)单元法算法示例:所需售后期长为90天:单元调整后车辆数索赔增量IPTV 累积IPTV0 6 2 333 3331-30 6 3 500 83331-60 5.5 0 0 83361-90 5 1 200 1033根据单元法计算这批车辆售后期长为90天的千辆车故障率为1033。
4.3 各种算法的比较和应用表2 各种算法的比较和差异根据4.2章节描述的售后千辆车故障率计算方法,上述四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会有差异(如表2)。
这是由于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车辆样本数、车龄及索赔数都是根据计算时间的不同在变化。
同时根据“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理论,失效周期函数本身是一个非线性的函数,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无法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准确的公式,但不同计算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如图22,表2)。
图22 售后千辆车故障率计算方法的适用图示Fig.22 Appilication for all kinds of IPTV arithmetic累积IPTV售后千辆车故障率的算法模型和应用综上所述,下表是对各种算法优缺点和适用性做的总结:表3 各种IPTV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经过较长时间运用,根据实际经验总结,采用线性法计算售后期长小于120天的千辆车故障率,而采用单元法计算售后期长大于120天的千辆车故障率比较符合实际需要,再结合部分限定条件,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